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宁夏:生机勃发的能源金三角

宁夏:生机勃发的能源金三角

【摘要】:04宁东基地与能源“金三角”2003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并确定宁东基地建设为自治区的“一号工程”。2003年8月1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正式开工建设的羊场湾煤矿是“一号工程”的开山之作。在开工仪式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目前,宁东基地已建成或在建铁路212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

04 宁东基地与能源“金三角”

2003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并确定宁东基地建设为自治区的“一号工程”。从此,宁夏东部这块沉寂了千年的亘古荒漠,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国内外许多大企业集团及企业家纷纷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参观考察,其中一部分企业和企业家选择在此投资创业。近年来,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以及国家有关部委主要领导先后深入宁东视察指导,对宁东的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和亮点。

重大的发现:“一号工程”强势推出

改革开放之初,面对支撑宁夏煤炭工业的石嘴山、石炭井、石沟驿、磁窑堡等矿区内多个煤矿无煤可采的局面,自治区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分组在全区各地全力寻找新煤源。1985年盛夏,在灵武宁东常驻的十几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历尽艰辛,经过无数次勘察和研究相关地质资料后发现:石沟驿储煤层为6层,当时只开采了2层;再经过多次勘探发现:石沟驿在现采的煤层下还有1.2亿吨的储量,可再续采三十多年。于是,石沟驿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决定由此形成——延长寿命,新建一个斜井,把年产15万吨的能力扩大到45万吨。

已建成的羊场湾煤矿

石沟驿、磁窑堡矿区新煤层的发现,促使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南部开发,北部挖潜”的发展战略,也使宁夏煤炭工业发展重心开始向沿黄河的宁东地区转移。1994年,宁东矿区第一座现代化矿井——年产240万吨的灵新矿建成投产,拉开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的序曲。

再后来,经过多次深入勘察,有了更大的发现:这里有全区最大的煤田——宁东煤田。该煤田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含煤面积约3500多平方公里,探明储量285多亿吨,主要煤种为不粘结煤,品质优良,开采条件良好。从此,自治区有关部门和银川市政府积极组织区内外资深专家、学者经过多次反复深入勘察调研、分析论证后,形成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可行性报告。2000年之后,宁夏部分全国和自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续三年分别向全国和自治区“两会”提出“加快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的建议和提案,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2003年6月,自治区政府第十一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与建设纲要》。从此,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

惊人的速度:再造一个宁夏GDP

神华宁煤集团宁东煤化工生产指挥中心

2003年7月,肩负着建设“一号工程”使命的一批又一批拓荒者开赴宁东,昔日沉寂的亘古荒原沸腾了。为创基业,宁东建设者们挥汗如雨;为赶工期,他们不舍昼夜,以快马加鞭的惊人速度,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刷新着一个个历史记录,打造着一个个精品工程。在3500多平方公里的亘古荒原上,广大建设者积极投身气势磅礴的宁东大会战,抓开工、促进度、保投产,书写着宁夏建设史上最炫目、最动人的一页,描绘着“再造一个宁夏GDP”的宏伟蓝图。

2003年8月1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正式开工建设的羊场湾煤矿是“一号工程”的开山之作。羊场湾煤矿仅用了25个月就完成过去通常需8至10年才能建成的矿井,并创下国产综采设备单面日产原煤2.06万吨、月产原煤40.83万吨的纪录;国际领先的进口综采设备更是创下宁夏煤炭工业史上单面日产2.82万吨、月产45.18万吨的最高纪录,为宁夏建设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树立了样板,并荣获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建设工程”,成为同行业的典范。

继羊场湾煤矿投产之后,枣泉煤矿、清水营煤矿、梅花井煤矿、红柳煤矿等年开采能力达到千万吨的矿井陆续建成投产。梅花井矿5300米的无轨胶轮运输斜井为亚洲之最。8年的艰苦征战,一个以设计先进、系统简单、装备精良、安全高效为基本特征的数字化千万吨级矿井群拔地而起,蔚为壮观。正是这样的宁东速度换来了一个个项目相继开工,一个个工程竣工投产。

2008年12月,投资104亿元的宁东至山东世界首个660千伏1335公里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在宁东和山东青岛同步开工建设。这个项目已成为宁夏实施西电东送,落实党中央东西部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示范工程。

2008年12月15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自治区政府主办的“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开工仪式隆重举行。在开工仪式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西电东送”火电基地。这意味着“宁东”在全国能源战略版图上的地位更加显赫。

此后,宁东基地建设再次提速,一批又一批大型煤电化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逐步建成投运。重点工程——神华宁煤集团世界首例煤基烯烃项目,2005年底开工建设,总投资185亿元,是目前世界最大、工艺最先进的聚丙烯项目,2010年7月1日建成试车,2011年初正式投料生产。(www.chuimin.cn)

近8年来,宁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1990年代,自治区政府与国家能源投资公司联合投资建成了宁夏第一条地方铁路——大古铁路,成为宁东基地运输的大动脉。目前,宁东基地已建成或在建铁路212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

近年来,“一号工程”建设不断传来喜讯,出现了很多全国、亚洲乃至世界之最。一年建起一个百万吨级煤焦化项目,一年建成一个库容1000万立方米的水库,70天建成一个生态广场,25天铺就一条平时两个多月才能完成的景观大道。2008年8月,亚洲规模最大的变电站——银川东至兰州东750千伏变电站建成运营,并创造了电压等级、建设速度、工程质量三个全国第一。

宁夏灵武电厂一期工程全貌

宁夏50大庆之际,宁东基地开发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神华、国电、华电、中电投、华能、鲁能、京能、庆华、阳光、宝丰等开始加大对宁东的投资;清水营、任家庄、马莲台煤矿,宁东至兰州东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太阳山风电场一期,宝丰、庆华煤焦化一体化等建成,梅花井、枣泉西矿井、太阳山330千伏输变电、神华宁煤集团52万吨煤基烯烃、83万吨甲醇等项目已建成投产。2010年,宁东煤炭产能达到6000万吨,电力装机达到1000万千瓦,使宁夏人均电力装机居全国第一。

展望未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将按照“高起点、高水平”的要求,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工艺、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全力打造国家一流的重点开发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到2020年,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70亿元,带动全区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540亿元,新增地方财政收入15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2007年宁夏全年的GDP。

共铸能源“金三角”

2010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视察时指出:“宁东、鄂尔多斯、榆林现在看是个‘金三角’,这块地方整体规划、统筹考虑、有序推进,很可能成为我们国家十分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在国家全局当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此,建设中国能源化工“金三角”的规划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地位,也标志着国家将从更高层面上把宁夏“一号工程”纳入全国大区域经济战略重点,重点支持开发建设。

根据李克强副总理的指示,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专家学者对“金三角”地区进行了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确定了能源化工“金三角”的战略定位:努力将“金三角”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区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高地。

中国能源化工“金三角”地处鄂尔多斯盆地核心区,具备能源快速发展的潜力和先天条件,将会成为我国未来能源供应增长的主力军。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富集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该区域已成为“十二五”西部大开发的能源战略新高地。

2009年,“金三角”区域内原煤产量占全国的20%,天然气产量占全国的25%,油气当量占全国的近八分之一。2010年,该区域内能源生产总量达到6.8亿吨标准煤,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21%。从水资源方面看,宁夏和内蒙古两区水资源利用系数仅为0.4左右,节水潜力巨大。从土地资源方面看,“金三角”土地资源丰富,区域内人均土地2.5公顷,远高于全国人均0.7公顷的水平。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甲醇厂

目前,该地区已经形成一大批煤化工产业项目。宁东能源化工基地83万吨煤制甲醇、52万吨煤制烯烃已经建成;鄂尔多斯108万吨煤炭直接液化工程已经投产,年转化煤炭能力超过6000万吨;榆林锦界天元化工50万吨中温煤焦油轻质化项目也已经建成投运。特别是宁夏的宁东基地,作为“金三角”的重要一极,具有煤、水、土组合条件好、易于开采的优越条件。

区域间统筹规划合作是未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能源化工“金三角”由于聚合了宁夏、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富能省区资源,使得各省区资源互通互补,不仅能避免各省区项目的重复建设、形成聚合效应,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该区域脆弱沙漠生态资源。目前,已建成包兰线、甘武线、宝中线等,银川—西安快速铁路、银川—鄂尔多斯—北京快速通道等已列入国家规划。“金三角”区域对外铁路、公路、航空等多式联运现代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将有效促进“十二五”西部大开发进程。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的相关规划,到2020年,该区域生产总值将达到1.5万亿元,煤炭产量达到10亿吨、原油产量达到10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200亿立方米、火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煤化工产品产量达到3000万吨、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届时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能源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