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忍学:老无争,幼能恭

忍学:老无争,幼能恭

【摘要】:而老人的养心则以“平易恬淡”为基石。处理恰当,“代沟”就可逐步消除,相互谅解,取得共识。消除“代沟”,应由老年一代和年轻一代共同努力。但一旦子女参加工作,媳妇和女婿进门,或第三代出世,情况还会发生很大变化。

第二节 老而无争,幼而能恭

1.老而无争

年龄问题是人生需要面对的另外一个大问题。如何处理各个阶段的问题,需要磨练自己的意志。这时候“忍”又是你必须掌握的工具。

武公,九十五岁了,还告诫于国说:“从你往下,到于师、长士,只要是在朝做官的,都不能因为我年纪老迈而不提醒我。一定要对朝廷恪尽职守,以行动来劝戒我。”随着就作了很好的劝戒的诗,用来自我警醒。而《宾之初筵》,也是武公悔过自新的作品。著有文章而又能听取批评,那他的用礼节进行自我防守,就可想而知了。

鲁国处士机汜,七十岁了,仍然恭敬谨慎不松懈。鲁国国君问道:“先生那么大年纪了,还不能放弃恭敬谨慎吗?”机汜对道:“君子爱好恭敬谨慎来成就自己的名声,小人学习恭敬来免去自己的罪行。现在这个世道,成就别人的少,败毁别人的多。虽然七十岁了,还经常像在悬崖边行走一样,害怕掉落下去。为什么要放弃恭敬谨慎呢?”

吕叔简说:“我到五十岁时,参透了五不争的妙处。不与生活中爱积攒的人争富裕,不与进取心强的人争华贵,不与珍惜名节的人争声望,不与简慢骄傲的人争礼节,不与盛气凌人的人争是非。”

“神”是人的生命内核,“神”是人生存的主宰,因此古今医学界都认为养生首先要注意对精神的保养,特别是老人,更要以“神”补为重。

进入老年,人生的角色是转换了,老人的心理、行为应该有相适应的转换,但是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不能换,更不能弃。人生总应该有所追求,只有放弃了对生活的追求才会变成真正的老翁。随着年事日高,老人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体力下降、身体衰弱等多方面退行性的变化,但是老人也有经验丰富、见识面广等很多优势,孔夫子早就认为“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萧伯纳说过“60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

我国古代的姜子牙80岁为相,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上百岁还能完成医学巨著《千金翼方》,说明老年人尚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能不能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要有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自强精神,树立一种不服老的积极生活态度,做到“人老心不老”,“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

人要有一定目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即便是老年也不停歇,便能形神俱佳,延年益寿。卢梭说过“青年是增长才智的时期,老年是运用才智的时期”。医学研究也证明,人到六七十岁时,还能生长新的细胞,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还能有所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上,世界大企业的总裁们曾作出这样的结论:世界上最富有的群体是50岁以上的人,在相当多的企业里他们是最有价值的人,瑞士有名叫卜尔奥古斯丁的老人,已110岁,还管理一家拥有300多名员工的印刷公司兼主编一家周报。

因此说,老人适当劳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生。医学家告诉我们,人进入老年期,依然保持一定紧张度从事工作和生活,能促使体内分泌更多有益健康激素,延缓体内器官的衰退过程。同时,老人通过适当的劳作,当有收获时,还能使自己有种成就感,进而提升了自己的价值观,促进了健康。我的一位熟人,退休后不甘寂寞,科学地运用充裕的时间学习书法、绘画和盆景艺术。几年来,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在他周围的人群中赢得赞誉。他本人原来的胃病、关节炎等疾病也大为减轻,他深有感触地说,退,但不能一味休。

庄子·刻意》中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自古以来,人们都懂得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提倡养生必须养心。而老人的养心则以“平易恬淡”为基石。著名作家冰心一生信仰“无欲则刚,心地宁静”的健身之道,使她一生作品如林,高寿百岁。

要做到“平易恬淡”,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心存爱心。“仁爱”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大德必得其寿”,有爱心的老人,心地善良,助人为乐,尽天人之职,做爱人之人,从而使自己经常心悦气爽,精神焕发,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富裕的新加坡社会有良好的风气,施爱心蔚然成风,老年人也不坐享清福,喜欢走出家门,做些利于别人益于社会的事,被人号称为“乐义”人士。这个国家人的平均寿命达78岁,真是爱心颐养福寿。二要善于宽容。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任何人或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尽善尽美的。因此朋友间的争执,家庭里的矛盾等等都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就要学会宽容,特别是老年人,不可事事斤斤计较,处处患得患失,这样一定会使自己活得很累。如果多一分宽容,加一分忍让,来一个忘却,用一个谅解,坚持以德报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生活充满阳光。三要欣赏平常。茫茫人海,芸芸众生,风云人物毕竟是少数,平常者为最多。老年人更要有这种平常人的心境,心气不浮躁,心地平稳持重,坦然面对人生,平常生活中,从充实中透着洒脱,忙碌中享有轻松。2.用忍消除“代沟”

老年人与晚辈住在一起,常会产生意见和矛盾,甚至引起纠纷和不快。两代人的时代背景不同,会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对事物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这是社会上十分普遍的现象,也可称为“代沟”。处理恰当,“代沟”就可逐步消除,相互谅解,取得共识。反之,矛盾也可激化,成为对立和冲突。

消除“代沟”,应由老年一代和年轻一代共同努力。年轻人对老年人要尊敬孝顺,老年人对年轻人要关怀爱护,还应该彼此谅解,要尊重各自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来强迫代替或强加给对方,这样矛盾就会缓和或消失。

作为老年人来说,应该适应自己在家庭中角色的改变。有不少人在角色刚起变化时,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失衡,尤其在刚进入老年时,如原来是理所当然的一家之主,家庭中的事由自己说了算,计划开支都由自己安排。但一旦子女参加工作,媳妇和女婿进门,或第三代出世,情况还会发生很大变化。若不分家,居住会较前拥挤,开支会相应增加,而年轻人的收入的增加很多,一切若再有老年人安排支配,两代人之间矛盾可能就会更多,尤其在婆媳之间、翁婿间常会难以统一。即使年轻一代对老人能够孝顺,也消除不了老人若有所失的感觉,因为“一家之主”的地位得逐步为“被赡养者”所替代。因此,老年人应克服这种角色转变时可能引起的失落感、被遗弃感,要顺应环境,协助晚辈安排好家中事务,但不要强调按过去老习惯办事,也要尊重和信任年轻人,相信他们会把这些处理好。

对媳妇或女婿,特别是她(他)们刚到这个家,也得有个适应的过程,对公婆或岳父母感情上不会有与自己亲生父母那样的深厚,会有一定的距离。老年人就应对他(她)们有所宽容和理解,对他(她)们的主张和做法要有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即使是自己的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老年人也要多为他们着想,只要双方能彼此理解,“代沟”就会逐步消除而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关系泰戈尔有句名言“爱是理解的别名”对子女媳婿一定要培养爱,有了爱就会理解,就不会格格不入,感情和爱心是可以培养的,有了足够的感情基础,“代沟”就会逐渐在不知不觉中填平。

与晚辈相处是否融洽,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益寿延年又有着很大的帮助。可再小心也有矛盾重重、关系紧张的时候。有几种类型,看看您是否也有所表现。

话痨型李妈妈年轻时就是“话匣子”,老了就更爱唠叨,对子女处处操心、事事指点。子女们一在跟前,李妈妈就揪住不放,东拉西扯没完没了。一听她开说,孩子们真是避之惟恐不及,见此情形,她悲从中来:“嫌弃我老了,说个话都没人爱听啦!”

老年人唠叨一些很正常,这也是一种发泄和排解的方式,但一定要注意自我克制,切忌喋喋不休,这样反而没有好效果,操心还落埋怨。反过来试试,儿女也对您方方面面唠叨不停,您受得了吗?

偏心型王婆婆从年轻时就疼小儿子,觉得他漂亮聪明、乖巧贴心,而对木讷的老大没什么好脸。儿子们纷纷成家立业,王婆婆这份偏心愈演愈烈,给小儿子买房找工作,出资让小儿媳留学镀金,对大儿子一家却少有过问。大儿媳为此颇有微词,王婆婆的道理是:自己的儿子,我不是爱疼谁就疼谁吗!

对谁更好确实是您自己拿主意,可倾斜的碗会洒汤漏水,弄不好就溅您一身,要想不添这份堵,您还是正正自己端碗的手。只要不格外偏护一方冷落另一方,晚辈心理平衡,您会赢得加倍的敬爱。

挑拨型邻居王老太就爱跟亲友们数落儿媳妇翎子的不是,弄得大家都以为翎子奸懒馋滑、一无是处。更有甚者,王老太还经常背着翎子,向儿子抱怨她,时间一长,小两口也有了摩擦。翎子得知婆婆这些“暗箱操作”,大闹一场并提出离婚,王老太这下一筹莫展了。

在亲友中议论晚辈,传闲话生是非,这是为人父母的大忌。子女生活不幸、家庭动荡,您难道会有幸福安稳的晚年吗?对子女的毛病,完全可以坦诚交流、当面指出,言辞恳切委婉,子女会心服口服,力争改正。背地议论,解决不了问题,加深了矛盾,也显得缺乏长辈的素质。

冷漠型小佳结婚后,婆婆派头十足,从不主动关心小两口。等小佳有了孩子,产假满了急着上班,一时没请好保姆,硬着头皮请婆婆帮忙,不料婆婆一口回绝。不仅如此,婆婆反而常常责备小佳不够殷勤,不尽孝道。(www.chuimin.cn)

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父母子女间也一样要将心比心,您是一块冰,偏要求子女做一团火,于情理不通又徒增烦恼。给予子女温暖关怀,子女自然会有所回报。

专横型老张在家里是绝对的“一把手”,所有家庭成员都必须言听计从,在子女心目中,爸爸是不折不扣的“大独裁者”。退休后,他发现自己对子女的影响力与日俱减。最近,儿子居然瞒着他在股市里投了巨资,这是他老人家绝不允许的。老张又气又急之下,犯了高血压。躺在病床上,他也没了教训和控制儿子的力气。

不能要求子女一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事,这样只能招来子女的逆反和疏远对您隐瞒欺骗、阳奉阴违。用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子女,尊重他们的选择,为他们提供必要和有效的指导、帮助,才是合理的做法。

挑剔型小林大学毕业后,在单位附近与朋友租房住。她妈妈偶尔过来看看,每次都对女儿的一切评头论足、指手画脚,什么发型怪异啦,服装华而不实啦,花销太大啦,反正没一处满意,女儿气得直把她向外推:“妈,您走吧!怎么看我处处不顺眼呐!”妈妈也不高兴了:“为你好,还不领情!”

出于对子女的关心或不满,批评指教是应该的,但子女成年了,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想法,难免会和您的观念发生矛盾,您要多些包容谅解,多些信任鼓励,一味指责否定,只会拉远与子女的距离。

猜疑型出国旅游时,老佟给儿媳买回一双价格不菲的真皮手套,可时近深冬,从没见儿媳戴过,老佟问及,儿媳总避实就虚打马虎眼。老佟心里犯了嘀咕:是不喜欢?还是另有原因?儿媳有个妹妹,别是把这好东西转到娘家人身上了吧?她越想越别扭。最后还是儿子揭开了谜底,原来儿媳把手套落在出租车上丢了,怕婆婆知道不高兴,就没敢吱声。

古语说:“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做父母的,对晚辈的事千万不要捕风捉影,无事生非。有事应当面与子女说明,不要背后嘀咕,有疑问也应当着子女的面问清,不要乱猜疑,以免引起误会。

顽固型老人是离休干部,成天念叨“我们当年如何如何”,儿子用年终奖给他买了件颜色鲜艳的羊绒衫,他非说自己穿不出去,硬逼着儿子退掉。更有甚者,儿子交女朋友,老卜听说姑娘比儿子大两岁,怎么也不同意,儿子又舍不得情投意合的恋人,为此,他们父子的关系陷入僵局。

时代在发展,社会日新月异,作为老人,与年轻人存在认识上的落差是肯定的,但长辈们应该努力去了解、去适应新的生活,实在看不惯的,可以置之不理,不必横加干涉。不是有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的您不仅会更加快乐和充实,还会令晚辈惊叹和佩服。

也向子女进一言老人上了年纪,肌体功能衰退,情绪极易波动,加之往往有大小疾病缠身,身体的不适也会引起性情的变化或失控,显得乖戾、不近情理,难以相处,所以常被称为“老小孩”。与子女发生矛盾,固然有老人一方的问题,但子女不要一味强调这些,而应设身处地地多替老人着想,拿出老人当年抚育我们这些“小小孩”的耐心和爱心,对老人多一些理解、忍让、关心、体贴。这样,长幼之间就能少些不快、多些温情,家庭也就会和睦无比了。

3.幼年要恭敬

横渠人张先生说:“教导孩子,先要他懂得安详恭敬。现在的人不讲男女,从小就娇生惯养,长大了更加凶狠。只因为未曾做那些子弟们应该做的事情,对于他的亲人来说,已经有了他人和自己的分别,不肯委屈自己一切放低靠后。病根没除,又随着生活范围的变化而增长,到死也不会改变。作为子弟,不能安心于洒水、扫地、服侍、对答;与朋友交往,也不能谦让朋友;有官长,不肯屈从官长;做宰相,更不能对天下的贤士礼让。甚至于为了私情,放弃原则,丧失道德情义。也正是,病根仍在,随着生活环境和接触范围的变化而增长。”

荀子说:“人有三不祥:年轻的不肯服侍年长的,贫贱的不肯服侍富贵的,没出息的不肯服侍有才能有德行的。这就是人生三不祥。”

伊川先生说:“人生有三不幸:少年登上显贵官位,是一不幸;靠着父亲兄长的权势,当上有油水可捞的官职,是二不幸;有极高才能,又会写文章,是三不幸。”

袁氏说:“老成的人,说话好似不切实际,但经历已经很多,情理自然能看透。年轻人虽然天资聪明,而见识很难同他们比。年轻人大都认为老成人说话不切实际,等他们年龄大了,阅历多了,才领悟到这种老成的话语可以佩服。然而那已经在尝尽艰难困苦之后了。”

吕正献,从小好学,把调治心境,修养性情作为根本。他没有特殊爱好、不讲美味吃食;没有仓促间所说的话,没有急忙中改变的神色,没有看似为难的脚步,没有表示慵懒的面容;凡是粗俗玩笑的话,没有见他说过;对于声色、舞伎、热闹、华丽服饰,赌博、下棋、奇珍、古玩,看得很淡,从无特别爱好。

4.青年要虚心

A君是某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在家中与父亲常常因性格不合而发生冲突。有一年除夕,父亲与某亲戚发生了口角,儿子了解到事情原委,觉得父亲不对,就上前劝阻父亲。结果父亲大发雷霆,劈头盖脸把A君臭骂一顿,若不是友人及时劝阻,A君差一点儿挨父亲的老拳。A君很伤心,觉得父亲蛮不讲理,有点儿“法西斯”的味道,于是一整天没理父亲。晚上,父亲没有和往年一样,与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第二天,A君的床头放了一双崭新的鞋垫,正是A君正月初一穿新鞋所缺少的,看得出这是父亲昨天晚上赶做的。A君明白父亲是以此来向他道歉,但他仍然不能原谅父亲,大年初一也没按习俗向父亲拜年。

A君的父亲是泥瓦匠,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带了一支工程队在上海打工,业绩不错,很受同行的尊敬,他们原来贫寒的家也变得富裕了。可是,他与自己读大学的儿子却不能融洽相处。年轻人面对“代沟冲突”,如何才能妥善、机智地“化干戈为玉帛”呢?

大学生C君,在家中很受父辈器重,认为他懂事,有见地,将来一定大有出息。他为什么能与长辈们处好关系呢?他的同学发现,他在长辈们面前“乖得像只猫”。他一般不与长辈辩论,更不会发生争执,在观念上绝对尊重他们,高悬免战牌。而在具体做事的方式方法上,C君却有自己的一套。用C君的话说,现代的青年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对待老一代人最好的办法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在两代人的交往中出现分歧应该是正常的,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分歧才最重要。年轻人不能觉得自己真理在握,就可以势不可当,把一直压着自己的长辈冲得落花流水,忘记应该对他们保持起码的尊敬和宽容。

长辈久经岁月洗礼,饱尝人生沧桑,铸就了他们的个性,有各自的价值观和是非判断标准。也许他们有些思维定势难以改变,或者刚愎自用顽固不化。但是他们的身份、阅历、业绩和对下一代的爱心都是不容他人小觑的。

特别是在父子之间,当儿子长大之时,父亲既感到欣喜,也感到权威受到挑战。当儿子胜过父亲时,父亲的心理感受是很复杂的。假如不能以妥善的方式保全父亲的面子,既解决问题又让父亲有台阶下,而去苛求长辈们不顾自己的面子和尊严,低头认错,甚至希望他们改变价值观念,改善早已习惯了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那是不可能的。

在解决代沟冲突的时候,主动权常常在年轻人一方。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长辈?如何认识和尊重长辈?年轻人都应该保持科学的态度和有效的方法。“虚心接受,屡教不改”就是一种既尊重长辈,又能坚持发展自己个性的有效的态度。“虚心接受”是保持对长辈应有的尊敬,同时不管如何先把他们的东西拿来,消化吸收;“屡教不改”并非拒绝“从善如流”,而是不照搬照抄前代人的东西,坚持走自己的路,成就新一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