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国象棋的发源地:沁州棋盘山

中国象棋的发源地:沁州棋盘山

【摘要】:象棋源地中国象棋那是历史悠久了。祭祀场选择了规整的方形,象征着地方。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制对方于死地而赢。后来,他们便在赤狄通往晋国的要道之侧的棋盘山山巅,当年炎帝创制“象戏”的地方,用巨石雕造了一副巨大的棋盘,并建了一座石亭。经历若干代的演变,于宋朝之后,象棋逐渐定型,成为今天三十二子的象棋。于是,沁州棋盘山被人们称作“中国象棋的发源地”。

象棋源地

中国象棋那是历史悠久了。可大伙知道不?中国象棋的发源地就在咱沁县啊。

沁县,原来叫沁州。沁州有一座山叫棋盘山,位于郭村镇丁家山村西,距城35公里。从棋盘山俯瞰四周,重峦叠嶂,山连着山,岭挨着岭。顶峰是伏牛山的主峰,也是境内最高山峰,海拔1745米,峰顶约30米见方的平台上,有一块两平方米大的黄沙石,石上刻着象棋格子,两边还有似人坐过的屁股印。传说,曾有两位神仙,经常在此下棋,棋盘山由此而得名。

相传,这里曾是炎帝神农氏象天设五行、演八卦之所。约4400年前炎帝部落,来到太岳山土厚水沛的伏牛山一带。当时,山下水溃无法种植,人们选择了海拔1200米到1400米的山地定居下来,庞大的部族聚居在河流的源头,过着半农耕半狩猎的生活。当时生产能力低下,并常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产生了对神灵的崇拜。炎帝选择山顶一块平地设置了神鬼祭坛,每到播种和收获季节,族中男性便要拿上收获的五谷麻、黍、稷、麦、豆上山祭祀。炎帝亲自主持,在场地上按居住地划分成几个方块,把各自的祭品堆放其中,根据春夏秋冬四季在方块的四角上分别祭祀春神、夏神、秋神和冬神。祭祀场选择了规整的方形,象征着地方。以伏牛山东西各衍出的五条支流,划出五条线。各个聚居点分别以金、木、水、火、土命名,场地上的谷物堆成圆形,象征天圆。在中间祭祀日神和月神。祭祀的人们分成两队,每队五人,一对着火红色的衣服,另一队着蓝黑色的衣服在方阵中舞蹈。原始象戏就产生了。经过长期的演变,象五行、祭鬼神的方式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开来。到了商周时期,祭祀活动成为奴隶主显示王权的活动,祭祀中的供品变成牛羊和奴隶,充满了血腥和残暴,而炎帝时代祭鬼神活动称为贵族们玩耍的游戏。(www.chuimin.cn)

周惠王十二年,晋国宫廷发生内乱,公子重耳避难赤狄,在赤狄都城阏与城中居住长达12年之久。由于长期流亡,公子重耳心情十分烦闷,跟随他的五个贤士便想尽一切办法调整他的心情。于是君臣六人就经常演玩儿时在宫廷中学过的象棋。为了不使重耳丧失复国志向,磨炼他的斗志,狐偃、先轸等文武皆备的贤士,便在古老的象戏中加进了军事的元素:设棋、箸、局三种器具,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制对方于死地而赢。重耳君臣经常玩棋,锻炼他们的军事谋略和作战技能。后来,他们便在赤狄通往晋国的要道之侧的棋盘山山巅,当年炎帝创制“象戏”的地方,用巨石雕造了一副巨大的棋盘,并建了一座石亭。经历若干代的演变,于宋朝之后,象棋逐渐定型,成为今天三十二子的象棋。

于是,沁州棋盘山被人们称作“中国象棋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