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闲话胡适:我在胡适家度过生日与节日

闲话胡适:我在胡适家度过生日与节日

【摘要】:二八我在胡适家过生日和节日我二十岁生辰时是在芜湖第五中学读书,那日,我胡诌了一副对联。我的家眷还在家乡,单身在外,江冬秀要代我做生日,我不得已,就在她家请了两桌客。每逢佳节,江冬秀都要按照家乡的风俗来过节日。初八是腊八节,原来是佛家的节日。有一年,程士范住在胡适家,我约程和胡成之步行到前门外关帝庙看妓女烧香。又有一年,曹诚克住在胡适家过春节。

二八 我在胡适家过生日和节日

我二十岁生辰时是在芜湖第五中学读书,那日,我胡诌了一副对联。联曰:“二十年华逢甲子(那年岁逢甲子年),三千里外度生辰”,用来纪念我的生日。三十岁我在北平研究院工作。我的家眷还在家乡,单身在外,江冬秀要代我做生日,我不得已,就在她家请了两桌客。我只约了在北大的几个安徽籍老同学。他们是熊懋桢、张道政、张怀璋、谢汝昌、陶贤棣等人,其余的人都是江冬秀约的,计有张奚若太太、张慰慈太太、陶孟和太太、邓以蛰太太等。那天是吃徽州锅,江冬秀亲自下厨房照应,除了徽州锅外,还有一个大砂锅。内容物是三斤重一只大母鸡,三四斤重一只蹄膀,三十六个鸡蛋,微火清炖。这是我们家乡出嫁的女儿,每逢双亲的整十寿日,如五十、六十岁生日,送一只炖好的上述大砂锅,祝双亲的寿辰。那晚,江冬秀有意捉弄我,她先敬我一块猪肉,我当然吃了。她叫大家每人都敬我一块猪肉,胡适也从旁助兴,张奚若太太等更加起哄,我不能却,放开肚皮来吃,我吃了十几块,实在咽不下了,他们才罢休。还好,我没有吃出病来。我只花了十几元的买菜钱,佐料和烟酒都是胡家的。一晃过了四十七年,昔日在座者,不知还有几人在?北大的几位老同学,先后去世,唯有张怀璋与我二人仅存了。

四十岁我在上海,江冬秀也在上海,我妻子也从家乡来沪,住在四川南路四十九号。她善烹饪,好客,喜热闹。江冬秀又借口起哄了。我只好在家中请客,客人都是她约的。有钱思亮(钱复的父亲)夫妇、徐新六太太、周贻春太太、李刚太太(周贻春的女儿)等。客人上午就来了,打牌吃饭,直闹到晚上八九点钟才散。那天,吃徽州粽子,吃徽州蒸饺子,吃徽州菜。粽子是用笋叶裹的。内容物是最好的糯米、猪肉、火腿丁、栗子、蜜枣等。甜粽子是用赤豆沙和猪油。按习惯,他们不但吃,还要带。我和大男孩招待,我妻和我的亲戚裹粽子,做饺子、做菜、做饭,忙得气都透不过来。我也搞得精疲力尽。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都不搞那一套,连生日都忘了。(www.chuimin.cn)

每逢佳节,江冬秀都要按照家乡的风俗来过节日。元宵节、端阳节、中秋节,她都要做徽州菜,胡适爱吃徽州菜,在这些节日,找些朋友欢叙一次,吃些家乡菜,也是欢乐的事情啊。清明、七夕、中元、重阳等节也过,比较随便一些了。到了阴历十二月则忙起来了。初八是腊八节,原来是佛家的节日。佛家戒杀生,禁荤食素,可是我们家乡是做咸腊八粥的。她家一早就煮腊八粥。原料有许多蔬菜,山芋、豆类、豆腐干、肉丁、火腿丁、咸鸭等。煮开后,温火炖,煮得稠稠的。我最爱吃,每逢腊八的中午,我都到胡家去吃一顿。记得,有一次与程仰之赌吃腊八粥,看谁能吃。结果,我赌输了。今仰之已去世三十余年,回忆前景,恍如昨日。家乡风俗,腊月二十三晚,家家户户祭灶,送灶司老爷上天。唯一的祭品是糯米裹,灶司老爷吃过后,粘了嘴,上天只会奏好事,不能说坏话了。北京市民,也是二十三晚家家祭灶,爆竹声不绝。胡家当然不会祭灶,但也从俗,要小吃一顿。二十四过小年,家乡风俗那晚上户户要祭祖。胡家当然做徽州锅大吃而特吃了。到了除夕这一天,最热闹了。他的亲友从外地来到他家,济济一堂,人声喧闹,好一派节日欢乐的气氛,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晚上,徽州锅特别丰盛,饭饱酒足,大家到院子,天寒地冻,放爆竹、放花筒。放完爆竹,回到室内,打牌为戏。人多不能个个都打牌,就玩牌九或掷骰子。这一晚,胡适也参加打牌,玩到十二点钟后,他先睡了。我们继续玩牌,直玩到兴尽而散。有一年,程士范住在胡适家,我约程和胡成之步行到前门外关帝庙看妓女烧香。北京风俗,除夕之夜,妓女要到关帝庙烧香,祈祷关老爷赐福,保佑她们来年接到好客人,嫁个如意郎君。我们三人顺道到厂甸,逛北京一年一度最大的庙会。又有一年,曹诚克住在胡适家过春节。那年北京下了大雪,真是银妆世界。我同曹诚克逛北海,登白塔,夜阑人静,劈劈啦啦的爆竹声,不绝于耳,别有一般乡思在心上,不觉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了。除夕这一夜,胡家要热闹到天明。杨妈等在厨房煮甜菜,煮五香茶叶鸡蛋,装果盒,做面条,炒茭头,准备初一招待客人吃的东西,也要忙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