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上的移动兵工厂一战结束后,国际条约限制了各国战舰的规模和数量,但条约很快就解禁了,世界各海军强国开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积聚力量,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北大西洋上,机动灵活的德国U型潜艇使得最强大的战列舰也深感不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航空母舰成为世界各国海军的主力舰种,终极的重型装甲水上战舰。这个动力装置供应城市照明、淡水,并维持船上空调系统的运行。......
2024-10-07
危险的海洋
人们往往低估了险恶的海洋,海面上常常变幻莫测,也许刚刚还是风平浪静,眨眼之间,海面就会掀起滔天巨浪。接下来的事情就难说了。它很可能让海洋上的人们陷入困境,甚至危及他们的生命.
海难大多为突发事故,难于应对。舰船海上航行遇到大风浪、大雾等恶劣气象和海况,有可能突发翻船、碰撞、触礁、搁浅;也可因爆炸、火灾等原因导致舰船沉没。大部分民用船舶缺乏健全的海难救护体制,又没有各种海难事故紧急处置预案,船员,尤其是乘员缺乏应对海难事故的心理素质与脱险技能。因而,突发海难事故时很容易惊慌失措,不能有效组织全船资源应对事故,将损失降低到最小。1999年冬天“大舜”号船在海上航行突遏大风浪,加上操纵不当等原因导致翻船。由于缺乏事故紧急处置预案,临阵指挥处置不力,最终导致279人死亡或者失踪。
海洋的确是非常危险的,来自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的保罗·波特深得海域救生秘诀。他曾经设计了一种用于测试海上救生服的热防护性能的装置TIM,即装有仪器的“热人”。
海上救生,是求生者在等待救援,是生命与时间的一种赛跑。面对生命的呼唤,被视为救星的救生员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将遇难者从死亡线上一一救起。
在海洋上面,生命随日寸会有危险,对于救生员来说必须争分夺秒。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海域救生的职责和危险,即美国海岸警卫队的格言:一定要前往,不一定要回来。
美国海岸巡防队的年鉴上,有个很有名的故事,是有关驻防在贝胜角基地的派特船长的。在一个暴风肆虐的夜晚,守望台上的人看见一艘船在危险的钻石滩十里外搁浅,并发出求救信号。救生艇受命出动,但其中有些救生员抗议说:“派特船长,我们出得了海,但绝对回不来。”船长因忠于职守而给予了一个流传于青史的回答:“兄弟们,我们不需要回来。”
在太平洋海岸一隅,名副其实的“失望角”恰好体现了这一格言。“失望角”是哥伦比亚河与海洋的交汇地,也是巨浪的诞生地和无数海员的葬身之所。他们在风浪中颠簸、迷失并被掩埋在海底。
“失望角”绝对是海岸警卫队的理想训练所。美国海岸警卫队传统的摩托救生艇学校就建在这里。这个海上救生站在大陆边缘的“失望角”屹立了100年有余,不允许闲杂人员等进入。
迄今为止,“失望角”救生员已救助了四百多人。最初,他们仅依靠划艇和油布雨衣救助遇难人员。今日,他们的救生装备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新一代救生船是海上救生的有力工具,它能够在风浪中游刃有余。救生船长14米,能始终漂浮在海面上,即使倾覆后,发动机也能正常运转。它的航速可达到20节以上,续航能力可达100海里。而且易于吊放,能自动浮正,不怕碰撞,能抗7~8级风浪。驾驶救生船出海时,不管是遭遇暴风还是巨浪,只要船不出故障,只要救生员准备充分,它总会带着救生员平安归来。
在“失望角”海域行驶的船只需要格外小心。这里有许多红色警戒区域,区域里会有一个红色警戒浮标,预示这里的危险。在这里行驶的船只会受到第一波海浪的袭击,第一波海浪是指海浪第一次实际爆发并释放出能量。这里之所以危险,就在于第一波海浪具有巨大能量,它径直撞向船只,很容易把船掀翻。因此,驾驶员必须小心翼翼地应对大浪的迎头痛击,否则,船只便会被巨浪吞噬。
以近50千米的时速穿越6米高的海浪,对救生员来说,在体力和心理上都是极限的挑战。对于这些危险,当地渔民了如指掌。而那些前来度周末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满脑子想的是怎样钓到鱼。在风平浪静、景色迷人的时候,他们便决定前往深海。然而,瞬息之间,飓风、潮汐就会让大海咆哮起来,一场灾难便会降临。
对于海上救生来说,无论救生员的技术多么高超,没有合适的装备,他们也无能为力。轻便而高速的巡逻艇,能使那些遭遇困境,甚至是被飓风袭击过的船只获救。海浪艇是唯一合适的救生工具。如果不是乘坐海浪艇,救生员是很难完成救生任务的。
海浪艇是一个深V形滑行式船体,同排水式船体恰好相反,这种结构便于它在浪尖上飞速滑行。这种船只非常轻,速度也极快,它装备有5个水密舱,保证它永远不会沉没。在海浪艇的舵手室上面,装备有一个浮力舱,船体的设计非常巧妙,只需8~10秒钟,倾斜的海浪艇就会自动恢复正常。但它也不能倾斜得太厉害,如果翻转180度,就非常危险了。
在“失望角”,巨大的重力作用常会使救生艇拉伸变形。因而,需要对救生艇配备专门的抢修人员和设备。起重能力达到50吨的机动化海洋起重机是一种很理想的抢修工具,它主要便于抢修人员对救生艇进行例行的检查和维护。
吊运船只时,先用吊索系紧舷侧构架层梁、锚杆以及螺旋桨等。把船拖出来,然后才能在船桅上系上吊索。在海浪的冲击下,船的前半部分常会有大量裂缝。海浪的冲击力很大,甚至能把船整个掀起来。船尾有时会掀起很高,这样一来,船首受到大浪冲击,就会出现巨大的裂缝。
不仅是船只,船员也会遭遇海浪撞击,他们必须有专门的救生用具,比如:救生衣、头盔、安全带。如果船员穿着救生衣,即使掉进水中,甚至完全被水淹没,身上也不会被水浸湿。如果碰上风浪超过8英尺的恶劣的大风浪天气,船员就会戴上头盔,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另外,船员还配备有安全带。把安全带系在腰上,然后把另一端固定在船上。这样即便是船出现倾覆,人和船也不会分开。这些救生装备保证了船员们在遭遇海浪袭击时的安全。
如今“失望角”救生员所用的救生艇备有两台870马力功率的柴油发动机。与其他船只相比,这种救生艇的引擎颇为独特。它装备的双引擎采用电子控制,因此无需任何机械联动装置,就像人们现在驾驶的电子调控汽车。救生员必须确保救生艇在航道上快速地航行,这种救生艇可以达到非常快的速度,两台发动机为救生艇提供了强大功率。有时,它的速度甚至会达到30节,这对救援工作很有好处,可以大大缩短救援的时间。
◆小贴士
美国海岸警卫队
美国海岸警卫队是一个特殊兵种,它执行救生、保护国家财产、执行法律、实施科学调查和保卫国家安全等方面的任务。在平时,海岸警卫队为交通部执行人道主义方面的任务。在战时,海岸警卫队是海军的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组成部分。警卫队的任务是使毕业出来的青年男女学员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清醒的头脑,热爱海洋和海军科学知识,富有高度的荣誉感,忠诚老实,服从命令,具有进取精神和领导才能,航海学和理科知识的基础厚实,举止礼貌,在为美国和人类服务的事业中决不辱没美国海岸警卫队现役军官的光荣传统。警卫队的教育原则共有三条,一是通过颁布训令,树立样板,造成一个人人胸怀高度荣誉、忠诚老实和服从命令的环境;二是根据海岸警卫队的需要,提供扎扎实实的大学教育;三是实施领导能力的训练,使学员毕业之后能够立即担负起舰上初级军官的职责。◆
与先前相比,“失望角”救生员能更为迅捷地提供援救,但前提是遇难者尚未沉入水底。可问题是,这里有很多落难的渔民都穿着雨衣,却没穿救生衣。这样一来,一旦他们落入水中,就会被水淹没,沉落到海底去。这是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因为一旦沉入水中,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冷休克,可能持续好几分钟。这段时间内,人会丧失所有的行动能力,他所做的仅仅是试图控制自己的呼吸。在低温海水中浸泡易造成冻僵。如水温0℃时,人仅能存活0.25小时;水温5℃时,能存活1小时左右。人在海洋中易受有害生物伤害,如鲨鱼、海蛇、水母、章鱼、有毒鱼类等,尤以鲨鱼为烈,它会主动攻击人,造成落水人员伤亡。落水幸存者为了生存与恶劣自然环境抗争,常常会极度疲劳,其中心理素质脆弱者,往往因一念之差而引发悲剧。
在“失望角”,油布雨衣一去不返。时至今日,先进的海上救生服可以让人在仅有10℃的海水中暖和干燥地逗留一整天。
而在外海,即使拥有高科技海上救生服也无济于事,因为摩托救生艇的最大营救范围是距离总部300千米。如果远海发生灾难事故,那里的落难者就很难得到及时救助。数以千计的工人生活和工作在远离大陆架的海洋油气田上,而离他们最近的岸基救生站也在数百千米之外。一旦发生海难,他们能否逃脱,取决于救生装备、救护知识以及应变能力。很多从事海洋行业的人都接受过专门训练。这样,他们在遭遇海难时,就不会显得惊慌失措。事实也证明,在海难中,那些人的存活概率要远远高于未经专门培训的人。
在储存量达10亿桶的原油田之上,一丁点火星都会引发巨大灾难。20年前,“海洋漫游者”号上84名工人丧生。2005年7月27日,隶属于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孟买油田的一个海上作业平台起火,作业平台以及附近的补给船只和一个钻井架均遭大火烧毁。当时有200~300人在作业平台上工作,伤亡相当惨重。
为避免灾难再次发生,工人们接受了严格的培训。培训的目的是向他们传授海难救护知识,以便应对可能发生的种种灾难。谁也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灾难,也不知道事故会发生在什么时间,但是,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在遭遇任何的意外时,他们都会沉着应对,不至于乱了手脚。
一旦石油钻井发出救难信号,工人必须迅速行动,跳海求生。,首先到平台边缘查看下边的水面,双眼平视,迈进一步,两腿交叉起跳,其次则是给救生筏充气。不过,深冬午夜时的北大西洋绝非游泳池可比,跳人海中并不能保证你远离危险,但至少会多些经验。
◆小贴士(www.chuimin.cn)
摩托艇世界锦标赛
一级方程式(简称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是由国际摩托艇联合会(简称国际摩联)发起组织的集竞争性、观赏性和刺激性于一体的体育竞赛项目。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是指要求运动员在围绕固定的标记进行的时左时右转弯的环圈计时赛,比赛速度可达220千米/ 小时。比赛用艇为双浮体式滑行艇,封闭式座舱,长4.8米、宽1.8米、深0.8米、重450千克。发动机为二冲程艇外挂机,冲灌式冷却,排量2000毫升,转速11000 rpm,艇速可达220千米/ 小时,一条F1摩托艇价值6~8万美元。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无论是比赛的规模,还是运动员驾驶技术、艇速,都充分体现了当今世界摩托艇运动的最高水平。它是世界公认的具有最大影响力、最高收视率的四大国际体育赛之一(即: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F1汽车赛、F1摩托艇赛)。◆
灾难中还有许多危险因素,比如晕船。晕船是非常危险的,它可能是真正的杀手。为什么会发生晕车晕船呢?这是因为有些人的内耳前庭和半规管过度敏感,当乘坐车船时,由于直线变速运动、颠簸、摆动或旋转时,内耳迷路受到机械性刺激,出现前庭功能紊乱,从而导致晕车、晕船等。它的主要表现是在途中突然发生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精神抑郁、脉搏过缓或过速,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虚脱。这种眩晕,属于周围性眩晕之一,多见于体质虚弱者,尤以女性为多。睡目民不足、饮食过多或过少、饮酒、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以及噪音、汽油味、腥味等不良刺激,均可诱发或加重症状。有些人则是因为从未乘过车船,对车船没有适应所致。
晕船不仅使落难者彻底丧失活动能力,还会消磨掉他们求生的意志。由于晕船的滋味实在不好受,人们往往无心顾及其他。显然,这样一来,落难者就会把生命看得很淡,不再努力求生。所以,对于晕船者,需要训练他们努力克服晕船的症状。首先要让他们树立信心和勇气,消除精神顾虑,保持良好的心态。信心和勇气无论对于晕船还是灾难,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出现晕船现象,按压穴位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灾难中的晕船者。“鸠尾”穴是对治疗晕船能产生速效的穴位。它位于身体前中心线之上,在最底下肋骨稍下之处。只要一边吐气一边按压此处6秒钟,如此重复10次,便能调整胃的功能,不再有呕吐的感觉。如果每日指压“第二厉兑”穴,可根治晕船症。“第二厉兑”穴位于脚的第二趾趾根外侧2厘米处。只要用拇指和食指,一边吐气一边揉约6秒钟,如此重复10次,连续20天不间断,就可根治晕船症。
◆小贴士
阿拉巴马州
阿拉巴马州地处美国的“南方”地区。该州面积有51 705平方英里,大小为美国50州之平均。阿巴拉契亚山脉横亘阿拉巴马东北部,该山脉之东南方称为匹德蒙山区。湾区平原占该州的大部分地区。墨西哥湾中有些岛屿属于阿拉巴马州,其中最大的岛是道芬岛。阿拉巴马的主要城市有:伯明罕、墨比尔、蒙哥马利与杭斯维尔。该州人口约400万。阿拉巴马的夏季漫长而炎热,冬季则通常是温和的。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约为8℃,南方则为11℃。全州的夏季平均温度约为27℃。北部地区会降雪,南方沿海地区则极为少见。阿拉巴马全年的平均降水量,在沿海地区约为165厘米,在北方则约为135厘米。◆
最后一个培训项目是模拟直升机坠毁事件。直升机坠毁时,由于引擎重心偏离,乘客会在顷刻间变成头朝下。此时谁能保持冷静、辨明方向,谁就会生存下去。培训的目的是要让他们获得信心和力量,让他们坚信:只要愿意,就一定能生存下来。
在人们遭遇灾难时,如果平台过高,径直跳入水中可能遇到危险。这时,工人可以通过垂直脱险通道安全地弃船逃生。
假设发生了一场真正的海上灾难,同时发生了大火,那么机上人员必须尽快下来。他们只需抱紧双臂,两腿并拢,不断地转动身体,快速通过垂直通道逃离灾难现场。
培训意在教给人们逃生的技巧。在灾难面前,遇难者必须保持冷静,沉着应对。让遇难者坚定这样的想法:我知道该做什么,不管是遇到救生艇、救生筏还是直升机,我都能运用自如,因为我受过培训。
最后,他们还要学会部署、进入以及驾驶救生艇。全封闭式救生艇由玻璃纤维构成,并用聚酯纤维来加固。在远海漂行时它能自动回正。这种救生艇采用柴油机引擎,功率达30马力。救生艇内储备有淡水和食物,能同时为50名落难者提供相对舒适的环境,直至他们获得援助。
所谓幸存,指的是在希望渺茫的时候求得生存。通过培训向人们传授了求生技能,甚至让他们体验人们在遭遇海难时的各种感觉,比如晕船、水下迷失方向的困惑等等,这正是为了激发人们求生的欲望。怎样确保他们不丧失求生欲望呢?至少要让他们全面地体验遭受海难时的感受,在遭遇灾难时,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当前发生的事情,从而保持顽强的生存意志。
营救遇难者的极有可能是救生艇或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只能执行海上救援的搜索任务。虽然它们能空投救生筏和救生设备,却无法帮助遇难者脱离险境。真正能够实施救助的,要么是救生船,要么是直升机。
从阿拉巴马至阿拉斯加,美国海岸警卫队驾驶的西科斯基双发HH-60“坚鹰”直升机,总是在关键时刻出动。“坚鹰”为中程陆基直升机,装备有先进的前视红外雷达、无线电测向系统以及完善的夜间/ 全天候飞行设备。每架直升机上有4名机组成员,包括两名飞行员、一名空勤机械员和一名救生员,都具备急救能力。
这种直升机的载荷量大得惊人,它能吊起2 700多千克的重量;飞行距离很远,能够在距离基地186千米远处执行搜救任务。
海岸警卫队救生员在公海、海岸悬崖、巨浪区以及内陆白色水域执行营救任务,而所有工作仅依靠一根缆绳来完成。这一缆绳能应对各种不同情况:对体力尚可的落难者,它会投放救生篮或救生圈;对体力虚弱者,则投放担架。救生员们是当之无愧的精英。他们担负着最为艰巨的工作。这份工作是来之不易的,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人的潜能在这里达到了极限。
华盛顿州阿斯托里亚海岸警卫队的救生员乔·基恩和另一名机组成员,在距基地200千米的公海上营救他们的一位队友。这位队友患有急性阑尾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他可能在几小时后死亡。
他们有一台救援提升机,它的起重能力达600磅,吊索长200英尺。还有一个救生篮,也是一个主要的救生装备,他们用它把落难者从水中或遇难船上解救出来。此外,他们还有一台提升机摄像机,可以跟踪记录整个营救过程。
“坚鹰”直升机必须避开船桅、缆绳之类,尽量贴近,以便投放救生篮。他们慢慢靠近失事船只,但不能靠得太近,定位直升机,投放救生篮。他们成功地救起了队友。然而机组人员毕竟不是医生。在到达基地前,他们还要监控病人的情况,直到实施手术。对于救生员乔·基恩和机组人员来说,能够营救自己的战友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如果队友今天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和治疗,明天他们找到的可能就是一具尸体。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接到了紧急救援电话,营救行动也很成功,手术之后他们的队友也会很快康复。
对于救生员来说,帮助危难中的人们脱离困境,是他们的天职c
◆小贴士
“坚 鹰”
美国海岸警卫队的直升机,编号HH-60J,绰号“坚鹰”。该机的全面研制工作于1978年2月28日开始,1979年12月12日首次试飞。1983年4月,生产型开始交付使用。它是美国海军的战斗搜索和救援/ 特种作战支援型直升机。该机可带两枚Mk46鱼雷,反舰导弹及机枪等式器。◆
1996年7月17日晚,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像往常一样,一片繁忙景象,飞机正有序地进行密度很高的起降。乘坐美国环球航空公司(TWA)800次班机去往巴黎的乘客在办理完登机手续后陆续登上波音747飞机,这架3小时前刚从雅典飞来的飞机在进行了正常的检修程序后,于晚上8时14分离开停机坪,在大约经历了5至10分钟的滑行后,冲向大西洋上空,直飞巴黎戴高乐机场。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空难事件即将发生。
8时40分,美国海岸警卫队报告说,这架波音747飞机从他们的雷达屏幕上消失。据目击者称,他们在听到连续猛烈的爆炸声后跑到屋外观看,只见这架大型客机已变成一个巨大的火球,在天空迅速分裂成两块,散落在纽约市长岛附近的水面,飞机上的燃料引起的大火整整在水上燃烧了3个多小时。
机上共有228人,其中210名乘客,18名机组人员。事故发生后,美国联邦调查局、联邦航空管理局、美国海岸警卫队、纽约州政府及市政府和警察局迅速投入营救工作。政府派出C-130运输机向出事海面投下大量的救生筏和救生圈,纽约市也派出了潜水员及船只。美国海岸警卫队派出6架直升机、3艘快艇和3架海军飞机赶赴出事地区参加救援和搜寻工作,打捞飞机残骸和遇难者的尸体。
有关科学传奇·海上的隐秘行动的文章
大洋上的移动兵工厂一战结束后,国际条约限制了各国战舰的规模和数量,但条约很快就解禁了,世界各海军强国开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积聚力量,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北大西洋上,机动灵活的德国U型潜艇使得最强大的战列舰也深感不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航空母舰成为世界各国海军的主力舰种,终极的重型装甲水上战舰。这个动力装置供应城市照明、淡水,并维持船上空调系统的运行。......
2024-10-07
来自黑暗里的诱惑和危险有人认为人类已经征服了整个地球,这其实太过自大,人类征服的只是他们视野中看到的一部分。然而,深海的诱惑终究让人难以抗拒,纵然危机四伏,人类也要慢慢地向它靠近。菲利浦·纽伊顿是世界上主要的水下探险家之一,他了解人体的极限,更加清楚自己的冒险。纽伊顿已经制造并亲自测试了一些最先进的水下机器。1节等于每小时1海里,也就是每小时行驶1.852千米。......
2024-10-06
水水下摄影的“神来之笔”巴哈马向来以拥有世界一流的潜水点和电影摄制点而闻名,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却将生态系统推向了崩溃的边缘。甲板和水下早已预先布置了摄影机,沉船周围还有小型船队在忙碌。在巴哈马群岛,斯图亚特·克夫已经克服了许多水下摄影难题,但是在诡谲强大的大海面前,他依然显得如此渺小。在进行水上和水下拍摄时,控制工作都是困难重重。......
2024-10-07
“幽灵”般的未来海战50年以前,海战是强大的海军之间的较量,在辽阔的大海上,战舰以有限的视野相互攻击。这些“幽灵”般的海上鬼影,在汹涌的浪涛中神出鬼没,在它的控制室里,只需要两个工作人员,就能够使对手惶恐不安。◆在瑞典和挪威创建世界上最先进的隐形舰队后,它们一直被用来在沿海巡逻,并可以随时投入战斗。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另外还有36名海员受伤,其中5人伤势严重。......
2024-10-07
风车的巨大能量潮汐为人类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带来了一片曙光,然而有得必有失,潮汐和波浪带来的风险也一再让人类却步。据估计,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中虽然只有大约2%转化为风能。全球的风能约为2.74亿兆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 000万兆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每根支架所承担的重量大约为1300吨。即便是风平浪静,人们也能够利用蕴藏量巨大的海洋能源。......
2024-10-07
浮在空中的船从亚历山大·贝尔的第一艘水翼艇到乔治亚沼泽中非凡的隧道和V型底赛艇——在水上飞行的古老梦想变为了现实,这多亏有革命性的船体设计、坚固轻型的材料和热爱极限速度的人们。它们在俄语中被称作飞翼船,在英语中被称作“地面效应飞翼艇”。在赫鲁晓夫的全力支持下,前苏联飞翼船最终演变成550吨的庞然大物。这种气垫船无需鼓风机增加气压,然而,这只大鸟停在空中需要巨大的能量。......
2024-10-07
水上的飞翔者人类征服了整个陆地,但却没有征服海洋。在佛罗里达的水上马拉松,她和丈夫布赖恩曾驾驶他们的1000马力赛艇,向每小时200千米的纪录发起冲击。那么,怎样摆脱这样的情况,在水面上自由飞翔呢?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迈克·墨菲就是这样幸运的飞翔者。他跃入空中7米,随后进行一连串疯狂的跳跃、筋斗和旋转,创造了水上运动的最高纪录。他对空中和水上飞行速度的痴迷一点不亚于通信。......
2024-10-07
荧幕上的动物明星在今天的大制作时代,电子动画学的应用对演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障,至少可以避免他们手脚不全。但是,剧本和真实的动物角色创作仍然是影片的核心。在巴哈马群岛,宽吻海豚一直都是最讨人喜爱的水生动物,它们深得游客的欢心,并令科学家着迷不已。它们是不折不扣的好莱坞海洋明星。哨子是塔里尔和动物之间的沟通桥梁。......
2024-1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