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宁夏民生计划:暖人心,惠民百姓

宁夏民生计划:暖人心,惠民百姓

【摘要】:2011年宁夏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道出了民生工程的主旨。连续5年,点点滴滴倾力为民的务实举措,让民生计划已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品牌工程”,镌刻在宁夏630多万回汉群众心中。民生计划,公布于众,接受监督。在宁夏民生计划为民办的实事中,“为中南部贫困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每人每天补助1个鸡蛋,以提高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这一项工程获得了人大政协的代表委员最多的掌声。

06 民生工程暖人心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遇到的难处,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人民关心的难题,就是我们攻坚的目标;人民心中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2011年宁夏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道出了民生工程的主旨。

2007年开始,宁夏在全国首创十项民生计划,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每年年初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而制定的“民生路线图”,每年10项内容30件实事。

小到为山区中小学生每天发一个鸡蛋,为残疾人送一把轮椅,为农村群众放一部电影;大到从根本上改变命运的35万生态移民,数百万人的饮水解困,创业就业教育惠民……一个个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正妥善得到解决。连续5年,点点滴滴倾力为民的务实举措,让民生计划已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品牌工程”,镌刻在宁夏630多万回汉群众心中。

民生计划全国首创

天地浩浩,百姓为大;万事悠悠,民生最重。

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说:保障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解决群众关注的难事是政府施政的首选。宁夏发展相对落后,欠账多,困难群众多,需要办的急事、难事多。不少民生问题不可能一年解决,只能分年度、有计划地去做。

塞上农民新居

民生计划从2007年开始实施,经过2008年的总结提升,从征集到督察和落实,现已形成了一套体制机制。

民生计划,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每年要实施的民生项目,通过各类媒体向各界群众征集,自治区政府据此反复讨论、筛选,最终将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建议列入民生计划。列入计划的项目,都是群众盼望的,普遍受惠的,财力能及的,当年可以办结的。民生计划,公布于众,接受监督。今年要为宁夏老百姓办哪些实事、哪个实事由谁牵头、由谁协办、由谁督办、办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都一目了然见诸报端。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毫不含糊。

2009年,即民生计划执行第三年,宁夏政府将民生计划提交自治区人代会审议,这是宁夏“两会历史上第一份“民生报告”,也是事关宁夏民生计划的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

“把民生报告纳入人代会议程,这在全国尚属首次,这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生动体现。一方面是政府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新举措,另一方面也是人大加强监督、促进发展的新途径。”自治区人大副主任马瑞文说,经过人大代表的审议,通过制度把人民改善民生的愿望上升为人民群众共同的意志,使原来的民生工程不仅仅成为民心工程,也成为法治工程,这是民生报告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讨论的深刻意义所在。

为保证民生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宁夏人大常委会搭建了专门的监督平台——“民生计划宁夏行”。2009年11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在“不扰民、不扰官”,谢绝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陪同的情况下,邀请人大代表、专业人士和新闻记者参加,赴各地查验民生计划进展情况,并随后对当年民生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进行了满意度测评。

喜悦

在30件实事分项测评中,满意度在90%以上的13项,80%至90%的15项,80%以下的两项,整体满意度为87.5%。为民办实事品牌工程覆盖面广、投入量大、受益人多、群众满意度高、社会反响良好、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代表委员们毫不吝啬溢美之辞来评价民生计划执行情况。

如此制定民生计划、如此推行民生计划、如此审议民生计划、如此监督民生计划,在全国堪称创举。如此心系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让宁夏的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村村通电

民生问题无小事

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宁夏民生计划为民办的实事中,“为中南部贫困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每人每天补助1个鸡蛋,以提高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这一项工程获得了人大政协的代表委员最多的掌声。来自山区的基层人大代表马玉芳说,每人一天一个鸡蛋,看似普通,却包含着一片爱心

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

宁夏中南部山区是宁夏最为贫困的区域,包括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当地不少学生为了省钱,每周从家里背干粮到学校,但他们的选择性很小,吃来吃去多是土豆和饼子。“学校食堂的师傅为了让学生吃不烦土豆,只能想着法儿变花样,土豆面、土豆丝、土豆片……尽量不要每天一个样。”固原市西吉县三合中学校长张玉良说。根据教育部门测算,宁夏南部山区9县(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每人每年发放鸡蛋250个,覆盖人数为33万人,预算资金约4000多万元。

如今,“一个鸡蛋”工程又在升级,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和宁夏每年将拿出近三亿元,在西海固9县(区)农村小学开展“免费午餐工程”,几十万户农村家庭26万小学生将从中受益。2011年秋季学期,西海固9个县(区)的32所学校先期开展了试点工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民生问题哪怕再细小琐碎,也事关社会和谐大局。“近年来宁夏民生工作越做越细了”,很多人大政协的代表委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过年了

石嘴山市惠农区庙台乡53岁农民杜彦山是民生计划的直接受益者。2009年10月,杜彦山搬进了23平方米的农村廉租房。新房地面已用水泥打平,墙壁粉刷成白色,屋顶装上了塑钢扣板顶,屋内显得非常整洁,自来水、电视闭路线直接通到家里。住在已修建了20多年的土房里,杜彦山曾经无数次梦想着有一天能搬进砖瓦房。然而作为家里主要劳动力的杜彦山身体并不好,原本不多的种地收入多用于看病吃药了。和杜彦山一样,在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少数特困户即使政府资助1.3万元仍建不起房。为此,2009年,宁夏采取政府建设新房、特困户免费或交少量租金终身居住、房屋产权属于政府的方式,试行农村廉租房制度。截至2010年,宁夏已建设农村廉租房1100多套,廉租房单间面积二三十平方米,根据人口多少,特困农民可分到一间或一间半新房。“农村廉租房让我告别了20年土房生活。有这样的房子住着,我也就心安了。”杜彦山说。(www.chuimin.cn)

回族老两口

纵观近年来宁夏民生工作,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春节“饺子费”、建设农村廉租房、实行新农合门诊大病统筹……这一项项民生举措看似细小,却无不体现着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银川市五里水乡经济适用楼房

事关长远发展,百姓现实生计的大问题,宁夏更是掷地有声,挥出民生大手笔力图为宁夏儿女描绘出一幅幸福画卷:对中南部地区7.9万户约35万人实施生态移民、让4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解决10万人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使100多万农村人口喝上洁净水……

“以前在山上,虽然种有10多亩地,但十年九旱、广种薄收,只能维持生计。现在搬进了城里,住公寓、吃食堂、白洗澡,企业还给交“五险一金”,一个月基本工资加计件工资,少说有3000多元,比以前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有了固定收入,生活有了保障,孩子就近也上了学,生态移民政策就是好!”从西吉县平峰镇葛岔村搬到惠农区的劳务移民张得勤感慨万千。

银川金凤区爱伊河畔湖畔家园

张得勤所说的生态移民政策,也是宁夏正在实施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中南部生态移民工程,也是新世纪宁夏最大的民生工程。

十二五”期间,在全力打好生态移民攻坚战中,在大投入、大转移、大造血、大扶持的举措下,在充分就业、充分安居、充分保障的轨道上,“吃不饱饭,喝不上水,出不了门,看不起病”的35万贫困人口将搬出大山,搭上“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幸福快车。

南部山区贫困群众的生存问题让执政者记挂于心,实现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有所居”,更是让执政者牵肠挂肚。

10多年前,患有夜盲症的王玉梅与同在新百连锁超市工作的袁宁生喜结良缘,孩子出生后一家3口租住在银川光华门附近的一间低矮潮湿小平房里。2008年底,一家人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够6万元首付钱,准备买套房子,谁知噩运突如其来,2009年元月,袁宁生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看病花完了所有的积蓄,最终在单位及职工的捐助下,袁宁生保住了一条命。2010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王玉梅向兴庆区住房保障所递交了廉租住房申请,很快就有了回音。“考虑到我家的困难,保障所先给我发放了每季度400元的住房补贴,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今年元月,我家分到1套47.26平方米已经装修好的廉租住房,我们一家三口有了安身立命的家。这真是让苦难家庭有了盼头!”王玉梅感慨道。

隆德县危房改造后的农村住房

4年来,宁夏共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2.67万套,让38.6万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户户住有所居,人人享有保障。”自治区党委、政府给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编织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宁夏图书馆

宁夏艺术中心

宁夏科技馆

宁夏博物馆

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的制约,一些过去曾在宁夏各类用人单位工作过已经离岗的人员仍在养老保险范围之外,1995年以后曾经与宁夏各类用人单位建立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人员,也没有参保,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据相关部门统计,这类人群在宁夏共有10多万人,他们上访不断,已成为影响宁夏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多年来,政府一直未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2010年,宁夏提出计划用两年时间妥善解决“应保未保人员”“离岗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三类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到2010年底,全区累计办理登记参保12.13万人,征收基金27.5亿多元,10多万人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迎刃而解。

宁夏财政厅厅长王和山说,宁夏的特点是“小财政、大民生”,2009年,宁夏建立了民生计划资金投入机制,自治区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计划,重点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中南部贫困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这样的投入对于地方财政总收入只有213.6亿元的宁夏不可谓不是“大手笔”。

民生计划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一项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5年来,各项计划越来越完善,各项工作越来越扎实,工作成效越来越高,社会反响越来越好,已经成为一项深入民心、为民办事的品牌工程。

5年来,宁夏民生计划投入1600亿元,占每年财政支出的72%,办了150件实事,有效缓解了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饮水难、居住难、出行难等事关普通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基本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其中,2011年全年民生领域投资总额345亿元,30件实事列入的148项计划指标全部完成,其中106项超额完成。

一项项惠及民生的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面推进,一座座设计一流、功能完善的学校、医院、敬老院拔地而起,一片片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城市绿地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近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寻常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宁夏由外到内的“变”:城市变美了、道路变宽了、生活变好了、村庄变靓了。这仅仅是宁夏加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绘就民生幸福和谐画卷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