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说,如此强烈的地震,对丽江可能是毁灭性的,但是丽江古城的建筑具有的防震性能,使古城没遭到灭顶之灾。恰恰这时,丽江古城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但还没有批下来,处在积极报批过程中。地震后三天,我与县长一起去古城察看,也是为这个事。然后,我们就对外宣布:“丽江古城的基本格局没有变,所以继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恢复时,县委、县政府要求把钢筋混凝土的房子拆除,恢复古城原貌,要“修旧如旧”。......
2023-08-23
佩特拉古城衰亡之谜
观点之一:商道的改变与两场大地震,使佩特拉城被居民彻底遗弃。
观点之二:新的证据显示,其衰亡的原因是因为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无法给佩特拉古城提供足够的资源。
佩特拉古城(公元前9年~公元40年)是约旦南部的一座历史古城,它是约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约旦最负盛名的古迹区之一。
佩特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这里曾是古代纳巴泰(也有译为“纳巴特”的)人建立的厄多姆王国都城。公元前6世纪,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人的部落控制了约旦阿拉伯干河的东部,纳巴泰人从阿拉伯半岛北移进入该地区(今天约旦和南叙利亚境内)。
佩特拉古城照片
大约公元前312年,纳巴泰人在此正式定居。在他们建造的众多安居地中,首都佩特拉最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佩特拉斗地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四周陡峭的群山和其间的广阔空间给纳巴泰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栖身地。另外,惟一进出佩特拉城的道路是一条长3公里的狭窄小路,有的地方路面仅宽3米,易守难攻。那里只需要一群老弱士卒,就完全可以抵御城外千军万马的入侵,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佩特拉还成为连接东西方交通和控制二者之间贸易的一个交通要道。罗马人和来自于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东方国家的商人们在佩特拉的市场中互通有无。纳巴泰人变得强大而富有,王国的君主们修建了数不胜数的纪念性建筑,比如庞大而坚固的石头堡垒以及围绕着堡垒的居民点、庙宇、民众的住所等等。
佩特拉古城的宫殿遗址
佩特拉地处隐密,要通过长长的窄道才能进入
纳巴泰人的水利工程
世界各地的商人来到佩特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有水源。纳巴泰人是水利工程方面的高手,他们修筑起数十条水渠及水塔以便汇集雨水,还把土地划为多个浅漏斗,在正中种植一棵果树保留并贮藏水分。这些措施,可以提供城市户所有人的饮用和生活用水。
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带来了滚滚财源的同时,也吸引了别人的注意。公元106年,佩特拉被罗马人侵占,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在罗马人统治下,佩特拉曾一度是罗马东部省城的佼佼者。但好景不长,佩特拉受到了海运贸易的威胁,地中海岸的亚力山大城抢走了它的一部分生意;陆地运输也开始变化,罗马人在它北部兴建了一条大路,连通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与美索不达米亚(今天的伊拉克),掠走了更多的运输贸易。到了公元3世纪,佩特拉的经济实力和财富大大减弱。公元3世纪以后,随着贸易路线的改变,佩特拉的重要性大为削弱,最终被遗弃。(www.chuimin.cn)
公元4世纪,佩特拉沦为拜占廷(或称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廷(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纪,日趋强大的伊斯兰帝国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佩特拉又成了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没有人知道它的显赫历史,佩特拉一直默默无闻地躲在历史的面纱之下。
1806年,一位名叫尤尔里奇·西特仁的德国学者装扮成阿拉伯人试图悄悄溜进佩特拉,可是不幸伪装被识破,最后以间谍的身份被奥斯曼帝国政府处死。
古城整个色调呈现出粉红色,故称“玫瑰城”
1809年,生于瑞士,在德国和英国接受教育并潜心学习阿拉伯语的贝克哈特成为第一个窥见佩特拉古城的西方人。此人热衷阿拉伯文明的研究,说得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对伊斯兰的宗教信仰、典礼仪式无所不晓,了如指掌。他借着考察尼日尔河和尼罗河的机会,化名加入了一支穿越撒哈拉沙漠去尼日尔地区的商队。一路上,人们都误把他当成了博学多才的伊斯兰法学家,对他很是尊敬,无话不谈。就这样,1812年8月22日,在经过佩特拉古城的时候,贝克哈特在一名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最终来到了佩特拉。一个隐藏了近千年的神秘古城又一次向世界打开了它尘封已久的大门。此后,这里成为世界著名景点。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佩特拉古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7月8日,佩特拉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佩特拉几乎是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的,并以岩石的色彩而闻名于世。佩特拉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称为“玫瑰红的梦幻都城”。实际上,这里的岩石不只呈红色,还有淡蓝、橘红、黄色、紫色和绿色。游人们置身其中,大都会被奇异的景色和伟大的建筑所震惊。这样一座富丽堂皇的城市殿堂,为什么会被当初的主人们遗弃呢?
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分析,导致佩特拉城衰亡的可能是天灾。公元363年,一场地震重击了佩特拉城,许多建筑沦为废墟,房屋的主人们无能力或者无心思将它们修复。公元551年,佩特拉城再次遭受严重地震。这次地震也许震塌了拜占廷教堂;随后教堂又受到震后蔓延全城的大火袭击。这一解释并不令人满意,为什么许多城市都能在地震和火灾之后重建,而佩特拉却不能呢?
富丽堂皇的城市殿堂——佩特拉
佩特拉城照片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为土耳其人所创立之国。始王奥斯曼一世,初居中亚,并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后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领有南欧、中东及北非之大部,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苏丹。
还有的科学家认为环境恶化是导致佩特拉衰亡的因素之一。科学家们发现在早期的纳巴泰人时代,森林遍布佩特拉四周的山地;到了罗马时代,人们为了建房和获取燃料砍伐了大量的木材,致使林区衰变成为灌木林草坡带;到了公元九世纪,过分地放牧羊群使灌木林和草地也消失了,这个地区遂开始逐渐沦为沙漠。当周围的环境再也无法为庞大的人口提供足够的食物和燃料时,城市就彻底消亡了。
有关古文明之谜的文章
按常理说,如此强烈的地震,对丽江可能是毁灭性的,但是丽江古城的建筑具有的防震性能,使古城没遭到灭顶之灾。恰恰这时,丽江古城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但还没有批下来,处在积极报批过程中。地震后三天,我与县长一起去古城察看,也是为这个事。然后,我们就对外宣布:“丽江古城的基本格局没有变,所以继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恢复时,县委、县政府要求把钢筋混凝土的房子拆除,恢复古城原貌,要“修旧如旧”。......
2023-08-23
在很早之前,地震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叫做震级。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称为有感地震。科学家们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地震烈度来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强烈的构造地震破坏力非常大,是人类预防地震灾害的主要对象。火山地震一般较小,造成的破坏也极少,而且发生的次数很少,只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
2023-08-18
古城区的文化工作将乘撤地设市的东风,尤其是随着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通过对古城文化的盘点,就可说明以上几点。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或保存下来的古城,保存了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难怪很多人在呼吁要保护好古城,难怪许多人担心原住纳西人搬出古城。有人认为,木府的三清殿是中国最为严肃的道教道场之一,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值得好好保护、开发。......
2023-08-23
从文化角度而言,丽江古城是一个融多元文化为一体的古城,是多教并存的古城。有了名气的小食馆,最后就形成了古城的一种饮食文化。这些画面,无不向我们说明这个古城里有着极其丰富的民俗文化。古城的人互相见面,打个招呼,这种乡土乡音显得格外亲切,这些都是民俗文化的元素,也有市井文化的元素。他们的始祖不可能是纳西族,但是他们一定带来了众多的文化,特别是中原的文化,这些文化到丽江古城后便与本土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了。......
2023-08-23
丽江古城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古老的象形文字及东巴经传世。文物古迹甚多,有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还有《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出版。这一切构成了古城区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条件。具体来看,古城区民族文化有五个闪光点:一是多样性。二是丽江民族文化的活态性。目前古城区文化部门正在填报一份文化部文化产业发展典型案例的推荐性文本。......
2023-08-23
中国古城墙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中国最早城墙的出现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主要存在于当时的各类城市中。城头山古城遗址阴湘城遗址中国古城墙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一是出现了“廓”,即有城墙的外城。二是城墙修筑已扩展延伸到当时各诸侯国的边境之上,且已成为各诸侯国图强称霸的重要军事设施,这便是中国长城的起始。楚国是迄今为止所知中国最早修筑长城的诸侯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掀起了修筑长城的第一次高潮。......
2023-11-16
而这只是英国8000家左右的律师事务所中的收入的一部分而已,其总收入简直是天文数字。在美国,随着逃避迫害的欧洲移民,律师在新大陆成为替代贵族的中间领导阶级,成为反抗英国剥削和压迫的中坚力量,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
2023-12-03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全球华人与不少外国朋友的心。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的生死之间,发生之后全国人民、全球华人众志成城,真情救援,有许多催人泪下、震撼心灵的故事。我认为,在这场突然发生的大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及其子孙的仁爱之心得到极大的弘扬!小民的基本口粮,核心家庭的基本温饱,老人的赡养均是仁政的主要内容。......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