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小省区成为化肥大省宁夏是一个小省区,人口、国土面积、经济总量都比较小,但却是全国化肥生产大省。目前,宁夏鲁西化肥公司的化肥产品不仅占领宁夏市场,且远销东北、华北、西北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联动,成为中国石油在宁夏地区最大的骨干企业。多年来,宁夏90%以上的化肥供应区外。......
2024-10-03
农民工劳动场景
宁夏作为一个小省区,与大省区相比,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数量有限,但在许多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和较好的影响。200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游行活动中,有一个农民工格外引人注目,他的脸上一直洋溢着自豪和幸福的微笑,在整个庆典游行队伍中尤其精神,他就是来自宁夏南部山区的农民郭昊东。作为全国2.25亿农民工的两位代表之一,郭昊东有幸参加了首都庆祝游行活动,充分展示了新型农民工形象。他是经宁夏推荐,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核,中央领导批准的国庆观礼优秀代表,是70多万宁夏劳务输出农民工的一个缩影。郭昊东登上国庆观礼台上既是对宁夏的宣传,也是对宁夏农民工工作的肯定。
劳务输出有新招
举办农民工技能培训
宁夏南部山区号称“苦甲天下”,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山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是发展劳务经济的重点地区,也是回族人口的集聚区。2005年,南部山区的西吉、海原和彭阳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在1800元左右。回族人口有特殊的生活习俗,其中饮食禁忌对外出就业造成不方便。针对少数民族的特殊习俗,宁夏采取了一系列变被动为主动的输出措施,重点开辟和扩大新疆、内蒙古等劳务输出市场。这些省份许多地方与宁夏生活习惯和气候条件相近,劳动力缺乏,对劳动力岗位技能要求也不太高,很容易为回族农村劳动力所接受。据统计,宁夏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近两年在新疆建立务工基地已经达到30多个。每年在新疆季节性务工的劳动力有5万多人。为了使务工人员能享受到家庭幸福和获得更多收益,近年来劳务输出中夫妻、兄弟、姐妹结伴同行的人越来越多。
为了扩大有文化的青年劳动力向东南沿海输出,宁夏将回族务工人员集中输出到一个或几个相距不远的企业务工,集中办清真灶,解决了回族务工人员的生活难题,促进了青年回族农民向东南沿海劳务市场的输出就业。如今,作为闽宁互帮互学对口扶贫协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宁夏共向福建各类用工企业组织输送劳务人员6万余人(次),稳定在福建的宁夏务工人员达4.3万人,目前固原在福建的务工人员中进入企业管理层的有300人,其中当上班组长的有206人。劳务输出为闽宁对口协作创造出双赢的局面。来自宁夏南部贫困山区固原市的劳动者们,以他们走出大山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换脑子、挣票子、趟路子”的实际行动,为闽宁互帮互学对口扶贫开发10年所绘就的“画卷”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吉经验传四方
政府组织实施劳务输出
宁夏南部山区广大农民从“铁杆庄稼”中收获到真金白银,生活水平得到切实改善。被称为宁夏劳务输出第一县的西吉创造出西吉经验,推进了这个山区县劳务产业的健康发展。“西吉劳务”品牌优势凸显,劳务和特色产业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以上。(www.chuimin.cn)
悠扬的花儿清唱响彻在宁南大地,以宣扬劳务输出为主题内容的西吉籍“务工明星”回乡巡回演讲团足迹遍及西吉19个乡镇,6位“劳务典型”质朴而充满激情的精彩演讲打动了家乡父老乡亲们的心。
作为宁夏南部山区的人口大县——西吉为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积极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挣钱。针对农民外出务工存在盲动性和心存某些顾虑的实际,西吉全县动员加大外出务工政策宣传和有序流动的务工引导,县委、政府组织那些外出打工尝到甜头的佼佼者回家乡,用现身说法打动人心,教育引导农民坚定务工的信心,劳务输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10年,西吉县输出劳务12.1万人,创收5.9亿元,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达1310元,占纯收入的1/3,一大批农民依靠劳务创收实现了脱贫;累计培训农民工接近4万人,培养和发展10个劳务中介组织,100个劳务经纪人,全年新开辟劳务基地140个。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升温,有力提升了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推进了全县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劳务输出真正成为“铁杆庄稼”。
西吉县劳务输出是宁夏劳务输出的一个缩影,它折射出宁夏劳务输出所走过的历程。2010年宁夏已经将农业人口1/6,农村劳动力1/3的人成功转移就业。宁夏在劳动力输出方面的成功经验,已经吸引了全国许多省市的目光,他们纷纷派人到宁夏取经。
劳务输出特色鲜明
在劳务输出中,宁夏积极打造特色品牌,针对历史上回族有送子女进入清真寺学习阿拉伯经文的传统,加上回族极为讲究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烹饪文化独树一帜,宁夏在技能培训中注重因势利导培养阿语翻译和回族清真厨师品牌。吴忠市就有一批阿语人才到国外和沿海地区成功创业,其中在浙江义乌从事阿语翻译的吴忠人就达1000多人,这些人月收入低的七八千元,高的达数万元。现在,宁夏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阿语人才输出地,清真厨师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培育经纪人等多种办法,各地逐渐形成了吴忠清真厨师、宁夏阿语翻译、海原驾驶员、中卫瓦工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劳务品牌。“输出一人,带活一家;输出一人,幸福全家”已经成为劳务输出者的一种共识。
脱贫致富转观念
劳务输出不只是影响输出者本人及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及观念,更重要的是作用于其子孙后代。如果一个家庭长期处于贫困之中,一方面,可能通过债务的方式传给下一代,导致贫困的世代循环;另一方面,贫困的家庭无力对子女进行教育投资,从而使下一代继续陷于贫困。针对农村人口无序外流,找不到活干再回去的现象,宁夏在固原市及各市、县(区)成立了劳务经济管理局,乡(镇)设立了劳务管理站,村级配备了专职劳务信息员。政府筹集专项资金,用于劳动力转移的组织管理和劳务人员的培训,并与有关市县(区)签订了“劳务输出责任书”。通过定目标、定措施、定任务,逐步把劳务输出工作的重点从组织输出转移到制度机制建设上,转移到提供劳务信息、培育劳务中介组织、组织劳务培训和开拓新的劳务基地上,不断提升劳务经济产业化水平。每年完成中长期劳动力培训10万人,80%以上的受培训农民实现了稳定就业,促进农民工劳务输出由“简单体力型输出为主”向“专业技能型输出为主”转变。随着劳务输出规模逐步扩大,宁夏的农民不仅挣了票子、换了脑子,还锻炼培养出一批见过世面的“能人”和“小老板”。
自2004年开始,自治区政府把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工作列为向全区人民承诺的12件“实事”之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区、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输出机制,使劳动力转移由“软任务”变成“硬工作”。并决定每年从扶贫资金、支农资金、就业资金中筹措2500万元专项用于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工作。现在宁夏年输出打工人员75万人次,每年可实现劳务收入30多亿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已成为贫困农民收入增长的亮点,在加快贫困农户的脱贫步伐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劳务输出已然成为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随着越来越多农民依靠打工增收脱贫,宁夏劳务输出悄然出现从“要我外出”到“我要外出”的可喜变化。
“铁杆庄稼”真正使农民从中收获到真金白银,贫困农户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有关生机勃发的宁夏的文章
06小省区成为化肥大省宁夏是一个小省区,人口、国土面积、经济总量都比较小,但却是全国化肥生产大省。目前,宁夏鲁西化肥公司的化肥产品不仅占领宁夏市场,且远销东北、华北、西北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联动,成为中国石油在宁夏地区最大的骨干企业。多年来,宁夏90%以上的化肥供应区外。......
2024-10-03
02石嘴山:山水园林新型工业石嘴山市是宁夏第二大城市和重要的工业城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北端,西依巍巍贺兰山,东、北跨滔滔黄河与鄂尔多斯台地相连,中间地带为阡陌纵横的银川平原,直接与首府银川市遥相望。......
2024-10-03
04通道建设新气象翻开一张1999年以前的中国交通图,你会发现,在祖国边疆辽阔的土地上,一块形如凤凰的小小版图上,没有一条高速公路通过,这就是宁夏。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251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59公里。黄河滨河大道铁路建设迈大步2011年落成的银川新火车站宝中铁路自治区成立前,宁夏没有铁路。......
2024-10-03
01少生快富全国推广2011年7月,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国良来宁夏调研时说,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10年来,最大的亮点出在了宁夏,在人口发展史上,宁夏“少生快富”工程的贡献有浓墨重彩的一笔。2003年初,自治区政府将“少生快富”工程列入新一届政府向全区人民承诺的12件实事之一。2006年,自治区出台《自治区少生快富工程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暂行办法》。......
2024-10-03
04中卫:沙海绿洲枸杞之都中卫市地处宁夏中西部、黄河前套之首,宁夏、甘肃、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是宁夏的西大门。中卫市街景“中国枸杞之乡”枸杞,实称做“枸杞子”,是宁夏最著名的特产之一,居“五宝”之首。长期以来,宁夏枸杞子一直以品质纯正、产量丰盈而居全国之冠。由于产量和质量的稳步提高,中卫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枸杞之都”。“中宁枸杞专卖店”遍布全国136个大中城市,中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枸杞集散地。......
2024-10-03
04宁东基地与能源“金三角”2003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并确定宁东基地建设为自治区的“一号工程”。2003年8月1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正式开工建设的羊场湾煤矿是“一号工程”的开山之作。在开工仪式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目前,宁东基地已建成或在建铁路212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
2024-10-03
01全面封山禁牧走在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2003年5月1日,自治区毅然发出了全面实行封山禁牧的通知,在全区上下引起巨大震动,农牧民思想一时难以接受。盐池县是全区草原面积最大、也是草场退化最为严重的市县之一,是全区封山禁牧的主战场。在实行封山禁牧的同时,自治区大力发展人工种草、舍饲圈养等后续产业,延续了几千年的放牧式养殖业在宁夏结束了历史使命。......
2024-10-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