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金融创新助力宁夏蓬勃发展

金融创新助力宁夏蓬勃发展

【摘要】:03金融创新服务宁夏近年来,地处西部内陆的宁夏山河巨变,经济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组建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是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吴忠滨河、平罗沙湖3家村镇银行激活了农村市场,激发了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活力,促进了农村金融服务质的变化。

03 金融创新服务宁夏

近年来,地处西部内陆的宁夏山河巨变,经济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宁夏经济发展相互辉映的是宁夏金融业的雄起,“十一五”以来在金融改革方面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成就斐然。

金融改革创新路

今天的银川人,在街上已经看不到银川商业银行的痕迹,现在的宁夏银行就是原来的银川商业银行。对于许多的普通人来讲,可能仅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化,但对宁夏金融界来说则是大跨度的创新,是宁夏金融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银川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88年10月,是由原银川市5家城市信用社、4家独立核算的营业部转制而来。作为一家地方性中小银行,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为了提升地方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之更好地为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银川市商业银行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组建了“宁夏银行”,2007年底,原“银川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宁夏银行”,成为当时全国第3个以省区命名、西部11省区第1家挂牌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宁夏银行在西安设立分行,实现跨区域经营,也使该行的上市成为可能。一个以“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强”为发展目标的地方现代化银行诞生了!宁夏银行作为宁夏自己的银行,为助推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1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签批同意宁夏组建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宁夏黄河农村银行成为全国第一家由农村信用社整体改革改制的银行。组建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是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正式开业,对银行的长远发展来说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法人治理及经营机制的深刻变化。这标志着宁夏地方金融改革与发展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宁夏银行办公大楼

2009年12月,继宁夏银行、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挂牌之后,石嘴山银行正式开业运营,至此,宁夏的三家地方金融机构率先在全国完成改革,标志着宁夏金融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小额贷款惠万家

2006年,针对贫困人口集中的特点,宁夏实施金融反贫困战略,宁夏大胆探索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并在全国最早出台《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和《小额贷款公司招标规定》,至2010年,宁夏小额贷款公司已经达到33家,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累计发放贷款35亿元,并在全国首创“资金+农户+市场”的掌政模式,是依靠农民自身解决发展问题,解决资金短缺的有益尝试,是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探索。吴忠滨河、平罗沙湖3家村镇银行激活了农村市场,激发了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活力,促进了农村金融服务质的变化。他们下乡赶集,进村入户,宣传信贷政策,开展无担保无抵押种植甘草贷款,开展第三方监督,保兑仓贸易贷款等。发挥了贴近农民、贴近农村的微小金融功能,弥补了其他银行服务的不足,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实现当日申请当日发放,便捷高效。如平罗沙湖村镇银行发放贷款1.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9134.5万元,涉农贷款中农户自然人贷款8934.5万元。在2008年8月份以前,宁夏小额贷款机构数量、实际到位资金均高于其他省市,是名副其实的全国之最,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小额贷款有力缓解了农村金融的“贫血”,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

优化服务助发展(www.chuimin.cn)

在金融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宁夏成功引进交通银行、安邦财险、大地财险、平安养老保险、合众人寿保险太平洋人寿保险等多家金融机构,为宁夏建设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增添重要一环。完善信用体系,通过促进纪检、监察、银行、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合作,整合宁夏信用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合力打造信用宁夏。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宁夏金融办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宁夏和中国平安保险签订了在银川建设西北五省业务后援基地,同时宁夏把大约100亿的电厂、高速公路等转让给中国平安,以实现存量资产换取经济发展中所需增量资金的目的。

宁夏安邦财产保险公司

在企业上市工作中,形成了“优先一批、培育一批”的格局,2010年宁夏全区有境内上市公司12家,总股本27.59亿股,总资产231.13亿元,总市值395.17亿元。如今,上市公司已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龙头骨干企业,对加快培育和发展全区优势支柱产业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十几年来,宁夏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累计筹资61.37亿元,获得了加快发展的长期资本,改善了资产负债结构,增强了持续发展能力。2007年宁夏组建了宁夏担保集团公司,公司成立三年来累计完成各类担保总额50.59亿元,其中,完成融资性担保31.75亿元,完成非融资担保18.84亿元,共为890户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担保支持。有效解决了区内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年宁夏共有金融担保公司61家,累计发放贷款75亿元。宁夏还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创业就业工作和整合利用社会资源解决生态移民贷款难题。2008年,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引进投资担保公司,采取银行与公益基金、担保机构及市县政府合作方式,探索出市场化支持生态移民就业的“红寺堡模式”。2010年宁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支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机制的意见》,全区各市、县(区)实现了小额担保贷款机制全覆盖,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担保公司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7亿元,带动就业近10万人。随着奖励机制更趋完善,贷款对象范围不断在扩展,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现代金融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也在日益增强,宁夏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

在经济发展中,宁夏坚持以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为各项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了大量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制定了《关于加强保险公司客户短信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方案》,引导公司利用短信平台及时向客户发送重要信息,定期收集客户对保险公司相关服务的意见;切实加强保险业建设,提升行业形象,着力促进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做好承保理赔信息自主查询制度的实施,建立车险理赔时效指标和车险理赔时效指标数据通报机制,2011年,全区车险5000元以下非人伤赔案理赔时效指标由上年的32.27天缩短到18.53天,综合理赔时效指标由45.24天缩短到32.6天;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的服务质量,引导公司推广GPS测量等新技术以及赔款“一卡通”转账支付等手段,有效提高了承保、查勘、理赔的效率,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截至2011年,宁夏已初步形成了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物流调剂中心等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近10来,全区贷款年平均增速为20.2%,高于全区GDP的年均增速。“十一五”期间,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内贷款的贡献度达到了30%,为全区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速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区涉农贷款由2004年的71.1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87.3亿元,仅2009年年底与2009年年初相比,就净增147.3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加到31亿元。

创新服务理念

为保证宁夏金融业的健康发展,由宁夏金融办牵头,会同“一行三局”(中国人民银川中心支行、宁夏银监局、宁夏证监局、宁夏保监局)建立了联系协调机制,积极协调各金融机构支持宁夏经济发展。2008年,宁夏全区金融运行保持了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势头,年末信贷总量增长居全国第5位。在此基础上,宁夏金融又开展了“五个结合”,即把加强与“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的协调与提高监管效率结合起来;把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的改革发展与宁夏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与风险防控结合起来;把加强对上市公司、投资公司的监管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把规范民间借贷、打击非法集资、整顿金融秩序与加快宁夏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在风险溶蚀中实现宁夏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安全发展。为使宁夏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工作的若干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风险应急预案》《地方金融机构特派监督员工作制度》等先后出台,付诸实施。尤其是《地方金融机构特派监督员工作制度》出台后,引起很大反响,广东、内蒙古、甘肃等七个省区前来学习考察。

宁夏金融今后的发展是“确保一个目标,实现两个百亿,建设三大体系,抓好四项工作。”确保一个目标是确保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打造西北金融高地,完成两个“百亿”计划,即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完成百亿融资计划;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市场,完成“百亿”贷款计划。建设三大体系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信用担保体系和农村金融服务三大体系。抓好四项工作就是大力为自治区相关重点企业组织银团贷款,更好地服务于宁夏经济发展的大局;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行政管理、业绩考核和奖惩,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力度;积极引进区外金融机构在宁夏设立分支机构,全面提升宁夏金融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做强宁夏金融业,为宁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