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冲刺当人们疯狂地涌向海洋,利用自己的一切努力追求高速的快感时,危险却无日寸不在,就连世界上技术最好、速度最快的赛艇手也会旋转失控。但是,并不是把一个巨大马力加到一个东西上,它就能跑得飞快。滑行式船体就像是一个能滑水的船体,也就是说,当马力足够大,船底足够平时,它就会像向水面上投射出的一小片瓦片,在水面上跳跃着划过。......
2024-10-07
惊险的摩托艇世界锦标赛
在跨越生死界限的摩托艇速度赛中,海域救援队必须不遗余力,随时准备援救失事人员。
摩托艇是一种小型的高速动力艇,使用悬挂式发动机、固定式汽油或柴油发动机、涡轮喷气机、空气螺旋桨发动机等作为动力,艇体吃水浅,回旋半径小,操纵机动灵活,最高时速已达500多千米。摩托艇运动是人们通过驾驶摩托艇进行的一种水上竞技活动。该项运动具有综合性的技术,对运动员的锻炼较全面。要求运动员必须适应和熟悉水上生活,具备基本的航海知识、驾驶船艇和使用小型高速发动机的技术。摩托艇运动是具有现代文明特征的高速水上运动,比赛场面壮观,竞争激烈而精彩,一个个惊险动作,令人惊心动魄。
没有刹车,只有油门,从疾速到静止,完全靠水的阻力——这就是动人心魄的摩托艇比赛。你永远不会猜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在海面上,以最高300千米/ 小时的速度前进、掉头,一点点失误都可能引发事故。技术掌握不当,一不小心,整条艇就会倾斜甚至“翻船”,或许还会被后面疾驰而来的摩托艇“追尾”,甚至发生连锁反应。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的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年度赛上,鲁莽的选手云集,这些选手的疯狂与执著毫不亚于我们的救生员。在比赛中,摩托艇时速高达300千米,稍有差池,就会酿成巨大灾难。300千米/ 小时的超高速,足以让每一个亲临现场的观众大开眼界;高速的追赶、翻腾的浪花,使人眼花缭乱。在全球的海洋摩托艇赛场中,就危险程度而言,基韦斯特赛场首屈一指。这里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多起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在比赛过程中,各种事故层出不穷。如果飞速行驶的摩托艇突然失去平衡,它就会向一边倒去。由于速度过快,摩托艇发生事故后,要么沉入水底,要么出现快滚或桶滚现象。飞速行驶时,水变得坚硬无比,刹那间,摩托艇就会被撞裂,或者被撕成碎片,而遭遇重创的赛手则急需救治。
负责比赛的赛事安全事务联络官必须从上空密切关注赛手的情况。救援人员会同参赛选手一起参加比赛,他们在上空守护着参赛选手。多数参赛选手喜欢波涛汹涌的海面。在比赛中,水把赛艇冲得越高,赛艇速度就越快。在摩托艇锦标赛中,如果开足马力,赛艇往往并驾齐驱,不相上下,所以选手们通常是以胆识取胜。
因此,安全是最重要的。参赛选手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喜欢救生员。有直升机在上空守望着,他们会感到放心,会无所顾忌,拼死一搏。
在基韦斯特,事故的发生只是个时间问题。为防万一,两架贝尔超轻型“漫游者”喷气式直升机和一个超快速营救船队形成了救生网,救生队通过实时无线电联络。一旦事故发生,救援行动刻不容缓。救生员们都是全副武装,随时待命,接到警报后,马上就出发。(www.chuimin.cn)
两架救援直升机在赛场上空逡巡,每架直升机上有三名队员。一旦发生事故,离得近的那架直升机就会去救援。赛事安全事务联络官负责赛场协调工作及救援部署。喷气式直升机出现在事故现场上空后,救生员立即展开营救。他们必须迅速找到落难者,帮他们从艇中逃离。救生员都非常勇敢,不等直升机减速,他们就跳到水里了。
每年,救生员们都会组织选手参加三次逃生演练,训练他们逃离失事赛艇,同时保持头脑冷静。如果选手能逃出来,对他们自己和救生员都有很大好处。这是个可控环境,选手们尽可放心,因为在他们身后不到一英尺就有救生员,两名救生员会守护着他,因此,选手们是非常安全的。
接下来,训练员还需要观察选手们在水中的情况,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察看他们在水下的反应。训练员离他们仅有半英尺。如果发生意外,他们开始害怕了,训练员能轻松地帮助他们化险为夷。训练的目的并不是要让他们觉得自己通过了测试,而是要他们去适应这种环境。受过这种训练,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他们就能沉着应对,不至于惊慌失措了。所有选手都会接受训练,虽然有些人并不喜欢,但表现不错。
为了防备不测,赛艇上带有应急氧气罩和呼吸调节器。理论上说,赛艇倾覆之后,选手还有时间呼吸一两次,像演练时那样,解开安全带,摆脱赛艇的束缚。水下漆黑一片,整个空间是密闭的。他们必须学会处之泰然,因为他们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浮出水面。但就赛艇撞击而言,现实与理论存在很大差距。惊慌、骨折、休克、赛艇起火等因素,大大降低了遇难者生还的概率。
赛艇逐年改进,救生装置也随之更新。
一个叫做桑尼-霍金斯的人以战斗机飞行员头盔为原型发明了一种呼吸器。正是桑尼的朋友汤姆-金特里在基韦斯特一次赛事中的不幸遇难,促成了这一发明。在1994年基韦斯特赛艇大赛中,当时声名显赫的赛手汤姆·金特里不幸发生翻船事故。这是桑尼研制这种呼吸器的主要原因。事故发生后的三年里,汤姆。金特里一直昏迷不醒,直到他去世。当时他困在水下长达8分钟。他基本上是窒息而死的。赛艇上备有常规水下呼吸器,但他没找着,这是造成他死亡的主要原因。
为了克服常规呼吸器的一些缺点,桑尼发明了一种新的呼吸器。它就像一个战斗机飞行员头盔,上面配有耳机,里面有双层面盔系统。茌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佩戴呼吸面罩,面罩上面有个自动空气阀,可以保证内外空气的流通。事故发生时,一旦赛艇发生倾覆,不等撞到水面,头盔的通风系统就会起作用。赛艇从任一方位没入水中时,通风系统也会被自动激活。也就是说,赛手落水后,他会从一个大氧气瓶中吸气。当参赛选手准备弃船逃生时,他自己或者前来营救的救生员就可以打开释放装置。释放装置打开后,落难者就脱离了原来那个供气系统。与此同时,他将依靠另一个腿部氧气瓶供气系统摆脱赛艇的束缚。选手可以把氧气瓶放在任何方便自己拿到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个保险皮套,这种装置可以避免在逃离赛艇时,呼吸调节器被安全带所缠绕。
有关科学传奇·海上的隐秘行动的文章
冒险冲刺当人们疯狂地涌向海洋,利用自己的一切努力追求高速的快感时,危险却无日寸不在,就连世界上技术最好、速度最快的赛艇手也会旋转失控。但是,并不是把一个巨大马力加到一个东西上,它就能跑得飞快。滑行式船体就像是一个能滑水的船体,也就是说,当马力足够大,船底足够平时,它就会像向水面上投射出的一小片瓦片,在水面上跳跃着划过。......
2024-10-07
大洋上的移动兵工厂一战结束后,国际条约限制了各国战舰的规模和数量,但条约很快就解禁了,世界各海军强国开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积聚力量,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北大西洋上,机动灵活的德国U型潜艇使得最强大的战列舰也深感不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航空母舰成为世界各国海军的主力舰种,终极的重型装甲水上战舰。这个动力装置供应城市照明、淡水,并维持船上空调系统的运行。......
2024-10-07
“幽灵”般的未来海战50年以前,海战是强大的海军之间的较量,在辽阔的大海上,战舰以有限的视野相互攻击。这些“幽灵”般的海上鬼影,在汹涌的浪涛中神出鬼没,在它的控制室里,只需要两个工作人员,就能够使对手惶恐不安。◆在瑞典和挪威创建世界上最先进的隐形舰队后,它们一直被用来在沿海巡逻,并可以随时投入战斗。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另外还有36名海员受伤,其中5人伤势严重。......
2024-10-07
水水下摄影的“神来之笔”巴哈马向来以拥有世界一流的潜水点和电影摄制点而闻名,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却将生态系统推向了崩溃的边缘。甲板和水下早已预先布置了摄影机,沉船周围还有小型船队在忙碌。在巴哈马群岛,斯图亚特·克夫已经克服了许多水下摄影难题,但是在诡谲强大的大海面前,他依然显得如此渺小。在进行水上和水下拍摄时,控制工作都是困难重重。......
2024-10-07
近海战争像大多数大型海军战舰一样,“塞班”号能在全球99%的水域执行任务,剩下的1%则是滨海地区、海岸线、港口和河流。在浅水近海战斗区域由无人舰艇和有人舰艇展开外科手术式作战,精确地控制全局至关重要,其次是协同作战。为便于近海作战,“特赖登”号规模较小。这支海军陆战队早期参加的大多是一些攻城掠地的殖民战争。荷兰皇家海军陆战队在所有海陆交接的地方亦即近海区域执行任务。......
2024-10-07
危险的海洋人们往往低估了险恶的海洋,海面上常常变幻莫测,也许刚刚还是风平浪静,眨眼之间,海面就会掀起滔天巨浪。大部分民用船舶缺乏健全的海难救护体制,又没有各种海难事故紧急处置预案,船员,尤其是乘员缺乏应对海难事故的心理素质与脱险技能。海洋的确是非常危险的,来自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的保罗·波特深得海域救生秘诀。在“失望角”海域行驶的船只需要格外小心。......
2024-10-07
清洁的水能海上兵工厂把几种高效、廉价的能源馈赠给我们。大规模利用清洁能源已不再是人类的梦想。人们已经能够从大海的怒涛中获取廉价、清洁而安全的能源,这一点统计数据更有说服力:在加利福尼亚一个典型的多风的日子,海浪撞击岩石的潜在能量足以满足1 000万个家庭的生活用电。最让人称奇的是,这条线路不需要任何化石燃料,水提供了保证铁路正常运营所需的一切能源。......
2024-10-07
浮在空中的船从亚历山大·贝尔的第一艘水翼艇到乔治亚沼泽中非凡的隧道和V型底赛艇——在水上飞行的古老梦想变为了现实,这多亏有革命性的船体设计、坚固轻型的材料和热爱极限速度的人们。它们在俄语中被称作飞翼船,在英语中被称作“地面效应飞翼艇”。在赫鲁晓夫的全力支持下,前苏联飞翼船最终演变成550吨的庞然大物。这种气垫船无需鼓风机增加气压,然而,这只大鸟停在空中需要巨大的能量。......
2024-1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