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因此而将举止视作人类的一种无声的语言,又称第二语言或副语言。作为无声的语言,举止一般情况下又叫体态语言,简称体态语或体语。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正式的国际交往场合,礼仪主体必须遵守举止有度的原则。根据国际礼仪的规范,应注意的举止礼仪主要涉及手姿、立姿、蹲姿、坐姿、行姿5个方面的问题。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被用以发挥表示形象、传达感情等两个方面的作用。第四类,叫做指示手势,即指示具体对象的手势。......
2024-10-04
第二节 见面礼仪
在国际交往活动中,交往双方必须面对面地接触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所以,不管是在正式或是非正式场合、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见面,双方都要相互打招呼、互致问候。但由于不同的交往对象,在见面和问候的方式上,有各自不同的习惯和具体做法,如果各行其是、随心所欲,国际交往活动就无法继续下去。因此,交往的双方,必须在尊重对方的礼仪习惯的基础上,按照国际通行的见面礼仪规范来进行交往活动。下面我们将介绍国际交往场合中常见的几种见面与问候礼仪。
一、握手礼
握手礼,一般在相互见面、离别、祝贺、慰问等情况下使用,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互相致意、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虽然有少数国家禁止异性之间行握手礼,但它仍然是目前国际上最通行的见面礼仪,普遍适用于国际交往之中。行握手礼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握手的方式。在行握手礼时,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双方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但年老体弱或伤残病人可以例外。如果双方都坐着,可以将身体微趋向前握手,而不必起立。如果双方距离较远,要走上前去握手,不可等待。在伸手与他人相握时,应手掌垂直于地面,以右手与对方右手相握。在正常情况下,男士之间握手应注意握住对方手掌的全部,稍许用力,上下晃动一两下,并且停留两三秒钟。在握手过程中,还需要目视对方双眼,微笑致意。男女握手,男士通常要等女士伸出手欠身后再握。握手时,只需轻握对方的手指部分,不宜握得太紧或太久。女士如无握手的意思,男士点头或欠身致意即可,一般不要主动去和女士握手。
二是握手的顺序。握手时,在其顺序上讲究“尊者为上”,即由双方之中地位为尊者先行伸手。女士与男士握手时,应由女士首先伸手;长辈与晚辈握手时,应由长辈首先伸手,职务高者与职务低者握手时,应由职务高者首先伸手。只有宾主握手时可以例外,当客人抵达时,主人应首先伸手,以示欢迎;客人告辞时,客人应首先伸手,以示告别并请主人就此留步。当一人与多人同时握手时,应“由尊到卑”或“由近到远”,依次而行。具体的做法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或者是由近到远,不分尊卑、依次握手。
三是握手的禁忌。在对外交往中,握手的主要禁忌有:不宜用左手与他人相握,特别是与印度人、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徒握手时要尤其注意,除非右手有伤残;一般不宜用双手与异性相握,也不可握手用力过猛或有气无力;不可与多人交叉握手;不宜戴着墨镜与人握手;不宜戴着礼帽与手套与人握手,但女士身穿礼服、戴礼帽和手套时可以例外。军人、警察等身着制服行礼时也可戴帽子,但须先敬礼,然后再握手;与人握手时,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或边与对方握手,边与其他人交谈。
二、鞠躬礼
所谓鞠躬礼,意即弯身行礼,以示对他人敬重或感谢之意的一种礼节方式。在国际交往时,鞠躬礼也是常用的见面礼仪之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鞠躬礼存在,但是在中国,鞠躬礼多用于需要表达敬谢或道歉之意的场合。我国的鞠躬礼分为一鞠躬和三鞠躬两种形式。一鞠躬多用于社交场合,下级向上级、学生向老师、晚辈向长辈表达敬意均可行鞠躬礼。行礼时,身体上部下倾15°,随即复原,只行一次礼。三鞠躬一般用于婚丧嫁娶等大的仪式或场合。如,结婚仪式、追悼会、遗体告别仪式等。
在国外,鞠躬礼主要通行于我国相邻的日本、韩国、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主要用于见面或告别之际。在欧美国家,也有鞠躬的礼节,称之为“bow”,即俯首、弯腰以表尊敬、感谢之意。如领奖人上台领奖时,向授奖者及全体与会者鞠躬行礼;演员谢幕时,对观众的掌声常以鞠躬致谢;演讲者也用鞠躬来表示对听众的敬意。男士邀请女士跳舞时,一边弯腰致意,一边说“我可以请您跳个舞吗?”
行鞠躬时,行礼者应当首先立正脱帽,双眼礼貌地注视对方,然后面向对方,上身弯腰前倾以表尊重的诚意。通常男士应将双手贴放于身体两侧的裤线之处,而女士的双手则应在下垂之后叠放于腹前。鞠躬时必须显得郑重,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或是一边鞠躬一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行鞠躬礼时,外国人一般只会欠身一次,但对其具体幅度却十分在意。一般来说,鞠躬下弯的幅度可根据施礼对象和场合决定。在正规场合,鞠躬的幅度一般为60°左右,欠身的幅度越大,越表示自己对交往对象礼敬有加,不过欠身的最大幅度不宜超过90°。如果在接待日本、朝鲜等国家的外宾时,行鞠躬礼致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致意礼
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在公共场合打招呼。在公共场合里,有时相识者相距较远或不方便讲话时,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两种形式的致意礼。
1.脱帽礼
欧美国家以及受欧美影响的许多国家,广为流行着脱帽礼是典型的西方礼节。据说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武士为防止敌人袭击,都戴大头盔,甚至盖住自己的面孔。做客或出使时为了表示友好或表明自己不是敌人,就掀开戴在头上的头盔露出面孔,这样对方也就会以礼相待,不伤害他。还有一种说法,即当武士在同妇女谈话时,为了表示对她的尊重,就摘掉头盔并举在手里。再就是当武士们友好相见时,为了相致友情,彼此都要把头盔掀起而露出面目。久而久之,这种习俗演变到后来就成为脱帽礼。
行脱帽礼多发生在公共场合,两人或多人相遇时。行此礼的方法很简单,男士只需摘下帽子向对方点头致意即可。若相识者侧身已过,双方亦可回身补问“您好”,并将帽子略掀一下即可。若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先后每次相遇,双方不必反复脱帽,只点头致意即可。当进入房间时,戴帽者必须脱帽,以示敬意。在庄重场合,人们应自觉脱帽。男士在公共场合遇见熟悉的女性,也需脱帽致意,但女士没有脱帽还礼或脱帽致意的要求。(www.chuimin.cn)
2.点头礼与举手礼
有时在远处或者在会场、剧院、歌舞厅看见相熟的同事、朋友,而又不宜与其交谈时,或者在同一场合遇到已多次见过面的熟人,或是看到熟人或朋友,而自己正在忙碌,无暇分身相迎的情况下,人们常常会点点头以表致意。行点头礼的具体做法是,行礼者面带微笑,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即可。不宜反复点头或点头幅度过大。
行举手礼和行点头礼的情况大致相同,举手致意既可伴以相关的言词,也可代以手势表示。据传中世纪时,骑士们常在公主和贵妇们面前比武。在经过公主的座席时,骑士们要吟唱一首赞美的情诗,其诗里往往都把公主比作炫目的太阳,骑士们要把手举起来做挡住阳光的姿势,借此一睹芳容,表示虔敬。后来,这种动作便演变成为见到尊敬的人就把手举到眉上,形成举手礼,并一直沿用下来。举手致意的正确做法是:全身直立,面带微笑,目视对方,略略点头;手臂轻缓地由下而上,向侧上方伸出,手臂可全部伸直,也可稍有弯曲;致意时伸开手掌,掌心向外对着对方,拇指与四指分开,其他四指并拢,指尖指向上方,手臂向左右两侧来回摆动。
四、拥抱礼与吻礼
在国际交往场合,拥抱礼、吻礼与握手礼一样,都是一种重要的见面礼仪形式。在欧美国家尤其流行,通常拥抱礼与吻礼同时进行。行拥抱礼与吻礼,特别是异性之间行此种礼节,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讲,有些不太习惯甚至难以接受,但在国际交往中,它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1.拥抱礼
所谓拥抱礼,一般指的是交往双方互相以自己的双手揽住对方的上身,借以向对方致意。在世界许多国家,亲朋好友见面、新知故交相遇,总是要相互热烈地轻轻拥抱。拥抱礼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见面和分别的礼节,也是世界许多国家领导人在外交场合最常用的见面礼仪。我国领导人在会见、欢迎外宾时也常行拥抱礼。
拥抱礼最常见的做法是:两人走近之后,下身站直,上身稍稍前倾,各自右臂向上,左臂向下,右手环拥对方左肩部位,左手环拥对方右腰部位,彼此头部及上身向右相互拥抱,最后再向左拥抱一次。根据行礼双方的性别和亲疏关系以及场合的不同,拥抱的热烈程度和方式也不尽相同。拥抱大致可分为热烈拥抱、礼节性拥抱和象征性拥抱。热烈拥抱多出现在关系非常亲密者之间,而礼节性拥抱和象征性拥抱多用于官方、民间的迎送宾客或祝贺致谢等社交场合。
需要注意的是,拥抱礼在欧美国家广为流行,大洋洲各国、非洲与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里,也颇为常见。男女老幼之间均可采用拥抱礼。但是阿拉伯各国,拥抱礼仅适用于同性之间,与异性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拥抱,是绝对禁止的。在东亚、东南亚国家里,拥抱礼也并不太流行。
2.吻礼
吻礼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见面礼仪形式。据考证,亲吻起源于古希腊母亲预先咀嚼食物,然后送进婴儿嘴里的动作。母亲与婴儿的感情融为一体,体现了母婴之间的爱与和谐。依此观点,成人间的亲吻代表了爱意和关怀。还有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古罗马时严禁妇女喝酒,男子外出归来,常常要检查一下妻子是否饮酒,便凑到她的嘴边闻一闻,嗅一嗅。这样沿袭下来。夫妇把嘴凑到一起的举动逐渐成为夫妇见面时的第一道礼节。于是经过千百年的演绎,发展成为欧美国家通行的礼仪习惯。吻礼是一个总的叫法。根据吻的部位不同,吻礼又大致分为吻手礼和接吻礼两大类。
(1)吻手礼:男子同上层社会贵族妇女相见时,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男方则可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但如果女方不伸手表示,则不吻。如女方地位较高,男士要屈一膝作半跪式,再提手吻之。行吻手礼时,女士可以不必取下手套。主要适用于比较正式隆重的场合,对象是身份尊贵的女士。此礼在英、法两国最流行。需要注意的是,当吻女性的手或面颊时,不能碰到她们的皮肤,只是在距离她们手或面颊皮肤某些毫米(1英寸距离的一小部分长)的地方空吻就行了。
(2)接吻礼:多见于西方、东欧、阿拉伯国家,是亲人以及亲密的朋友间表示亲昵、慰问、爱抚的一种礼,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接一个吻。接吻方式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亲友是贴面颊;亲人、熟人之间是拥抱,亲脸,贴面颊,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女之间是贴面颊,长辈对晚辈一般是亲额头,只有情人或夫妻之间才吻唇。
不同的国家,在行吻礼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在意大利和法国,吻礼是人们每天的必修礼仪课,无论男女老幼,都清楚地知道何时应该亲吻以及亲吻何处和亲吻几次。在那里,人们认为亲吻绝非难堪的事,自然用不着回避或否认。然而,若是在英国、德国和北欧国家,亲吻的动作就显得保守一些。假如是彼此熟悉的朋友或亲戚,相互亲吻面颊就只限于女士之间及男女之间。男士之间一般不互相吻面颊。另外,不同国家,在亲吻次数上也有差异: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人们仅吻一次就够了;法国人则喜欢左右脸颊各吻一次;而荷兰人和比利时人则至少要吻上三次。
最后,行亲吻礼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注意亲吻的部位。一般而言,长辈与晚辈之间,宜吻脸颊和额头;平辈之间,宜轻贴面;关系亲密的子女之间可吻脸;异性之间,宜贴面;男士对女士表示敬意可吻手。行亲吻礼时,动作要轻快,勿过重过长或出声;要注意口腔清洁无异味,不要把唾沫弄在对方脸上、额上或手背上;如果不是特殊关系和特殊场合,年轻、地位低者,不要急于抢先施亲吻礼。
有关现代国际礼仪的文章
社交礼仪因此而将举止视作人类的一种无声的语言,又称第二语言或副语言。作为无声的语言,举止一般情况下又叫体态语言,简称体态语或体语。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正式的国际交往场合,礼仪主体必须遵守举止有度的原则。根据国际礼仪的规范,应注意的举止礼仪主要涉及手姿、立姿、蹲姿、坐姿、行姿5个方面的问题。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被用以发挥表示形象、传达感情等两个方面的作用。第四类,叫做指示手势,即指示具体对象的手势。......
2024-10-04
第一节姓名与称呼礼仪在国际交往中,礼仪主体经常要和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交往对象打交道,记住交往对象的姓名、恰当地称呼对方,是最起码的礼仪要求。前一两节为个人名,最后一节为姓。妇女姓名,基本与英美国家相同。西班牙人姓名常有三四节,前一两节为本人名字,倒数第二节为父姓,最后一节为母姓。通常口头称呼常称父姓,或第一节名字加父姓。......
2024-10-04
实际上,在外事接待活动中,馈赠礼品包括赠送礼品和接受礼品两个方面的问题,接待方无论是接受礼品还是回赠礼品都必须要遵守一定的国际礼仪规范。......
2024-10-04
第一节国际礼仪主体的基本素质与修养国际礼仪是促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也是表现交往双方相互尊重、平等友好,从而维持和发展国与国之间、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正常关系的重要手段。礼仪主体在国际交往场合中的仪容仪表、气质风度、举止言谈,实际上都是其本人内在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
2024-10-03
(一)照会照会是外交文书中最常用的形式,指国家之间用于外交方面有关事宜的通知,有关问题的交涉,外交礼仪的表示以及对某一问题的正式表态等方面的外交往来文书。在使用正式照会时,必须要非常注意行文的格式,严格遵守相关的礼仪规范。......
2024-10-04
第五节国际礼仪主体的行为礼仪举止与行为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同时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从塑造良好个人形象的角度来看,国际礼仪对其主体的要求就是行为要文明、敬人。下面我们将从女士优先、乘坐交通工具两个方面来介绍国际礼仪主体应遵循的行为礼仪规范。......
2024-10-04
第一节宴请礼仪概述人们在国际交往中,常常把宴请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与沟通的手段。在餐饮礼仪方面,中国人在餐桌上往往有很多讲究。举行宴会时,中国人讲究无酒不成席,酒是餐桌上的必备之物,劝酒是中国宴会最有特色的部分。从宴请的目的来看,可分为工作性的宴请、礼仪性的宴请和交际性的宴请。而正式的宴会往往有宏大的场面和一定的礼仪程序。一般来说,晚上举行的宴会较之白天举行的更为隆重。......
2024-10-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