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胡适》序 刘海粟史料很重要,没有史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史料要人来处理,史学家如果缺少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没有惊人的胆识,面对珍贵史料,也难点铁成金、沾溉后世,甚至由于运用不当,导致出错误的结论。最近在《艺谭》上陆续读到了《闲话胡适》,观点正确,叙说朴实简炼,从不同的侧面,再现了胡适的风貌。......
2024-09-20
上海商务印书馆,最早是夏、鲍两家创办,聘日本人担任技术指导,并有日本人的股金。它专为商业上服务,故名商务印书馆。后来张元济、高梦旦、陈叔通等加入,发行中、小学教科书,业务日渐扩充,为我国第一的印书馆。五四运动后,全国掀起抵制日货的高潮,商务印书馆因有日本人的资本,不免遭物议,商业受到影响。它设法将日本人的资本全部退出,乃由馆中业务人员何伍良率领日本技术人员另设上海印刷公司。从此,商务印书馆完全是国人资本的大出版企业。
商务印书馆主要靠出中、小学教科书来赚钱,周越然编的英文《模范读本》一书,周所得的出版费约有二十万元之多。仅此一例,可见商务印书馆靠教科书发了大财。当时,中华书局是商务印书馆的职员出来办的,也出教科书,与商务竞争最烈。商务要找一个名流来做幌子,以便保持自己的中、小学教科书的优势,并企图发展其优势,就是这样,选中了胡适。他已成了名,各省教育界纷纷邀请他讲演,他又陪随杜威到各处讲学,一时成为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大红人。
沈雁冰说,商务印书馆的高梦旦,不懂外文,因而不适宜继续当研究所所长,聘请胡适接替他的所长职务,月薪一千元。但据胡适的日记所载及他的从弟胡成之所说,商务印书馆能出月薪千元的高价,真是令人眼红心热。那时北大教授月薪只有三四百元,如此高薪,起初胡适不能不动心,也想试一试,后来经过仔细考虑,万一搞不好,有损他的声名和前途。他知难而退,舍利求名,决定不干。但商务的厚意,不能完全置之不顾,他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答应在假期中到上海去考察一下,帮助商务出些主意,乃于一九二一年七月十五日自北京出发去上海,十六日抵上海,住大东旅馆,次日搬到汪协如的余村小花园居住。
胡适会见了李石岑、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杨端六等。胡适请他们提意见,郑振铎说,他们几个新进来的人本想对于改良编译所的事,作一个意见书,后来因知道绝无改良之理,故不曾做。杨端六说,没有人能管得住全部。馆中元老皆是:(1)退职官僚,(2)工人,(3)文人。没有一个人能知道营业的道理的。编译所待遇甚劣,设备(图书、房子)甚不完备,决不能得第一流人才。终年无假期,假期名为可以自由,而又以加薪之法鼓励人不告假。薪俸也极薄。胡适根据一个多月的调查了解,他提出办一个完备的图书馆,办一个试验所,内设物理、化学、心理、生物等项的试验室。编译员工作时间要减少,薪俸要增加,假期也要增加。最后,他写了计万余字的报告,主要谈设备、待遇、政策、组织四个问题。他明知商务办不到,受人之请,聊以塞责啊。商务印书馆送他一千元,他只收了五百元。他荐王云五以自代,王是无师自学,曾教过胡的英文。胡吹捧他著书很多,学识广博,在胡之上,可是沈雁冰说王徒有虚名,沈的话是可信的。王云五只著了一部四角号码字典,没有看见他别的著作。商务相信胡适,就聘王云五为编译所的副所长,后来王做了商务的总经理,从此胡适与商务印书馆的关系更深了。
胡适的著作,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只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戴东原的哲学》、《诗选》、《章实斋先生年谱》、《胡适留学日记》。这部《日记》原名《藏晖室札记》,是由亚东出版,后来亚东让给商务出版了。他自己的著作,在商务出版的虽不多,但朋友的著作,因他的推荐而得以出版的却很多。例如,高一涵的《政治思想史》,刘文典的《淮南鸿烈集解》等。再如蔡和森译的《社会主义之思潮及运动》一书,一九二一年由陈独秀交给商务编译所,该所转交胡适,请胡适审查决定。陈就屡次写信催胡适,书稿早日解决,使商务将款付清。一九二三年四月,陈独秀写信给胡适说:“秋白兄的书颇有价值,想必兄已看过。国人对于新俄,誉之者以为天堂,毁之者视为地狱,此皆不知社会进化为何物者之观察,秋白此书出,必能去掉世人许多误解,望早日介绍于商务,并催其早日出版为妥。”后来,瞿秋白致胡适信中说:“商务方面,却因先生之嘱,已经答应我:容纳(各杂志)稿子并编小百科丛书以及译著。……此款远不济近,又未必能够家的用,因此我又就了上海大学的教务,其实薪俸是极薄的,取其按时可以‘伸手’罢了。”可见商务是买胡适的账的。但有时,商务有些顾虑,胡适的话也不能发生效力。陈独秀著有《中国拼音文字草案》,稿子卖给商务,不能出版。一九三二年陈独秀被捕后,在狱中致胡适的信中说:“存尊处的拼音文字稿,我想现在可以出版,倘商务还不敢出版,能改由孟真先生在研究所出版否?”商务还是不敢出版,胡适和赵元任等才筹了一千元稿费送给陈独秀,陈得以维持很久的生活。
一九四二年,陈独秀病逝于四川江津。一九四五年,举行了一次“关于陈仲甫先生遗著出版问题座谈会”,到会签名的人员有:光明甫、王星拱、沈尹默、狄膺、王云五、叶孟安、段锡朋、陈松年、何联奎、何之瑜等。全部遗著,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售。遗稿的整理与校对由何之瑜负责,整理出《独秀丛著》,内容为:
第一册 古音阴阳互用例表及其他
卷首 遗像及题字 总序 著作年表
卷二 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
卷三 中国古代语言有复声母说
卷四 连语数编
卷五 荀子韵表及考释
卷六 屈宋韵表及考释
卷七 晋吕静韵集目
卷八 广韵东冬钟江中之古韵表
附表
第二册 实庵字说及其他(www.chuimin.cn)
卷一 实庵字说
卷二 字义类例
卷三 识字初阶
卷四 干支为字母说
还有:
小学识字教本
中国拼音文字草案
独秀文存一集
独秀文存二集
独秀文存三集
独秀文存四集
独秀诗存
独秀书信
甲戌随笔
独秀丛著拾遗
一九四八年,商务印书馆已经将独秀的音韵文字学先后排印,出版在即。其他的,以后随时由商务出版。何之瑜征求胡适的意见,并请他写总序,胡也答应了。何之瑜并请胡适致函张元济,因张是商务印书馆的“西园寺”,没有得到张的最后决定,虽已排印,仍不能出版发行。张是老于世故的,在国民政府统治的时代,他终于还是不敢出版。后来胡适做了总序,何之瑜将原稿带到美国,据说保存在哥大图书馆。
我想,为了研究中国现代思想政治的历史,《独秀丛著》是不是可以设法出版,供大家研究呢?
有关闲话胡适的文章
《闲话胡适》序 刘海粟史料很重要,没有史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史料要人来处理,史学家如果缺少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没有惊人的胆识,面对珍贵史料,也难点铁成金、沾溉后世,甚至由于运用不当,导致出错误的结论。最近在《艺谭》上陆续读到了《闲话胡适》,观点正确,叙说朴实简炼,从不同的侧面,再现了胡适的风貌。......
2024-09-20
二四胡适与新诗一九一七年一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然而他与胡适常因“新诗”、“旧诗”的问题大抬其杠。胡适对唐德刚、周策纵等结社作旧诗不赞成,但他也不反对习作旧诗词。据胡适的意见,习作旧诗词是训练一个人“批评”甚至“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必要阶梯”。胡适的诗,确是缺乏扣人心弦的力量,可以说只能感人不能抓住人。胡适说“吾诗清顺达意而已”,这是老实话。......
2024-09-20
二一胡适办《独立评论》一九二七年,胡适在英、美参加会议并讲学,在国外住了十个月,回到国内,住在上海,闭门著书。不但保障人权的“热度”完全消失,而且走向反面,他主办的《独立评论》,可以为证。所以蒋廷黻极力捧蒋介石,拥护独裁的文章得以连续地登载,便成为《独立评论》的大将。胡有这个金融老板的后台,就不怕《独立评论》折本了。......
2024-09-20
一九胡适创办《努力周报》胡适未办《努力周报》之前,高梦旦、王云五、张元济、陈叔通等劝他不要办报,恐怕他要做“梁任公之续”。五月七日,《努力周报》第一期出版。他写了《努力歌》,作为《努力周报》的发刊词。不久,《努力周报》登载《我们的政治主张》。登载在《努力周报》后,引起了社会的反响,有些人批驳它,有些人赞成它。他就在《努力周报》上,辟了《这一周》一栏。......
2024-09-20
附录三我的简历石原皋我是安徽省徽州绩溪县旺川乡石家村人,一九○五年一月二十四日生。父字筱山,母胡氏,兄弟四人,我行二,无姊妹。实践社的负责人是北大同学邓文辉,他于一九二七年与李大钊一阵被捕而遭绞死。一九三九年离家赴上海,遇友人方庆咸,他集资开设南洋药厂,我担任厂长,专管技术。终于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准予取保释放。我出狱后,即与方向明到芜湖,投入迎接大军渡江的紧张工作。......
2024-09-20
三八胡适的祖茔徽州山多地少,在外经商,稍有积蓄,就回家办三件事:造新屋,修祠堂,建祖茔。经费由胡适分批汇到旌德县石恒春药店,先父收到汇款后,立刻派我的小侄石秉根亲交江冬秀。胡适的祖父母葬其中,胡父和胡母分葬两侧。江冬秀采取一个招魂入墓的举动,她用纸幡覆盖胡父的棺木上。新中国成立前凡到绩溪看望胡适故居的人士,都要去看看胡家的坟茔。胡适的祖茔遭受破坏,棺木被盗。......
2024-09-20
一九四八年一月,我在谢濬家被上海当局宪兵第三营逮捕,同时被捕的人有宋亦英、谢濬夫妇及其弟弟、汪伯威、华士润等。其他一切,我决不承认。第三天晚上,有一个年轻的特务,走到我身边,问我与胡适有什么关系。我至今不知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陈妻有一族弟在宪兵第三营当特务。我知道是胡适叫他俩来的。邓与李大钊、路友于同时被捕,壮烈牺牲。金某、沈某因讹诈未成,有意诬陷。......
2024-09-20
一直到晚年,他才否认是“三胡”的子孙。他成名后,有人常问:“胡适究竟是‘三胡’的子孙吗?”胡适是“明经胡”的子孙,据谱载:“上庄胡氏本出李唐宗室,其始祖曰昌翼公,以唐末避乱婺源之考水,冒姓胡,登后唐同光明经进士,故称明经胡氏,以别诸胡。”胡适有历史癖和考证癖,他虽非胡培翚的子孙,而确受“三胡”的影响。......
2024-09-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