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宁夏:全面封山禁牧推动生机勃发

宁夏:全面封山禁牧推动生机勃发

【摘要】:01全面封山禁牧走在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2003年5月1日,自治区毅然发出了全面实行封山禁牧的通知,在全区上下引起巨大震动,农牧民思想一时难以接受。盐池县是全区草原面积最大、也是草场退化最为严重的市县之一,是全区封山禁牧的主战场。在实行封山禁牧的同时,自治区大力发展人工种草、舍饲圈养等后续产业,延续了几千年的放牧式养殖业在宁夏结束了历史使命。

01 全面封山禁牧走在前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美丽的宁夏自古就有水草丰美、面积广袤的天然草场,承载着古老的游牧文明,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也是中原农耕文化北方游牧文化融合交流的重要区域。但随着气候变化、人口增加和过度放牧等原因,草场退化问题日益严重,草场承载能力不断下降,同时也造成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等严峻的生态问题,陷入了“越牧越穷、越穷越牧”的恶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据2001年国土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当时宁夏九成以上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全区3600万亩天然草原近2000万亩发生中度退化,1300万亩发生重度退化,其中沙化面积约为25%。牧区已由1950年代每15亩养活一只羊,下降到2002年30亩草原养不活一只羊,推进畜牧科学发展迫在眉睫

创新思路推进封山禁牧

六盘山天然林保护区

封山禁牧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举措,也是一场十分艰巨的复杂工程,一启动就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但是,宁夏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2003年5月1日,自治区毅然发出了全面实行封山禁牧的通知,在全区上下引起巨大震动,农牧民思想一时难以接受。解决畜牧养殖后续问题的任务异常艰巨,基层干部顶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各种不理解、不赞成的声音此起彼伏。面对空前的阻力和多方面的困难,自治区党委、政府毫不动摇,一面作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一面全力以赴解决各种难题,一场重整河山的行动在宁夏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实行封山禁牧、推行舍饲养殖的行动中,宁夏人民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典型意义的做法和经验。盐池县采取富有成效的宣传措施,并为群众打井窖、配设备、建圈舍、教技术,解决农牧民“不会干”“干不好”的问题,很快便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态势。草原面积达547万亩的灵武市,将86%的可利用草场承包到户或联户,打破了“草原大锅饭”,实现了草原的责、权、利与管、建、用的有机结合,结束了没人爱草原、管草原的日子,为封山禁牧和舍饲养殖铺平了道路。中南部山区大力实施退牧还草,解决了封山禁牧后的饲草问题,实现了从“放”羊到“喂”羊的历史性转变,从容地接受了这种全新的养殖方式。封山禁牧以来,全区累计实施围栏封育保护草原面积2270万亩,补播改良草原面积408万亩,走出了“开发式”草原生态补偿的新路子。全区3000多万亩天然草原如期实现了封山禁牧;近400万只依赖天然草原放牧的羊只全部如期下山,换了一种“活法”,实现了舍饲圈养;中南部地区500万亩已垦草原实现了退耕还草,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两个主要草原类型的植被盖度分别增加了30%和50%。

盐池县退牧还草工程(www.chuimin.cn)

开创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纪元

封山禁牧的实行,也让草原沙化和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赤地千里的荒漠再现久违的绿色,“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美景得到重现。近年来,四合木、蒙古扁桃、沙冬青、野大豆、羽叶丁香等濒危国家级保护植物开始成片繁殖,甘草等名贵药材大片生长,一些原本鲜见的珍稀野生动物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区有400多种野生动物和近千种野生植物得到全面保护与重生。盐池县是全区草原面积最大、也是草场退化最为严重的市县之一,是全区封山禁牧的主战场。过去,过度放牧和滥挖甘草使草原上留下一个挨一个的沙坑,一眼望去看不到一点绿色,每年牛羊扒膘的好季节家畜个个瘦得背如老刀。如今,走在盐池县的天然草场,如同置身绿色海洋,还有众多五颜六色竞相绽放的野花,在绿浪滚滚的大地上起伏跳跃,到处充满着盎然生机,与封山禁牧前流动沙丘随处可见、30亩草原养活不了一只羊的情况相比,已然是另一番景象。南北绵延170公里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宁夏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也是阻挡腾格里沙漠东侵的天然生态屏障。1970年代开始,数万户沿山居住的农户,将10多万只山羊长年放牧在保护区内,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随着封育禁牧的深入开展,保护区围栏封育区内的植被覆盖率从封育前的10%提高到目前的40%,贺兰山岩羊、马鹿、石鸡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销声匿迹多年的王锦蛇、大鸨、鹅喉羚再次现身,已成为世界岩羊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

养殖方式的伟大变革

封山禁牧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养殖方式革命,植被恢复的同时也使农牧民得到了最大实惠。在实行封山禁牧的同时,自治区大力发展人工种草、舍饲圈养等后续产业,延续了几千年的放牧式养殖业在宁夏结束了历史使命。全区人工种草留床面积达到600余万亩,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场比例已经达到1誜5以上,位居全国前列;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超过400万吨,平均提高了37.4%;羊只饲养量由禁牧前的700多万只增加到1300万只,农牧民人均畜牧业收入与禁牧前相比增长了72%,一批草畜产品加工企业“借势”茁壮成长,草原“绿”与“富”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盐池县冯记沟乡黎明村现如今虽仍依沙而居,但人沙和谐相处,柠条和紫花苜蓿织就的遍野苍翠牢锁黄沙,家家户户发展舍饲养羊,种着水浇地,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实践证明,封山禁牧是一种让畜牧更加高效发展的科学措施,让数百万只羊换了一种“活法”,从放养转变成为喂养,这是生产方式变革的一个壮举,产生了重大的生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