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后唐至后周,出了一个八面玲珑不倒翁式的宰相,历事五姓十个皇帝,世故圆滑,左右逢源,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冯道作为后唐宰相,全无气节,又乖乖地拜倒在石敬瑭的脚下。冯道认为中原已归辽所有,立刻主动前来,拜见耶律德光。冯道以吹捧对方和辱骂自己,取悦于人。冯道摇身一变,又成为后汉的太师。冯道自告奋勇,前往迎接。冯道看不起柴荣,顶撞说:“陛下未可比唐太宗。”冯道以为,柴荣亲征,必然失败。......
2023-07-21
二 胡适的母亲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
铁花公的原配为冯氏,绩溪县冯村人,距上庄二十里。婚后一年,即咸丰十一年,太平军至上庄村,出人意外,闻风惊走。冯氏出户遇兵被杀,没生儿女。继配曹氏,绩溪县旺川人,距上庄十里,生三子三女。后来,曹氏又去世,胡父已四十余岁,儿女已成行,但家无主妇,诸多不便,乃谋再娶。距上庄村十里的中屯村有位冯振爽,又名金灶,业农兼做裁缝,曾参加太平军,后来回家,老屋残破,生活困难,生三女一子。胡适的母亲居长,名叫顺弟。金灶为人诚实正直,其妻也慈祥好善。顺弟在家,上侍父母,下扶弟妹,勤劳动,善持家。农村人都说金灶裁缝生了个好女儿。据胡适在《四十自述》中《我的母亲的订婚》一章,完全是小说体裁。其中事实,不免有些虚构,实际情况是,胡父一八八九年二月十六日从上海抵家。胡父听说顺弟贤慧,一天,趁风和日暖,他邀友人胡月吉陪往中屯村看人。恰巧顺弟牵着一头黄牛,在村边放牧。胡父看到了她,她也看到他。她有觉,而处之泰然。胡父甚为满意,请人去说媒。媒人来到冯家,说明来意。金灶两口儿,商量一下,对媒人说,这件大事,须要同我的女儿商量一下才能答复。你先回去,过几天,再来听信。金灶妻就对女儿说:“作官人家,人品也好,你也看见了,可是年纪大了,比你大三十岁。我们不敢作主,要你自己拿定主意。”女儿说:“不怕年纪大,只要寿年高。”又说:“父母亲年老了,弟妹还幼,家中又贫穷。双亲能得到奉养,弟妹能得到照顾,我的心也安了。”据我的外祖父宣铎公说,顺弟告诉母亲,前一天晚上,梦见天空,日月并列于中天,光辉无比。她信是吉兆。一席话,说得母亲点头。终身大事,就这样定下来。通知媒人,转告胡父。胡父大悦,二月二十一日纳聘,三月十二日迎娶。现在中屯村中,冯致远兄弟家中的老屋,就是铁花公出钱,给他的岳父母造的。那时,胡父为四十七岁,胡母为十七岁。胡适的大哥洪骏(又名嗣稼)已订了婚,定期迎娶。胡父为了使胡母能先入家门为大,所以急娶。婚后翌年,随胡父到江苏宦所。光绪辛卯十一月十七日(一八九一年十二月十七日)生胡适于上海。后往台湾,留台二年。胡父御下严,执法如山,可以算得铁面无私。胡母是大慈大悲,一副菩萨心肠。每遇部下犯了过失,她总是代为求情,她明知求情没有效果,还是求情。有一次,有一个士兵偷了一些火药出卖了,按军法处理,罪当处死。胡母跪下求情,免其一死,声泪俱下,但胡父终是铁石心肠,不为所动,还是将这士兵处决了。胡适在其《先母行述》中说她“温厚有礼,通大义。先母性尤醰粹”,是毫不虚假的。甲午战起,胡母率领胡适等先归。胡父亡时,她年仅二十三岁;胡适刚五岁。胡母“内持家政,外应门户,凡十余年。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艰难困苦有非外人所能喻者”。胡适所说的,确是实情。胡的二哥绍之对胡母是敬重的,常对人说,“吾母有孟德之才”。可是他少年狂傲,不善理财而操家中的经济大权。尤其他的三嫂(秠嫂),守寡抚孤,性情乖僻,冷若冰霜。加之家业中落,经济困难。胡母所处环境,真是苦极了。最不幸的,是她弟弟的病死。弟名诚厚,字敦甫,幼习药业,为人诚实忠厚,正直能干。我祖父锦山公在泾县开设恒升泰药店,聘请他为管事(他也有些股金)。中屯村是血吸虫病盛行的村庄。他每年逢农忙季节,常回家种田,感染血吸虫病而不觉。后来,他发病,腹胀不消,不忍使老母知道,来到姐家疗治。胡母服侍汤药,夜不解衣,恐怕弟病不起,老母暮年,况弟媳年轻,抚育二子一女,前途凄楚,不能设想。念自己的遭遇,痛弟媳的将来,肝肠寸断了。她每夜阑人静,在院中焚香叩头,向苍天祈祷,保佑她的弟弟沉疴早愈。“老天爷”高高在上,哪管人间痛苦?!弟病日重,忧心如焚。俗传割股肉可以治病。一夜,她焚香祷告后,就在左臂割下一块肉,煎药进食,弟不能咽,便将肉夹拌在锅巴中给他吃下去。终以血吸虫病到了晚期,那时无法疗治,不幸去世。胡母既深痛弟妹相继而亡,又伤家事衰微,家中常借贷度日,其中艰难辛苦,非笔墨所能尽述。从此体衰多病,形容憔悴了。回忆我幼年,随思永(胡适的侄子)登堂拜母,慈祥可亲,但有忧容。最近回里,瞻仰遗容,恍如昨日。胡母自弟病故,对于弟媳及其子女格外关心,尽力照顾,家境虽艰,还将她的侄儿冯致远接到家中,送到邻村燃藜小学读书,后来冯致远入二师,进南开大学,毕业于数学系。这都是胡母的功劳。胡母教子严,每日天未明亮,即催胡适,披衣坐在床上,讲述胡父的事业道德,说:“我一生只知道有此一个完全的人,尔将来做人总要学你老子。”胡适如有过失,照常责备,未尝以独子有所姑息。胡适也有孝心,听从母命。他在上海写给近仁老友的信中说:“侄尝为叔言,生平有二大恩人,吾母吾兄而已。罔极之恩,固不待言,而小人有母尤非他人泛泛者比。侄乌忍上逆吾母之命,而作此忍心之事。”(此信存在胡近仁的孙辈手中,共有六十几封信,不肯轻易示人。系在上海读书时写的)胡母所最担心的事情是儿子的婚姻问题。自她作主聘定江冬秀为儿媳后,一直怕儿子不愿意。胡适出国读书后,人言纷纷。有的说,他有了女朋友,准备离婚。有的说,在美国已经娶了亲。胡母起初不相信谣言,久之,传说更多,胡母的忧虑更甚。于是请近仁代她写信,叫儿子勿违母命。待到一九一七年,胡适回家结婚,他的母亲才笑出眼泪,心头上一块石头才落了地。方期儿媳承欢,以娱晚年,岂知遭受了很多的患难,吃尽了许多的痛苦,气血双亏,身体日益衰弱,虽在病中,还是决定令江冬秀前往北京,免得儿子独居岑寂。儿子也是“吾力求迁就,以博吾母欢心”(见胡适给近仁的信)。母子的心情都有难言之苦。冬秀于一九一八年夏往北京,十一月胡母忽染感冒,延医服药,被医生误投“三阳表劫之剂”,致令不起,于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长逝,享年四十六岁。胡适接到家中电报,立刻率妻奔丧,离家数千里,交通不便,到家时已入殓五日了。十五年中,他和母亲只有四五个月的时间在一起生活。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死时又未能见一面,胡适确是很惨痛的。绍之也奔丧来家。丧礼袭旧式,加以改良。布置灵堂,蒙着白布。胡适穿着麻布孝服、草鞋,守着灵柩,以鞠躬代替下跪叩头。用白纸亲自写了“魂兮归来”四个黑字,挂在灵前。并请了我的外祖父主祭。这是胡适对母亲的至诚至孝的一种表现。
胡适自称此像神似母亲
照旧例,亲友都要送挽联。我外祖父送的上联曰:“甚矣吾衰,念载故人今不梦”;下联曰:“贤哉母教,重洋学子已成名”。绍之是狂士,对于老师的挽联不敢评议,但对别人送的挽联遂大放厥词,说这个不通,说那个不妥,这个应该打屁股,那个应该吃猪食水。在此悲哀的环境,他却话三道四,这是很不妥的。于是有人也做了一副对联来报复他,联曰:“愧我无才,吃猪食水;劝君勿驳,吹鸦片烟。”
出殡之日,在胡氏宗祠开追悼会。胡适在追悼会上说,旧式的丧礼,有些是虚伪的,应该除掉;有些是表达哀思的,还可以保存。例如,“点主”原来是:亲人逝世,请个年高德重的乡亲,写个神主牌,放在宗祠内,做个纪念。后来为了省事,把神主牌写好,把那“主”字上头的一点空着,请一位乡绅来点主,还是纪念的意思。到了最后,把一只雄鸡的鸡冠切破,那位乡绅把朱笔蘸饱鸡冠血,点上“主”字。从此死者的灵魂遂凭依在神主牌上了。这就是迷信。胡适还说到要破除迷信。但没有说多少话,他遂悲从中来,哭不成声了。话没有继续再讲下去,会也赶快结束了。胡母的棺材暂厝,以待他日入土安葬,他就回北京了。时冬秀已怀孕,次年生祖望后,再同侄儿思永和她的堂弟江泽涵等回京。
今附录胡适给近仁的两封信,可供参考。
附信一
近仁老叔大人尊前:半年之中通问殊少,吾叔或能谅我懒也。日前,乃以儿女之私,辱吾叔殷殷垂示。侄非草木,宁不知感激遵命。实以近状如此如此,致不获已耳。侄尝为叔言,生平有二大恩人,吾母吾兄而已,罔极之恩,固不待言。而小人有母尤非他人泛泛者比。侄乌忍上逆吾母之命,而作此忍心之事。总而言之,予不得已也。侄对吾叔不敢打一诳语,叔宜信我耳。近来心中多所思虑,郁郁终年,无日不病。有最近照片一帧,在吾舅处,以证吾言也。辱示赠周卿诗第四句甚佳。惜周卿不足当此。吾叔殊未知周卿实一莽男儿,不学无术者也。近作若干首,录呈乞政。今年工课繁重,殊无暇及此,偶有所感,便一为之。六七月来,得诗不过二十耳。近来读杜诗,颇用一二分心力,忆得百十首。余无所成,颇用自愧。老叔近读何诗?迩来上海购书稍易,老叔欲得何家诗集者,请以书名见示,当为老叔得之也。此颂道安。
侄骍顿首
侄事已于家信内详说一切,请于家母处索观,便知。
附信二
近仁老友:前得手书,极所感谢。所云一切,皆极中肯要。我生平最爱率真,若于吾母前尚需饰伪,则人道苦矣。(www.chuimin.cn)
前得第五号书,言母病状,吾实不料病是真情。吾初疑此必之家庭中,如家秠嫂一方面有为难之处,而吾母不愿明言之,故以病为言(此节既非事实,望勿为他人言之)。盖家信从未言吾母病发,又时冬秀在江村未即召回,故怀疑吾母真发病甚“沉重”也。吾之作书询[问]足下,正以此故,若真知母病,决不复询足下矣。
今吾母既决令冬秀来,固是好事,惟自得足下书后,极忧冬秀出外后,家中无人照应。吾母又极耐苦病,平常不肯言病。此亦不是细事,真令我左右做人难矣。
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故从不曾挑剔为难(若不为此,吾决不就此婚,此意但可为足下道,不足为外人言也)。今既婚矣,吾力求迁就,以博吾母欢心。吾之所以极力表示闺房之爱者,亦正欲令吾母欢喜耳。岂意反以此令堂上介意乎。
吾之欲令冬秀早来,其原因已详说于家书中,想已见之。此亦补救之一法。不然,吾十余年独居,岂不能耐此几个月之岑寂耶。
此事已成往迹,足下阅此书后,乞扯烧之,亦望勿为外人道,切盼,切盼。
来书言革新事业,已有头绪,闻之甚喜。革新后,里中万不可居。祈来京一行,最佳。此间虽不易图事,然适处尽可下榻。即不能谋生计,亦可助适著书,亦不致糊不出一人之生活也。无论如何,总比在里中好些。足下以为何如。
冬秀出来时,请足下至吾家将一部《龙川集》、一部《王文成全集》检出令彼带来。
匆匆即祝
进步勇猛。
适上
七年五月二日
有关闲话胡适的文章
自后唐至后周,出了一个八面玲珑不倒翁式的宰相,历事五姓十个皇帝,世故圆滑,左右逢源,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冯道作为后唐宰相,全无气节,又乖乖地拜倒在石敬瑭的脚下。冯道认为中原已归辽所有,立刻主动前来,拜见耶律德光。冯道以吹捧对方和辱骂自己,取悦于人。冯道摇身一变,又成为后汉的太师。冯道自告奋勇,前往迎接。冯道看不起柴荣,顶撞说:“陛下未可比唐太宗。”冯道以为,柴荣亲征,必然失败。......
2023-07-21
赵公子孝顺父母的事迹一直被大家传颂。赵公子孝顺母亲,从不让母亲不喜欢吃的东西出现在她眼前。看到这种情况,赵公子请郎中到家中为母亲医治。郎中看后对赵公子说:“你母亲不是什么大毛病,只需生鸡蛋1个,敲一孔,入川贝母末3钱,用纸封固,上锅蒸熟,每天吃3个,1个月定能痊愈。”老太太听了儿子的话大惊失色,只得按照郎中的方子每日吃注入川贝母的鸡蛋。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等的鳞茎。......
2023-07-31
在古人眼中,行星运行会产生强大的能量,顺行往往代表一种正的能量,逆行则相反。木星顺行有利于发动军事进攻,但它若逆行,就不利于进攻了,石申的《星经》中就记载了这样的观念:岁星逆行,其国不可以兴兵。可是,当军队接近目标的时候,木星顺行的速度慢了下来,这让武王感到不安,木星似乎不再配合他的军事行动了。武王知道,木星一旦停止不前,接下来就要调头逆行了,而逆行是应当退兵的......
2023-09-17
一五章太炎谈胡适约在一九三二年,章太炎偕龚振鹏避居北京,住东城,共居一屋。据此,章太炎是轻视胡适的。不但他本人,而且章的有些学生也是看不起胡适的学问。章太炎爱财,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情,有些人拿它当做谈话的资料。胡适在一九二二年六月七日的日记中详细记载章太炎向袁世凯要钱的故事,并说:“章太炎近来很有钱,他有巨款存在兴业银行,近来还想做兴业的股东哩!”但章贬胡适的话也言之过甚,变成文人相轻了。......
2024-09-20
王静《千年望族》发表的那一年,有几位“老慈城”打电话说,《千》文漏写了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药王冯根生。之后,青春宝公司定期寄来的《青春宝报》像一根无形的纽带将药王冯根生的踪影与几百里外的我紧密相连了。我将这个猜测,告诉了慈城镇党委书记徐文华、镇长张银康,后又从杭州宁波经促会得到证实,徐文华、张银康决定要到杭州拜访冯根生。离开时,张银康向冯根生送上了慈城的年糕和冬笋。......
2023-11-15
支撑今天这个故事说的是的是一对至亲母女:15岁的女儿身患残疾,失去双腿,却渴望着学校的生活;44岁的妈妈,身单力薄,却七年如一日地抱着女儿上学。可贾贵云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不得不做出人生中最最艰难的抉择,她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下了自己名字,也就在那一刻,她在心里暗暗发誓,闺女,别怕,妈妈以后就是你的腿,说啥也要支撑起你的生活。......
2024-09-12
三八胡适的祖茔徽州山多地少,在外经商,稍有积蓄,就回家办三件事:造新屋,修祠堂,建祖茔。经费由胡适分批汇到旌德县石恒春药店,先父收到汇款后,立刻派我的小侄石秉根亲交江冬秀。胡适的祖父母葬其中,胡父和胡母分葬两侧。江冬秀采取一个招魂入墓的举动,她用纸幡覆盖胡父的棺木上。新中国成立前凡到绩溪看望胡适故居的人士,都要去看看胡家的坟茔。胡适的祖茔遭受破坏,棺木被盗。......
2024-09-20
1931年,罗尔纲在北平胡适家抄录整理胡适之父《胡铁花遗集》。他于1943年撰写了《师门五年记》,专门记述向胡适求学问道,师生相处五年情谊至深的经历。此二文后结集出版,名为《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4年初版。1998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黄德鸿据《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一书的有关内容,撰有《胡适之父曾来澳》。......
2023-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