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社会科学学导论: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复杂关系

社会科学学导论: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复杂关系

【摘要】:它把社会科学作为人文科学的种概念,认为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方面的科学。还有的学者认为,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最为密切,有的学科类属界限也很难划清,既可视为人文科学,又可视为社会科学。综上所述,“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复杂关系具有历史的渊源。

三、社会科学的体系

1.社会科学的范围与分类

究竟哪些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这一点尚无定论。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等名词的关系含混不清,某些学科的所属没有统一的意见。例如,1980年版的《美国百科全书》指出,社会科学主要指对人类关系的学习、研究领域,因其知识领域极大,既非简单的定义所能概括,又不易列举所包含的学科范围。社会科学是学术上的范畴,学术界一般把社会科学列为人类知识的四个主要领域之一(其他三个主要领域是物理学、生物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一般包括: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病学、宗教学。后来,一些比较古老的社会科学也产生了许多分支,如人种学、人口统计学、经济地理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心理学等。人文科学是有关人类思想、文化的学科(自然科学除外),原指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作品的研究,现已扩大到包括对一切语言、文学、历史和哲学的研究。在现代教学课程中,人文科学包括建筑学美术舞蹈戏剧、历史、语言文学、音乐、哲学、神学。可见《美国百科全书》对社会学到底属谁还不清楚,这在史学界也是有争议的。

法国《大拉罗斯百科全书》认为,人文科学指自然科学之外的以人和社会诸方面为研究对象的各门学科,如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它把社会科学作为人文科学的种概念,认为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方面的科学。《苏联大百科全书》规定,人文科学与人的意识、与人类社会有关。人文科学是有别于自然科学的技术科学的社会科学(历史、政治经济学语言学等),同时,又将哲学和社会科学称之为人文科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70年代初期出版的巨著《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主要趋势》中包括了11个学科: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人口学、语言学、人类学、史学、艺术及艺术科学、法学、哲学。书中倾向把前五种归为社会科学,后六种归为人文科学。

在我国,台湾学者萨孟武著的《社会科学概论》一书,初版时包括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等内容,再版时又增加了心理学和逻辑学。还有的学者认为,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最为密切,有的学科类属界限也很难划清,既可视为人文科学,又可视为社会科学。从它们各自的广义而言,社会科学中的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等都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相反,人文科学又可包括在社会科学之中,或视为同义语。1981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印行的《中华百科全书》的辞条说:“社会科学,顾名思义,是有关社会种种科学,……它与人文科学本没有很多的区别,只是一个是站在个人的观点,来看有关人文的科学;一个是站在群众的观点,来看人文社会的科学。其所讨论的动机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也称为经验科学或实证科学。而社会科学,则是以在社会中之人所发生的种种现象,就其现象寻找统治其现象的原因,但不寻求最后、最高原因,从这里,我们才看出它与哲学的区别。社会科学是介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科学,不仅是属于经验的,而且也从比经验更高的原则去加以研究。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也不一样,行为科学只就可见的人的行为作为研究的起点与终点,而不像社会科学,还追求人的精神现象的研究。行为科学并不指伦理科学,这是说它不管人的道德行为。眼前行为科学的范围是人类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范围比社会科学小。”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辞海》说:“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它的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这些学说,一般说来,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范畴,在有阶级的社会中,是有阶级性的。”“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即人性教养。在欧洲十五、十六世纪开始使用这一名词。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以别中世纪教育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含义几经演变。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广义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

综上所述,“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复杂关系具有历史的渊源。术语含义的演变与人类认识发展相联系,尽管这一演变过程在不同民族中不尽相同,但整体趋势是显然的。现在,一般用“社会科学”表示对社会现象即人们相互关系领域的研究,而“人文科学”多用于表示文学、语言、艺术、哲学等学科。我们在本书中采用通行的不太严格的理解,即不区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而把后者包括在前者之内。

社会科学范围不确定的表现和原因之二:社会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相应于现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不仅社会科学内部既分化又综合,产生大量分支学科、边缘科学,例如,教育社会学、旅游经济学等等;而且,在解决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的实践中,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技术科学相互渗透,产生了许多超越这些领域的新兴学科,如,生态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人为事物的科学以及软科学等等,它们都不能简单地归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社会科学的学科作不同的划分。目前所见到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按对象领域划分各学科类,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这是最常见、最实用的划分。

(2)按照研究对象的时空特征,把社会科学分为历史性研究学科与结构性研究学科。前者以整个社会或特定子系统的发展为内容,在社会的各方面、各因素相互依存关系中进行研究。如,社会发展史、思想史考古学、人种学等;后者是从构成社会的多方面联系中选择某一方面作为研究对象。这一系列学科排列的次序是由生产力到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过渡的客观连续性所决定的。如,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等。这一观点源于苏联的百科全书。

(3)按照研究活动的直接目的或研究内容与人们实践的关系程度,把社会科学的各学科分为基础理论学科与应用学科。自然科学领域,理论学科与应用技术学科已明显分化为不同部分即理科与工科;社会科学领域的这种分化不十分明显。提到这种区分,应该注意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就学科而言,某些学科的基础理论性强些,例如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等;而另一些学科与人们生活实际接触较近,例如教育学、新闻学等。二是各学科部类中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例如,一般社会学与医疗卫生学的差异。三是学科理论的课题与专门的预测、决策等制定政策或行为方案的研究的区别。

(4)按知识内容的性质,将社会科学学科分成:规范性的,如法学、伦理学……;经验描述性的,如历史、民族学……;理论分析性的,如政治学、经济学……;方法工具性的,如社会经济学、人口统计学……以上各类划分都是相对的,不一定十分严格,各有各的优点和用处。

2.社会科学的体系

(1)生产科学类群。围绕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问题,形成一个生产科学类群。19世纪30年代末,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建立独立的“生产力科学”问题。中国一些经济学家近年来也致力于在经济学领域内去研究“生产经济学”。相比较而言,生产力经济学这个名称不如生产力科学这个名称。众所周知,“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3]。而生产力则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中国“生产力经济学”专家的观点,生产力系统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能源设施、基础设施、材料、科学技术、生产信息、现代教育生产管理九个因素。对这九个因素的分别研究至少可构成九个分支学科。(实际上能源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职业教育、生产管理等等已经相继成立了学科。)只有对这九个因素的综合考察、整体考察,才构成生产力理论研究。各因素的单独研究就不是生产力考察,因此不妨把这一类学科统称为“生产学科”,主要由生产技术学(工具、设施等)、生产资源学(其中包括能源、材料等)、生产劳力学(职工教育等)、生产管理学,再加上它们的基础学科“生产力结构功能学”这五大学科构成。其他诸如生产运输学、生产环境学、生产美学、生产卫生学、生产信息学、技术专利学、生产效益学、劳动力生理学、工程心理学等等。凡是围绕人与自然这个矛盾,有关解决具体物质生产这个特定活动的学科,都属于生产科学类群。

生产科学类群的最大特点是有社会性,但无阶级性。有人认为,既然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力”,因而就“不能把它当作技术范畴”。而我们则认为,与生产、生产力有关的这一类群的社会科学主要是技术性的社会问题。甚至有许多部分必须运用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理论和方法才能得以最后解决。

生产科学类群的各种理论研究往往具有明显的经验性质。随着生产的日益发展和技术进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的来临,生产的领域越来越扩大,生产过程各要素的内容和相互关系越来越复杂,单靠经验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生产和新技术的需要。因而,才从整体上进入了理论科学的阶段,并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科学学科。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同,因而对于这类学科的重视程度也不同,总体上说,还混杂于经济科学之中。这种情况限制了生产科学的发展,因而有必要尽快从经济科学中分化出来,一般地说,凡是以直接的生产效益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及部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都应该划归生产科学类群,成为相对独立的类群,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这类学科的成熟,也更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2)经济科学类群。经济科学不是研究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问题,而是研究与生产有关或者制约生产问题的经济关系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类群。经济关系主要指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劳动过程中的地位关系、劳动价值的交换关系、劳动力产品的流通关系、劳动收益的分配关系和对生活资料的消费关系。围绕这些关系形成了政治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交换经济学、流通经济学、分配经济学、消费经济学六大学科。其中政治经济学是核心学科,正是它揭示了经济关系是一切社会矛盾和社会斗争的根源所在。因此,经济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解决也就成为各个社会历史时期特别是20世纪以来,各个国家统治阶级和领导集团的热门课题之一。这也充分证明,经济科学,特别是其中的政治经济学实质上是不同阶级的经济利益在思想观念上的表现。因此,我们认为经济科学类群与生产科学类群相比,是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质的。

区域性经济研究是经济科学的重要部分,其中有地方经济问题研究、国民经济学和世界经济学。从世界的角度说,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在各国都非常受重视。围绕着国民经济这个核心,又有计划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人口学、人口经济学、结构经济学、国民经济结构学、布局经济学、国土经济学、国防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预测经济学等等。

世界经济学或国际经济学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和经济活动的日益国际化而形成的综合性很强的经济学科之一。它的研究内容和课题是十分丰富和广泛的,包括世界经济学原理,如世界货币、国际分工、跨国公司、国际价格等。世界经济史,如经济通史、经济专题史等。世界经济体系与形势,如世界经济年度分析、不同经济制度建设模式比较、各种区域性的经济体系、欧洲共同体以及各种区域的经济联合分析等。世界经济预测的研究和世界惯例,如国际经济法规以及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学等。与世界经济有直接联系的是国民经济中的外贸学,还有统计学等。部门经济学除其中一少部分归于生产科学外,其余的多数属于经济科学,如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农业经济学、邮电经济学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和前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从生产结构到经济体制都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反映到理论上来,就促进了传统经济学的大转变和大分化。所谓大转变,就是从原来更多地是以论证经济制度合理性为目的、作为革命武器之一的政治的经济学,转变为指导实际经济工作的以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为目标并用于指导国家建议的经济学。原有的政治经济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而经济控制论则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3)政治科学类群。围绕社会政治系统的理论研究形成了政治科学类群。在人类历史上,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这个领域都有明显的反映,从古代奴隶主统治起,直到现代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政治科学类群。因此,在所有的社会科学中,这一类群的学科是阶级性最强的。(www.chuimin.cn)

政治学即以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形式(国家)为对象,它从理论上论证各阶级的基本关系和基本地位。与政治学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庞大的法律学说,如法理学法制学、法史学、部门法学、国际法学等等。政治理论只是确定政治关系,而法律则是政治关系的具体解决措施。因此,政治学与法律学构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军事学说也是政治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战争只是迫不得已的行为,主要的目的还是和平,不管是平等和睦的,还是霸权主义的。因此,50年代中期以来,一门以结束战争、建立永久和平为研究目的的新兴学科——“和平学”诞生了。它的奠基人是A·爱因斯坦。政党是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它们的纲领和政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整个政治关系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政党学和政策学,传统的政治学仅仅研究一般政治关系,而重要的是把这种一般关系原则具体地贯彻在日常的国家管理的一切方面,怎样做到这点——这是行政管理学的任务。

现代社会比历史上的一切社会都更为复杂,单纯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组织工作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它需要有大量的科学手段和有胆识、有远见的领导人物来指导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出现了以社会控制论为中心的一系列的政治科学新学科,主要有社会系统理论、决策科学和社会发展战略学、信息情报学和未来预测学等。这些学科主要是研究社会管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所以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因而阶级性质远远弱于传统的政治学。在政治领域当中,也有国家与国家关系的问题,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科学是外交学。

在经济科学与政治科学的中间,有一系列的综合学科也应予以注意,其中特别是全球学,它以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紧迫问题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能源与材料、人口、粮食、生态环境各种因素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国际关系学是以国家间、地区间、各种国际组织和国家集团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的关系为对象,揭示一般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国家制定对外政策以及为联合国调解各种国际矛盾提供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一开始就把共产主义运动同国际主义问题联系在一起。列宁的时代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时代问题和国际关系问题不能不成为一个政党的基本政策依据。所以,国家关系问题应该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研究课题之一,而不应当只是“西方国际关系学”。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战略学与国际关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时,很难重视这类世界性问题,只有在开放的状态下或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的情况下,这类有关全球和全世界的理论研究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样,只有面对现实、感受差距、具有时代和形势的紧迫感,发展战略问题才倍受有头脑的领袖人物及其智囊团的关注。但无论怎样,它们对于我们这个世界、对于当代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4)文化科学类群。与社会意识系统相对应的社会科学研究构成文化科学类群。因为哲学、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等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习惯上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包括哲学和一部分思维科学在内。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谈到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时,认为哲学与宗教是“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4]。然而,思维科学——它的对象也是意识形态,对物质经济基础的关系则是最远的。如果说哲学与宗教仍然受到阶级斗争的影响,那么可以说,思维科学,如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等则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积累和进步,但与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性质无关。

文化科学类群可以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以哲学为中心,包括人生哲学、行为哲学、伦理学、美学和文艺学等。关于人的学说,有哲学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的本质、人的形成和起源、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性问题、人的尊严、人的地位和人的发展等等。宗教学是研究神学世界观的,也属此列。

第二部分以教育学为中心。教育的分支很多,如教育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结构学、实验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工艺学、幼儿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继续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思想教育学等等。中国首创的人才学,英国人建立的创造学,近年来已成为热门学科。语言学是个古老的学科。传统的语言学包括语文学、语言学、语汇学、语源学、语法学、修辞学等。20世纪以来,由于结构学派的研究和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得到了发展,现在已分化为描写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宇宙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语言信息处理学等30多个分支学科。

人的心理活动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并以社会属性为主。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心理现象就成为科学的对象。研究心理的一般现象和规律称为普通心理学,又分为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思维心理学、憎恶心理学、意志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等。除此之外,还有以心理主体的研究而划分的,如儿童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病理心理学。有研究各个不同社会部门的心理规律的,有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艺术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近年来,随着对人的意识与行为关系研究的深入,心理学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性心理学、婚恋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婴幼儿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创造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旅游心理学等近50门新分支心理学科。

第三部分以科学学为中心。科学学不是研究科学的具体内容,那是具体科学的任务。科学学是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一种社会建制,研究它的认识功能和社会功能,研究它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科学学是在科学有了迅猛发展、由于它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足以构成一个独立的社会要素和社会部门以后才产生的,近年来,成为引人瞩目的研究热门之一。科学学的内容相当庞大,目前大致可以划分出科学理论学、潜科学学、科学发展模式学、科学结构学、科学政策学、科学人才学、跨学科学、文化传播学、科学美学、科学社会学、科学经济学、科技法学、软科学、科学技术史学、应用科学学、理论科学学、科学方法论、科学心理学、科学教育学、科学体系学、科技情报学、科学管理学、科学创造立法学、科学哲学等几十个分支。另外,新闻学、出版学、图书馆学、博物学、档案学等等都是属于文化科学类群的。

社会科学还有两大学科:

一个是社会学。由于社会的对象“大而全”,其“大”,是说它以整个社会为对象,如社会结构、社会体系、社会变动等宏观社会问题。其“全”,是说它的对象分散于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如人口问题、家庭问题、犯罪问题、就业问题等,因而不能把它归入上述四个类群中去。社会学的最大特点是具体而又综合,不像历史观那样只探索一般规律。同时,社会学既有质的分析,又有量的统计,并且常常得出政策性解决方案,所以被认为是社会控制论的重要基础研究之一。与生产活动有关的社会学分支是劳动社会学、职业社会学、体质人类学等。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是人口学、家庭学、住宅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城市社会学、乡村社会学等。与政治活动相关的有政治社会学、军事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犯罪社会学、集体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等等。与文化活动相联系的有知识社会学、个人社会学、道德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等等,约有50多门学科。

另一个是历史学。如果说社会学是横向立体研究的社会科学,那么历史学则是纵向动态研究的社会科学。历史学是关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经济、政治和文化运动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过程的描述和发展规律的探索。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综合史,即人类社会整体发展史(如世界通史);各阶段的发展史(如古代史、近代史等);部门史,即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史(如经济史、文化史、美术史、思维发展史等);理论史,即各个社会科学发展史(如经济学说史、法学史、美学史、政治思想史等);史学史,即关于历史学本身的发展历史。现代历史学研究一般分为历史科学概论(历史哲学)、史学史、史料学、年代学、史前学、考古学、金石学以及民族历史学、心理历史学、口述历史学、数量历史学、科学史学、文化史学、民俗史学、社会史学、妇女史学、城市史学等等。各个部门史与学说史都有一般原则和方法问题,但那都是应用史学,一般是不再单设科目的,而通过“史中带论”去解决。正因为社会学和历史学的对象布满各个社会结构层次,它们的分支横跨各个科学类群,所以,在社会科学系统图上只好与“大系列”侧身相对了。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代世界哲学社会科学新学科总览》中列出的新学科就超过了400种,加上原有学科和边缘学科,社会科学目前的具体学科至少可达一千种,把它们每一门收集起来并编排完整是很困难的。所以,只能做一个大概的分类和排列。这是其一。其二,把上述关于社会科学分类系统的分析和位置平面排列图放到科学总分类体系的网球模型中去,就成了曲线图。这样,各个社会科学及其学科对于现实的社会问题来说地位都是平等的。同时,由于整个系统是曲面的,因此,各个学科都可以通过“弦线”相连接,以构成新的交叉学科。交叉科学主要是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广阔地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现出异乎寻常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人们认识能力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继续向前发展。正如同科学本身的产生和发展一刻也未曾离开社会实践一样,社会实践同样也是交叉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通过广泛的智力横向转移和科学家们全方位的系统研究,交叉科学不但在世界范围内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已经在我国初露锋芒。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体制改革问题、科学决策问题、城市管理和企业管理问题、农业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环保问题、教育问题、交通问题、社会治安问题、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问题以及西部大开发问题等等,交叉科学正在逐渐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智囊科学。

【注释】

[1]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