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小省区成为化肥大省宁夏是一个小省区,人口、国土面积、经济总量都比较小,但却是全国化肥生产大省。目前,宁夏鲁西化肥公司的化肥产品不仅占领宁夏市场,且远销东北、华北、西北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联动,成为中国石油在宁夏地区最大的骨干企业。多年来,宁夏90%以上的化肥供应区外。......
2024-10-03
01 全面封山禁牧走在前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美丽的宁夏自古就有水草丰美、面积广袤的天然草场,承载着古老的游牧文明,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也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融合交流的重要区域。但随着气候变化、人口增加和过度放牧等原因,草场退化问题日益严重,草场承载能力不断下降,同时也造成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等严峻的生态问题,陷入了“越牧越穷、越穷越牧”的恶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据2001年国土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当时宁夏九成以上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全区3600万亩天然草原近2000万亩发生中度退化,1300万亩发生重度退化,其中沙化面积约为25%。牧区已由1950年代每15亩养活一只羊,下降到2002年30亩草原养不活一只羊,推进畜牧业科学发展迫在眉睫。
创新思路推进封山禁牧
六盘山天然林保护区
封山禁牧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举措,也是一场十分艰巨的复杂工程,一启动就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但是,宁夏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2003年5月1日,自治区毅然发出了全面实行封山禁牧的通知,在全区上下引起巨大震动,农牧民思想一时难以接受。解决畜牧养殖后续问题的任务异常艰巨,基层干部顶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各种不理解、不赞成的声音此起彼伏。面对空前的阻力和多方面的困难,自治区党委、政府毫不动摇,一面作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一面全力以赴解决各种难题,一场重整河山的行动在宁夏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实行封山禁牧、推行舍饲养殖的行动中,宁夏人民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典型意义的做法和经验。盐池县采取富有成效的宣传措施,并为群众打井窖、配设备、建圈舍、教技术,解决农牧民“不会干”“干不好”的问题,很快便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态势。草原面积达547万亩的灵武市,将86%的可利用草场承包到户或联户,打破了“草原大锅饭”,实现了草原的责、权、利与管、建、用的有机结合,结束了没人爱草原、管草原的日子,为封山禁牧和舍饲养殖铺平了道路。中南部山区大力实施退牧还草,解决了封山禁牧后的饲草问题,实现了从“放”羊到“喂”羊的历史性转变,从容地接受了这种全新的养殖方式。封山禁牧以来,全区累计实施围栏封育保护草原面积2270万亩,补播改良草原面积408万亩,走出了“开发式”草原生态补偿的新路子。全区3000多万亩天然草原如期实现了封山禁牧;近400万只依赖天然草原放牧的羊只全部如期下山,换了一种“活法”,实现了舍饲圈养;中南部地区500万亩已垦草原实现了退耕还草,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两个主要草原类型的植被盖度分别增加了30%和50%。
盐池县退牧还草工程(www.chuimin.cn)
开创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纪元
封山禁牧的实行,也让草原沙化和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赤地千里的荒漠再现久违的绿色,“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美景得到重现。近年来,四合木、蒙古扁桃、沙冬青、野大豆、羽叶丁香等濒危国家级保护植物开始成片繁殖,甘草等名贵药材大片生长,一些原本鲜见的珍稀野生动物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区有400多种野生动物和近千种野生植物得到全面保护与重生。盐池县是全区草原面积最大、也是草场退化最为严重的市县之一,是全区封山禁牧的主战场。过去,过度放牧和滥挖甘草使草原上留下一个挨一个的沙坑,一眼望去看不到一点绿色,每年牛羊扒膘的好季节家畜个个瘦得背如老刀。如今,走在盐池县的天然草场,如同置身绿色海洋,还有众多五颜六色竞相绽放的野花,在绿浪滚滚的大地上起伏跳跃,到处充满着盎然生机,与封山禁牧前流动沙丘随处可见、30亩草原养活不了一只羊的情况相比,已然是另一番景象。南北绵延170公里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宁夏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也是阻挡腾格里沙漠东侵的天然生态屏障。1970年代开始,数万户沿山居住的农户,将10多万只山羊长年放牧在保护区内,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随着封育禁牧的深入开展,保护区围栏封育区内的植被覆盖率从封育前的10%提高到目前的40%,贺兰山岩羊、马鹿、石鸡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销声匿迹多年的王锦蛇、大鸨、鹅喉羚再次现身,已成为世界岩羊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
养殖方式的伟大变革
封山禁牧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养殖方式革命,植被恢复的同时也使农牧民得到了最大实惠。在实行封山禁牧的同时,自治区大力发展人工种草、舍饲圈养等后续产业,延续了几千年的放牧式养殖业在宁夏结束了历史使命。全区人工种草留床面积达到600余万亩,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场比例已经达到1誜5以上,位居全国前列;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超过400万吨,平均提高了37.4%;羊只饲养量由禁牧前的700多万只增加到1300万只,农牧民人均畜牧业收入与禁牧前相比增长了72%,一批草畜产品加工企业“借势”茁壮成长,草原“绿”与“富”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盐池县冯记沟乡黎明村现如今虽仍依沙而居,但人沙和谐相处,柠条和紫花苜蓿织就的遍野苍翠牢锁黄沙,家家户户发展舍饲养羊,种着水浇地,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实践证明,封山禁牧是一种让畜牧更加高效发展的科学措施,让数百万只羊换了一种“活法”,从放养转变成为喂养,这是生产方式变革的一个壮举,产生了重大的生态价值。
有关生机勃发的宁夏的文章
06小省区成为化肥大省宁夏是一个小省区,人口、国土面积、经济总量都比较小,但却是全国化肥生产大省。目前,宁夏鲁西化肥公司的化肥产品不仅占领宁夏市场,且远销东北、华北、西北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联动,成为中国石油在宁夏地区最大的骨干企业。多年来,宁夏90%以上的化肥供应区外。......
2024-10-03
02石嘴山:山水园林新型工业石嘴山市是宁夏第二大城市和重要的工业城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北端,西依巍巍贺兰山,东、北跨滔滔黄河与鄂尔多斯台地相连,中间地带为阡陌纵横的银川平原,直接与首府银川市遥相望。......
2024-10-03
01少生快富全国推广2011年7月,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国良来宁夏调研时说,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10年来,最大的亮点出在了宁夏,在人口发展史上,宁夏“少生快富”工程的贡献有浓墨重彩的一笔。2003年初,自治区政府将“少生快富”工程列入新一届政府向全区人民承诺的12件实事之一。2006年,自治区出台《自治区少生快富工程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暂行办法》。......
2024-10-03
04中卫:沙海绿洲枸杞之都中卫市地处宁夏中西部、黄河前套之首,宁夏、甘肃、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是宁夏的西大门。中卫市街景“中国枸杞之乡”枸杞,实称做“枸杞子”,是宁夏最著名的特产之一,居“五宝”之首。长期以来,宁夏枸杞子一直以品质纯正、产量丰盈而居全国之冠。由于产量和质量的稳步提高,中卫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枸杞之都”。“中宁枸杞专卖店”遍布全国136个大中城市,中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枸杞集散地。......
2024-10-03
05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经过近50年的发展,宁夏铝工业走过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艰难发展历程。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铝锭生产企业之一2008年12月26日,宁夏能源铝业由中电投宁夏能源公司和青铜峡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重组设立。其中,宁夏能源铝业电解铝年产能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15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电解铝企业。......
2024-10-03
04宁东基地与能源“金三角”2003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并确定宁东基地建设为自治区的“一号工程”。2003年8月1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正式开工建设的羊场湾煤矿是“一号工程”的开山之作。在开工仪式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目前,宁东基地已建成或在建铁路212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
2024-10-03
发展设施农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分析区情,推进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几年来,各地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狠抓生产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术培训和示范引导,设施农业因此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银川昆仑设施蔬菜试验园设施农业大发展设施农业区域布局由以灌区为主,向山川并重转变。设施农业发展方式由以规模扩张为主,向提质扩量增效并重转变。......
2024-10-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