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股权再融资的经济后果及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股权再融资的经济后果及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摘要】:第五节股权再融资的经济后果研究通常而言,配股资金的主要用途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改善资本结构。成功实施配股融资的企业将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也就是说,募集资金变更预计使用用途是资金使用效率差的表现之一。由表5—9可知,NON-STATE显著为负,说明民营企业更不可能变更募集资金预计使用用途,资金使用效率更高。

第五节 股权融资经济后果研究

通常而言,配股资金的主要用途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改善资本结构。成功实施配股融资的企业将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本章首先分析了配股融资对企业未来投资的影响(见表5—8)。由表5—8可知,NON-STATE显著为负,说明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更低;PASS显著为正,说明被批准实施配股的企业,未来三年的投资水平会显著提高;“PASS*NONSTATE”显著为正,说明被批准实施配股的民营企业投资水平增加得更为明显。由于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相对较小(陆正飞等,2009;Su and Yang,2009),即使企业没有被批准配股,也能通过银行信贷等途径获得资金支持,因此是否被批准配股对于国有企业投资水平的影响更小。

表5—8  企业未来三年投资水平分析(因变量:AINVEST)

那么,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于配股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呢?以往的研究发现,委托代理问题越严重的企业越有可能变更募集资金的预计使用用途。张为国和翟春燕(2005)以1999—2001年间融资的72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关联交易多、股权集中度高、闲置资金多的企业变更募集资金预计使用用途的概率和程度更大。而且,变更募集资金预计使用用途的企业财务业绩更差。例如,刘少波和戴文慧(2004)以2000年发行股票融资的32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对上市公司业绩有负面影响。原红旗和李海建(2005)以1997—2000年实施配股的公司为样本发现,变更配股资金的投资项目或进度都对公司配股后业绩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募集资金变更预计使用用途是资金使用效率差的表现之一。因此,本章根据募集资金预计使用用途是否发生变更作为衡量资金使用效率的标准。

本章依据“CCER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数据库”整理了1998—2004年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后续使用情况,如果上市公司变更了募集资金使用计划(CHANGE),则取值为1,否则为0。由表5—9可知,NON-STATE显著为负,说明民营企业更不可能变更募集资金预计使用用途,资金使用效率更高。GROWTH显著为负,表明成长性越高的企业,越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变更募集资金预计使用用途的可能性也越小。(www.chuimin.cn)

表5—9  募集资金变更情况分析

Su and Yang(2009)比较了企业是否被批准配股对其未来股票回报的影响,他们发现被批准实施配股的民营企业未来两年的股票业绩更好。本章也比较了符合配股条件的企业是否被批准配股对企业未来两年总资产收益率(AROA)和销售净利率(AROS)的影响,由表5—10可知,“PASS*NONSTATE”显著为正,说明实施配股的民营企业未来两年的总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更好。因此,表5—8、表5—9和表5—10支持以下结论:被批准实施配股的民营企业在获得配股融资后更为有效地利用了募集资金,相对国有企业的发展速度也更快。

表5—10  企业未来两年的财务业绩分析(发布配股预案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