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壁画北魏早期开凿的70、71、74、78、165等窟中均保留有部分壁画,由于自然损毁、历代重修等原因现存极少,多已模糊不清,内容主要为佛背项光。中期壁画的藻井图案最具代表性,如115窟顶部正中绘一摩尼宝珠,一蟠龙绕珠盘旋,四周数身飞天环绕。类似藻井构图也见于大致同时期155窟,表明此类图案是北魏孝文帝改制前后较为流行的一种窟内顶部装饰题材。......
2023-12-05
观点之一:一般认为,非洲古代文明大多集中在靠近西亚与地中海区域的北非。
观点之二:撒哈拉沙漠岩画的大量发现,可以断定非洲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岩画就是这种独立的非洲文化最强有力的证明。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大陆分割成两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这两部分的气候和文化截然不同。
浩瀚无垠的撒哈拉沙漠
在常人的脑海中,沙漠就是一望无际的荒凉,别说人类文明,就是连动物都不会涉足的地区。可是,就在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地区——非洲撒哈拉大沙漠里,却有着人类文明存在发展的确凿证据——史前岩画群。
阿尔及利亚东南撒哈拉沙漠中部的山脉中,阿杰尔高原的塔西里,保留着15000多幅史前时代的岩画和雕刻作品,记录了从公元前6000年到第一世纪撒哈拉气候的变化、动物的迁徙以及人类生命的进化。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撒哈拉沙漠岩画群的发现纯属偶然。1933年,一支法国骑兵骆驼队途经撒哈拉中部的阿杰尔时,无意中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他们立刻将这一重大发现公布于世。过了20多年,法国政府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再次深入撒哈拉沙漠展开调查,最后,探险队共发现了一万多幅岩画。他们把其中部分精品临摹复制后带回巴黎,引起了轰动。后来经过许多的学者、旅行家、官员们的证实,撒哈拉岩画分布在范围广阔,尤其是在广大的山区。除了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也是一个重要的地区。如今阿杰尔的塔西里已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大的史前岩画博物馆。
非洲大陆上大片的黄色区域就是撒哈拉沙漠的位置
阿尔及利亚岩画“双角女神”
塔西里岩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许多岩画由巨大动物的图像组成,大象、河马、犀牛、长颈鹿和野水牛是岩画主要描绘的对象。这些岩画既有画的也有刻的,表现形式和手法相当复杂,内容丰富多彩,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种种日常生活场景。由于绘画者使用了天然的矿物颜料,虽历经几千年的风吹日晒,许多岩画的颜色却仍然鲜艳夺目。
阿杰尔的岩画是持续发展的,这使得这些岩画同时还是一本历史书,人们可以从动物形象、动物种属的变化、岩画中日常生活的主题内容、作画民族的更迭、岩画上的人物所持的武器和甲胄等,为考古学家断定岩画的年代。比如在属于早期的刻绘中,人类手持回力棒、标枪、石斧为武器,以后才出现弓箭。马匹时代的人物使用长矛和盾牌,一直存在到骆驼出现之后,盾牌逐渐消失,取代的是剑和火器。(www.chuimin.cn)
利比亚的玛斯多斯挤奶场面的岩刻
年轻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在上一个冰河时期还不是沙漠,气候类似现今东非。在八千年前,撒哈拉是一片肥沃的大草原,也为大量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正因如此,才使得后人能在撒哈拉众多的洞穴石壁上,看到远古人类留下的众多的野生动物嬉戏的图像。到公元前3000年之后,撒哈拉沙漠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在恩阿哲尔的岩画上,奔跑的长颈鹿、羚羊、水牛、犀牛、狮子、野牛、鸵鸟、和大象聚集在一起戏耍,向人们再现了距今4000~8000年前人们和动物在草原和谐相处的真实场面。本来撒哈拉这个词在阿拉伯语中就是沙漠的意思。自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撒哈拉是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荒漠。这些壁画告诉我们,事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其实,撒哈拉是一个年轻的沙漠。
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撒哈拉沙漠岩画中还有一些无法解释的形象。有些岩画上可以看到,在大部分一望而知就是当地牧民的人群中,却夹杂着一些非常现代的神秘人像。他们有的身穿精致的短上衣,有的“戴着太空盔,头盔上还有两个可供观察的小孔,头盔用一种按钮与躯干部服装连接。”在撒哈拉的塔希里山脉,有一些被称为“伟大玛斯神”的岩画,画中的人像戴着圆形的密封头盔,穿着连体的紧身衣。这些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去,像极了现代宇航员的样子。还有更加神奇的,在恩阿哲尔高原上的一幅巨型岩画上,一群土著人围绕着一个身材高大、头身一体、上有双角而看不出五官的奇怪人物。从画面上看,当地的土著对这些似人非人的“大个子”非常尊敬,好像对待神灵一样。这些画不是一幅、而是许多幅一再出现。有的学者据此认为“这只能证明早在七千多年前其他行星生物早已到过撒哈拉沙漠,当地的人群看见他们从天而降,认为是神灵降临,所以在他们离开后把这些人描绘成岩画。”
撒哈拉塔西里的崖壁画
非洲撒哈拉沙漠神秘的独目人岩画
撒哈拉岩画在整体风格上粗犷朴实,具有很高的写实性。这些“带着太空盔、身穿宇航服”的岩画人物到底是史前人类想象之中的虚构之作,还是有某种生活原型为依据的呢?没有人知道答案,也无人能给出解释。
经过考证,撒哈拉沙漠岩画其最早的岩画属于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年~前7000年),也有人倾向于稍早些时间,确定为中石器时代。在撒哈拉岩画群中,人们还发现了两种特殊的文字,即撒哈拉文字和拉费那固文字。
事实胜于雄辩。大量的证据表明,史前远古时代,撒哈拉就早已有人类居住。其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在该地区洞穴中或岩石上数以万计的岩画。可以说,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岩画最多的地方。这些岩画记载了撒哈拉地区气候的演变,也见证了撒哈拉地区曾出现过的高度繁荣的远古文明。
阿尔及利亚雅巴兰岩画
有关古文明之谜的文章
北魏壁画北魏早期开凿的70、71、74、78、165等窟中均保留有部分壁画,由于自然损毁、历代重修等原因现存极少,多已模糊不清,内容主要为佛背项光。中期壁画的藻井图案最具代表性,如115窟顶部正中绘一摩尼宝珠,一蟠龙绕珠盘旋,四周数身飞天环绕。类似藻井构图也见于大致同时期155窟,表明此类图案是北魏孝文帝改制前后较为流行的一种窟内顶部装饰题材。......
2023-12-05
随着“圣人”的教化,逐渐趋于文明。江苏史前先民比较重要的风俗是食人。新石器时代,苏北有狗殉、食狗之俗。食狗与食人有着某种联系。从后来的食人风习可以推见史前食人之普遍。并且,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等上古部落首领所跨越的时代,不可能与考古分期完全一致,它们之间不少时段是相互重叠的。......
2023-07-31
《中山经》的第九列山是岷(mín)山山系,在今天的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女几山。但是在古代,人们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误认为“岷山导江”。“岷山导江”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有关长江之源的最初的认识之一。不过,《禹贡》对岷山和岷江说的不多。看来这几座山的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与岷山差不多。人们自古以来就认为岷江是长江的源头,实际上岷江只是发源于岷山中的一条大河。......
2023-11-04
但临汾尧陵有许多谜团,如尧陵建于何时?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出生、生活于古冀州之中心地域平陽,即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尧的尸体据说葬在尧陵中,至今冢高约50米,周长近300米,气势宏伟壮观。尧陵在临汾,大多数人相信尧是葬在尧陵之中的,千百年来并没有人对此有过怀疑。从古至今,研究尧陵的学者一致认为《汉书》之说不准确,因此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2023-12-04
翼王石达开可谓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后因太平天国高层领导内讧,遭猜忌被迫分兵出走,被困大渡河,英勇就义,成为历史悲剧。然而,石达开也在大渡河畔留下了让人至今未解的众多的谜。洪杨内讧,石达开被怀疑和限制,负气出走,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三)翼王信之谜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遭太平天国内部猜忌被迫分兵出走之后,进军四川,结果在大渡河畔被清军与地方土司紧紧围困,成为釜中之鱼。......
2023-12-06
定陵的选定是十分复杂的。咸丰九年,在多次反复后终于决定将灵光凝聚的平安峪作为陵址。咸丰帝前后用了八九年的时间才把陵址确定下来,时间之长在历代帝王中是不多见的。定陵是咸丰的陵墓,位于裕陵之西的平安峪。二月二十五日,咸丰到西陵为他的父亲道光皇帝进行大葬礼,顺便到大臣们为他选定的魏家沟亲自进行勘察。经过反复比较,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最终咸丰在东陵陵区选出了最中意的平安峪、成子峪和辅君山三个地方。......
2023-12-04
关于,“顺治出家”之说,最早见之于清初有“诗史”之称的吴梅村之《清凉寺赞佛诗》,此诗共四首,长达一百余句。此外,还有《清稗类钞》、《清代野史大观》等书中均有关于顺治帝因董鄂妃去世而削发出家的故事。顺治再次申明想要出家的意愿,经玉林力劝,顺治才作罢。以上几则史料表明,顺治十七年八至十月间,清帝顺治决意出家,并剃了头发,但出家未遂。由此可断定,顺治死后火化毫无疑问,这也就证明了他未曾出家。......
2023-12-06
蓬莱之得名,源于徐福东渡的传说。其次,徐福确实也有可能从浙东地区东渡日本。毛昭晰教授在文章中还提出徐福东渡路线的几种设想:1.徐福船队从琅琊附近出发,至宁波附近集结,修理船只,补充给养,然后经岱山、舟山诸岛直航日本。从这一推测看,徐福船队曾经驻留舟山群岛,山东到舟山的航线已经形成,且较为成熟,或许这也是“岱山”命名的一种可能性。这种猜测,是基于古代山东半岛与舟山的通航关系为依据的。......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