首页 百科知识社会科学研究基本原则

社会科学研究基本原则

【摘要】:马克思把充分地占有资料看作是研究的基础。《红楼梦》算得上是当时的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科学性原则是衡量科研工作的首要标准。选题时必须符合这一原则,否则将以失败告终。科学性原则应始终贯穿于选题之中。

一、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价值原则

所谓价值原则,就是说研究选题要有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要对科学理论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实际意义。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科学发展中所提出的理论问题的研究或探索。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但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是以科学理论的解决为其基本前提的,如果在某一个时期,某一具体学科的重要理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这门学科的理论就会停滞;当主要的理论问题解决了,该学科就会充满生机地继续向前发展。我们所说的对科学发展中所提出的理论问题的研究或探索,就是指对某一学科发展的理论研究。

第二,解决社会现实和科学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实际问题,如人口问题,精神污染问题,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已经解决了,但在具体工作中却有不少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则需要认真研究、探索。

第三,对历史上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是有一个过程的,人对事物的认识也要有一个过程。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次认识就能够完成的,在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理论问题未形成正确认识之前,往往有片面性乃至错误的观点。对一些重要的历史问题和科学理论问题的再认识、再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我们能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有突破性研究,其现实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2.可行性原则

所谓可行性原则,就是你的研究选题,从主观和客观所具备的条件来说,是在可行的范围之内的。若是超越了可行的范围,即使你的选题价值再大,也不会取得成果,因而也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可行性原则包括哪些条件和要求呢?

从客观上讲,其可行性的主要要求是有较好的资料条件。资料(文献资料和实际资料)是研究理论课题、撰写学术论文的基础。古人说:“长袖善舞,多财善贾。”这是一种教人认真储备材料的比喻说法。有了“长袖”创造了“善舞”的条件,有了“多财”创造了“善贾”的条件;同样,有了丰富的材料,也为研究创造了条件。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为了研究政治经济学,他在大英博物馆阅读、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他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资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态,探索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之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马克思把充分地占有资料看作是研究的基础。曹雪芹在写《红楼梦》之前,掌握了极为丰富的生活素材和生活资料。《红楼梦》算得上是当时的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成功的因素很多,但丰富的素材和材料无疑是其成功的基础。我们所说的材料,是指作者所掌握的资料或可能掌握的材料。如果你身边缺少必要的书籍或连图书馆都没有,那你要索取必要的材料就十分困难了。(www.chuimin.cn)

从主观上讲,可行性原则就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我国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著名的《师说》一文中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选取课题,就要扬长避短,选择有兴趣的课题。兴趣形成求知欲,使研究者始终保持强烈的、经久不息的热情和动力。这种动力会增大成功的可能性。这正是产生创造性成果的有利条件。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第一,有相应的业务专长。研究一个课题,要有相应的业务专长。专长,是专门的学问、技能,是一个人业务和学识上的擅长或特长。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各有擅长,有的擅长于哲学研究,有的擅长于数学研究,有的擅长于文学研究,有的擅长于经济研究。在同一个文学研究领域里,有的擅长于小说研究,有的擅长于诗歌研究,有的擅长于戏剧研究等等。总之,业务专长不同,选择研究的课题也不一样。如果让搞计算机软件的人去进行考古研究,那是无法胜任的。因此,在确定选择什么样的研究课题时,必须考虑研究者的业务专长。第二,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课题。选题要考虑自己的业务专长,主要是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的特点来说的;选择自己熟悉的课题则主要是从个人的实践条件来说的。自己实践过或正在实践的东西,是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当然,自己熟悉的选题并不一定只限于自己所实践的范围,有些问题,自己虽然没有亲身实践,也不一定不熟悉。但这种熟悉就只能是间接意义上的熟悉了。我们认为,自己熟悉的选题,最好是直接意义上熟悉的选题。第三,要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意志都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学意义上的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由于客体的生活意义和在情绪上的吸引力所致”。“兴趣的产生基于需要,但不能归结于需要,需要表现为必要性;兴趣表现为人人对某种活动的爱好。”[1]这种心理学上的兴趣,虽然与一个人的经历、教育、修养有关,但它较多的还是属于生理形态和自然形态的东西。我们所说的兴趣,还有一种广义的解释,就是兴趣是一个人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对某些与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关注,这种受社会责任感的制约,受人的意志力支配的兴趣,可以说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兴趣。对选题要有浓厚的兴趣,包括上述两种意义上的兴趣。

3.科学性原则

科研工作的任务在于揭示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正确反映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水平。科学性原则是衡量科研工作的首要标准。选题时必须符合这一原则,否则将以失败告终。

科学性原则应始终贯穿于选题之中。对于理论性课题,科学性原则体现在是否有充足的事实为依据;对于应用技术研究课题的确定,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根据。

4.创造性原则

在科学性基础上,有无创新性,是衡量一项科研成果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科研工作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开拓、不断前进。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标志着人类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进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科技工作者应把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视为己任,创造性成为我们选取课题时的一项重要原则。没有创造性的课题是无价值的,也谈不上科学研究,所以课题的创新性原则体现科研的价值。例如,2003年,我国出现史无前例的“非典型肺炎”,我国医学界科学家创造性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有效地制止了这场灾难,挽救了无数的生命,这就是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5.应用性原则

选题的应用性原则就是课题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原则。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科学本身的发展要求基础理论最终为经济建设服务,着眼于“四化”建设的需要,选取那些在生产建设中有重大经济效益的课题。科研工作领域很广,课题很多。这些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关键性课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最近20年,世界范围内的科技成就比过去2000年的成就总和还要多。这反映出自然科学发展速度之快,同时也反映出课题从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了。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间隔大大缩短了,今天具有应用性的课题,很可能明天就失去研究的意义,因此,选取课题要充分考虑到应用性原则的时间概念。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课题,选取这些课题并及时解决它们,是每一个有志气、有抱负的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