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宁夏灌区换新颜,黄河防洪成果显著

宁夏灌区换新颜,黄河防洪成果显著

【摘要】:01古老灌区换新颜青铜峡水利枢纽自古以来就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说法,都根源于黄河与引黄灌溉。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共新建整修黄河堤防500多公里,初步归顺了河势,形成了配套的防洪体系。

01 古老灌区换新颜

青铜峡水利枢纽

自古以来就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说法,都根源于黄河与引黄灌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条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宁夏偏爱有加。它走出位于甘肃与宁夏交界处的黑山峡之后,一路焦躁狂奔、放荡不羁的它,面对豁然敞亮的宁夏,似乎变成了一个温文尔雅的观光客,沿着舒缓的坡度,慢条斯理地流过宁夏,并将沿途携带的泥沙和养分慷慨地奉献给了这片广袤的土地,造就了黄河上游第一大平原——宁夏平原

沙坡头水利枢纽

焕发青春凸新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宁夏引黄灌溉设施简陋,管理粗放,1949年时灌溉面积只有192万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8年自治区成立,引黄灌溉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铜峡水利枢纽的建成,结束了灌区2000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引黄灌区先后对干、支、斗、农、毛5级旧渠扩整改造和节水续建配套,改善输水能力。新开西干渠、东干渠、跃进渠和第二农场渠等。先后建成排水干沟42条1000多公里,使灌区能灌能排。从1977年开始,固海、盐环定、扶贫扬黄等12处大中型扬水工程相继建成,把黄河水从低往高送进了千古旱塬,使160多万亩黄土地得到灌溉,80多万异地搬迁的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生命工程稳定解决了中部干旱带回汉聚居区70万人的温饱问题和饮水困难,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让160多万群众喝上了安全放心水。从1998年开始,国家开始加大对水利的投入,相继开工建设了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农村人饮解困及饮水安全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明显改善了宁夏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共新建整修黄河堤防500多公里,初步归顺了河势,形成了配套的防洪体系。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5万平方公里,每年减少入黄泥沙4000万吨。开工建设金积供水工程、银西供水工程。拟建的大柳树水利枢纽具有反调节、防凌防洪,兼顾发电、供水和水资源配置等功能,最大坝高163.5米,装机总容量200万千瓦。

古老灌区谱新篇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宁夏坚持人水和谐,加大重点城市、工业供水工程建设力度,把发展城市水利、生态水利作为水利工作重点,大力拓展水利功能,结合黄河和防洪工程综合整治,先后实施了集防洪、蓄水、排水、生态和景观多功能为一体的爱伊河、星海湖、镇北堡拦洪库、以及吴忠、中卫、固原等城市水生态工程,打造了“塞上湖城”景观,重塑了“塞上江南”风光,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生态圈,在工业、城市用水不断增加,需求十分急迫的情况下,确保了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率先在全国以省为单位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工程、技术、管理等节水措施齐抓,农业节水效益显著,工业和城市节水效果明显。在灌溉面积稳步增长的情况下,2010年全区引黄水量、耗水量仍然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以内,引黄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5年的0.36提高至0.42;万元GDP用水量由1288立方米下降到541立方米。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水权转换试点。积极探索实践“农业综合节水—水权有偿转换—工业高效用水”的水资源利用新模式,在全国开创了跨行业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先例,促使水往“高”处流,以农业节水支持了工业发展。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加快工业、城市和生态水利发展,宁东供水工程,太阳山供水工程、沙坡头北干渠等工程的建设为项目区工业生产生态环境整治、生态移民以及高效特色农业灌溉提供了稳定水源,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再立新功。全线建成了黄河标准化堤防,并结合实施沿黄城市带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集“防洪、交通、经济、生态、文化、旅游”六大功能为一体的黄河标准化堤防,创造了堤防建设“宁夏模式”,为“黄河金岸”和沿黄经济区发展搭建了新平台。(www.chuimin.cn)

现代农业展新姿

2008年2月,得引黄灌溉之利的宁夏平原以富饶、生态良好、居民安居乐业而跻身全国“十大新天府”之一

旧时有歌谣唱道:“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年种年收的水浇地,不怕没有吃和穿。”宁夏常常被赋予“塞上江南”和“西部粮仓”等美誉。人们的这些赞美形象地描绘出宁夏的地美、水美,这里河湖密布、麦菽逐浪、稻花飘香,环绕银川的大小湖泊波光粼粼、鱼帆点点,是名副其实的“西部粮仓”。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宁夏农业农村经济步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抓好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全区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宁夏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南部山区生态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突出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大力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牛马铃薯、瓜菜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优质粮食、淡水鱼、葡萄、红枣、农作物制种、优质牧草等六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以及苹果中药材等地方性特色农产品,基本形成了以中宁为主体、以清水河流域和贺兰山东麓为两翼的70万亩枸杞产业带;以引黄灌区肉牛肉羊、中部干旱带滩羊、肉牛和环六盘山肉牛三大区域为主的1160万只羊、174万头牛的清真牛羊肉产业带;以吴忠、银川为核心区,石嘴山、中卫为发展区的38万头奶牛产业带;以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为主,淀粉加工、鲜食菜用和种薯生产“三业并举”的400万亩马铃薯产业带;以中卫环香山硒砂瓜、设施蔬菜、石嘴山市脱水蔬菜和固原市冷凉菜为主的280万亩瓜菜产业带;以引黄灌区、扬黄灌区为重点的600万亩优质粮食产业带;沿黄河、爱伊河50万亩淡水鱼产业带;贺兰山东麓35万亩葡萄产业带;灵武一同心一中宁一海原65万亩红枣产业带;以玉米水稻小麦和瓜菜制种为重点的引黄、扬黄灌区45万亩农作物制种产业带;以引黄灌区粮草兼用、中部干旱带旱作草地和南部山区退耕种草为主的600万亩多年生、200万亩一年生优质牧草产业带;以吴忠利通、青铜峡、中宁为主的71万亩苹果产业带;以盐池、灵武和红寺堡为主的45万亩甘草产业带等13个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中粮、中储粮、旺旺、娃哈哈、张裕、汇源果汁等国内知名龙头企业落户宁夏。2010年,粮食生产连续七年获得大丰收,人均粮食占有量位居全国第四位,是全国5个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500公斤的省区之一。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4675元,从2008年起连续3年超过全国平均增长速度,收入水平在全国及西部地区的位次稳步前移,位居西北第一。特色农产品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产品70%销往周边及南方省区,并成功进入香港、俄罗斯、蒙古、中亚等地区和国家,特色优势农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2%。有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35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合规范化建设标准,85%的设施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了无公害、绿色产品认证。设施类型由以日光温室为主,向日光温室、大中拱棚、设施养殖、喷灌、滴灌、集雨补灌、覆膜保墒并重转变;设施品种由以设施蔬菜为主,向设施瓜果、设施花卉、设施园艺、设施食用菌等多领域扩展。全区日光温室亩收益平均达到2万元以上,高的达到4万~6万元,大中拱棚亩收益达到6000元以上,小拱棚亩收益3000~4000元。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全区已建成集镇以上农产品市场223个,蔬菜、瓜果专业批发市场38个,培育蔬菜流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309个,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4000多人,订单农业、直销配送、连锁经营、冷链保鲜运输等现代生产、流通方式不断涌现,“小任果业”、“天天鲜”、“沙坡头”瓜菜、“锦旺”配送、“张亮香瓜”等品牌效应逐步显现,设施农产品除供应本区外,70%销往区外市场。

引黄灌区的水稻栽培

引黄灌区麦套玉米立体种植农田

昔日“塞上江南”,今朝“天府之国”,宁夏这块西部热土以崭新的形象步入人们的视野。

枸杞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