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世界主要国家的风俗与禁忌:现代国际礼仪

世界主要国家的风俗与禁忌:现代国际礼仪

【摘要】:对于一般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知道和了解世界所有国家、地区和民族或群体的风俗禁忌。因此,在这一节中,我们将着重介绍世界五大洲主要国家的、具有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和禁忌。

第三节 世界主要国家的风俗与禁忌

当今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口有60亿,大大小小民族约三四千个,组成了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四大洋。俗话讲:“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甚至连不同的城镇、村寨或部落都可能有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禁忌。可以肯定地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能准确地统计出我们的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少种风俗习惯和禁忌。对于一般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知道和了解世界所有国家、地区和民族或群体的风俗禁忌。但是,要学好国际礼仪、充分发挥现代国际礼仪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我们就不能不对世界主要国家和民族常见的风俗禁忌有所了解。因此,在这一节中,我们将着重介绍世界五大洲主要国家的、具有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和禁忌。

一、欧美主要国家的风俗与禁忌

1.英国

英国是国际礼仪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现代国际礼仪中的许多礼仪形式都明显地带有英国礼仪习俗的色彩。英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威尔士北部用凯尔特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通用盖尔语。主要宗教基督教,国花是玫瑰

(1)服饰穿戴和社交礼仪。英国是一个非常注重礼节、仪式的国家。从服饰穿戴和社交礼仪习惯来看,英国人注重衣着穿戴,但一般英国男士的服装品种、样式并不太多,不过做工和质地比较讲究。英国男子一般有两套深色西服和两三条深色裤子。女士多偏爱穿裙子,在穿着正式服装时,通常配戴一顶漂亮的帽子。现在,英国人的衣着已向多样化、舒适化发展,比较流行的有便装夹克,牛仔服。但是在英国,人们对着装取人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出席社交活动穿着高贵典雅服装是非常必要的。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法院开庭、教堂做礼拜、国会开幕英王致辞时,主持人或致辞人均穿传统服装。

在交际场合,他们衣着整洁,彬彬有礼,特别强调绅士风度和“女士优先”原则。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您好”、“再见”等几乎不离口,即使家人、亲朋好友之间也是如此。英国人不喜欢统称自己为“英国人(English)”而喜欢被称为“大不列颠人(Britain)”。握手礼是英国人常用的见面礼节,与他人相见时,他们既不会像美国人那样简单地“嘿”一声就算打过招呼,也不会像法国人那样与对方拥抱、亲吻。与他人告别时,可相互握手,也可点头示意。

英国人第一次接触时,为减轻双方紧张,谈话题目往往是以谈论天气开始,而后逐步进入正式会谈的话题。一般来讲,会谈应在预约的时间内结束,不要过多延迟时间,特别是第一次会见就更应掌握好时间,但也不能在会谈中总看手表,以免引起对方对来访者产生轻率、来去匆匆的疑虑。到英国从事公务或其他活动要避开7、8月份,这段时间英国政工商界人士多休假,另外在圣诞节,复活节也不宜开展公务活动。在英国送礼不得送重礼,以避贿赂之嫌。在公务会晤时,按事先约好的时间光临,不早到或迟到。英国人办事认真,不轻易动感情和表态,他们视夸夸其谈,自吹自擂为缺乏教养的表现。

(2)餐饮习惯。英国的“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国菜。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鸡蛋加牛奶和面,与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肴。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爱吃牛肉、羊肉、鸡、鱼、鸭、鸡蛋、螃蟹、野味等;喜欢黄瓜、豌豆、土豆、洋葱生菜蔬菜调料喜用醋、盐、番茄沙司、辣椒油、胡椒面等。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90%的英国人是把午饭作为主餐的。它是由家中女主人而不是由厨师来烹饪的。英国人习惯于三餐两茶,即早餐、上午茶、正餐(午餐)、下午茶和晚餐。晚餐只是吃点心和冷茶而已。每天,人们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后,需要停下来休息一刻钟左右,喝杯茶,吃点东西,这段时间叫Tea Break(茶休),茶休一般为一天两次:Morning Tea(上午茶)和Afternoon Tea(下午茶)。上午茶一般在10点半左右,下午茶一般在下午4、5点钟。英国人的宴请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茶会和宴会,茶会包括正式和非正式茶会,上午茶和下午茶。英国人和所有西方人一样,采用分餐方式进餐,每人都有自己的盘碟刀叉等餐具。进餐前,通常要饮开胃酒和其他开胃饮料。在席间不布菜也不劝酒,全凭客人的兴趣取用。一般要将取用的菜吃光才礼貌,不喝酒的人在侍者斟酒时,将手往杯口一放就行。餐后甜点也是花样繁多。英国是世界上吃糖最多的国家,糖果和朱古力商店特别多。英国人重饮轻吃,他们喜欢喝牛奶、饮茶。

茶是英国最流行的饮料,将近一半的人喜欢饮茶。人们常常早上一睁眼就先喝一杯“被窝茶”以冲去睡意。他们普遍认为茶能医治百病,有的人竟到了饭可以不吃,茶不可不喝的地步。喝茶在英国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俗,英国人已离不开茶。英国人喝茶与中国人不同。中国人大多喜欢喝清茶,即不往茶里加任何东西;而在英国,人们主要喝奶茶,冲茶时,先在茶里放少许牛奶,再放热开水,据说是害怕开水把杯子冲炸。有的英国人还喜欢在奶茶中加点儿糖,当然要不要加糖,加多少完全凭个人的喜好而定;有些人则喜欢在清茶里加些柠檬汁,但不能同时在茶里又加奶又加柠檬汁。

(3)其他风俗习惯。英国现代教育中,教儿童要敬月,而不可用手去指;要敬星而不可数它;第一次见新月,必鞠躬为礼,但如隔着玻璃,则认为非好兆;流星被认为是报丧的。他们有个怪俗,他们把新的一年是否吉祥如意,全都寄托在第一个来访的客人身上。认为若是来人善良、快乐、富有,则会交好运;如若一个凶恶或贫穷的人来临,则会倒霉。苏格兰人认为新年来访客人中若是浅黄头发的女人,则会晦气;若是来的男客而又是黑头发的,来年必定会走运。

英国的祖芬格人有个极特别的生活习俗,凡是生活中令人喜悦的事,他们便露出与常人相反的表情,“以哭代笑”,而遇悲伤或不幸之事,他们却“以笑代哭”。

交通方面,英国的所有车辆均沿马路的左侧行驶。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即便是几个人上车,英国人也会自觉地排队上车。坐出租车,一般按10%左右付小费,将小费列入服务费账单的饭店不必另付小费。在餐馆进餐时,也要视情况付给服务人员一些小费。在英国,如有人打喷嚏,旁人就会说上帝保佑你,以示吉祥。

(4)主要禁忌。英国人认为数13和星期五是不吉利的,尤其是13日与星期五相遇更是忌讳,这个时候,许多人宁愿呆在家里不出门。他们还特别不喜欢大象及其图案。认为大象笨拙,令人生厌。他们对墨绿色很讨厌。认为墨绿色会给人带来懊丧。他们很忌讳黑猫,尤其是黑猫若从面前穿过,更会使人恶心。认为这将预示这个人要遭到不幸。

他们忌讳把食盐碰撒,哪怕你是不小心的,也会使人非常懊丧的。认为这是引发口角或与朋友断交的一种预兆。他们忌讳有人打碎玻璃。认为打碎玻璃就预示着家中要死人或起码要有7年的不幸。他们忌讳在餐桌上使水杯任意作响,或无意碰响水杯而又不去中止它作响。认为这样既有失观瞻,又会给人招来不测。

在社交场合,忌系有纹的领带,因为带纹的领带可能被认为是军队或学生校服领带的仿制品;忌以皇室的家事为谈话的笑料;忌讳谈论男人的工资,女人的年龄,政治倾向等。他们忌讳4人交叉式握手,忌讳点烟时,一次连续为3人点烟。英国人忌以黄玫瑰为礼花,他们认为黄玫瑰象征亲友分离,也忌讳百合花,并把百合花看做是死亡的象征。

2.法国

法国的风俗习惯在欧洲很具有代表性,对国际礼仪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世界上,法国享有“自由之邦”、“艺术王国”、“时装王国”、“名酒之乡”和“美食之国”的美誉。首都巴黎更是名扬天下的“浪漫之都”、“艺术之都”、“时尚之都”和“花都”。法国的主要宗教为天主教,近80%的人口信奉天主教。

(1)服饰穿戴和社交礼仪。法国人天性爱美,尤以女性为最,称得上为世界上最爱打扮的人。就连老年妇女也是如此,每天全都离不开化妆美容,为的是把自己打扮得更年轻些。法国妇女装朴实、风格走俏,素色衣裳尽领风骚。男人也特别注重穿着和仪表,出门前总要刮脸梳头,在外面总是衣冠整齐,令人赏心悦目。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当。

法国人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他们具有诙谐幽默浪漫的天性,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行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少女通常是向妇女施屈膝礼,男性有互吻脸颊的习惯。男子戴礼帽时,还可施脱帽礼。

在法国一定的社会阶层中“吻手礼”也颇为流行。不过施吻手礼时,嘴不应接触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场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相互交谈时,他们一般谈吐文雅,热情幽默,而且善于雄辩高谈阔论,有耸肩膀表示高兴的习惯。谈话过程中经常用手势来表达某种意思。法国人在同客人谈话时,总喜欢相互站得近一些。他们认为这样显得更为亲切。虽然法国人特别爱侃、并善侃,但从不涉及粗俗话题,对庸俗下流的举止极为鄙视。

法国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崇尚“自由、平等、博爱”。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被邀请到法国人家里做客是难得的,即使是已相识很久的朋友。不过,若有这类邀请的话,给女主人送上鲜花(不要送玫瑰花菊花)或巧克力之类小礼品将是受欢迎的。

法国人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2)餐饮习惯。作为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的法国,在饮食上十分讲究。他们的菜肴种类众多,法国人对烹调技术极为重视,烹饪方法独特。他们讲究菜肴的色、香、味、形,操作上很重视掌握火候。在法国菜中有个突出的特点,尤为偏重于菜品的鲜嫩程度。法式菜肴的特点是:选料新鲜,烹调讲究,美味可口。他们一般都喜欢吃半熟的、鲜嫩的美味佳肴。干酪是法国人餐桌上的主要食品之一。他们爱在三明治中夹上干酪或意大利饼的馅,也愿把它当作喝茶的点心。宴请客人时,主人总是把最拿手的菜做给客人吃,而且菜肴往往很丰盛。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多爱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爱吃肥肉,不吃无鳞鱼,也不爱吃辣味重的菜肴。法国人大多爱吃中国菜,仅巴黎就有3000多家中餐馆。

法国人很重视进餐礼仪,绝大多数人在餐桌上饮酒不碰杯,食无声响。法国人用餐时,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进食时身体可略向前靠,两臂应紧贴身体,以免撞到坐在旁边的人。吃法国菜同吃西餐一样,用刀叉时记住由最外边的餐具开始,由外到内,不要见到美食就扑上去,这样显得太失礼。当吃完食物擦去手上、嘴上的油渍时,需注意仪态,切勿用餐巾用力去擦,应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假如有几道主菜,一般在吃完第一道(通常是海鲜)之后,侍者会送上一杯用果汁香槟制作的雪葩酒。除了让口腔清爽之外,更有助增进你食下一道菜的食欲。吃完每碟菜之后,如果将刀叉散放盘碟四围或者交叉乱放,不仅非常难看,而且会让人感到进餐者缺乏教养。正确方法是将刀叉并排平行放在碟上,叉齿朝上。

法国菜用的餐具数量颇多,事先可要看清楚哪些是你的,吃什么用什么餐具切不能弄错。法国盛产名酒,法国人也特别善饮,几乎餐餐离不开酒。尤其爱饮葡萄酒、玫瑰酒、香槟酒等,一般不能喝或不会喝酒的人也常喝些啤酒,通常他们惯用的饮料还有矿泉水、苏打水、桔子汁以及红茶或咖啡等。

(3)其他风俗习惯。法国人偏爱公鸡,认为它既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司晨报晓的特殊本领,把它看作为“光明”的象征,并视其为国鸟。他们非常喜爱鸢尾花。认为它是自己民族的骄傲,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的标志,并敬其为国花。法国是个盛产鲜花的国家,人们爱花成癖。他们视秋海棠为“热忱的友谊”;把兰花表示“虔诚”;把丁香表示“纯洁”;把大丽花表示“感谢”;把玫瑰表示“爱情”之意等。

他们对蓝色偏爱,并把蓝色看成是“宁静”和“忠诚”的色彩;对粉红色也较为喜欢,认为粉红色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色彩,给人以喜悦之感。他们谈话习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他们的手势和中国人的习惯有所不同。如我们用拇指和食指分开表示“8”,他们则表示“2”;我们用手指指自己的鼻子,表示“是我”,但他们的手指指自己的胸膛才表示“是我”;他们还把拇指朝下表示“坏”和“差”的意思。

每年七八月份是法国人度假的时节,他们认为不去度假是丢面子的事。所以在这一段时间,最好不要到法国从事公务活动。在法国,付小费的项目很多,一般均付账面费用的15%。法国人还习惯在新年到来之际,给终年为自己服务的人一笔年终赏金。

(4)主要禁忌。法国人忌讳的色彩主要是黄色与墨绿色。他们视孔雀为祸鸟;认为仙鹤是蠢汉和淫妇的象征。还视菊花为丧花;认为核桃、杜鹃花、纸花也是不吉利的。和其他西方人一样,法国人所忌讳的数字是“13”与“星期五”。他们忌讳询问个人私事,包括工资收入,家中存款,妇女年龄等,忌用核桃待客;对于菊花、牡丹、玫瑰、杜鹃、水仙、金盏花和纸花,一般不宜随意送给法国人;养狗、爱狗是法国人的普遍嗜好,因此忌讳追打狗等动物,尤其忌讳吃狗肉。在表示失误、惊讶时,切忌伸舌头。在法国南部不能作“OK”手势,葡萄农在向客人斟献葡萄酒时,要是看到这一手势,就会认为这是客人说他的酒是劣等品。

另外,在人际交往之中,法国人对礼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别的讲究。宜选具有艺术品位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以刀、剑、剪、餐具或是带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作为礼品。男士向一般关系的女士赠送香水,也是不合适的。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其包装,则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3.德国

德国全称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为柏林(波恩为政府所在地)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和天主教,德语为国语。国花为矢车菊。德国的风俗习惯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点。

(1)服饰穿戴和社交礼仪。德国人在穿着打扮上的总体风格,是庄重、朴素、整洁。德国人不喜欢服装的花哨,但都很注重衣冠的整洁,穿西装一定要系领带。在正式场合露面如赴宴或到剧院看演出时,必须要穿戴得整整齐齐,男士经常穿深色礼服,女士则穿长裙,并略施粉黛。德国人对发型较为重视,德国少女的发式多为短发或披肩发,烫发的妇女大都是已婚者。在东部地区,已婚者都带上金质戒指。

德国人对工作一丝不苟,在社交场合也举止庄重,讲究风度。德国妇女的特点是素,这不光是体现在穿着打扮上,也体现在言谈举止上。与德国人相处时,几乎见不到他们皱眉头等漫不经心的动作,因为他们把这些动作视为对客人的不尊重,是缺乏友情和教养的表现。德国人比较注重礼节形式,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行握手礼。与德国人握手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握手时务必要坦然地注视对方,二是握手的时间宜稍长一些,晃动的次数宜稍多一些,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德国人与熟人、朋友和亲人相见时,一般行拥抱礼。

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在与客人打交道时,总乐于对方称呼他们的头衔,但他们并不喜欢听恭维话。对刚相识者不宜直呼其名,一般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与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你”相称。在德国,称“您”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2)餐饮习惯。德国人以面食为主,很爱吃蛋糕和巧克力点心等。副食爱吃鸡、鸭、蛋类、牛肉、猪肉、香肠、火腿及火鸡、鹿肉等野味品;蔬菜喜欢土豆、洋葱、胡萝卜、青豆、豌豆、西红柿、豆苗等;调味品爱用咖啡、胡椒面、芥末、番茄酱、味精等。偏爱红烧、煎、煮、清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他们很讲究食物的含热量,所以肉食在一日三餐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他们注重摄取维生素,也吃些蔬菜,但却偏爱肉类。德国人最爱吃猪肉,其次是牛肉。喜食油腻之物,以猪肉制成的各种香肠,令他们百吃不厌。大餐的主食大多为炖或煮的肉类。他们一般喜欢酸、甜味道,不爱吃太咸、太辣的食物。除北部沿海地区外,大多数人不太爱吃鱼虾。他们有个特有的饮食风俗,就是吃鱼不准说话,这恐怕是怕鱼刺卡喉咙或其他原因。他们对早、午餐较为重视,早餐不喜欢喝牛奶,爱喝咖啡或可可,晚餐较为简单,一般都是香肠或火腿吐司。他们用餐时喜欢关掉电灯,只点些小蜡烛,在幽淡的烛光下促膝谈心、进餐饮酒。德国人最爱饮用啤酒,如果同时饮用啤酒与葡萄酒,一般先饮啤酒,后饮葡萄酒。还爱喝咖啡、可可、牛奶等,也喜欢喝红茶。

德国人在宴会上和用餐时,注重以右为上的传统和女士优先的原则。德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在举办大型宴会时,一般是在两周前发出请帖,并注明宴会的目的,时间和地点。一般宴会则是在8~10天前发出,一旦约定时间,被邀请者迟到或过早抵达都被视为不懂礼貌的表现。被邀请到德国人家里做客是一种殊荣。男客应带鲜花,在门厅里解开包装纸,见到女主人就献上花。不要送带有浪漫色彩的红玫瑰,切忌送13之数与偶数的花。德国人很讲究会客或宴请的地点,注重用餐讲究餐具的质量和设备的豪华和现代化程度。他们还乐于在幽雅、卫生的厅堂里用餐。他们宴请宾客时,会在桌上摆满酒杯盘子等。他们有个习俗,那就是吃鱼的刀叉不能用来吃别的。宴会用餐席位原则是“以右为上”,一般男人要坐在妇女和职位较高男人的左侧,当女士离开饭桌或回来时,男人一定要站起来,以表示礼貌。客人在受到款待之后,几天内应送去表示感谢的短柬。

(3)其他风俗习惯。德国人不喜欢听恭维话,更不爱听过分的恭维话。他们认为过分的恭维实际上是对人的看不起,甚至是对人的污辱。德国人送礼时更注重礼品的装潢,而对装潢内的东西是否满意却不太看重。由于玫瑰花象征着浪漫的爱情,是专为情人准备的,因此,人们从来不随意把鲜花当作礼品送人。德国人有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不随便停车,更不会闯红灯。在列车上,大多有禁烟或可抽烟的标志。每年5~10月是旅游的旺季,首都柏林,现政治中心波恩,历史文化和经济名城汉堡、莱比锡等以其优美的风光享誉天下,科隆狂欢节也是世界闻名。

(4)主要禁忌。德国人和其他西方人一样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他们忌讳蔷薇、菊花,认为这些花是为悼念亡者所用的,因此,它是不能随意作为礼品送人的。忌讳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忌讳目光盯视他人,认为这有不轨之嫌。他们忌讳交叉式的谈话,认为这是不礼貌的。不喜欢他人过问自己私事。忌讳提前祝贺生日。忌讳以刀、剑、剪、餐刀和餐叉作为礼品。忌用褐色、白色、黑色的包装纸和彩带包装、捆扎礼品。

4.比利时

比利时国全称是比利时王国,是个君主制的联邦国家,位于欧洲西部。首都布鲁塞尔是欧洲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的所在地,有欧洲心脏和欧洲首都之称,在布鲁塞尔的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外国人。法语和弗拉芒语为其官方语言。比利时9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另有10万人信奉基督教新教,约有4万人信奉犹太教。比利时国家虽小、人口不多,但在风俗礼仪方面却有一定的代表性。

(1)服饰穿戴和社交礼仪。比利时是各国游客和国际机构云集之处,所以服装款式也各式各样,千变万化。比利时人在服饰穿戴上比较注意场合,在参加比较正规的社交活动时,通常是西装笔挺,领带鲜艳,而且喜欢穿质地高贵、色彩柔和的服装。一般场合下,该国的中老年人穿戴都比较讲究,尤其是老年妇女往往爱穿颜色较鲜艳的服装,并喜欢佩戴首饰。相反,年轻人不管男女穿戴却十分随意,大多爱穿休闲棉质面料衣裤。在社交场所和工作交往中,比利时人常见的见面礼节是握手礼,人们相见和离别时习惯行握手礼,熟悉和比较亲近的人之间也行亲吻礼和拥抱礼,人们一般称呼先生、女士、夫人和小姐。比利时人表情丰富、喜欢说笑并富有幽默感,尽管在正式场合很注意各种礼节,姿态端正,举止端庄,但表情却不是一副严肃的模样。他们爱打手势语,OK手势或竖起大拇指是表示赞美之意;V形手势是表示胜利和成功之意;每当庆祝胜利和祝贺成功时,比利时人都普遍喜欢打这个手势。

(2)餐饮习惯。比利时人在饮食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面食、薯条是他们的主食,爱吃烤面包、甜面包和炸薯条,很多人喜欢吃土豆泥或米饭。副食爱吃鸡、鸡蛋、鱼、海鲜品、牛肉、猪肉、火腿、野味品等;也爱吃茄子、黄瓜、西红柿、萝卜、土豆、淡菜、菠菜、菜花等蔬菜,尤其偏爱土豆和淡菜(即贻贝),这是他们餐桌上必备食品。菜肴讲究鲜嫩,注重营养价值。他们口味不喜太咸,爱香、酸、甜味道。偏爱烤、烧、煎、扒、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调料爱用沙拉、胡椒粉、番茄酱、醋等。他们以西餐为主,习惯使用刀叉,桌上爱摆放一些调味品。他们早餐习惯喝酸牛奶,吃水果。吃西餐时,他们比较讲究,首先是放一块餐巾在双膝上,然后用刀叉将食物一块块切下,吃完后将餐具摆好,否则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啤酒是比利时人最喜爱的饮品,进餐时,一般爱喝啤酒、葡萄酒,饭后习惯喝白兰地等烈性酒以及咖啡和香片花茶。饮料喜喝酸牛奶、汽水、矿泉水等。

比利时食品的种类很丰富,人们爱吃也会吃。尤其瓦隆人,每逢周末、节假日亲朋好友总爱到餐馆进餐,当地餐馆常常人满为患。他们对中国菜肴颇感兴趣,中国菜在比利时的影响也很大。比利时大大小小的中餐馆有一千多家,几乎遍布比利时的每一个城镇。每逢节假日,中餐馆几乎座无虚席。比利时的啤酒、巧克力、薯条是世界最负盛名的。啤酒品种多达六七百种,而且质量很高。各种各样的啤酒作坊、数不尽的酒吧散落在该国每一个村镇的街头、角落,成为比利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其他风俗习惯。比利时和许多欧洲大陆国家基本上大同小异,但有些方面也很有特色。一般比利时人的教育程度、文化修养和素质都很高,对待外国人也比较热情友好,许多人能讲两三种以上外语,而不像法国人那样排斥外来语言。男士有尊重女士的良好习惯。无论是走路,还是上车,坐电梯等,男士都让女士先行。在公共场所找座位坐下时,男士会首先征求一下女士的意见,待同座女士同意后才入座。交通方面,人们有良好的习惯,开车的总让行人,一般不随意按喇叭。按喇叭时,多表示不满和抗议。比利时每年举行一次火车节,凡在节日期间乘坐火车,无论到该国的任何地方,都无需购票。比利时的王宫、皇家花园、博物馆等一些重要场所,每年都有固定的时间向社会开放,无论何人都可免费进入参观。

比利时人非常喜爱虞美人花。因其色彩缤纷,观赏价值较高,所以深得人们的喜爱,被人们尊为国花。他们很喜欢猫。据说,在比利时每4户人家中,就有一只猫咪。比利时有“鸽子圣地”之美誉,他们对鸽子怀有极深的感情,这是因为鸽子曾为保卫他们的国家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比利时人在生活起居上有个特有的习俗,他们早上起床穿鞋总要先穿左脚,然后再穿右脚的鞋。因为他们认为先穿左脚的鞋能“消除牙痛病”。

(4)主要禁忌。比利时人也比较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色彩方面,忌讳蓝色和墨绿色,因为在他们看来,蓝色为魔鬼的色彩,墨绿色会使他们联想起纳粹的军服。在比利时,由于历史原因,佛兰芒人与瓦隆人之间长期不和,成见极深,语言一直是比利时社会政治中的一个敏感问题。因此,在社交场合下,要避免谈论比利时的宗教、政治问题。社交时,忌送菊花,因为当地人只是将菊花放在死者灵前作为哀思的花卉。

5.俄罗斯

俄罗斯的全称是“俄罗斯联邦”,是一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它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俄罗斯人大多信奉东正教。在俄罗斯,向日葵被视为“光明象征”,最受人们喜爱,是俄罗斯的国花。

(1)服饰穿戴和社交礼仪。俄罗斯人大多讲究仪表,注重服饰。俄罗斯人穿戴与欧洲流行的穿戴没有多大差别,男子多穿西服,戴呢绒帽,冬天则外罩长大衣,戴皮帽。女子穿连衣裙,西服上衣或西服裙,秋、冬两季戴呢帽或皮帽,外罩长大衣,夏天系花头巾。在俄罗斯民间,已婚妇女必须戴头巾,并以白色的为主;未婚姑娘则不戴头巾,但常戴帽子。

俄罗斯人性格热情、豪放、勇敢、耿直。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习惯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握手时要脱掉手套,站直或上体微前倾,保持一步左右距离。当许多人同时互相握手时,切忌形成十字交叉形。与熟悉的人见面,尤其是老朋友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亲吻也是俄罗斯人常用的重要礼节,在比较隆重的场合,男人要弯腰亲吻女子的右手背。

称呼方面,俄罗斯人的姓名,通常由本名,父名,姓氏三部分构成。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需将对方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在一般场合,他们则采用“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称呼。俄罗斯人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最好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

(2)餐饮习惯。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总的讲起来,他们的食物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一些。俄罗斯以面食为主,他们很爱吃用黑麦烤制的黑面包。除黑面包之外,俄罗斯人的特色食品还有鱼子酱、酸黄瓜、酸牛奶,等等。吃水果时,他们多不削皮。俄罗斯人很注重餐台设计,讲究陈设的艺术性,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使人有好的心情,增进食欲。用餐时,俄罗斯人忌讳用餐发出声响,并且不能用匙直接饮茶,或让其直立于杯中。在饮料方面,俄罗斯人很能喝冷饮。具有该国特色的烈酒伏特加,是他们最爱喝的酒。参加俄罗斯人的宴请时,宜对其菜肴加以称道,并且尽量多吃一些。俄罗斯人将手放在喉部,一般表示已经吃饱。

除俄罗斯人外,其他民族的饮食也有各自的特点。如鞭靼人以烤面饼、抓饭、面条、馅饼等为主食,以牛奶、羊奶、马奶为饮料。巴什基尔人主要吃奶、肉和面粉制品,也吃土豆、蔬菜;爱吃酸面包、无盐面包、面片抓肉丝、马肉香肠等;喜欢酸乳、马奶酒和茶,茶中乐于加些奶。莫尔多瓦人爱吃油煎薄饼、奶渣饼、馅饼、麦粥、豌豆和白菜,喜欢喝蜜制啤酒。犹太人只吃有分趾蹄的动物,如:牛、羊等肉。

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右岸地区的乌德赫民族有一种既独特又古朴的“烹调”方法——咀嚼拌调。“夏伊尼”即是最好的美味佳肴。其制法为:由一个妇女用嘴嚼鱼,另一个妇女用嘴嚼鲜果。嚼烂后,俩人均把咀嚼的食物同吐一个碗内,然后添入适量的海豹油与其混合拌匀,“夏伊尼”名菜即成。因本菜属于当地民族的一种高贵名肴,故招待贵宾时才制作此菜,以示他们对客人最真挚的情谊。

俄罗斯人一般都不吃乌贼、海蜇、海参和木耳等食品;还有些人对虾和鸡蛋不感兴趣。境内的鞑靼人忌吃猪肉、驴肉和骡子肉。境内的犹太人不吃猪肉,不吃无鳞鱼。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

(3)其他风俗习惯。俄罗斯人对马怀有特殊的感情,认为马能驱邪,会给人带来好的运气。故有不少农民非常喜欢把马头形的木雕钉在屋脊上,以示吉祥求得四季平安。他们一般都偏爱“7”。认为“7”预兆会办事成功,“7”还可以给人们带来美满和幸福。他们普遍对红色溺爱。人们都把红色视为美丽和吉祥的象征。

面包和盐在俄罗斯象征着纯洁和尊贵。迎接贵宾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举行婚礼时,盐和面包是必不可少的,新郎父母把最洁白的盐撒在新人头上,再在圣像前吻贺新人;新郎新娘则各拿一块面包蘸上盐,献给父母。俄罗斯的交通十分方便,公共场所大多有出租车待客,只要是空车,招手即来。住旅馆时要进行登记并交验护照。打电话也很方便,公共场所一般都有自动电话。俄罗斯政府是不赞成收小费的,但在现实中,不论住宿,坐出租车,一般结付账时都要加10%~15%的小费。

(4)主要禁忌。俄罗斯人忌讳“13”与“星期五”,喜欢“7”,认为它是成功、美满的预兆。俄罗斯族人忌讳送黄色礼品,认为黄色象征着不忠诚;喜欢蓝色礼品,认为蓝色代表着友谊。镜子在俄罗斯人看来是神圣的物品,打碎镜子就意味着灵魂的毁灭。俄罗斯人认为“左主凶,右主吉”,因此,他们也不允许以左手接触别人,或以之递送物品。他们对兔子的印象很坏。认为兔子是一种怯弱的动物,尤为若从自己眼前跑过,那便是一种不祥的兆头。他们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丧葬的代表色。因此,他们对黑猫更为厌恶,并视黑猫从自己面前跑走为不幸的象征。

在俄罗斯某些农村地区,人们把家中的床都看得很重,特别在有长辈在场的情况下,即使是亲属或最要好的朋友也不得坐在床上。

6.美国

美国的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军事强国。国土面积9372614平方公里(本土),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的首都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C.),人口约60.7万(1990年),其中65.8%是黑人。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世界上各个国家、各种有影响的文化,几乎都可以在美国找到它们的影子。在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同时,美国也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美国是一个没有国教的多宗教国家,宗教信仰极为普遍。其中信奉基督教者居多数,罗马天主教占总数的24%,为第二大宗教,犹太教是美国第三大宗教,有教徒约600万人,此外还有东正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等。另外,美国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教派,如魔鬼派、耶稣颓废派和人民圣殿教等。

(1)服饰穿戴与社交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美国人的服饰穿戴讲究随意、自然和突出个性而不拘礼仪。美国人比较偏爱牛仔裤以及其他棉质衣料,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崇尚服饰的平易随便,过分的拘谨反会使人另眼相看。因此,人们很难从衣着上来判断一个人的贫富或贵贱。在正式社交场合美国人的穿戴比较正规,讲求西装革履。美国人崇尚自然美,不喜欢过分追求化妆效果,女子一般不太粉饰自己,更不喜欢浓妆艳抹。

美国人待人热情、开朗大方、易于接近。社交礼仪方面,欧洲国家在传统上有一套繁琐的见面礼节,从握手、问候到互相介绍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相形之下,美国人就比较随便。在美国,朋友之间通常是不拘礼节地招呼一声“Hollo”,哪怕两个人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以示亲热。当你初次结交一位美国人,他会对你侃侃而谈,甚至滔滔不绝,使你毫无拘束之感;当你走在街上,对陌生人无意多看了几眼,他也许会向你微笑着点头致意,或者招呼一声“Hollo”;如果你的车子在路上抛了锚,会有热心人过来帮你修理;如果你在大街上迷了路,也会有人热心地为你指点。

美国人在与人接触时讲究文明礼貌,落落大方,没有过多的客套。但在正式场合,美国人非常讲究礼节。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握手时,男女之间由女方先伸手。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紧,如果对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宾主之间,则由主人先伸手。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如果因故来不及脱掉手套,须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还应注意人多时不可交叉握手,女性彼此见面时可不握手。同握手的先后顺序一样,介绍两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在社交场合,男子处处都要谦让妇女,爱护妇女。步行时,男子应该走在靠马路的一边;入座时,应请女子先坐下;上下电梯,应让女子走在前面;进门时,男子应把门打开,请女子先进。但是下车、下楼时,男子却应走在前面,以便照顾女子;进餐厅、影剧院时,男子可以走在前面,为妇女找好座位;进餐时,要请女子先点菜;同女子打招呼时,男子应该起立,而女子则不必站起,只要坐着点头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时,男子必须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女子的东西掉在地上时,男子不论是否认识她,都应帮她拾起来。

在称呼方面,美国人的姓名排列是名在前,姓在后。姓一般只有一个,名可以有一个,两个。妇女婚后随夫姓。口头称呼一般称姓。美国人见面时常直呼对方名字,即便是初次相识。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用先生、夫人或小姐这类称呼,他们认为这类称呼过于郑重其事了。美国男女老少都喜欢别人直呼自己的名字,并把它视为亲切友好的表示。美国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一般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土等。美国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

在美国,不论什么人得到别人的帮助时都会说一声“谢谢”,即使总统对侍者也不例外。在商场里,售货员的脸上总是堆着笑容,当顾客进门时,他们会主动迎上来,问一声“我可以帮助你吗?”当顾客付款时,他们会微笑着道谢。最后还会以谢声送你离去。同样,顾客接过商品时也会反复道谢。美国人在一家人之间也是客气话不离口,不仅夫妻之间如此,对小孩子们说话也常带“请”和“谢谢”,这样,孩子便自然地养成了讲礼貌的好习惯。美国人还习惯于对别人道“对不起”。当人们发生小摩擦时,一声“对不起”,常使芥蒂烟消云散。就是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向别人问路、在剧场中从别人座位前走过等,美国人也会连声表示歉意。美国人把在公共场所打嗝或与别人交谈时打喷嚏、咳嗽都视为不雅,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就会说声“对不起”,请对方原谅。美国人还十分讲究“个人空间”。和美国人谈话时,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公分以外为宜。平时无论到饭馆还是图书馆也要尽量同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已与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着别人坐时,最好打个招呼,问一声“我可以坐在这里吗?”得到允许后再坐下。

(2)餐饮习惯。美国人的饮食习惯也是一日三餐,但通常在中午吃快餐。早餐时间,一般在早上8点。早餐内容各地区自有差别。一顿简单的早餐,可能为果汁、麦片、烤面包及咖啡。丰盛些的也可能有薄煎饼、玉蜀黍片、香肠、火腿和各种做法的鸡蛋。美国人常喝的燕麦粥是用燕麦煮成浓粥,兑上牛奶、白糖。玉蜀黍片是玉蜀黍粉制的焦黄小薄脆片,用白糖牛奶泡软后吃。午餐是三餐中最简单的,品种变化也不大,常常是吃些蔬菜和三明治,汉堡包或者意大利馅饼(Pizza),热狗,再加一杯饮料。晚餐在傍晚6时左右开始,一般比较丰盛。通常先上一份果汁或浓汤,然后上主菜。常吃的主菜有牛排、猪排、烤牛南、炸鸡、炸虾、火腿及烤羊排等。随主菜吃的有蔬菜、面包、黄油、米饭、面条等。多数美国人喜欢饭后吃一道甜食。如蛋糕、家常小馅饼或冰激凌等,最后再喝一杯咖啡。美国的名特小吃不少,快餐业发展很快,既方便又有营养的三明治成为讲究效率的美国人的主食。菜肴的品种数不胜数,最有名的有啤酒焖牛肉。美国人请客人吃饭时,先用电话邀约,客人接到邀请要给予回答,参加者一般需按时到达。若迟到15分钟以上,应先给女主人打电话。

(3)其他风俗习惯。美国人以不拘泥小节著称,他们不喜欢沉默,即便跟大人物在一起,也丝毫不显窘迫不安之态,而是神情自若。女子性情也很开朗,举止不拘谨,她们对任何事物都泰然处之。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间从不手拉手走路。美国人的一些体态语言与我国等国家不同。比如用手指算数,习惯从食指开始向小指算。在美国,蹲着或叉开腿坐着都不雅观,甚至会引起误会。交通方面,美国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小汽车几乎普及到每一个家庭,人们可以方便迅速地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等各种交通工具南来北往。美国公路等级分明,各级公路的标志采用不同颜色的荧光字牌。美国人大都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坐车时,即便车子再拥挤,上车后也不抢座位,而是自觉地让给老弱病残。

(4)主要禁忌。美国人最忌讳“13”和“星期五”,他们认为“13”和“星期五”不吉利,会给人带来不幸。他们一般不喜欢别人询问自己的私人问题,如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宗教信仰、投票选何人等,否则被认为是失礼。美国人还认为一根火柴连续点燃三支香烟会给人带来灾难。关于镜子,他们也有不少禁忌,认为人的健康状况每七年要变化一次,而镜子是人们健康状况的反映,因此打破镜子就意味着会生七年病或死亡。黑猫也被人们畏惧和讨厌。美国人还认为在人行道上行走时,绝不能踏得啪啪响。如果有人这样做,就等于是在咒骂自己的母亲。

二、亚洲主要国家的风俗习惯

1.日本

“日本”意为“日出之国”。通用语言是日本语。首都东京约有1 200万居民,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日本人多信奉神道和佛教。日本人酷爱樱花,并尊樱花为其国花。故日本享有“樱花之国”的美称。

(1)服饰穿戴和社交礼仪。日本人无论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都很注重自己的衣着。在正式场合,男子和大多数中青年妇女都着西服。男子穿西服通常都系领带。成年人,尤其是商人,很少穿鲜艳的色彩或奇异的服式。在较高级的俱乐部和饭馆里面(特别在晚上),可穿夹克系领带。出席婚礼时,可穿一套深色的正规西装,系一个黑色的蝴蝶结领结,或者是系一条白色或银白色的领带。

和服是日本民族最珍爱的传统服装,其特点是一般由一块布料缝制而成。它在造型上有其规范化的特点,不受时装的影响,14世纪以来式样一直没有变化。虽然现在除一些特殊职业者外,一般日本男子在公共场所很少穿和服,但在婚礼、庆典、传统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场合,和服仍是公认的必穿礼服。日本妇女也常在特殊的日子或节日期间穿传统的和服。色彩艳丽的和服只能是年轻女孩子的穿着。日本妇女喜欢描眉,她们普遍爱画略有弯度的细眉,认为这种最具现代女性的气质。

日本人之间,鞠躬仍是见面和分手时的必行之礼;在与外国人接触时,日本人已逐渐习惯用握手代替鞠躬了。不过,你仍可能会受到90°弯腰之礼。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只需点一下头或稍微弯一弯腰并同时将手伸向对方,就可以了。称呼方面,可用“先生”、“夫人”、“小姐”称呼日本人,也可以在男子的姓氏后加上一个“君”字,称呼其为“某某君”。

日本人常常是满脸笑容,然而不仅高兴时微笑,在处于窘迫发怒时,也会发笑,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男子在椅子上坐下时,要双脚放在地板上直坐着,也可以在踝关节部两腿交叉或是一个膝盖放在另一个膝盖之上。妇女在地板上就座时,总是双腿弯到身下坐着,而不能两腿交叉坐。日本人注重含蓄的情感,因此切忌大声说话或感情外露。过多的赞美会使日本人不自在,他们不喜欢鹤立鸡群。不要评论别人的外表。如果有人赞美你,请有礼貌地加以否认(千万不能说“谢谢”)。

当众打呵欠是不礼貌的。如果你忍不住,可用一只手遮住你的口(打呵欠常使日本妇女不适当地露出了她们的牙齿,因此许多年长的日本妇女发笑时也用手遮住她们的嘴)。在街上和楼梯上行走时,请靠左边走。然而,在地铁车站的楼梯和走廊,却标明请你靠右走。

(2)餐饮习惯。日本人和东亚许多国家一样以大米为主食。日本饮食的突出特点是加工精细,量少质高,讲究色彩的搭配和摆放的艺术化。日本菜季节性强,味道鲜美,保持原味,清淡不腻,很多菜都是生吃。一日三餐有主食与副食之分:主食以米饭、面条为主;副食多为新鲜鱼虾等海产,常配以日本酒。日本料理被称为“五味五色五法之菜”。“五味”是指甜、酸、辣、苦、咸;“五色”是指白、黄、红、青、黑;“五法”则是指生、煮、烤、炸、蒸的烹调法。

因为四周临海,日本人爱吃鱼,蒸鱼、烤鱼、炸鱼片、鱼片汤都很受欢迎。其中“生鱼片”是日本独有的生食菜肴,将极新鲜的鱼贝类仅凭刀功就可做成。日本人也爱吃面酱、酱菜、酱汤、紫菜、酸梅等。爱在凉菜上撒点芝麻、紫菜末、生姜丝等用以点缀和调味。日本人还爱吃牛、鸡蛋、清水大蟹、海带、精猪肉、青菜和豆腐等,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有的人不吃羊肉和鸭子。日本人非常讲究餐具的精美,因为在他们看来,精美的餐具可使人在用餐时,不仅要满足饮食要求,还要同时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在参加日本人的宴请活动时,不论在家中或餐馆内,座位都有等级,一般听从主人的安排即可。宴席上,要等到年长者或地位高的人开始吃了后你才能吃。餐中所有的菜都同时端上来(经常用分格容器放在一个大托盘中),而不是一个一个的上菜。在所有的菜都放上了桌面并且主人要你开始吃之前,你不要动筷。如果你有饮食限制,请提前告诉你的主人。如果你不吃他们为你做的或点的菜,那会使主人难堪的。即使你发现某些菜不同寻常或令人心惊,你也要表现出欣赏的样子来(尽管不是真的)。不要惊奇万分地询问某道菜的配料是什么。如果你的主人对你伸出托盘,你就把自己的空饭碗放在上面以让别人盛饭。在盛好饭的碗放回桌上前,你不要取食任何食物。在整个进餐过程中,吃几口菜之后要吃一口饭或喝口汤。不要一下子把一盘菜吃完,而是要在几道菜之间轮着吃。值得注意的是,吃日本料理时,人们大多是手中端着碗进食。假如手里已拿着筷子,再以同一手取碗或放下碗,虽没违反礼节,但手中没有筷子,能伸直全部指头去取碗,姿势会更为优雅。如果手中已有碗,拿取筷子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当用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或无名指和小指之间)夹住筷子左端,然后右手反转拿住。千万别忘了,每次要拿碗时,一定要先放下手中的筷子。

日本人大多爱喝酒饮茶。清酒是日本最有特色的酒类,清酒可以热喝或冷喝,无论哪一种清酒,都是日本菜肴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过量而醉。日本人习惯下班后三五成群地去喝酒。在大都市内的娱乐中心区,到处都有酒吧、的士高及夜总会。一般普通的日式酒馆,气氛随和且轻松,如果一群人去喝酒的话,第一杯要等大家举杯说“干杯”后才能喝。日本人普遍喜欢饮茶,讲究饮茶的情趣,形成了以“和、敬、清、寂”四规为内容的茶道,以及一整套的点心、泡茶、献茶、饮茶礼仪。

(3)其他风俗习惯。日本有送礼的癖好,在送礼时往往采取这样的做法:即送些对主人毫无用途的礼品,因为收礼的人可转送给别人,那个人还可以再转送给第三者。赠送礼品时,当地人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因此不要给他们赠送太昂贵的礼品,以免他们为此而误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到日本人家做客,携带的菊花只能有十五片花瓣,因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十六片花瓣的菊花。

日本人抽烟一般是自己抽,很少主动敬你一支,因为日本人认为香烟是有害身体的。日本人一有伤风咳嗽,外出时就戴上白色的口罩。在日本,很多街道没有名字,迷了路可求助于警察。日本人一男一女上街时,女子在右边走;如果挽手行走,是女子挽着男子。三个人上街,中间的位置让给受尊敬的人。日本的交通发达,市区的公共汽车四通八达,坐出租车费用很高。在日本不流行付小费,如果拿不准,就不要给小费。付小费应把钱放在信封里或用纸巾包裹着,日本人认为收现钞是一件很难堪的事。

在日本,不同的手势有不同的含义:大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其余三个指头向上伸开,表示钱;伸出大拇指表示“老爷子”,用小指表示“情人”。日本人认为龙虾长须,弯腰像个老人,因此喜欢在元旦这天用龙虾作为装饰品,象征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4)主要禁忌。日本人不喜欢紫色,认为这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是不祥之色。他们忌9、4等数字。因为日语中“9”和“苦”、“4”和“死”同音。所以日本人医院里没有4号病房和病床。日本人忌讳荷花。他们还忌讳三人一起合影,认为中间的人被左右两人夹着,是不幸的预兆。日本人讨厌金银色的猫,认为看到这种猫的人要倒霉;他们也不喜欢狐狸,日本人对装饰着狐图案的东西则甚为反感。狡猾狐狸是贪婪的象征。

2.韩国

韩国全称为大韩民国,位于亚洲东北部的朝鲜半岛,北接中国和俄罗斯,向东南延伸,与日本隔海相望。在历史上,由于朝鲜半岛历代封建王朝同封建集权制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交往密切,因此,中国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及“三纲五常”等礼仪规范对韩国的礼仪习俗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该半岛的两个国家在历史上享有“君子之国”、“礼仪之邦”的美称。韩国的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亦称韩国语),人们信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多种宗教。

(1)服饰穿戴和社交礼仪。韩国人喜欢穿白色的服装,因此有“白衣民族”之称。韩服是韩国传统服装,男式韩服包括一件短上衣和一条长裤,女式韩服包括一条长裙和一件短上衣。老年妇女穿的裙子长及脚面,中年妇女的裙子稍短。男女韩服外面都可罩一件剪裁类似的长衫。至今,韩国人大多在节日或婚丧庆典之时才穿韩服。

韩国人的姓名与中国人相似,大多由三个字组成,第一个字为姓,名字在姓的后面。用英文或拉丁字母拼写时,则仿照西方人,把名字提到姓前面。也有用复姓单名的,姓名取四个字的极少。常见的单姓有金、朴、李、崔、张等。韩国女子结婚后不必更换姓氏,也不必在自己的姓前冠上丈夫的姓。韩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礼节。韩国人一般不直呼别人的名字,即使在兄弟姐妹之间,年幼者也不能直呼年长者的名字。对男性一般称呼“先生”,女性称呼“小姐”、“夫人”。

在语言习惯上,同辈之间、对长辈、晚辈的用语有严格的区别,至今仍保持着尊敬长者、孝顺父母、尊敬教师的传统习俗。男性见面要相互鞠躬,热情握手,并道“您好”。异性之间一般不握手,通过鞠躬、点头、微笑、道安表示问候。分别时,握手说“再见”,若其他客人同自己一道离开便对客人说“您好好走”,若客人不离开则对客人说“您好好在这儿”。进门或出席某种场所,要请客人、长辈先行;用餐,请客人、长辈先入席;与客人或长辈递接东西,要先鞠躬,然后再伸双手。

到韩国人家里做客,最好送一束鲜花或者一些小礼物,见面时双手递给主人,感谢主人的盛情接待。进入韩国朋友家里,须事先脱掉鞋子,交谈时,说话要细语轻言,不可大声说笑,女性发笑时用手遮掩住嘴,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擤鼻涕,吸烟要向主人打招呼,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不懂礼节。同韩国朋友约会,要事先联系,尽管韩国人对客人不苛求准时,但他们自己是严格遵守时间的,因而客人也应守时,以表示对主人的尊敬。

(2)餐饮习惯。韩国人主食为米饭和冷面,韩国菜的味道以酸辣为主。韩国人饮食上的最大特点是喜爱吃泡菜。对韩国人来说,泡菜不仅是一种食品,而且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没有泡菜,吃饭没味”,从大人到小孩,从总统到百姓,泡菜是韩国人每天餐桌上必备之物。韩国泡菜最普通的用料是白菜和萝卜。在韩国,衡量一家主妇烹饪手艺的好坏,就看她家的泡菜做得好吃不好吃。

吃饭时,主人总要请客人品尝传统饮料——低度的浊酒和清酒,浊酒亦称农酒,昔日是农家自酿酒,制作简单,历史悠久,将粮食捣碎下酒曲发酵而成,酒色混浊,但酒精度低,清凉宜人,健胃提神。对于不饮酒的客人,主人多用柿饼汁招待。柿饼汁是一种传统清凉饮料,把柿饼(亦可用梨、桃、桔、石榴等果品)、桂皮粉、松仁、蜂蜜、生姜放在冰中煮沸,待凉后滤去渣皮即可,味道甜辣清凉,家人逢年过节饮用,平时用来招待客人。席间敬酒时,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辞,最后再倒酒,且要一连三杯。敬酒人应把自己的酒杯举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对方的杯身。敬完酒后再鞠个躬才能离开。

韩国饭馆内部的结构分为两种:使用椅子和脱鞋上炕。在炕上吃饭时,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这种坐法只限于穿韩服时使用。现在的韩国女性平时不穿韩服,所以只要把双腿收拢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

韩国人平时使用的一律是不锈钢制的平尖头儿的筷子。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的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2/3在桌上,1/3在桌外,这是为了便于拿起来再用。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他食器上。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饭碗吃饭的习惯,但是韩国人视这种行为不规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触饭碗。

(3)其他风俗习惯。韩国政府规定,公民对国旗、国歌、国花必须敬重。不但电台定时播出国歌,而且影剧院放映演出前也放国歌,观众须起立。外国人在上述场所如表现过分怠慢,会被认为是对韩国和韩族的不敬。韩国人用双手接礼物,但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不宜送外国香烟给韩国友人。酒是送韩国男人最好的礼品,但不能送酒给妇女,除非你说清楚这酒是送给她丈夫的。在赠送韩国人礼品时应注意,韩国男性多喜欢名牌纺织品、领带、打火机、电动剃须刀等。女性喜欢化妆品、提包、手套、围巾类物品和厨房里用的调料。孩子则喜欢食品。如果送钱,应放在信封内。

(4)主要禁忌。韩国人禁忌颇多。逢年过节相互见面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生气、吵架。农历正月头三天不能倒垃圾、扫地,更不能杀鸡宰猪。寒食节忌生火。生肖相克忌婚姻,婚期忌单日。渔民吃鱼不许翻身,因忌翻船。忌到别人家里剪指甲,否则两家死后结冤。吃饭时忌戴帽子,否则终身受穷。睡觉时忌枕书,否则读无成。忌杀正月里生的狗,否则三年内必死无疑。在韩国人面前,切勿提“朝鲜”2字,也不要把“汉城”说成“京城”。照相在韩国受到严格限制,军事设施、机场、水库、地铁、国立博物馆以及娱乐场所都是禁照场所,在空中和高层建筑拍照也都在被禁之列。

3.泰国

泰国全称为泰王国,在泰语中,“泰国”为“自由之国”之意。泰国人民爱和平,重礼仪,是一个礼仪之邦,以“微笑的国土”著称。泰语为国语。泰国的国花是睡莲,国树为桂树。

(1)服饰穿戴和社交礼仪。泰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现在,泰国城市中的男子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深色的西装,打领带。妇女在正式社交场合穿民族服装,也可穿裙子;在日常生活中,可穿各式流行服装,但在公共场合忌穿短裤。去参加婚礼不要穿白色服装,因为白色是新娘的专用色。不要穿紫色和黑色的服装,紫色只有戴孝的寡妇才穿,而黑色意味着悲哀,只在葬礼上穿。

泰国人通常称呼人名时,在名字前加一个“坤”(Khun)字,无论男女均可用,表示为“先生”、“夫人”、“小姐”之意。在泰国可以毫无拘束地自我介绍,或询问别人的姓名。在社交场合自我介绍比较通用。在正式场合,相互介绍更为常见。首先是从地位低的人介绍起。然而,如果你是把自己的夫人介绍给一个泰国要人时,应先介绍你夫人的名字。

双手合十致意,是泰国广为流行的见面礼节。泰国人见面时,一般是双手合十于胸前,稍稍低头,互相问候。还礼时,也须双手合十,放至额与胸之间。合十以后,就不必再握手了。行合十礼时,年轻的要先向年长者行礼,地位低的要先向地位高的行礼。见面时若有长者在座,晚辈应坐下或蹲跪以免高于长者的头部,否则就是对长者的不恭。在泰国,当从站或坐着的人们面前经过时,需躬身而行以示歉意。

(2)餐饮习惯。泰国人的正餐都是以一大碗米饭为主食,佐以一道或两道咖喱料理、一条鱼、一份汤、以及一份沙拉(生菜类),泰国菜的特点是酸辣,开胃。用餐顺序没有讲究,随个人喜好。餐后点心通常是时令水果或用面粉、鸡蛋、椰奶、棕榈糖做成的各式甜点。由于泰国是一个临海的热带国家,绿色蔬菜、海鲜、水果极其丰富,因此泰国菜用料主要以海鲜、水果、蔬菜为主。泰国人不喝热茶,而习惯在茶里放冰块,成为冰茶。早期泰国人的用餐方式自由随兴,习惯围着小圆桌跪膝而坐。如果一同用餐者有长幼或是辈分之分,则由靠近墙壁或是离门最远的上首座位起依次落座。用餐时,他们以芭蕉叶盛饭,再以手取饭菜进食,不用筷子。不过现在的泰国餐厅都是桌椅的座位形式,并配有叉子和勺子的。

吃泰国菜时正确的进餐方式是:就座先舀适量的白饭在盘中,再以汤匙将菜肴与饭拌匀,用汤匙以西餐喝汤的方式,由靠身体的内侧向前方舀起,吃完再盛饭。由于菜肴种类多,所以不要一次盛太多的饭,以免各种菜肴混在一起吃起来五味杂陈也不方便。另外,吃饭时不要为了图方便将盘子端起来往嘴里倒,既不雅观也很失礼。

(3)其他风俗习惯方面。当地公共汽车虽然拥挤,但车费便宜。当地人习惯给年龄大的人让座。僧侣坐后面,避免与妇女接触。在泰国,小汽车的后座是上座。主人请外宾上车时,总是让客人和接待主人一起坐到汽车后座上,一般工作人员则坐到司机座位旁边。

(4)主要禁忌。泰国人忌讳褐色、忌讳用红色的笔签字,或是用红色刻字。泰国人认为人的头是不可侵犯的,因此忌讳用手触摸佛像的头部,忌讳打小孩的头部,忌讳别人拿着东西从他们头上掠过,认为这是极不礼貌的举动,会看成这是有意对他污辱。他们特别忌讳左手服务,认为左手不洁净,并会令人联想起肮脏的事。泰国人都非常尊重他们的国王、王后以及王室家族,因此在别人面前不要批评王室,泰国法律有对王室不敬罪的处罚条例。

4.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领土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西马来西亚位于马来半岛南部,东马来西亚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马来西亚南北连亚洲和大洋洲,东西通太平洋和印度洋,地理位置极为重要。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共有30多个民族,主要有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土著人(主要为伊班族和卡达山族),华人为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民族。马来西亚的首都为吉隆坡。宗教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是国教。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华人信奉佛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欧亚混血人及部分华人、土著人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为马来西亚国教。

(1)服饰穿戴和社交礼仪。马来西亚人喜欢穿天然织物做成的衣服,他们有自己的传统服装,男子头戴各种颜色的椭圆形帽子,上身穿无领长袖衣,下身围一大块叫“沙笼”的布,脚穿宽头木屐。女子穿无领长袖连衣裙,多穿拖鞋。马来西亚的国服是一种由蜡染花布制成的长袖上衣,色彩鲜艳,质地薄而凉爽,适宜当地的炎热气候,这种美观大方的服装称为巴迪。马来西亚人的服饰偏好红色、橙色和其他鲜艳的颜色。在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男子穿白衬衣,便裤。马来西亚的女子的传统服装样式和男装差不多,她们也穿“沙笼”,颜色和图案则艳丽得多。马来人在公共场合不论男女,不得露出胳膊和腿。马来西亚人爱佩戴短剑,他们把剑视为力量,智慧和勇敢的象征。

马来人的姓氏称呼,一般只有名字,没有固定的姓氏,多以父亲的名字为姓。马来人的姓名是名前姓后,在名与姓之间要加字,男子加上“宾”字,除表示某某是某某人的儿子之外,还含有儿子、男子、子孙、后裔等意思。女子则加“宾蒂”,表示父女关系。马来人姓名中间还有许多冠称,如“邦”表示兄,“卡”表示姐,“切”表示儿,“多”表示长辈,“哈吉”表示到麦加朝圣过的穆斯林。马来人取名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上述取父名的,也有既取父名又取母名的;还有根据各种情况取名的,如在星期四出生的名为甘密斯,若出生时适逢父母迁居,就取名南达;更有照儿女排行大小来取名:长男叫姑洛或苏隆,次男或次女叫雅,五男叫班影,五女则叫安影。这样一来,马来人的姓名连带冠称加起来通常很长,其含义也很多,如“穆罕默德·甘托尔·苏加诺·布地亚”,“穆罕默德”取自伊斯兰教;“苏加诺”表示其家庭血统;“甘托尔”为雷鸣,比喻宏大;“布地亚”表示男孩。

在马来西亚,朋友间无论是见面,话别或相遇,都要轻微点头以示礼貌。马来人介绍人们相互认识时,通常先介绍年长者或比较有身份的人物;先介绍妇女,后介绍男子。当你被别人介绍时,你应该对他人一一问候。(www.chuimin.cn)

马来人见面时的传统礼节是行手礼。男人见面时,双方用右手按住心口,或把双手的手指并在一起,然后手面手背轻轻拍一下,再把手贴住嘴唇或额角,互相问好,并说:“愿真主保佑你”。

年轻人见到老年人,在相互以双手紧握后,把双手朝向胸前作抱状,身体朝前弯下鞠躬。妇女见到男子的传统行礼是:先用手巾盖住手掌,同男人的手掌接触,然后把身体稍向前弯下鞠躬,同时把手向胸前伸出作抱状。现在,马来青年见面多实行西方的握手礼;马来人同异族或非伊斯兰教徒行礼也用握手礼。

马来人认为左手是不清洁的,因此见面握手、递拿物品一定要用右手,如不得不使用左手时,一定要说“对不起”。在马来西亚,异性公开表示亲热是不受欢迎的。

马来西亚人待人热情忠厚,讲求信义。如果你应邀到他们家中做客,一定要按同主人事先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衣着整洁,落落大方。由于马来人的内厅是祈祷的地方,所以进屋前必须脱鞋,将两只鞋整齐地放在楼梯口或房门边,否则被认为是对真主的亵渎。进入屋内,要向主人家的成员一一问候,特别要注意首先问候主人的父母亲和其他长辈,在主人的要求之下,可以席地而坐,男性客人盘腿而坐,女性客人屈膝侧伸坐。不可歪戴帽子。

在马来人的家里做客,站立坐姿都必须温文而雅,坐下时双腿不能分开,不能跷着二郎腿,更不能将鞋底对着主人。做客时还不能戴墨镜,与主人谈话时抽烟是不严肃的表现,更不可在长者或权威人士面前乱燃烟火。

马来西亚人把对长辈的尊敬视为美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只要有长辈在场,做晚辈的就必须行为规矩,谈吐文雅。马来人邀你到家做客,很可能见不到他的妻子,不要询问她的去向,否则会被认为不礼貌。如果女主人在家,你的态度要热情而又适度。如果她不主动行握手礼,千万不要同她握手。

在和马来人交谈时,不要把双手贴臀部上,因为这是发怒的表示。在马来人和印度人面前,不要用左手触摸人,传递物品。

(2)餐饮习惯。马来西亚是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因此在饮食习俗上都遵守伊斯兰教的教规。马来人的食物一般以米饭,糕点为主,口味偏淡。马来人最擅长的待客饭是“椰浆饭”,马来粽和竹筒饭是马来风味食品,里面也都掺用椰浆。“沙爹”烤肉串也是具有马来民族风味的菜肴。马来菜的特点是调味重,肉食做成的菜都要放咖喱和辣椒,此外还有其他调味品。凉拌杂菜是开斋节或宴客必摆的菜肴,它是用几种蔬菜、野菜、树叶加上调味品凉拌而成的。椰子、柑橘、香蕉、柠檬等则成为佐餐水果。

马来人用餐不是围桌而食,而是席地而食。他们将食物放在地上、草席上或地毯上,团团围坐。其坐姿也有一定要求,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则屈腿向右斜身而坐;年纪较大的妇女则可像男人一样盘腿而坐。马来人用餐既不使刀叉,也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并且只能用右手。进餐前,备有清水两杯,一杯供饮用,一杯供净手用。用餐时,他们习惯用手抓饭吃,进食时右手五指并拢,将饭食捏成一小团,抓起后用右手拇指把食物填入口中。只有在西式宴会或饭店用餐时可用匙或叉。现在,这一习俗有所改变,已有很多人使用刀叉或筷子。

马来西亚人待客慷慨大方、谦恭礼貌,热情欢迎客人登门拜访,而且喜爱挽留客人在家中吃饭,因在马来西亚人的传统观念中,如果不留客人在家中吃饭,别人会怀疑自己妻子的烹调水平不高。到马来人家做客,主客应坐在主人的右边,或坐在餐桌的首位。客人一般应等主人邀请时再开始进食,不要自己先动手。在取食时,不要把公用勺碰到自己的盘子。马来人禁酒,用餐时不能喝酒,多以热茶、咖啡或白开水为饮料。

(3)其他风俗习惯方面。马来西亚人不要求客人送礼,如果向主人赠送一些日常食用品如椰子、槟榔、香蕉、糕点、饼干、咖啡、糖果等,表示友好情谊,主人会高兴地收下。主人送上来的饮料、水果、糕点等,客人一定要多少品尝一些,否则会被误认为拒绝主人的善待之情,引起主人的不快。

(4)主要禁忌。马来人忌讳乌龟,认为乌龟是一种不吉祥的动物,给人以色情和污辱的印象。在马来,不要穿着鞋子进清真寺,不要穿鞋子进别人家的客厅。马来西亚人认为自己的头部和背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尤其忌讳他人用手触摸自己的头部,认为是严重的侵犯和侮辱行为,弄不好会招来预料不及的恶果。不能用右食指指某个地方、某个人或某件物品,这是被视为会带来厄运的动作。除了阿訇,他人是不能随便触摸马来西亚人的背部的,他们认为这样做会带来灾难。

马来西亚人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忌讳用左手,尤其与人交往不能用左手,递送或接受礼品绝不可用左手,否则会认为是严重的失礼行为。

伊斯兰教徒严禁在公共场所拥抱、接吻;到穆斯林朋友家中做客,切勿站或坐在主人家用于祈祷的地毯上,落座后勿将脚底显露在他人面前;马来西亚人十分注重谈话的文明语言,客人讲话要用敬语,表达要得体。不要触摸被他们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头部和背部;不要在他们面前翘腿、露出脚底,或用脚去挪动物品,因为他们认为在人体上脚的地位最为低下;不要用一手握拳,去打另一半握的手,这一动作在马来西亚人看来是十分下流的;不要当众打呵欠,万不得已也要用手遮住口部,否则便是失敬于人。

5.印度

印度的全称为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首都是新德里,国语为印地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国花为荷花。

(1)服饰穿戴和社交习俗。印度人的服饰不但与欧洲不同,而且同亚洲一些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区别。印度女子的服装主要有裙子、纱丽和紧身上衣等。裙子各式各样、五颜六色,有浅色的,也有深色的。有些裙子绣上花,非常漂亮;有些还镶着无数亮片,闪闪发光,光彩夺目。紧身上衣短而窄小,紧贴双肩、大臂和胸脯,小臂和腰部裸露在外。一般情况下,女子不能只穿这种衣服出门,外面还要再披件纱丽。纱丽、陶迪等是印度的传统服装。

印度纱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不凡的艺术魅力。纱丽一般长5.5米,宽1.25米,两侧有滚边,上面有刺绣,刺绣图案不拘一格,变化无穷。质地从普通棉布到闪光的丝绸等,披戴方法雅致多样,通常围在妇女长及足踝的衬裙上,先从腰部围到脚跟成筒裙状,然后将末端下摆披搭在左肩或右肩。但由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的个人爱好,披戴方法也有所不同。有的缠绕全身,有的连头裹起,有的看起来好像是穿着长袍,也有的地区妇女把纱丽披到两腿之间。妇女穿纱丽不仅舒适凉爽,而且能掩盖其体态缺陷,突出其内在魅力。同时妇女们喜欢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更换不同颜色的纱丽,夏季,纱丽的颜色偏淡,如淡黄色、淡蓝色、浅绿色等;冬季,多为深红色或浅红色等;雨季时多为深绿色。

印度男子大多穿长衫(无领或圆领的)和陶迪(围裤)、包头巾。长衫一般长不过膝,围裤垂至脚面以上。头巾长达几米,包法也各式各样,多达十几种;头巾的颜色不一,有白色、红色等等,从整个印度来说,以拉贾斯坦人和锡克教徒的头巾最为艳丽。过去印度男人很少穿西服,但在现代城市里,印度男子穿西装革履的人在逐渐增多。不过,乡下的农民则仍以穿围裤、三角裤和赤脚为主。印度中部和北部地区,冬天气候较冷,人们便在单衣外面再披一条线毯或毛毯以御寒过冬。

印度男女喜欢戴装饰品,妇女脖上戴项圈或项链,耳上戴耳环,鼻上镶鼻饰,腕上套手镯,足上系脚镯、脚铃等。许多地方的印度男子有戴耳坏、手镯、戒指或项链等装饰品习惯。若是参加节日或喜庆活功,一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美丽动人。男女不仅戴有不同的首饰,就连女子的头发长短,男子留不留胡须等也作为一种装饰看待。有些地区把男子留须看成是光荣的象征,否则被人歧视。

印度人见面时的礼貌用语是“纳莫斯德”,即祝贺、致敬之意。人们不分时间、见面或分手都会说这样的话。在称呼某人时,根据被称呼人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老人或父辈,在名字后面加上一个“吉”字,意为老翁或老先生,或称“巴布”意为大伯、父亲。印度人对伟人、老师更是推崇,如对师长、导师称“古鲁”,称甘地为“圣雄”即国父之意,称博学家、梵学家为“潘迪特”。对一般学者称“斯利”(即“先生”)。对精通伊斯兰教主义和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学者,称“毛拉”或“大毛拉”。

人们见面时,不但使用上述用语,还有各种举止。他们一向是两手合十,或举手示意。一般两手空时,则合掌问候,合掌之高低,其意颇不相同。对长者宜高,两手至少与前额相平,对平者宜平,一般位于胸口和下颌之间,对晚辈宜低,齐于胸口即可。若久别重逢,格外亲热,或作远别,或有大事发生等,则往往拥抱。拥抱时,彼此的双手搭在肩上,先是把头偏向左边,胸膛贴紧一下,然后把头偏向右方,再把胸膛贴紧一下。有时,彼此用手抚着背,紧紧抱着,以表示特别亲热。如遇迎候嘉宾,则往往敬献花环,并套挂在客人脖子上,表示由衷的欢迎。如你的脖子上被戴上了一个花环,这是印度人对你的尊敬。你应马上取下来,以此表示你的谦虚。

此外,对于尊长或向某人表示恳求时,则行摸脚礼,即屈身用手摸长者的脚尖,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头,以表示自己的头同被摸者的脚相接触。还有的恳求者干脆就跪在地上,用双手去摸对方的脚,用头的前额去触对方的脚尖。印度妇女尤其是穆斯林女子,因受闺阁制度影响,甚少抛头露面,她们不与陌生人随便交往,也不和异性握手。印度人还有尊重长者的风气,一般不在长者面前喝酒抽烟。长辈有所吩咐时,幼辈应答应一声“是”,并把头昂起来,以示遵从。

与印度人打交道时,一般不要询问对方的家庭、工作、收入等问题,以免引起不悦。不要以政治话题开始谈话。特别是一些敏感的问题,印度人喜欢谈文化成就、印度传说、宗教、社会风俗、历史,谈论这样的话题较为投机,也许能有助于你与对方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

(2)餐饮习惯。印度人因宗教关系气候原因,食素者多,食荤者少。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徒以食羊肉为主,绝不吃牛肉,但允许吃鸡蛋、黄油、牛奶,也可以吃鸡、鸭、鱼肉。有许多印度教徒从不吃肉,甚至连鸡蛋也不吃一个,因为在他们看来,鸡蛋也属于有生命的东西。特别是中上层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社会地位高的人荤食者越少,他们认为只有社会地位低的人才吃羊肉。因此,在印度,有许多素食饭店和旅馆是不供应肉食的。伊斯兰教徒以食牛肉为主,绝不吃猪肉。其他教团,如拜火教、基督教等对肉类无所禁忌。印度人一般以大米、小麦为主食。菜肴多采用炖、烧、煮、烤等烹饪法;调味喜用咖喱、辣椒和黄油,不喜食油腻。喜食菜类有:西红柿、洋葱、土豆、大白菜、菠菜、茄子、菜花等。特别爱吃土豆,认为是菜中佳品。不吃菌类、笋类及木耳。

印度人吃饭,与许多国家不同,他们既不像西方人那样用刀叉,也不像中国人一样使用碗筷,他们大多使用盆子,用右手抓取。吃抓饭是印度人的习俗,他们用右手抓饭、接食物。在抓饭时,一般只用三个手指(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将饭菜拌匀,随后再一把把抓着吃。他们的三个手指不但能吃米饭,甚至还能把菜汤同米饭一起搅拌,然后一一送进嘴里,就连稀粥也能用手抓入口中。

印度人的双手分工明确,除上厕所外,一般都用右手。在朋友相聚或参加招待会、聚餐会时,主人往往以自助餐形式款待客人。在这种场合下,通常是站着进食,到餐桌上拿取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客人用左手拿盘子,右手抓食物。印度的食具别具风格,无论是盆、壶、罐,还是盘、碟,不少是铜制品,富贵人家还有不少银器。厨房的各种大小炊具一般也都是铜制品。

印度人一般不喝酒,认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所以在宴请印度客人时,如对方不愿喝酒,不要勉强劝酒。锡克教徒绝对禁酒。印度人大多喜爱喝红茶。他们把茶叶放入铜制或铝制的壶里煮沸,再加入适量牛奶和白糖,所以印度茶不带苦味,香甜可口而且富有营养。印度的茶水呈稀粥状,不像中国的茶水那样清淡,两者的味道也不大相同。有些印度人宁可不吃早点,也要喝上一两杯奶茶。除饮红茶外,印度人也比较普遍饮用咖啡、牛奶、凉水等。

(3)其他风俗习惯。印度妇女大多喜欢在前额中间点吉祥痣,以表喜庆、吉祥。一般来讲,红色吉祥痣是女子已婚的标志,但是红色吉祥痣也不只限于女性使用,为了表示吉祥如意,希望小孩长大成人,在男孩的头上也点痣。一般寡妇无资格、也不能在头上点红色吉祥痣。

牛在印度教中被视为最神圣的动物,享有优越地位。每年僧侣要举行一个节日,叫“波高”节,以表示对牛的崇拜,这种仪式不许妇女参加。牛可以随意漫游街头,与行人、车辆等共享道路。印度教徒视牛粪为宝,他们认为用牛粪烧饭,香甜可口。人死以后,用牛粪焚尸,可以使灵魂圣洁。在印度的城镇乡村,每天清早都可以看到捡牛粪的人群,三三两两的妇女,头顶铜制大盆,四处寻找牛粪。她们一旦发现地上的牛粪,便会如获至宝般的,用手将牛粪抓进盆里。然后把捡到的牛粪带回家去,做成粪饼,贴在墙上,或晾在地上,干后用作燃料。城镇是这样,乡村更是如此。

在印度,进清真寺和神庙时,必须脱鞋赤脚而入,不宜大声喧哗。如见到身旁有穆斯林在祈祷时,须轻声走过,不宜惊动,以免影响其做礼拜。此外,有很多印度人崇拜蛇,在亚森地方居住的人,把蛇看作自己的祖先。也有不少人认为将蛇打死是触犯神明的行为。印度人喜爱的图案是“敬牛”。荷花在印度受到很高的评价。大象在印度被看作吉祥的动物,被视为智慧、力量和忠诚的象征。

(4)主要禁忌。印度人喜爱红色、蓝色、紫色、金黄色、绿色,不喜欢黑色、灰色和白色。在印度,与人招手致意,不可单用左手,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对方会认为这样是对自己的莫大不恭。印度人认为左手很脏,因为他们大便后不使用手纸,而使用左手用水罐冲洗。所以,平时招待客人,或递东西给别人,千万不可使用左手。

由于印度民族、宗教众多,所以不同的民族、宗教有不同的习俗禁忌。印度教忌食牛肉和使用牛皮制品。不许将有牛皮制作的东西带入印度教寺庙内。泰米尔纳德邦的村民忌讳数字,认为1、3、7是不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说这些数字。

在印度的很多地方,人们对生小孩有不少忌讳,如认为第四胎生女孩便会倾家荡产,第五胎生女孩会家财万贯。吃奶的孩子不能照镜子,据说照了镜子就会变成哑巴。孩子掉的第一颗乳牙要包在牛粪团里,放在房顶上。忌用浴盆给孩子洗澡,认为浴盆中的水不流动,是不吉利的。对孕妇也有不少忌讳,如怀孕期间不能照相,不能做衣服等。

三、大洋洲、非洲、南美洲主要国家的风俗习惯

1.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全称是澳大利亚联邦,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总面积超过七百万平方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这里的大小牧场遍布全国,山坡上到处是一群群的绵羊,所以澳大利亚又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美称。大多数居民都讲英语,澳大利亚的官方文字是英文。澳大利亚居民中信奉基督教的占98%,少数人信奉犹太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1)服饰穿戴与社交习俗。习惯于休闲和度假的澳洲人喜欢穿着随意性大、价格低廉的服饰。无论男女都喜欢穿牛仔裤,他们认为穿牛仔裤方便,自如。但他们非常注重公共场所的仪表,男子大多数不留胡须。在正式场合,男子多穿西服,打领带。妇女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穿裙子,在社交场合则是西服套裙。土著人仍然保留着自己的穿戴风俗习惯,他们往往赤身裸体,或在腰间扎一条围巾,有些地方的土著人喜欢文身,平时仅在脸、肩和胸部涂几点黄白色,参战时在身上涂红色,死后涂白色,节庆仪式歌舞时彩绘全身。澳大利亚土著妇女一般都不装饰梳理头发,而男子却对自己的头发特别注意,节日期间更要精心整饰头发。

由于澳大利亚人口的95%是欧洲移民的后裔,故其社交习俗与西欧和北美相似。澳大利亚人待人接物都很随和,与澳大利亚人第一次见面或谈话时,通常要称呼为“先生”、“夫人”、“女士”、“小姐”,或者本人的头衔称号,熟悉之后便可直呼其名。握手是澳大利亚人一种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拥抱亲吻的情况少见。他们在公共场合从来不大声喧哗,在银行、邮局、公共汽车站等公共场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澳大利亚同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一样有“妇女优先”的习惯;澳大利亚人的时间观念很强,约会必须事先联系并准时赴约,最合适的礼物是给女主人带上一束鲜花,也可以给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

(2)餐饮习惯。澳大利亚人在饮食上以吃英式西菜为主,其口味清淡,不喜油腻,不吃辣,讲究花样。澳大利亚的食品素以丰盛和量大而著称,尤其对动物蛋白质的需求量更大。一般喜欢吃牛肉、羊肉、鸡、鸭、蛋、野味等,爱吃各种煎蛋、炒蛋、冷盘、火腿、虾、鱼、西红柿等。西餐喜欢吃奶油烤鱼、炸大虾、什锦拼盘、烤西红柿等。在澳大利亚,各式精美的食品包罗万象,各种餐厅、家庭式经营的饮食店、集团经营快餐店和外卖食品店一应俱全。来自欧洲、中东及亚洲等各种风味的餐厅,充分反映澳大利亚移民的特色。商店和超级市场出售鲜美食品,种类繁多,水果、蔬菜和牛肉、羊肉美味超群;鱼、虾、蟹、龙虾和著名的悉尼石蚝等各种海鲜,美不胜收。澳大利亚人接待宾客时通常在饭店中宴请,私人集会则在家中招待。在饭店正式宴请宾客时,最流行的饭菜之一是中餐。在一年中的温暖月份里,宴请可以在室外进行,或采取现场烧烤的方式做菜。在工作之余设宴时,通常要邀请客人的妻子参加。正餐通常在晚上7时至7时半之间开始。澳大利亚的酒类价廉物美,尤其是冰冻的啤酒,最受人们欢迎。澳大利亚对公共场所饮酒及售酒有一定的规定。一般而言,年满18岁以上方可买酒以及在公共场所饮用烈酒。公共酒吧营业时间只限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10时至晚上10时。

(3)其他风俗习惯。在澳大利亚,不论饭店、餐厅、机场行李服务员、计程车司机均无收取小费习惯。但在饭店给搬运行李服务人员以及在高级餐厅觉得服务不错时,可酌情付给小费,多以10%为限。在澳大利亚,一般商店,办公室,餐厅等公共场所很少有人抽烟,路上所看到的女士比男士抽烟的人多,原因之一是她们相信抽烟能保持身材苗条。悉尼很少餐厅禁止客人吸烟,有些餐厅会分设吸烟区和非吸烟区。澳大利亚的土著人有一种葬礼很特别。人死之后,家人聚在一起,由族里的专人去砍一些木桩,涂上彩画,安插在坟墓四周,每一根柱子都象征着家里某个死去或活着的人。尸体被高高悬起,即使已经开始腐烂也必须等下次月圆才可以取下。最后,死者家属还要举行一次洁身礼,即葬礼之后,家属要等下过一次雨才能回家,为此他们有时不得不在外露宿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星期,因为只有雨水才能起到必要的洁身作用。

(4)主要禁忌。与其他基督教国家一样,澳大利亚人也普遍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澳大利亚人对兔子特别忌讳,认为兔子是一种不吉利的动物,人们看到它都会感到倒霉。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或制造噪音者,他们极为反感。

2.新西兰

新西兰意为“新的海中之地”。新西兰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西距澳大利亚1600公里,北邻汤加、斐济,扼南太平洋的海、空交通要冲。首都惠灵顿,主要城市有奥克兰、克赖斯特彻奇。新西兰气候宜人,常年绿草如茵,环境优美。居民的住房一般是平房,独家独院,木质结构,设备齐全。室外的面积一般在500平方米以上,种植花草树木。故新西兰享有“白云之乡”和“绿色花园之国”的美誉。

(1)服饰穿戴和社交习惯。与其休闲的生活方式相适应,新西兰人在大部分场合着装都很随便。在正式场合,新西兰人无论男女,大多与西欧人一样着西装。毛利人的服装有披肩、围胸、围腰和短裙。

新西兰人初次见面时,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称呼姓氏,并加上“先生”、“小姐”等,熟识之后,互相直呼其名。新西兰是个礼仪之邦。新西兰人路遇外来客人,即使是素不相识者,也会主动施礼致意,他们不习惯握手、拥抱、亲吻、也不会弯腰鞠躬,而是先行友善的注目礼,同客人的目光接触后,或举起右手左右摇摆几下,或用英语说一句“您好”。但在现在的外交场合,他们也行握手礼。外来客人则应按对方的礼式回敬,否则会被视为缺乏教养。

新西兰人时间观念较强,约会须事先商定,准时赴约。同他们约会,最好事先联系,客人要提前几分钟抵达以表示礼貌。与新西兰人最好用英语交谈,不必担心任何的错误,他们不会感觉被触犯和吹毛求疵,他们还会热心地教导和指正你的错误。

新西兰人十分注意公共场合的礼仪,没有人在大街上高声喊叫,没有人为争座位而拼命挤上汽车。他们对大声喧哗和过分地装腔作势是表示不满的。当众嚼口香糖或用牙签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

新西兰人中流行着一种在世界其他地方罕见的习俗,男女在文化娱乐方面的界限十分严格,在公共场合也十分注意男女有别。新西兰的电影院、歌剧院、俱乐部等场所的活动,通常是男女分场制,女士不得进入男士场,男士不得进入女士场。

新西兰的毛利人仍保留着浓郁的传统习俗。他们有一种传统的礼节:当遇到尊贵的客人时,他们要行“碰鼻礼”,即双方要鼻尖碰鼻尖二三次,然后再分手离去。据说,按照其风俗,碰鼻子的时间超长,就说明礼遇越高,越受欢迎。他们对初次来访的尊贵客人款待盛情,主人要集合全部落的人,并用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歌舞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在这时候,客人要在手持刀剑的武士面前,拾起一块事先放置好的木块交给头人,以表示真诚的友谊。

(2)餐饮习惯。新西兰菜的特点是油少而清淡,注意色、香、味。大多喜欢吃牛肉、羊肉、鸡、鸭、蛋。新西兰人爱喝浓汤,吃新鲜蔬菜,冷天喜吃瘦肉。由于新西兰当地大部分居民是英国人的后裔,因此,他们的饮食习惯基本和欧洲大陆人一样,用餐方式也始终是左手握叉,右手拿刀。

毛利人以食甘薯为主,其次有厥根和芋类。他们以用“烧石烧饭”(即:将灶内鹅卵石烧红后,泼上一瓢冷水,再把盛有食物的铁丝筐放进灶里,先盖湿土,最后用稀泥糊严,经过数小时,饭即成熟)招待客人为最高礼仪。

如果是公务或商贸交往,新西兰人多在饭店或旅馆招待客人,属私人朋友往来则请到家中做客。如果你被邀请拜访他们,通常主人会招待你喝饮料或进餐。如果邀请是早午餐和晚餐,那么通常是丰富的一餐。如果此邀请是喝茶则必须进一步澄清,因为“喝茶”可意味着上午茶、下午茶和傍晚茶,若在傍晚就被视为一同共进晚餐;所谓的上午茶和下午茶通常是喝茶和咖啡,也会让你尝试主人调制的饼干或蛋糕等小吃。

应邀到新西兰人家中做客,可送给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给女主人一束鲜花。礼物不可过多,不可昂贵。新西兰人招待客人的食物主要有牛肉、羊肉、鸡、鸭、蛋、新鲜蔬菜等,色、香、味俱佳。进餐先喝酒,以啤酒为主,饭后喝一碗浓汤。

新西兰对酒类限制很严,经特许售酒的餐馆,也只能售葡萄酒,可售烈性酒的餐馆,客人必须买一份正餐,才准许喝一杯。但啤酒销售量相当大,名列世界第五,平均每人每年要喝110公升啤酒。

(3)其他风俗习惯。新西兰人崇尚平等正义,工人、商人、医生、教师都杂居相处,彼此直呼其名。只要找个小小的理由,几乎谁都可以见到总理。至于要见部长、市长,则随时可以相约。

新西兰毛利人能歌善舞。男子跳舞时还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吐舌头、瞪眼睛、做鬼脸等)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女性多头戴花环,腰系蒲草裙,用手的姿势及抖动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毛利人大多信奉原始的多神教,还相信灵魂不灭,尊奉祖先的精灵。他们把水视为纯洁神圣之物,重要集会上都要举行泼水仪式,向参加者的身上洒清水,以此来互相祝福。每遇重大的活动,他们便照例要到河里去做祈祷,而且还要相互泼水,以此表示宗教仪式上的纯洁。

(4)主要禁忌。除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外,新西兰人非常注重其享受高度的隐私权,尤其是他们的家居生活。与新西兰人交谈应以气候、体育运动、国内外政治、旅游等为话题,忌谈个人私事、宗教、种族等问题。

3.汤加

汤加全称为汤加王国。“汤加”在当地土语意为“神圣之岛”。全国面积747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0万,主要为汤加人。首都努库阿洛法。通用语言为汤加语和英语。基督教为汤加的国教,近100%的人信奉基督教。

(1)服饰穿戴和社交习俗。汤加人的服饰穿戴很有特色,男人平时穿着比较随便,赴宴会时,男子多爱在头上、身上戴挂上各种饰物,腰间系着一种叫“法拉法拉”的裙子,或再加围一条腰席作为迎宾的盛装。姑娘平时喜欢穿花色连衣裙,时常撑着一把彩色的遮阳伞。接待贵宾时则都在头上、颈上等处戴挂各种鲜花作装饰。

汤加人的审美观极为特殊。他们无论男女老幼都习惯“以胖为美”、“以胖为荣”、“以胖为贵”、“以胖而自豪”。他们认为越是漂亮的女子,就应越肥胖,脖子越应该粗短。有些肥胖稍差的妇女,为了增加姿色,往往在腰间缠上大量的布来假扮肥腰。

汤加人见面时,相互握手问好。人与人之间都以名字相称,而不用姓,认为这样更显得亲切,在他们要表示特别尊敬对方时才用姓氏加头衔相称。在社交场合与宾客见面时,一般是以握手为礼,并习惯相互问候和寒暄几句。汤加等级低的人拜见等级高的人时,要施“莫伊——莫伊”吻足礼。汤加人热情友好,待人真诚,客人来访时,主人先请客人喝一杯“卡瓦”酒。在汤加,鲜花不被看作礼物。一般情况下人们是不需送礼的,只有好朋友互访时,才要求必须带礼物。

(2)饮食习惯。汤加人以薯类为主食,椰子和香蕉也是他们重要食品。他们爱吃猪肉、羊肉、鲸肉、鱼、鸡、鸭、蛋类等;蔬菜喜欢芋头、卷心菜、黄瓜、西红柿、南瓜等;调料喜用棕榈油、胡椒粉、盐等。喜欢吃涩口的青香蕉,一旦香蕉熟透,便不受欢迎了。

汤加人用餐讲究素多肉少,注重菜肴丰盛量大,一般不喜太咸的食物,爱甜、酸味道。对烤、炒、烧、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他们喜欢当地民间高贵食品“烤全猪”。即用柴火烤熟整只的小猪仔。烤制的仔猪外焦里嫩,呈桔红色,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尽管餐桌上常备有餐具,但汤加人喜欢用手抓饭取食。

他们喜欢当地的“卡瓦酒”(名为酒实为饮料),爱喝果子汁、椰子汁、可可等饮料、喜欢饮绿茶,喜欢尝中国风味菜肴。汤加人接待贵宾的最隆重的礼仪就是举行“全猪宴”。宴会上,不论宾主,所有参加者全都席地而坐。烤仔猪制成后,长者首先带领大家作祈祷,祈祷完毕才能动手切下第一片烤肉献给客人先尝。然后众人便一起分享烤仔猪。通常,席间还要由姑娘、小伙子们进行精彩的歌舞演出,以助食兴,并为宴会增加热烈的气氛。

汤加人还有向远道而来的宾客敬献“卡瓦酒”的习俗。他们的这种习俗同斐济人一样,饮“卡瓦酒”时,要伴有礼节严谨的神圣仪式,一般他们在各种迎送宾客的仪式上,都少不了献“卡瓦酒”这种传统礼仪。

(3)主要禁忌。汤加人绝大多数信奉基督教。他们把星期日当作安息日,这天,人们不得外出工作,只准在家干些杂务。并且严禁袒胸露背到公共场所。他们忌讳“13”,认为“13”是不吉祥的,是会给人带来厄运和灾难的数字。

汤加人忌讳吃饭时相互说话,认为这是一种不礼貌的举止。他们忌讳以鲜花当作礼品送人。他们最忌讳有人说他身材窈窕,认为这比骂他还厉害。因为他们以体态肥胖为最美的标志,以身材窈窕为丑陋。

4.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的全称为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货币为“比尔”。国语是阿姆哈拉语,通用英语。居民中45%信奉伊斯兰教,40%信奉东正教,其余还有原始宗教和犹太教。

(1)服饰穿戴和社交习俗。埃塞俄比亚的民族传统服饰有其一定的独特风格。男子一般上身为高领长窄袖的衬衣,下身为窄裤或马裤,身披白色“沙马”,冬天外加带风帽的斗篷。妇女一般都穿长而窄的连衣裙,外罩为“沙马”,有的甚至裹住头部只露面部。埃塞俄比亚加拉族女人特别注重化妆。头发要用油脂弄硬,并在其中加些草梳成小辫,耳朵穿孔佩草制或白色贝壳制成的花环,手和脚戴金属的手镯与脚镯,身上涂抹香料。

埃塞俄比亚人与熟人相见,一般总要摘下帽子相互鞠躬问好,如身披“沙马”裹住头的,要摘下甚至撩起来露出肩膀,问候致意要长达一两分钟,甚至更长。同辈人相见,一般行握手礼并互致问候,他们彼此握手时间,要直到互致问候完毕才肯相互把手放开。久别或至亲好友相见,一般要施吻礼,并频频互致问候,双方的脸互相左右轻触数次,越亲密者则互吻次数越多;上层人士或神甫相见,只能互吻肩部;小孩见长辈,要跪下来吻长辈的脚,受礼者应伸出双手表示高兴接受。百姓见官员或下级见上级,一般应施鞠躬礼。

(2)饮食习俗。埃塞俄比亚人以面食为主,主要是民族传统食品“英吉拉”。这是用当地苔麸粉或大麦粉做成糊状发酵后,在平底锅内烙烤而成的,其味道略酸,一般都用它蘸酱吃。酱是用牛肉或羊肉,加入几种蔬菜制成的汁酱。副食爱吃牛肉、羊肉、鱼、虾、鸡、蛋类等;蔬菜喜欢辣椒、黄瓜、茄子、胡萝卜、卷心菜、洋葱、西红柿、土豆等;对烤、炖、焖、烩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调料爱用辣椒面、胡椒、奶油、糖等。

埃塞俄比亚人有饭前用净水冲手的卫生习惯。冲手时,他们总爱当着另一个人的面,用水壶冲洗,下面用专用的盆或罐等容器接水,冲洗干净后才入席用餐。除在官方社交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匙外,习惯用手抓食取饭。他们喜欢喝蜜酒和啤酒,对咖啡、牛奶、橘子水等也乐于品尝。

在至亲好友或贵客临门时,一般都喜欢用咖啡待客。为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女主人在煮咖啡时,一般要穿上整洁的民族服装,披着“沙马”(披肩),煮好咖啡后倒入无把的小瓷杯,然后双手捧给每人一杯,同时端上些炒得焦脆、喷香的大麦粒和家庭自制的小点心让客人品尝。这里的主人,最喜欢客人称赞他们咖啡的味道好。他们特别爱用刚刚宰杀的生牛肉来款待客人,并把这种方式视为最隆重的传统礼节。宾主进餐时,女主人便将带着血腥的“温热生牛网”蘸上辣椒面,一片接一片地往客人嘴里“喂”,直至女主人认为自己的情谊已充分表达出来时,才肯停止奉送。他们认为这才称得上自己是以赤心来款待客人的。

(3)其他风俗习惯。埃塞俄比亚的婚俗很有特点,有些部落的人们在定亲前,用鞭子抽打前来求婚的年轻小伙子。只有能忍受痛苦的人才能成为未婚夫。埃塞俄比亚奥莫河畔居住着仍保持原妈部落生活习俗的奥莫人。他们令人难以理解的视穿唇为美。凡年轻姑娘到了年龄,都要用刀把下嘴唇与下巴割开,并把嘴唇用力拉长、拉圆,然后用一个木盘支撑着下嘴巴,直到刀口长好为止。埃塞俄比亚人有把盐粒含在口中的习惯。哄孩子也用盐粒,如同我们用糖哄孩子一样。

(4)主要禁忌。埃塞俄比亚人忌讳数字“13”。认为这是个很不吉利的数字。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极为肮脏的,使用左手是一种不礼貌和不道德的行为。不管在什么地方遇到埃塞俄比亚人,都不要伸舌头,否则会被认为是对其表示轻蔑和侮辱。埃塞俄比亚有个迷信,那就是:有人瞪看时,被瞪看的人不是灾祸必至,就是死神要找上他。在这个国家,跟当地人交谈或碰面的时候,可不能目不转睛地瞪看对方,这么做,对方一定大感不悦。他们忌讳黄色和淡黄色,认为是凶丧之色,故在花束或服装上都忌用这些颜色。

在埃塞俄比亚,每周三、周五为斋日,除此之外还有70个强制性斋日,一年有一半时间要守斋。斋日期间,人们不准吃任何肉类,甚至连鸡蛋、牛奶等,凡是动物身上的东西都不准吃喝,唯一例外的就是在复活节期间前40天里,可以吃鱼、虾等海鲜品。他们认为这些海鲜品是凉血动物,所以可以不戒食。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同埃塞俄比亚人进行商务谈判时,不要涉及政治方面的话题,也不要谈论伊斯兰教,同时应尽量少谈未来,否则会使他们感到急躁,不耐烦。

5.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全称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由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两部分合并而成,地处非洲东部赤道以南,由大陆、桑给巴尔岛、奔巴岛和20个小岛组成。全国面积94.5087万平方公里。该国盛产剑麻,是世界上重要的剑麻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素有“剑麻之乡”的美誉。坦桑尼亚是古代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120多个部族。全国人口约2400万。货币为“坦桑尼亚先令”。官方通用英语,国语为斯瓦希里语。国花为马蹄莲。坦桑尼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人占3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0%。

(1)服饰穿戴和社交习俗。坦桑尼亚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部族人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一般来讲,城镇居民穿着较讲究,男子喜欢穿猎装和T恤衫;女子上身穿一件月牙背心或圆领汗衫,下身穿色彩艳丽的裙子。裙子用两块两米多长的布料,先在身上围一块,用手在腰部位一按一搭,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覆盖上一块,头上通常还要包上一块花布。坦桑尼亚北部的马萨伊草原上,居住着马萨伊民族。这个民族的审美观很有特点,他们以女子剃光头,男子梳辫子为美。男子通常扎着粉红色辫子。有的部族妇女还以文面为美。不仅如此,他们的穿戴也别具一格,男女都有耳孔,戴着大耳环,女子的脖子上还带着一圈圈颜色不同的珠环,男女的衣服都是一块大布,白天当衣穿,夜里当被盖,终日围着布。

坦桑尼亚人的姓名构成比较复杂,有的有名无姓,有的带有宗教色彩,有的含有某种纪念意义。多数坦桑尼亚人的姓名由三部分构成,即“本名+父名+祖父名”,表示一家三代的血统关系,如阿里·赛德·姆比马,阿里是本人的名字,赛德是阿里父亲的名字,姆比马是阿里祖父的名字。在日常交往活动中,通常只称一个名字或者两个名字,如阿里或者阿里·赛德。女性婚前有自己的姓名,有的婚后仍然保留自己的姓名,有的婚后在自己的名字后加上丈夫的名字。

坦桑尼亚人热情好客,讲究礼貌,注重礼节,举止文明,彬彬有礼,是饮誉非洲的“礼仪之邦”。坦桑尼亚人见到外国客人总是主动打招呼,热情问候,点头致意或者握手致意。坦桑尼亚人的称谓与中国汉族人的称谓非常近似,对于年长者可以统称为“姆泽”(意为老人家);对于年轻人或者小孩子可以直呼其名;对于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可以根据相互之间的辈分关系称之为伯父、伯母、姨妈、姑妈、爷爷、奶奶等;对于比自己年龄小的平辈人可以称为弟弟、妹妹等,对于一般的孩童可以称为小朋友或者小孩子。坦桑尼亚人视自己的父母为最可亲最可信的人,视客人为最应受到尊敬的人。因此,他们通常都尊称男客人为“爸爸”,对女宾客称“妈妈”。甚至他们对见到所有的人都这样称呼,就连父母也称自己的儿子为“爸爸”,称自己的女儿为“妈妈”。与人见面时,习惯行握手礼,口头问好时说一声“jambo”。

坦桑尼亚人遇见外国客人总是亲切地称对方为先生、夫人、女士或者小姐。年龄相仿而且是相互熟悉的朋友见面后,总是称对方为“兄弟”,或者称“拉菲克”(当地民族语言——斯瓦希里语,其含义为“朋友”),甚至直呼对方的名或姓,与客人相见时,坦桑尼亚人习惯于先指自己的肚子,然后鼓掌,再相互握手。双方除热情握手外,还有相互热烈拥抱,显得感情真挚,关系亲密。

坦桑尼亚妇女们遇见外宾时,握完手后便围着女外宾转圈,嘴里还发出阵阵尖叫。他们认为这样做是对客人最亲热最友好的表示。坦桑尼亚年轻的姑娘遇见尊重的客人或者长辈,总是一边微笑点头致意,一边将双手交叉置于腰际间,躬身弯腰,行半跪腿礼,以表示尊敬。相互礼让是坦桑尼亚人的传统美德,无论在任何场合,不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会向所遇见的外国客人主动让道,请客人先行。

在坦桑尼亚社会中历来存在着尊长敬老的传统风尚。在坦桑尼亚人的传统观念里,年龄是一种资本和权威,家庭事务或者乡村公务,男性长老们的意见至关重要,起着决定拍板的作用。私人恩怨,邻里纠纷,由长老们提出裁决性意见,其他人均不会表示反对或者提出异议。敬老风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无处不在:儿女们早晨起床,刷牙、漱口、洗脸之后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向父母、长辈请安问好;晚辈不得在长辈面前坐姿不端,更不能跷二郎腿;晚辈同长辈席地而坐时,不得朝长辈伸开双腿,更不能将脚掌伸向长辈;晚辈同长辈一道进餐,长辈还未放下饭碗时,晚辈不得先告离席;晚辈不得在不会吸烟的长辈面前吸烟;晚辈路遇长辈时要主动打招呼,用敬语问候,不得带有一种盘问、打听、询问的话语等。在不少部族里,敬老的规矩更加严格,如苏库马族、哈亚贝族以及贝纳族的女性,当她们同长辈谈话尤其是听长辈讲话时,一定要跪在地上,年龄大一些的女性可以坐在地上;马赛族和梅鲁族青年人向长辈问候时,必须用双手轻轻抚摸一下长辈们的脑门儿等。

(2)餐饮习俗。坦桑尼亚人以面食为主,也喜欢吃米饭,尤以羊肉大米饭为好。副食爱吃牛肉、羊肉、蛇、鱼、鸡、蛋类等;蔬菜爱吃茄子、西红柿、葱头、黄瓜、辣椒等;调料爱用椰子油、咖喱、糖等。他们惯用玉米面加糖、椰子油做成民族传统的“乌伯瓦伯瓦”手抓饭。在吃这种饭时,一般都要蘸上用牛肉、咖喱、葱头、西红柿等原料做成的汤。讲究菜肴鲜、嫩、香,注重菜肴的色彩。一般口味喜清淡,对煎、炸、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爱吃水果中的香蕉、芒果、木瓜、菠萝等;干果喜欢花生米、杏仁、腰果等。

当你成为坦桑尼亚人的朋友后,他们总是主动邀请你到自己的家中做客。每逢贵客临门,全家人都会显得非常高兴。事先预约的客人到访,全家会提前进行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客人抵达时,常常是全家人集体到院门外迎候。应邀到坦桑尼亚朋友家中做客,需要准时赴约,这是对主人及主人全家的尊重。坦桑尼亚人也有向客人赠送礼物的习惯,因此,客人也应当事先准备一份相对精致的礼物送给主人。客人进门,宾主相互热情问候致意,随后主人请客人入座,边请客人喝饮料、吃水果,边同客人进行热情友好的谈话,往往还要请客人品尝传统的饭菜。

需要注意的是,到坦桑尼亚朋友家中做客,在客人没有受到邀请则不可随意进入主人的房间里,尤其是不得进入女士们的房间;主人家有前后房门,客人必须从前门进出,后门是供主人一家和与主人家存在亲缘关系的人进出的,身份尊贵的客人在主人的引导之下可以从后门进出;客人进屋后,需要注意向所有在场的人致以问候,在向年长者问候时须用敬语,而且应当躬身弯腰表示尊敬。客人在握手、行礼、进餐、接递物品时要注意使用右手。

坦桑尼亚坦噶尼喀的克拉依族人为表敬意常用“蛇饭”招待客人。“蛇饭”是用一条只去五脏、不去头尾、不剥皮的红色花蛇放在谷粉里蒸煮成的。客人必须把“蛇饭”一次吃完,而且一定要把蛇一起吃下去,不能吐掉。在主人看来红色蛇是一种幸福的象征。用红色蛇待客就表示主人对客人的真诚友谊。客人不吃“蛇饭”或把蛇吐掉,则表示客人对主人的友谊不相信。

在以游牧业为生的马赛族人家中做客,主人常常要用新鲜的牛奶或者羊奶招待客人,遇到他们所尊重的客人,还要牵出一头牛,当着客人的面,用刀割破牛颈,用碗盛着冒着热气的生牛血,送到客人面前,自己先喝一口,再恳请客人喝几口,表示对客人的极大尊敬。坦桑尼亚人爱喝啤酒,对饮料中的咖啡、可可、酸奶、汽水、可乐等都很喜欢,也爱品尝中国绿茶。

(3)其他风俗习惯。红色在坦桑尼亚格外受宠爱,因为它给人以兴奋和刺激。他们偏爱丁香花,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幸福。坦桑尼亚人非常讲礼仪,喜欢在客人离开时,送给客人礼物。此时,客人可以回赠主人礼物(但不要送花)。婚礼上在坦桑尼亚很有特色,各部族都有自己的习俗,形式多样,无奇不有。马萨伊族盛行本族通婚,本族妇女怀孕后就有本族已生有男孩的妇女前来指腹为婚,如果孕妇所生是女孩,将来长大即成为那个男孩的妻子。马康迪族规定,姑娘如接受礼金,即算与男方成亲,第二天小伙子便可与姑娘共同生活。坦桑尼亚沿海的斯瓦希里族人,新年前要用木炭爆玉米花,撒在每个房间的角落,以驱除妖怪,祈求幸福。元旦那天,人们起床后,姑娘身着彩裙走村串户唱民歌。

(4)主要禁忌。坦桑尼亚也是一个禁忌颇多的国家。由于坦桑尼亚有许多人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同其他伊斯兰教国家的人们一样,坦桑尼亚的伊斯兰教徒也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也忌讳谈论有关猪的问题。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忌讳“13”,认为这是不吉利并会给人带来厄运的数字。

坦桑尼亚人非常讲礼仪,他们认为称呼他人就要用最尊敬的语言,直呼其名是不懂礼貌的举止。他们忌讳在公共场所随意吐痰,在厕所里同他人讲话,打听某一位女士的情况等,这些均需要加以尊重。在与坦桑尼亚人交谈时,应避免谈论当前的政治问题。坦桑尼亚哈亚人在饮食中最大的禁忌是忌食飞禽,其中包括鸡和鸡蛋;也忌食昆虫,还忌饮酒。

6.巴西

巴西的全称为巴西联邦共和国。在葡萄牙语中,巴西为“红木”之意。巴西是个体育发达的国家,尤其是足球运动开展的十分普遍,享有“足球王国”的美誉。该国盛产咖啡,故有“咖啡的王国”之称。全国面积851.1965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大陆的一半,是拉丁美洲的第一大国。首都为巴西利亚,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国花为毛蟹爪兰。

(1)服饰穿戴和社交习俗。巴西的男子平时穿短裤和衬衫,女士在穿着上也没有严格的限制,她们通常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裙装。巴西的黑人妇女习惯上身穿短上衣,肩披又长又宽的围巾,下身穿肥大的花裙。她们喜欢戴手镯,并在腰带上系上许多垂饰。但是在正式场合,巴西人的穿着十分考究。他们不仅讲究穿戴整齐,而且主张在不同的场合里,人们的着装应当有所区别。在重要的政务、商务活动中,巴西人主张一定要穿西装或套裙。在一般的共公场合,男人至少要穿短衬衫、长西裤,女士则最好穿高领带袖的长裙。巴西的纳坚斯第地区女子惯以戴帽子表达情感。他们把帽子戴的偏右,表示已婚;偏左表示未婚;帽子顶在前额,则表示遇到了不幸之事而心情沮丧。

巴西人心地善良,表情慈祥,为人朴实,待人真诚,对外来客人十分热情。在社交场合,巴西人最常用的称呼是先生和夫人(或太太、女士),对未婚青年男女分别称为少爷和小姐。巴西人喜爱他人称呼自己的职衔或学衔。在正式场合,可以用姓名、职衔、学衔加先生、夫人或小姐称呼对方。

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只有在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巴西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最常用的礼节是微笑和施握手礼。在相见时,往往以拳礼相互表示问安和致敬(行此礼要先握紧拳头,然后向上伸出拇指)。巴西人喜爱公开表露内心感情,无论男女,在大街上见面和分别都要握手问好,热烈拥抱。巴西人在与亲朋好友、熟人或情人之间相见时,大多都习惯施拥抱礼或亲吻礼。妇女之间最常用吻礼(在施礼时要脸贴脸用嘴发出接吻的吻声,以此来抒发她们的亲热之情,但她们虽吻而嘴却不接触脸)。巴西人在交谈时,喜欢彼此间的距离近些,在与一小群人告别时,必须与在场的人一一握手。

巴西印第安人区流行着一种奇特的礼节。客人来访第一件事就是请他们洗澡,客人洗的时间越长,就越表示对主人的尊敬。如果主人有急事要谈,主人则陪客人同浴,边洗边谈。他们欢迎来自文明社会的客人仪式也很奇特,首先要由一个巫师向客人脸上吹气,以驱除他们可能带来的疾病。接着是部落的男人泪流满面的发表演说,他们认为眼泪是对和平使者的欢迎;最后女人用唾液和树叶调制颜料,把客人的脸颊涂成红色或黑色,以表达他们的友好情意。巴西赤道森林里的印第安人有不把自己的名字告诉陌生人的特有习俗。他们认为把自己的名字说出来,会给自己带来损害。

巴西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巴西人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巴西男人特别喜爱逗人的笑话,也爱放声大笑。巴西人爱夸耀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孩子表示关注会使他们高兴。像大多数拉丁美洲人一样,巴西人对时间与工作都很随便。与巴西人约会,他们通常比约定的时间迟到10分钟或15分钟。

(2)餐饮习俗。巴西人的主要食物有玉米、大米、牛肉、猪肉、家禽、禽蛋、海味、蔬菜、水果等,他们用餐习惯以欧式西餐为主,也乐于品尝中国菜肴。巴西人饮食上忌吃奇形怪状的水产品和用两栖动物肉制作的菜品;也不爱吃用牛油制作的点心。“黑豆”是巴西人每天必不可少的主食品,用以做黑豆饭。巴西的国菜“脍豆”,就是用猪蹄、杂碎和黑豆做原料,放在砂锅内一起炖制的。一种名叫“丘拉斯科”的烤肉,是巴西人最喜欢吃的风味菜之一,又是一品国菜,也是待客不可缺少的佳肴,还是一种大众菜。因此,许多巴西人家里都备烤炉,以备宴请宾客或自家享用。巴西人最爱吃里脊肉;大都喜欢辣味菜肴。

巴西人的主要饮料有咖啡、马代茶、奇马龙茶;酒有卡比利里亚酒、波尔卡酒、甘蔗酒、柠檬酒、白兰地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啤酒。巴西人待人真诚热情。每当客人来访,主人便用一种美观精巧的名为咖啡基奥的杯子斟黑咖啡献给客人。

(3)其他风俗习惯。巴西人很重视亲笔签名。无论写信、便条等,都要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以示尊重和礼貌。他们也极珍爱兰花,并将兰花尊为国花。他们认为兰花是民族一切可贵品德的象征,视大而美的花形象征高瞻远瞩,坚实的花瓣象征坚毅刚强,富于变化的花色象征知难而进和百折不挠。他们偏爱“蝴蝶”。认为蝴蝶有美丽的形象,是一种吉祥之物。

巴西人热情好客,应邀到巴西人家里做客,可以带上一束鲜花、一盒巧克力或一些糖果作为礼物送给女主人。巴西人接受别人的礼物时,总要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礼物,向送礼人致谢,再收下。如果他们到什么地方买了礼品,首先要把原来包装的纸剪掉一点。因为他们认为包装纸是管运气的,不要把别人的好运气带走。在巴西,许多地方都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习俗,如巴西西北的车尼斯族,有“女姓至上”之俗。在那里,男子必须对妻子绝对服从,不得有违抗之意。

巴西人喜欢跳舞,每年的狂欢节,人们都要举行盛大的舞会。巴西旧都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享誉世界。在节日的三天三夜里,人们倾城而出,不拘平时礼仪,没大没小地尽情狂欢。在城市的主要街道上,跟随着节日“国王”和“王后”的队伍一直川流不息。人们戴着假面具,脚踩高跷,身着艳丽服装,以乐队为前导,表演着各种以神话、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滑稽剧、讽刺剧和黑人舞、印第安人舞等民族舞蹈。电影明星、著名歌手和各种造型在彩车上招来一阵阵喝彩。狂欢节的主要活动是跳桑巴舞。桑巴舞的特点是紧张、欢快、兴奋、激动,节奏强烈,动作快猛,如痴如醉,扣人心弦。表演标新立异,各显身手。许多观众,情绪激昂,也随着节拍舞起来,台上台下,人人沉浸在狂欢气氛中。

(4)主要禁忌。巴西人忌讳数字13,还有紫色和棕黄色。他们认为紫色象征死亡,棕黄色为凶丧之色,表示绝望。因此,切勿送紫色的或棕黄色的鲜花和物品给巴西人。在巴西,也不可以将手帕作为礼物送人,因巴西人认为手帕与眼泪是联系在一起的,容易带来令人悲伤的事情,还可能引起争吵等不如意的事情。与巴西人打交道时,也不宜向其赠刀子。英美人所采用的表示“OK”的手势,在巴西看来是非常下流的。巴西圣保罗州妇女怀孕后,忌挂钥匙或其他圆形饰品在脖子上,认为可以免除将来孩子身上出现各种印记。

【注释】

[1]杜学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2]沙莲香:《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24页。

[3]杜学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211页。

[4]杜学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2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