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宁夏:中国首个节水型社会示范省区

宁夏:中国首个节水型社会示范省区

【摘要】:04首个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省区宁夏依黄河而兴,靠黄河而富,黄河在宁夏平原造就了闻名遐迩的“塞上江南”。率先推行节水型社会建设进入21世纪的10年来,自治区把节水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2004年,宁夏成为国家批准的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省区。进一步健全了宁夏节水型社会的法律体系,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

04 首个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省区

宁夏依黄河而兴,靠黄河而富,黄河在宁夏平原造就了闻名遐迩的“塞上江南”。“天下黄河富宁夏”与“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古谚,述说着宁夏黄河灌溉农业文明的辉煌历史。但是宁夏也地处西北干旱带,水资源极为紧缺,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赖过境的黄河水。据多年监测数据显示,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89毫米,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量1.5亿立方米,加上国家分配的40亿立方米黄河耗用水量,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653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值的1/3,中南部山区部分县城供水严重不足。1990年代以来,黄河多次出现断流,宁夏引黄灌区灌溉用水频频告急。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困难当前,宁夏意识到,只有兼顾当前与长远,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走节约用水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率先推行节水型社会建设

进入21世纪的10年来,自治区把节水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2004年,宁夏成为国家批准的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省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通过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节水技术应用,推进工业、农业、生态、城市等领域的节水,同时通过水权转换,促进水资源向高效益的领域倾斜,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多年来,自治区坚持工程节水与制度节水相结合,大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和水权转换试点,统筹解决了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市用水和生态用水,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成倍增加的前提下,做到了黄河取水不增反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10年来,宁夏黄河取水量由75.2亿立方米降低到63.9亿立方米;年均耗用黄河水量34.4亿立方米,控制在国家分配给宁夏耗水指标(40亿立方米)以内;全区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6提高到0.43左右;万元GDP用水量由2826立方米下降到44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91立方米。

渠道衬砌

节水型社会建设,也体现在加快节水立法上。为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措施,切实解决水资源配置面临的突出矛盾,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07年3月29日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节约用水条例》,自治区政府于2008年6月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健全了宁夏节水型社会的法律体系,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

综合治水开创新局面

节水型社会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自治区根据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问题并存的实际,采取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式,探索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途径,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全国首个通过验收的节水型社会示范省区。

牢固树立科学治水理念。根据自然地理特点,将传统的“二分法”(即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变为“三分法”(即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确立了“北部节水、中部调水、南部开源”的分区治水思路,实现了治水发展思路的突破。按照“跳出农业干水利、面向全面谋发展”的思路,由传统水利向农业水利、工业水利、城市水利和生态水利全面发展转变,形成了“农业综合节水、水权有偿转换、工业高效用水”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www.chuimin.cn)

旱作节水农业覆膜种植玉米

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0年来,先后建成了沙坡头水利枢纽及固海、盐环定、固扩、红寺堡四大扬黄工程和长城塬、东山坡等引水调水工程,千年旱塬变成绿洲,百万群众摆脱贫困。建成宁东、太阳山、海原新区等供水工程,有力支撑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高度重视民生水利事业建设,建成了海原、同心、固原、西吉等重点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百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的10年,成为宁夏水利事业发展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的时期。

喷灌节水农业

全面推进节水工程建设。宁夏用水主要来自黄河,其中九成以上用于农业,农业节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节水的潜力和空间也最大。自治区切实加大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和节水技术推广应用,建成了引扬黄灌区和库井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及一批大型泵站更新改造、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实施唐西(唐徕渠与西干渠)和惠汉(惠农渠与汉延渠)干渠合并及重点渠道砌衬改造等工程,唐徕渠等渠道跑冒滴漏问题有效解决,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得到改变,节水灌溉面积大幅增加,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在不增加用水的情况下实现了粮食连续八年增产。同时,大力推广重点项目节水技术和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建立了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及园区之间的水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提高了城市生活用水节约水平,全区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由40%提高到60%。大力推进城市水生态体系建设,在不增加水消耗的前提下,营造了城市景观,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区域环境。

水权转换为全国提供经验

盐池县节水灌溉种植马铃薯

所谓水权转换,就是在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的基础上,将农业用水指标转换为工业与城市用水指标。2003年,自治区率先在黄河流域开展水权转换试点工作,先后制定了《宁夏黄河水权转换实施意见》《宁夏黄河水权转换实施细则》等制度和行业用水标准。按照“农业节水支援工业、工业用水反哺农业”的思路,在确保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用水的前提下,引导企业参与投资节水和转换水权,改变现有水资源利用格局,引导水资源向高效益、高效率方向转移,通过自身挖潜、调整用水结构和优化配置水资源,解决了工业用水问题。通过水权转换,也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资渠道,引导工业企业参与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探索水利投资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投资渠道,仅在水权转换启动的前三年,企业到位资金就达到1.06亿元,砌护干渠20.7公里,支斗渠102.6公里,配套建筑物1465座,建成井渠结合项目区2200亩。通过市场融资20多亿元,有效解决了沙坡头水利枢纽、宁东供水、太阳山供水、西夏渠和金积供水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到2010年,全区转换水量超过3亿立方米。宁东基地是宁夏的一号工程,是一个举全区之力在荒漠上开工兴建的能源化工基地,通过帮助农业节水每年节约和转换农业用水5000万方,单方水效益由用于农业生产的不到一块钱提高到用于工业的58元,新增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水权转换开辟了解决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的新途径,在西北地区具有普遍意义,在全国也起到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