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连氏宗祠:上党地区保存完好的姓氏祠堂

连氏宗祠:上党地区保存完好的姓氏祠堂

【摘要】:连氏之根襄垣县古韩镇的南丰沟村,有一座祠堂,叫连氏宗祠,迄今为止,它是我们上党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姓氏祠堂。那么,这连氏宗祠为什么会出现在襄垣,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连氏祠堂,就是连姓人士寻根祭祖的地方。襄垣曾分别出土了四块碑文,有三块碑文是连氏祖茔的。

连氏之根

襄垣县古韩镇的南丰沟村,有一座祠堂,叫连氏宗祠,迄今为止,它是我们上党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姓氏祠堂。那么,这连氏宗祠为什么会出现在襄垣,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连氏宗祠坐落在襄垣古八景的南罗山东南麓,坐南向北,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也就是1594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后于清朝道光民国年间扩建、重修,形成现在的规模。

祠前广场上,有一座高大威武的骑马大将军的雕像,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飞骑尉”将军、襄垣县阳泽河村上党远祖连简的雕像。祠堂建在28级台阶之上,十分壮观。拾阶而上,进入祠堂,正殿三间供奉着连氏始祖夫妻;东西厢房勾栏画栋,陈列着连氏碑刻、族谱,以及连氏相关的活动资料。整个建筑保留了原有的风格。

连氏祠堂,就是连姓人士寻根祭祖的地方。在襄垣县的南丰沟、阳泽河等几个村落,姓连的人非常多,就好像是一个大家族,而且自古以来,这些地方就是连氏族人聚居的村落。但连姓不是中国的大姓,至今数千年仍是一个小姓,即便如此,连姓却是一个古老的氏族,而襄垣县正是这个古老氏族连姓的发源地。

古上党连氏文化研究会会长连有根说:“为什么说中华连氏上党开宗,根在襄垣?主要是《春秋左传》《史记》里面都有记载,在我们的祠堂里面,‘连称’是我们的大始祖,他是春秋齐国的大夫,是晋周鲁公伯禽赐的连姓。赐姓以后,封上党为我们连家的邑地,之后,我们连氏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在襄垣。”

襄垣是连氏开宗发祥地,开宗先祖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连称,连称和子孙族人当时生活在古上党,史称连族“上党开宗”。 而上党远祖连简的后代从阳泽河迁移,形成四大支系、30多个村庄,形成襄垣连氏,以后迁沁县、沁源、屯留等县,形成上党连氏。(www.chuimin.cn)

襄垣曾分别出土了四块碑文,有三块碑文是连氏祖茔的。这四块碑文都是唐代早期的,上面清晰记载着:连简,字隆,上党襄垣人;连哲,上党襄垣人。碑文上面记载的时间和连氏的历史演变过程,都说明中国连氏上党开宗在襄垣。

上党地区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唐代末年,上党经过五代十国的大动乱,以及人口南逃,唐以前的上党连氏族谱自元代以前就没有了,所以只能靠石碑和墓志考证。据说,在距离襄垣百里以外的沁县连家庄,还发现了几块宋代初连族墓志石碑。上面记载,唐末宋初,襄垣连族中有部分人为逃避战祸迁移于此。可见,在唐末大战乱期间,上党连族有相当数量外迁他乡。

晋书·食货志》明确记载:江浙闽粤的客家连姓氏族,是由北方山西上党地区迁去。那么既然是上党地区,那么肯定是由襄垣迁去的,因为上党各县除襄垣外,别无连姓。

连姓氏族迁往南方,基本是福建、广东两地,而这两省又是台湾、澳门、东南亚各地连氏的第二发源地。2009年4月6日,原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夫人,及参访团成员,前往襄垣县南丰沟村,与来自各地的数百名连氏子孙共同祭拜祖先,然后入连氏祠堂观看连氏族谱、连氏家训。最后,连战应宗亲要求,挥毫题词“洪维祖宗遗德,高据云天一隅”,这是连战自2005年访问大陆以来,首次回乡祭祖。

1994年,襄垣县成立了上党连氏宗亲联谊会,以研究连氏文化为平台,凝聚亲情,传承文化,共叙发展。连姓氏族虽是中国的一个小氏族,,但是数千年来能有今天的发展,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