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元年,诸葛亮开设丞相府后,即恢复了汉代的察举制度,因系蜀地战乱后的首次恢复,看得很重,名额甚少,相府中只有一个“茂才”名额[37],诸葛亮亲自推举相府东曹掾蒋琬为茂才。因此我想通过你来显示恢复察举制度的功效,让大家了解什么样的人以后才能被推举为“茂才”。蜀汉“察举”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开国元老的儿孙们继续为官,忽视了土著豪族中的新人。......
2023-09-30
一
朋友聚会,天南地北无所不聊,物价、天气、旅行见闻、治疗癌症的新方法,还有道德滑坡。出租车里,报刊杂志网络上,我们时代的道德滑坡被当作一个事实。“滑坡”说得比较温和,狠点儿,说是道德堕落、道德败坏、道德崩溃。报纸上过几天出个巨贪,网上的贪官故事更加曲折惊人,还有贪官情妇排行榜。十八大后,反贪反腐似乎要认真起来,可不少专家认为不得不考虑怎样处理“腐败存量”这一类深层问题。民间的情况也好不了很多,地沟油、苏丹红;闹市区殴打妇女,围观者一大群,无人阻拦;老太太摔倒在地,好心人上前搀扶,成了被告;“小悦悦事件”在全国人民眼前设置了透视国人道德堕落的新准线。
好自省的朋友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做生意、申请项目、治病求医、为孩子升学,有几个非正道不取,从不曾这样那样小小绕行了一段两段邪门歪道?此“全民腐败”是也。于是乎有妙论曰:不反腐反贪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贸然反腐反贪同样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沿着这个方向,谁都可以不打磕绊说上三天三夜。
思想不是侃大山,思想总是磕磕绊绊的。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速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从前全家只有一条棉裤,如今衣食小康,这些真能发生在一个道德崩溃的国度吗?围观当街殴打妇女不去阻拦固然可鄙,可当年两派武斗,得胜一派把对立派成员抓来煮吃,宁不让人更觉崩溃?环顾四周,你的亲人,你的朋友同事,还有你自己,真的都已父不慈子不孝,出朋卖友?一个全民腐败的国度,可还有一点儿康复的希望?我不是在说我们无需担忧中国人的道德状况,我只是想说,不要任我们如焚的忧心把冷静的思考和清明的希望一同烧尽。
中国人是否已经全民腐败是个巨大的问题,只有鸟瞰社会全景的专家才有资格回答,本文只表达几点管窥之见。
二
谈到中国人道德崩溃这样的大问题,首先会碰上的问题是:我们很难做出全面评估。我自己所见的世界是个很小的世界,哪怕我东游西走,见多识广,所见仍很有限。而且,仅仅见得多还不行,必须善于观察,富有洞察力。我们看到什么,往往不那么容易跟我们想到什么分开。在观察道德生活的时候,我们一边看,难免一边就在跟古往今来比较,就在思考变化的原因,难免暗含改善的愿望,以及怎样改善的设想。
当然,我不必只局限于个人经验,我读报纸,上网,听见多识广的人议论,读历史书。贪官很多,我主要是从报上网上知道的,“小悦悦事件”,我也是从报上知道的。同时,报上网上也读到不少有德之人和感人故事,最美女教师、最美妈妈,坚守在贫困山区的教师,牺牲在火场的消防战士。道德败坏的人多些还是道德健康的人多些?单举个案很难确定。
那么,去查阅调查统计如何?有的调查统计比较可信,例如气象报告,有的就少一点儿可信,例如污染指数。在气象报告上做手脚的动机较少,污染则略有不同,污染重了,多多少少可以怪罪政府。在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社会,物价统计比较可信,在指令经济体制下就不那么可信。除了这个,道德领域的调查统计还有更深的难处。道德水准很难量化,而且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你若是个三纲五常主义者,听到有人肆意批评元首,看见老婆出去挣钱丈夫在家带孩子,难免感叹世风日下。对道德状况的评估,显然跟我们的价值观紧密相连。价值观调查比道德水准调查中性些,因此也可信些,但仍会有种种失误。索马里人把安全列在首位或接近首位的地方,瑞典人却把它列在相当靠后,我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瑞典人比索马里人较少重视安全,结论多半是,人身安全在瑞典得到更多保障,这也许意味着,瑞典人比索马里人更重视安全。同在一个国家,尤其在中国这样剧烈转型的国家,仅年龄段造成的差别就很大。老一代民工,能挣钱就行,省吃俭用,攒钱养家,攒钱防老防病,青年民工不行,他除了干活,还要娱乐,还要iPhone,还要什么权利。在年轻人眼里,老一辈循规蹈矩,抠抠缩缩,缺乏个性,唉唉,要是你吃了上顿没下顿,要是你有五个娃子嗷嗷待哺, 你就会知道,不仅事实上不大容易表达个性,你就连表达个性这个观念都不大容易生出来。
三
滑坡,要从一定的高度滑下来,堕落,要从一定的高度落下来。我们是从什么高度滑下来落下来的呢?面对令人痛心疾首的道德状况,人们不禁怀念起上世纪50年代,怀念起改革开放之前那个平等清廉的年代。(www.chuimin.cn)
我不知该怎么比较两个时期的平等度,但至少,历史资料上明文记载,50年代的工资级别分成好多档,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相差30倍以上,这还不说绝大多数国民没工资可拿。工资差距只是一端,干部配房子、配医疗,级别更高的配特供、配汽车、配勤务、配秘书、配卫兵、配厨师,而很多居民连公共汽车都舍不得坐,广大农民更舍不得买张车票到县城里逛逛。诚然,享有特权的人数比例不高,大多数国民只有很穷困和极穷困之分,这也不失为某种平等吧。待遇上的不平等也许跟“道德状况”没有直接联系,但间接联系显然不少,这里只提一条逆向的。有权有势的干部,享受着比平民高上百倍的待遇,贪腐的成本就很高很高,一旦被查处,他失去的太多了。当年的贪腐不如当今之盛,不完全归因于干部有较高的道德觉悟和较强的自我约束。这里说的还是经济待遇方面可能遭受的损失,严酷的政治处理更让人不寒而栗。
峻法严刑的确会有效果。你要禁黄赌毒吗?何难?凡涉黄涉赌涉毒的轻则判他二十年,重则枪毙了事,自然海晏风清。再加上连坐更好,像商鞅治秦,“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厉行十年,果不然“道不拾遗,山无盗贼”。你愿意用这样的峻法严刑来维护“道德水平”吗?即使你愿意,也未见能维持多久。唉唉,秦二世而亡。此后是什么景象呢?秦亡到汉兴不到十年,群雄逐鹿,民不聊生,人相食,全国人口从2000万降至1300万。
我们过来人知道,今天泛滥于国中的贪腐,实滥觞于改革开放之前。“文革”中,干部特权受到新一轮政纲政策和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于是转向半地下的操作。70年代延至80年代中期,“贪腐”这个话头说得不多,当时的流行语是“走后门”,上到军区领导市革委会委员打个招呼下了乡的子女就参军进工厂,下到卖肉的你只有二两肉票他切给你三两,只要手里有公权力,就可以开个或大或小的后门。当然,我们现在强国盛世,不去当兵还改吃素了,要弄就弄个国企老总,要弄就弄它个别墅豪车,“走后门”这个用语显得太老气又小儿科,被历史淘汰了。
不当获利只是道德观察的一个方面。大会小会上连篇的空话假话算不算官场道德堕落?这种堕落早就开始了。亲友邻里告密陷害算不算道德堕落?今天,我同事家住哪儿我都说不上来,难免被责为人情冷漠,但想想当年竖着耳朵听同事说句话抱怨社会忙不及报告领导,我觉得人情冷漠算不上从什么道德高地滑坡。至于刚才说到啖心食肝的风潮,这还真不是“道德”两字罩得住的。的确,无论道德维度多么重要,它也只是社会-政治的一个维度。我不知道三年大饥荒时期的道德状况何如,那又怎么样?
今人的道德批判自有今人道理,但拿鼎革之后30年如何如何说事儿,我怕选错了标准。我希望对那30年的怀念只是在表达对今天道德状况的不满,我希望没人把那些好日子当真。
四
拿民国做准绳怎么样?拿汉唐做准绳怎么样?可哪朝哪代都有贤人长者喟叹道德败坏。面对当今的道德滑坡,我们常怀想“民国范儿”,清末民初那阵子人的想法未尽相同,青年张东荪发表的第一篇议政文章,题目就是“论现今国民道德堕落之原因及其救治法”。明朝时候,王阳明断称:“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 汉唐也许好些?有个成语叫“脏唐臭汉”。追溯到头上,要不是礼坏乐崩,老天也用不着生出咱们的万世先师来重整风俗了。中国外面也好不了多少,只举一例吧——西塞罗说,他那时候的罗马,没有什么不能用钱买到,从荣誉到爱情。嘿嘿,西塞罗之后,恰好是罗马帝国造就的两百年“罗马和平”。
道德堕落之说多兴于两种形势,一是乱世来临,二是时代巨变。第一种情势自然让人担忧,不过担忧也没办法——既然道德堕落源自世乱,要做的是重建治世,徒呼改良道德并无多大意义。第二种情势则不相同。道德这东西,有很大一部分本是习惯和传统,时代变了,旧习惯老传统行不通了,新做法呢,难与我们固有的道德观念相合。婚前“失身”的女性多了,这是道德进步还是道德滑坡呢?为什么我们谈论“失身”的女子而不谈论“失身”的男子呢,就好像“失身的男子”是个不合法的词组?在新派人物眼里,单把女性挑出来谈论失身,继而加以惩罚,不惜系石沉湖,那才叫不道德呢。
不同时代有各自的道德标准,不过,至少近代以来,变化有个总体趋向,那就是道德领域逐渐缩小。我们年轻时候,奇装异服颇有不道德之嫌,至于婚外情,那是不道德的巅峰,“通奸者”轻则游街,重则判刑,是啊,如上提到,依家法族规缚石沉湖也不稀罕。这样的道德大事,今人置若罔闻,最多当个八卦。把这样的大事都划到道德不道德之外,well,这说不定本身就是道德沦丧之一端。
五
拉拉杂杂说了些,说到最后,似乎总得给出个要点什么的。三点吧,一点是,我并不是在反驳道德滑坡论道德崩溃论,我只是建议,要做这样的整体判断,还有不少要考虑的因素,这里就提出了三两项。再一点是,道德维度只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维度,无论怎样为道德滑坡担忧,都不要祈盼用酷法严刑来改善。最后一点是——这一点虽未展开,本文也两次三番提示,也许现在全民的道德水准都很低下,但核心在于公权力的腐败。这还不仅在于“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道德,或不如说伦理,原是生活本身的肌理,民间自有维护伦理的土壤。纵观历史,只要不陷入乱世,只要政治清明,老百姓没有全盘腐败这回事。(来源:财新《新世纪》)
有关陈嘉映的文章
建兴元年,诸葛亮开设丞相府后,即恢复了汉代的察举制度,因系蜀地战乱后的首次恢复,看得很重,名额甚少,相府中只有一个“茂才”名额[37],诸葛亮亲自推举相府东曹掾蒋琬为茂才。因此我想通过你来显示恢复察举制度的功效,让大家了解什么样的人以后才能被推举为“茂才”。蜀汉“察举”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开国元老的儿孙们继续为官,忽视了土著豪族中的新人。......
2023-09-30
明朝的“纵欲”之风,完全是“贵己贱人”的放纵。在这个纵欲成风的时代,人的价值并非因追求有所升华,个体缺失反而成为整个时代的人性普遍特征。明朝一代,自1368年至1644年,共两百七十七年历史。成熟文明的崩溃,并非在于社会与个人陷于纵欲状态下的麻木不仁。明朝的灭亡,同样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一种长期平稳发展的文明,终于沦为充满暴力与血腥的末世。可悲的是,大明王朝的文明之火并未被移置于一种更为广大的空间。......
2023-08-20
保泰持盈国泰民安 过渡性帝王明宪宗、明孝宗明英宗死后,其子朱见深即位,即明宪宗。一直有恋母情结的明宪宗遭受不了打击,半年后也病死。其子朱祐樘继位,是为明孝宗,改元弘治。其生母乃明孝宗正宫皇后张氏。而且,孝宗与张氏夫妇二人,乃历史上非常罕见的恩爱帝王夫妻。知己莫若父,对这个儿子的心性,明孝宗临崩前一语道明,可见他对少年儿子一直怀有忧虑。所以,明武宗当皇帝后,很快就对刘瑾加以提拔。......
2023-08-20
崇祯帝大错之一 枉杀袁崇焕崇祯帝朱由检是明光宗第五子。继位后,崇祯帝轻而易举地铲除了魏忠贤阉党毒瘤。崇祯元年秋八月,袁崇焕入京觐见,在皇帝面前许诺五年之内可恢复全辽境土。崇祯帝闻言大悦。闻此言,袁崇焕自知失言,怃然不乐。崇祯帝谕之“朕自有主持”,并赐其尚方宝剑。此举使得皇太极丧失了对他的信任,双方的谈判进程搁置下来。他与毛文龙欢饮数日,商谈军事,并提出设监司、更营制、杜绝海上走私等主张。......
2023-08-20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大学发展模式的剧烈转型和大学教育的大规模调整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这段时间,中国大学的发展是一个较低层次的发展,大学的功能也被这段特殊的历史境遇遮蔽着。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我国大学教育随即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大学的价值取向基本上是以社会本位为主。......
2023-11-26
一切的一切,都是经过周密而严格的规定的,是没有半点不符合待客之礼的。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大国”,以“文明讲礼”在世界人民心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将“礼”上升到与国家安宁相关的高度。而礼仪的核心,中国古代认为,则是“亲亲”、“尊尊”。在封建社会,家庭关系中父子关系的表现原则是父慈子孝。夫妻伦理表现为和顺,我国自古以来,勉励夫妇“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和睦相处。......
2023-08-03
新式学堂在顺应西学东渐潮流的同时,也为中国近代大学的产生和大学功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13]蔡元培的大学思想恢宏精深,让当时的北京大学名师云集、生机盎然,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大学功能的发展。[24]这种观点,代表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关于大学功能的一种普遍认识,也促使中国的大学教育向前发展。......
2023-11-26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开始正式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中四人分别担任主要国家机构的领导人。六位常委代表五大机构: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纪委、中央顾问委员会,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
2024-10-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