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东火仇家与东山书院: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

东火仇家与东山书院: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

【摘要】:东火仇家今儿要给您说的这个故事,曾经是长治县东火赫赫有名的仇家。说到东山书院,就又不得不和东火的仇家联系在一起了,因为,这书院便是东火的仇家出资办的。东火村所有的传说与故事主线,都是传颂仇家的美名,而他们所建的东山书院更是名声远扬。究其缘由,主要是东山书院所办为义学,经费均是仇家供给。但东火仇家以及仇家所办的书院,都将成为值得人们铭记的一段历史。

东火仇家

今儿要给您说的这个故事,曾经是长治县东火赫赫有名的仇家。

说起这东火仇家,那可是有些来历的。当地人说起来是有板有眼,说什么东火仇家明朝时候出过一位驸马;说仇家祖上有个“黑老鸹”,是皇帝亲赐的;还说仇家出过个仇三乐,他曾经在东火盖了个望京楼,半截子能插到天里头。人家用手指头一戳,太阳就不动了。听听,这事说得玄不玄?呵呵,这可真是一人传实,百人传虚,传来传去,本来靠谱的事儿也离谱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东火仇家过去一定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要不然,人们也不会无中生有地神侃,您说是不?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长治县的东火,明清时期隶属于潞安府雄山乡,原有八社九圪坨,九岭十八沟。明朝的时候东火为一座城池,有东西南北四道城门。一些老人至今能很清楚地指出当时城墙的位置,有的地段还留有城墙的痕迹。村里至今还有城外、西街一说。在当年的仇府门口,现在还可见到一对仍十分威武的上、下马石,其中的一块仍保存完好,高约一米五,宽约一米。令人吃惊的是院子里还有一块小上马石,高和宽都不足一米,这些都足以佐证仇家曾经的辉煌。仇家的墓志铭是在羊川村发现的,从碑上斑驳的字迹中我们能够解读出,仇家曾经娶到过“尚书”之裔,可想在明朝的时候那是很不简单的。据村上一位老人说他爷爷烧石灰那会儿在田里还挖出过一块仇家“龙头碑”,那块碑有两米多高,一米多宽,好几吨重。只可惜他们当时看都没看,就把它砸碎炼了一窑石灰。连同“龙头碑”挖出的还有一个烧香用的、硕大的“香石台”,有一辆普通三轮车那么大,也炼石灰了。石碑、石台如此规模,足以表明当时的仇家是多么风光。东火的老人们还说,十几年前他们村还刨出过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陕西一位进京赶考的书生路过此地拜访东山书院的事。说到东山书院,就又不得不和东火的仇家联系在一起了,因为,这书院便是东火的仇家出资办的。

据说,建东山书院的就是仇森,他自幼拜陵川姬先生为师,潜心求学。沈王府的恭僖王听说以后,很喜欢这个书生,于是就选他为“上艾县主”的仪宾。仇森一生主要功绩是创《家范》,立《乡约》,办义学,建东山书院。(www.chuimin.cn)

东山书院建于东山之顶,占地四亩。书院内建有先师庙,其后为学习堂。学习堂前列四个书房,分别题: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先师庙前有入德门,门南建有一座高约五丈的尊经楼,藏古今典籍,楼下门额题有“东山书院”四个大字。尊经楼北边,有水井、厨房、石碾、凉亭等。南面建有几间厢房,供书院闲杂人居住。书院前边还修有一座桥,曰格心桥,桥下有池,池中有水。院外西北置田50亩,有煤窑一座,供书院开销。  说到这东山书院啊,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说到了仇家后人仇栏接管东山书院的时候,对过去的办学方针不是很明确,于是就历尽千辛万苦到江南去问吕泾野:“到底该如何办学呢?”吕泾野回答说:“以《家范》教家,家人可以走正道;以《乡约》教乡,则乡俗可以很美好;以义学教子弟,则子弟都可以成材。我们的前辈和圣贤培养人才的方法不外乎如此。你能如此,治理国家也绰绰有余了,是现代其他注重科考的一些书院都赶不上的呀!”  仇家的故事太多太多,但在当地流传的最多的是关于仇森乐善好施的故事。说邻村有一个和尚在仇森府上寄存有二十吊钱,十余年没有人知道。忽然有一天,这个和尚得了急症去世了。由于没有子女和亲戚,所以仇森就用和尚寄存在他家的这些钱厚葬了他,余下的分给了邻居。还有故事说正德六年五月的一天,东、西火村有流贼来袭,大肆掠夺财物,后来,贼向仇森要几匹快马,并威胁说:“要不答应,烧你全家!”仇森说:“你要放火,是我一家之害;我要给你马,则你去危害四方!”贼大怒,于是放火烧了仇府。

东火村所有的传说与故事主线,都是传颂仇家的美名,而他们所建的东山书院更是名声远扬。遗憾的是书院的寿命很短,从嘉靖四年仇森创建,到隆庆初已经坍废。尽管后来又移至村里,但也没维系多长时间。究其缘由,主要是东山书院所办为义学,经费均是仇家供给。仇森在世的时候,不愁经费,仇森一死书院就办不下去了。如今东山书院的遗址,一片荒凉,再难寻到它当年的一丁点儿辉煌了。但东火仇家以及仇家所办的书院,都将成为值得人们铭记的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