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现代国际宴会礼仪全解析

现代国际宴会礼仪全解析

【摘要】:不仅宴会的主人要以礼待客,出席宴会的客人也必须要讲礼仪。当时由于是李鸿章第一次吃西餐,不太懂得西餐桌上的礼仪和规矩。在出席涉外宴会时,要成为一个受欢迎、受尊敬的客人,就必须要严格遵守出席宴会前、赴宴、进餐过程中和进餐结束后等各个环节的礼仪规范。作为出席宴请活动的客人,到达宴请现场后应听从主人或迎宾接待人员的安排。

第四节 出席宴会的礼仪

宴请活动的目的在于交往者之间联络感情,疏通人际关系,增进友谊。中国古人讲“设宴待嘉宾,无礼不成席”。举办宴会不仅仅只是为了喝酒吃饭,更是一场礼仪活动。不仅宴会的主人要以礼待客,出席宴会的客人也必须要讲礼仪。在国际交往中,如果不懂得或不遵守宴会的礼仪,就会闹笑话、出洋相,有损个人形象。据说,由于不懂吃西餐的规矩和礼仪,大清帝国的实权人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就曾闹过一个笑话。从1896年3月到10月,李鸿章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访问了欧美8个国家,想通过外交活动,挽救风雨飘摇的满清政权。访问德国期间,人称“铁血首相”的俾斯麦,设宴款待李鸿章一行。当时由于是李鸿章第一次吃西餐,不太懂得西餐桌上的礼仪和规矩。宴会还没有正式开始,李鸿章就把餐桌上摆在自己面前的、本该用来洗手的水,当成饮料一口喝了下去。俾斯麦首相见状,为了给远道而来的客人留面子,二话没说,也端起自己的洗手水一饮而尽。中、德双方的随行大员们见了,自然不敢怠慢,也只能强颜欢笑,纷纷痛苦地吞咽下了自己的洗手水。就这样,一场盛大而隆重的国宴,竟然是从喝下自己的洗手水开始的!

尽管我们无从考证这个笑话的真实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了解和懂得涉外宴会的基本礼仪,是礼仪主体在国际交往中避免闹笑话、出洋相,使自己陷入尴尬境地,维护良好个人形象的最好方式。在国际交往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宴请外国来宾,同时还常常要接受外国友人的宴请。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会如何当一个好的主人,也要学会如何做一个受欢迎、受尊敬的客人。在出席涉外宴会时,要成为一个受欢迎、受尊敬的客人,就必须要严格遵守出席宴会前、赴宴、进餐过程中和进餐结束后等各个环节的礼仪规范。

一、出席宴会前的准备工作

在接到宴会邀请(无论是请柬或邀请信还是口头邀请)后,作为一个懂礼貌的受邀者,对于能否出席宴会,都要尽早给予明确答复,以便主人安排。特别是对于请柬中注有R.S. V.P.(请答复)字样的宴请,无论出席与否,受邀者均应迅速答复。对请柬中注有“Regrets Only”(不能出席,请回复)字样的宴请,受邀者决定出席宴会时,可以不回复。只有不能出席时,才回复。尽管不能出席,但受邀者也应及时回复,并最好能向邀请者作出解释,并表示对邀请的感谢和对不能出席的遗憾与歉意。经口头约妥再发来的请柬,上面一般那注有“To remind”(备忘)字样,只起提醒作用,可不必答复。答复对方,可打电话或复以便函。在接受邀请之后,受邀者不要随意改动。万一遇到不得已的特殊情况不能出席,尤其是主宾,应尽早向主人解释、道歉,甚至亲自登门表示歉意,以获得主人的谅解。

受邀者应邀出席宴请活动之前,要核实宴请的主人,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是否邀请了配偶,以及主人对服装的要求。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西方国家举行正式宴会时,一般都会对客人赴宴时穿着的服装有明确要求。如果受邀者不按要求着装,不仅是一种失礼的表现,而且在宴会的现场也会感到十分尴尬。据我国外交部礼宾司的一位前司长回忆:1990年我国某位领导人访问印尼时,按照惯例,在领导人出访前,外交部会派人前往出访国进行准备工作,包括考察领导人将要访问的地点、了解用餐事宜及穿着要求等。我国有关人员在和印尼方面商谈活动项目安排时,对方提出,印尼领导人的欢迎宴会十分隆重,男士要穿“Black tie”(晚礼服),该同志错以为这是指深色西服扎深色领带,便同意了对方的安排。结果,晚宴时,我国领导人及陪同人员均穿着深色西装出席,而对方却是所有男士都穿着黑色晚礼服出席。给宴会多多少少带来了一丝尴尬的气氛。[2]所以,在出席涉外正式宴会前,受邀者一定要按照主办方或主人的要求着装。同时,要注意修饰自己的仪容仪表,这既是对主人的尊重,也是为了在宴会的主人和客人面前展现一个庄重、大方、得体的良好个人形象。

如是出席外国友人的家宴,在赴宴之前,受邀者最好准备一点小礼物,如鲜花、一瓶酒、或其他具有本国特色的小纪念品、工艺品等,送给女主人,主人对此一定会感到高兴。但所送礼物不必过重,即使不送礼物也没关系。

赴宴时,受邀者应掌握好出席宴会时间,出席宴请活动,抵达时间迟早,逗留时间长短,应根据宴请活动的性质、形式和主人所在地的习惯来决定。过早、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被视为失礼的表现。一般来讲,在西方国家举行的宴会,客人可准时或略晚二三分钟到达。身份高者可略晚到达,一般客人宜准时到达或略早二三分钟到达。若是家宴,客人可稍晚5分钟左右到达,但过于提前或迟到时间太长都是失礼的表现。因为过于提前,宴会还未准备好,会使主人感到不便。在我国则按宴会规定的时间准时或提前二三分钟到达。但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出席正式宴会时,受邀者必须按请柬的规定时间准时到达宴会现场。出席酒会,时间相对灵活,受邀者可在请柬上注明的时间内到达。在宴会进行的过程中,受邀者确实有事需提前退席,应向主人说明后悄悄离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届时离席。

在抵达宴请地点,先到衣帽间脱下大衣和帽子,然后前往主人迎宾处,主动向主人问好。如是节庆活动,应向主人表示祝贺。如是家宴,可将携带的礼物送给女主人。作为出席宴请活动的客人,到达宴请现场后应听从主人或迎宾接待人员的安排。如是正式宴会,进入宴会厅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位,入座时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不要随意乱坐。如邻座是年长者或妇女,应主动协助他们先坐下。在宴会厅,一般都有服务人员协助客人入座。客人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服务人员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了。

二、进餐时的礼仪

入座后,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坐姿应保持稳定,不能前后摇摆。腰板应挺直,膝盖要放平。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不能用手臂支撑身体,靠在桌子上,也不能交叉双臂抱在胸前或将双肘放在桌上,只是把手腕轻轻搭在桌上。手指要自然平稳地放在桌上,不可在桌上乱弹或玩耍餐具。更不要用餐巾擦餐具,以免主人误认为餐具不干净。用餐时要避免两脚交叉的坐姿,或把腿张成八字形、伸懒腰、松裤带、摇头晃脑、伸展双臂做体操、跷起二郎腿等,这些姿势都是很不雅观的,而且是失礼。

坐定后,需等全部客人的菜上齐,主人示意后方可进餐。千万不可未等主人示意,便提前自行用餐。在西餐宴会中,特别是家宴,女主人是宴会中的主角,客人必须时刻注意她的举动,以免失态。女主人拿起勺或刀叉时,便意味着宴会的开始。宴会开始后,尤其要注意用餐的礼仪。进餐时,身体不要过于接近餐盘,用餐具把食物送到嘴里,而不要把盘、碗端起。在进汤类食物时,应避免发出向嘴里抽吸的声音。

进餐时,上肢动作不要幅度过大,以免影响邻座进餐。吃东西时应闭嘴咀嚼食物,不要发出响声。口内含有食物时,应先把口中的食物咽下去,方可饮用酒水饮料,切忌用酒水将嘴里的食物冲下去。嘴里有食物时,也不可说话。用玻璃酒杯喝酒与饮料时,应将嘴上的油渍擦干净,以免弄脏杯子。盘中食物吃完后,如不够,可以让服务人员再添加。如由服务人员分菜,需增添时,服务人员送上时再取。如果本人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肴,当服务人员上菜或主人夹菜时,不要拒绝,可取少量放在盘内,并表示“谢谢,够了。”对不合口味的菜,勿显露出难堪的表情。宴会是促进主客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场合,所以无论是作主人、陪客或宾客,都会与同桌的人交谈,特别是左右邻座。但要注意不要只同几个熟人或只同一两个人说话。邻座如不相识,可先自我介绍。谈话时,应将刀叉放在盘子上,切勿挥舞着手里的刀叉同人谈话。在交谈时,不可放肆大笑或大声喧哗。

服务人员斟酒时,一般会按顺序倒酒。服务人员来倒酒时,不要动手去拿酒杯,而应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来倒。如不想继续饮酒,可以客气地对服务人员说:“我不喝酒了,谢谢”或用指尖碰一下酒杯的边缘,以示不想要了。不要用手盖住杯口。如果作为主宾参加外国举行的宴请,应了解对方祝酒习惯,即为何人祝酒,何时祝酒等,以便作必要的准备。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时注意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所有进餐者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也不要借此机会抽烟。奏国歌时应肃立。主人和主宾讲完话与贵宾席人员碰杯后,往往到其他各桌敬酒,遇此情况应起立举杯。碰杯时,要目视对方致意。非敬酒的情况下,不要一饮而尽,或是边喝酒边透过酒杯看人、拿着酒杯边说话边喝酒、将口红印在酒杯沿上等。宴会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活跃气氛,但切忌喝酒过量。喝酒过量容易失言,甚至失态,因此必须控制在本人酒量的1/3以内。

宴会进行中,由于不慎,发生异常情况,例如用力过猛,使刀叉撞击盘子,发出声响,或餐具摔落在地上,或打翻酒水等,应沉着不必着急。餐具碰出声音,可轻轻向邻座或向主人说一声“对不起”。餐具掉落,不要自己亲自俯身从地上拾起,可示意服务人员送一副干净的。酒水打翻溅到邻座身上,应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对方是妇女,只要把干净餐巾或手帕递上即可,由她自己擦干。

吃东西要文雅,进餐中忌讳口中或体内发出声响,用餐时或饭后不可打嗝儿。不可用自己的餐具为他人夹菜、舀汤或选取其他食物。剔牙时,用手或餐巾遮口。不可毫无掩盖地当众剔牙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都应放在盘内,勿置桌上。千万不要口中咬着一根牙签与人交谈,更不能用完餐后,口中仍叨着牙签到处走动。不可在桌上当众化妆、补妆或整理衣饰。在正式宴会上,无论天气如何炎热,不能当众解开纽扣脱下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宾可脱下外衣搭在椅背上。在进餐尚未全部结束时,不可抽烟,直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结束时方可。如左右有女客人,应有礼貌地询问一声“我想抽支烟,您介意吗?”

宴会结束时,有的客人往往会把宴会菜单作为纪念品带走,有时还请同席者在菜单上签名留念。除主人特别示意作为纪念品的东西外,各种招待用品,包括糖果、水果香烟等,都不要拿走。

出席冷餐会、酒会时,尽管不像正式宴会那样,有严格的礼仪要求。但是出席者,仍不可忽视基本的礼仪规范。取酒、菜时,要排队取酒菜。由于用餐者往往成群结队而来,作为客人必须要自觉地维持进餐秩序。轮到自己取菜时,应用公用的餐具将食物装入自己的食盘之内,不要抢着去取。在周围的人未拿到第一份时,自己不要急于去取第二份。也不要围在餐台旁边,取完酒菜后应尽快退开,以便让别人去取。在冷餐会、酒会上,就餐者需要自己照顾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因此可以不守礼仪。取菜时,要量力而行。在根据个人的口味选取食物时,必须量力而行。切勿贪心,将食物狂取一通,结果导致食物浪费。饮用酒水饮料时,除自觉排队到酒台领取外,还应适可而止。不可使杯中的酒水装得过多,以免走动时荡出杯外,弄脏他人的衣物或地板。更不可贪杯、饮酒过多,以免喝醉失态、出洋相。

三、西餐宴会餐酒具的使用及进餐方法

由于中西餐饮食习惯的差异,两者在进餐所使用的餐酒具、进餐的具体方式上都有很多不同。中餐的餐具主要是碗、筷,很少直接用手取食进食。中餐传统的酒具一般则为瓷制小酒杯和酒壶,而且饮酒过程中通常不换用酒杯。在国内,我们宴请外国人吃中餐时,以中餐西吃为主,既摆碗筷,又设刀叉。西餐则是刀、叉、盘子,有时需要借助双手进食。酒杯为玻璃制品,需要根据饮用酒水的不同,更换相应的酒杯。同时,针对不同的菜肴和食物,西餐在使用的餐具、进食方式上,也有相应的礼仪规范要求。因此,我们在出席外国友人举行的西餐宴会或在国外西餐餐馆(厅)进餐时,必须要了解和掌握有关西餐餐酒具的使用和进餐方式的基本常识。(www.chuimin.cn)

第一,关于刀叉的使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使用刀、叉的正确的方法是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与中餐的筷子相同的是,刀叉也是以两只为一组的。餐刀用来切割食物,餐叉用于送食物入口。刀叉放置在餐盘的两侧,进餐时从外侧依次向内取用。餐叉的拿法为将食指伸直按住叉子的背部。餐刀除了与餐叉同样拿法外,还可以用拇指与食指紧紧夹住刀柄与刀刃的接合处。当使用汤匙时,须右手拿汤匙,左手拿叉。汤匙的握法则与握笔方法相同。在宴会中,每吃一道菜要用一副刀叉。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结束了,因为刀叉摆放的顺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顺序。如前所述,客人应在每道菜吃完后,将刀叉并拢排放盘内,以示吃完。如未吃完,则摆成八字形或交叉状,刀口向内。不管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也千万不要将刀叉放成十字形,因为西方人认为这是让人觉得晦气的图案。没用过的刀子,放在桌上即可,服务人员会自动将它收走。虽然将刀叉放在餐盘上并拢是代表用餐的结束,但是没有必要把干净刀子特地放入弄脏的餐盘内,干净的餐具保持原状放在原处即可。应该注意的是,餐刀是用来将食物切成小块的,切好后用餐叉送入嘴内,千万不能用刀取食物送入嘴里。不用刀时也可以用右手持餐叉,若需要做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绝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餐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或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刀或叉取菜。

第二,关于酒具的使用和饮用酒水的方式。在比较讲究的西餐宴会上,每一位用餐者面前的桌面上右边餐刀的上方,大都会横排放置着三四只酒水杯。取用它们时,可依次由外侧向内侧进行,亦可“紧跟”女主人的选择。在这些酒杯当中,香槟杯、红葡萄酒杯、白葡萄酒杯以及水杯,往往必不可少。一般的宴会,往往餐桌上只有两只酒杯,靠外侧的是搭配开胃菜喝的饭前酒酒杯或水杯,内侧则是搭配主菜喝的餐酒酒杯。正确的握杯姿势是用三根手指轻握杯脚,即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杯脚,小指放在杯子的底部固定。特别是在饮用经过冰镇的酒水时,更要注意握杯的方式,以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增高,而影响酒的味道。酒杯要用右手来握。喝酒时可以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摇晃杯子。绝对不能吸着喝,应该倾斜酒杯,慢慢送入口中品尝。

第三,关于餐巾的使用。一般当主人拿起餐巾时,便意味着宴会即将开始。此时,客人方可拿起餐巾,并把餐巾打开,往内折1/3,让2/3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但不要把餐巾塞入衬衣领口或背心上,或在手中搓揉。在进餐中,餐巾是用来擦嘴和手上油污的。在吃肉食类或龙虾、贝壳类等海鲜食物时,往往要用手帮助进食,这时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擦拭嘴巴时,拿起餐巾的末端顺着嘴唇轻轻压一下,弄脏的部分为了不让人看见,可往内侧卷起。餐巾是可以弄脏的,如不想将餐巾弄脏而取出自己的手帕或面纸使用,则是违反用餐礼仪的。不过,用餐巾来擦汗或是擦鼻涕,或是将口红整个印在餐巾上等都是不对的。涂了口红的人应在用餐前以面纸轻压,而非将口红印在餐巾上。在进餐中暂时要离开座位时,可将餐巾折好,很自然地放在餐桌上或是椅子上。千万不要把餐巾挂在椅背或是揉成一团放在桌子上。吃完甜点后,便可以将餐巾拿掉,折好后放在桌子上,就可以离席了。

第四,关于不同菜肴和食物的进餐方式。进餐喝汤时,应由内往外舀。右手拿汤匙,左手按住盘缘是最基本的姿势。英国人喝汤时习惯将左手放在腿上,认为这样才合乎礼节。西餐宴会舀汤的方式一般多采用英国人的喝法,由内往外舀(由外往内舀是法式)。汤舀起后,汤匙底部先在汤盘的边缘轻擦一下,再送至嘴里。否则,汤汁极易滴落桌面或下巴,很不雅观。汤匙不要舀满,假如一口吞下因太烫而吐出时,可就当众出丑了。纵使汤的温度适中,舀汤的时候还是以不超过汤匙8分满为好,不然也很容易滴落桌面。无论多烫,都不可用口将汤吹凉。用口把汤吹凉是最不雅的行为,绝对禁止。我们可用汤匙舀起一些,待稍凉时再喝。汤剩下不多时,左手可以拿住盘子往外倾斜,再以汤匙舀起来喝。不过,不能全部喝完。因为想要喝完,一定会发出汤匙摩擦盘子的声音。当然,把盘子整个拿起来,将汤倒入嘴里的作法更是要不得。

吃鸡、龙虾时,经主人示意,可以用手撕开吃。否则只可用刀叉把肉割下,切成小块吃。在切带骨头或硬壳的肉食时,叉子一定要把肉叉牢,刀紧贴叉边下切,以免滑开。切菜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撞击盘子而发出声音。不容易叉取的食品,或不易上叉的食品,可用刀把它轻轻推上叉。除喝汤外,不用汤匙进食。

吃带有腥味的食物时,如鱼、虾、野味等,菜盘中通常都配备柠檬。进餐者可用手将汁挤出滴在食品上,以去腥味。同时在进食这些食物时,服务人员也会为客人送上小水盂(铜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飘有玫瑰花瓣或柠檬片,供洗手用。洗时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干。切莫向李鸿章那样,将洗手水当作饮料,以致成为笑话。

西餐中,以鱼为原料的菜肴,厨师一般都会在烹制之前就会把鱼刺和鱼骨剔干净,所以客人基本可以放心食用烹制好的鱼类菜肴。如果进食过程中,万一遇到鱼刺或骨头,可用刀叉先将鱼刺或骨头拨出。若食物已入口中,在咀嚼食时发现刺或骨头,应慢慢将刺或骨头滤出,用餐叉接住放在餐盘边缘上。或在其他进餐者不注意时,以餐巾掩嘴,用手将鱼刺或骨头取出放在盘中。切不将有刺或骨头的食物直接吐在餐盘中,或将刺或骨头扔在餐桌或地上。

吃蔬菜时,除沙拉以外,西红柿、土豆条、芹菜、小萝卜、玉米棒等都可以用手拿着吃。吃西红柿最好挑个小一点的,正好放入嘴中,不要张嘴咀嚼,因为这样汁液会溅出来,要把嘴唇闭紧。土豆片和土豆条是可以用手拿着吃的。土豆条里有汁时,要使用餐叉。小土豆条也可拿着吃,但用叉会更好。如果土豆条太大,不好取用,就用叉子叉开,不要挂在叉上咬着吃。把番茄酱放在盘子边上,用手拿或用叉子叉着小块蘸汁吃。在食用烤土豆时,厨师往往已将其切开。如果没有切开,可用刀从上部切入,用手或叉子将土豆掰开一点,然后再加入奶油或酸奶,奶油和小青葱,盐和胡椒粉,每次加一点。烤土豆也可以带皮食用。

面包一般放在专用的小盘里,食用面包时,不可用餐叉去叉取面包,而要用手拿。取黄油时,应用奶油刀,而不可用自己的餐刀。黄油取出后放在左手边的小碟子里,不要直接涂抹在面包上。用黄油抹面包时,不要在整个面包上涂抹,而应将面包用手掰成小块。在小块的面包上抹上少许黄油,吃一块抹一块。切勿用刀去切或者用牙去咬成小块。有时在家宴上,也可用小块面包来蘸盘子里的汤汁,这样会让主人感到高兴。因为客人这样做,表示喜欢主人烹制的菜肴。但在正式宴会上,对于有身份或讲究的女士最好避免此种举动。

吃梨、苹果等水果时,不要整个拿着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四六瓣,再用刀去皮、核,然后用手拿着吃,削皮时刀口朝内,从外往里削。吃有籽葡萄时,应先把葡萄放入口中,然后把籽和皮吐到手中。要想容易地剥去葡萄皮,则要持其茎部放在嘴边,用中指和食指将肉汁挤入口中。最后把剩在手中的葡萄皮放在盘里。香蕉先剥皮,用刀切成小块吃。橙子用刀切成块吃,桔子、荔枝、龙眼等则可剥了皮吃。其余如西瓜、菠萝等,通常都去皮切成块,吃时可用水果刀切成小块,用叉取食。

宴会最后一道程序是喝咖啡或喝茶。喝咖啡或喝茶时,如愿加牛奶、白糖,可自取加入杯中,用小茶匙搅拌后,茶匙仍放回小碟内。小茶匙是专门用来搅咖啡的,饮用咖啡时应当把它取出来。不要用匙舀着咖啡一匙一匙地慢慢喝,也不要用咖啡匙来捣碎杯中的方糖。通常牛奶、白糖均用单独器皿盛放。喝时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小碟。不要满把握杯、大口吞咽,也不要俯首去就咖啡杯。喝咖啡时,不要发出声响。如果咖啡太热,可以用小茶匙在杯中轻轻搅拌使之冷却,或者等自然冷却后再饮用。用嘴试图去把咖啡吹凉,是很不文雅的动作。有时喝咖啡可以吃一些点心,但不要一手端着咖啡杯,一手拿着点心,吃一口喝一口地交替进行。喝咖啡时应当放下点心,吃点心时则放下咖啡杯。

四、宴会结束后的告辞与致谢

作为一个受欢迎、受尊敬的客人,从接受邀请到宴会结束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都要注意礼仪的细节。特别在宴会结束时,尤其要注意告辞与致谢等方面的礼节问题。

通常西餐宴会在吃完甜点或水果后,便意味着宴会的结束。此时,主人一般先向主宾示意做好离席的准备,然后从座位上起身。其他客人在主宾离席后,再随后离席。不要在主人和主宾离席之前,提前离开。男士在离席之前应协助女宾把座椅移开,等女宾离席后将座椅放归原处。离席时,要将餐巾平整地放在桌上,不可将其揉成一团。

离席后,可根据情况与主人或其他宾客继续聊一会儿,然后再伺机告辞。作为主宾,一般应先于其他客人告退。若是家宴,通常客人在用完甜点或水果之后,主人还会邀请客人到客厅喝咖啡或茶,有的还会为客人准备饭后酒。此时,客主之间还会聊天交谈大约20~30分钟的时间。如无特殊情况,一般客人不要先于主宾告退,不然就是对主宾和主人的失礼。当然,客人也不可不体谅主人的辛苦,不要聊天忘记了时间,或呆在主人的家里不走。中国有句话叫“客走主人安”,为了招待客人,主人要忙很长时间,非常辛苦,而且客人离开后还要进行收拾清理工作。所以,客人用餐完毕后,聊天交谈要适可而止,不宜在主人家中呆的时间过长,以免影响主人的休息。告辞时,应向主人表示感谢。通常男宾应先向男主人道别,女宾先向女主人道别,然后再交叉进行,最后来宾之间再相互道别。

除了在告别时向主人表示感谢外,在宴会结束后的两至三天内,客人还应以名片或便函的形式向主人再一次致谢。也可以打电话向主人表示感谢。

【注释】

[1]http://www.ce.cn/culture/today/200706/06/t20070606_11620369_4.html。

[2]《揭秘外交礼仪背后交锋细微动作暗含外交意义》,《世界新闻报》,2006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