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佩特拉古城的谜团:商道转变与地震的迷失

佩特拉古城的谜团:商道转变与地震的迷失

【摘要】:佩特拉古城衰亡之谜观点之一:商道的改变与两场大地震,使佩特拉城被居民彻底遗弃。佩特拉古城照片大约公元前312年,纳巴泰人在此正式定居。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佩特拉古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佩特拉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称为“玫瑰红的梦幻都城”。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分析,导致佩特拉城衰亡的可能是天灾。公元551年,佩特拉城再次遭受严重地震。还有的科学家认为环境恶化是导致佩特拉衰亡的因素之一。

佩特拉古城衰亡之谜

观点之一:商道的改变与两场大地震,使佩特拉城被居民彻底遗弃。

观点之二:新的证据显示,其衰亡的原因是因为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无法给佩特拉古城提供足够的资源。

佩特拉古城(公元前9年~公元40年)是约旦南部的一座历史古城,它是约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约旦最负盛名的古迹区之一。

佩特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这里曾是古代纳巴泰(也有译为“纳巴特”的)人建立的厄多姆王国都城。公元前6世纪,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人的部落控制了约旦阿拉伯干河的东部,纳巴泰人从阿拉伯半岛北移进入该地区(今天约旦和南叙利亚境内)。

佩特拉古城照片

大约公元前312年,纳巴泰人在此正式定居。在他们建造的众多安居地中,首都佩特拉最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佩特拉斗地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四周陡峭的群山和其间的广阔空间给纳巴泰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栖身地。另外,惟一进出佩特拉城的道路是一条长3公里的狭窄小路,有的地方路面仅宽3米,易守难攻。那里只需要一群老弱士卒,就完全可以抵御城外千军万马的入侵,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佩特拉还成为连接东西方交通和控制二者之间贸易的一个交通要道。罗马人和来自于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东方国家的商人们在佩特拉的市场中互通有无。纳巴泰人变得强大而富有,王国的君主们修建了数不胜数的纪念性建筑,比如庞大而坚固的石头堡垒以及围绕着堡垒的居民点、庙宇、民众的住所等等。

佩特拉古城的宫殿遗址

佩特拉地处隐密,要通过长长的窄道才能进入

纳巴泰人的水利工程

世界各地的商人来到佩特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有水源。纳巴泰人是水利工程方面的高手,他们修筑起数十条水渠及水塔以便汇集雨水,还把土地划为多个浅漏斗,在正中种植一棵果树保留并贮藏水分。这些措施,可以提供城市户所有人的饮用和生活用水。

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带来了滚滚财源的同时,也吸引了别人的注意。公元106年,佩特拉被罗马人侵占,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在罗马人统治下,佩特拉曾一度是罗马东部省城的佼佼者。但好景不长,佩特拉受到了海运贸易的威胁,地中海岸的亚力山大城抢走了它的一部分生意;陆地运输也开始变化,罗马人在它北部兴建了一条大路,连通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与美索不达米亚(今天的伊拉克),掠走了更多的运输贸易。到了公元3世纪,佩特拉的经济实力和财富大大减弱。公元3世纪以后,随着贸易路线的改变,佩特拉的重要性大为削弱,最终被遗弃。(www.chuimin.cn)

公元4世纪,佩特拉沦为拜占廷(或称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廷(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纪,日趋强大的伊斯兰帝国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佩特拉又成了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没有人知道它的显赫历史,佩特拉一直默默无闻地躲在历史的面纱之下。

1806年,一位名叫尤尔里奇·西特仁的德国学者装扮成阿拉伯人试图悄悄溜进佩特拉,可是不幸伪装被识破,最后以间谍的身份被奥斯曼帝国政府处死。

古城整个色调呈现出粉红色,故称“玫瑰城”

1809年,生于瑞士,在德国和英国接受教育并潜心学习阿拉伯语的贝克哈特成为第一个窥见佩特拉古城的西方人。此人热衷阿拉伯文明的研究,说得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对伊斯兰的宗教信仰、典礼仪式无所不晓,了如指掌。他借着考察尼日尔河和尼罗河的机会,化名加入了一支穿越撒哈拉沙漠去尼日尔地区的商队。一路上,人们都误把他当成了博学多才的伊斯兰法学家,对他很是尊敬,无话不谈。就这样,1812年8月22日,在经过佩特拉古城的时候,贝克哈特在一名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最终来到了佩特拉。一个隐藏了近千年的神秘古城又一次向世界打开了它尘封已久的大门。此后,这里成为世界著名景点。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佩特拉古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7月8日,佩特拉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佩特拉几乎是全在岩石雕刻而成的,并以岩石的色彩而闻名于世。佩特拉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称为“玫瑰红的梦幻都城”。实际上,这里的岩石不只呈红色,还有淡蓝、橘红、黄色、紫色和绿色。游人们置身其中,大都会被奇异的景色和伟大的建筑所震惊。这样一座富丽堂皇的城市殿堂,为什么会被当初的主人们遗弃呢?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分析,导致佩特拉城衰亡的可能是天灾。公元363年,一场地震重击了佩特拉城,许多建筑沦为废墟,房屋的主人们无能力或者无心思将它们修复。公元551年,佩特拉城再次遭受严重地震。这次地震也许震塌了拜占廷教堂;随后教堂又受到震后蔓延全城的大火袭击。这一解释并不令人满意,为什么许多城市都能在地震和火灾之后重建,而佩特拉却不能呢?

富丽堂皇的城市殿堂——佩特拉

佩特拉城照片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为土耳其人所创立之国。始王奥斯曼一世,初居中亚,并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后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领有南欧、中东及北非之大部,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苏丹。

还有的科学家认为环境恶化是导致佩特拉衰亡的因素之一。科学家们发现在早期的纳巴泰人时代,森林遍布佩特拉四周的山地;到了罗马时代,人们为了建房和获取燃料砍伐了大量的木材,致使林区衰变成为灌木林草坡带;到了公元九世纪,过分地放牧羊群使灌木林和草地也消失了,这个地区遂开始逐渐沦为沙漠。当周围的环境再也无法为庞大的人口提供足够的食物和燃料时,城市就彻底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