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长治县根雕迷:故事上党

长治县根雕迷:故事上党

【摘要】:根雕迷长治县南宋乡的长青村,有一个叫王向军的小伙子,今年30岁,打小就喜爱根雕,经常一个人躲在自家的小阁楼里,摆弄各种形状的树根。他手里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当地人送给他一个雅号“根雕迷”。我们在欣赏这一件件美轮美奂的根雕作品时,更为他坚强的毅力所折服,一段不同寻常的坎坷之路,造就了这位“根雕迷”。

根 雕 迷

长治县南宋乡的长青村,有一个叫王向军的小伙子,今年30岁,打小就喜爱根雕,经常一个人躲在自家的小阁楼里,摆弄各种形状的树根。他手里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当地人送给他一个雅号“根雕迷”。今天我们就给您讲讲他的故事。

高不足两米,宽不过五步,只有六七个平方米的小阁楼,就是王向军创作的工作室。狭窄的房间里随处摆放着完成与没完成的作品。这些枯树老根经过脱胎换骨,竟焕发出了充满韵律和张力的美感。十多年来,就是在这个简陋的阁楼里,他完成了大多数根雕作品的创作。狭窄的房间里随处摆放着他完成与没完成的作品,就好比来到一个艺术博物馆

其实,对于一件美好的根雕作品,选材是最重要的,也是根雕的第一步。这个寻找材料的过程,也就是运用生活经验和艺术修养,寻找创作题材的过程。要求创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出根的奇、特、怪、妙之处。

这一天,向军要去几十里以外的大山里寻找雕刻的原材料。在山坡上他看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枯树根。尽管有烂的空洞,但形状好,根连根有空洞感,只是由于树根扎得很深,他带的工具不趁手没能刨出来,于是决定改天找件上手的工具再来。据向军说,像这样为了一个树根,跑上几趟的时候实在太多了。奇特的根往往生长在险恶、艰苦的环境下。相反在平原上、沃土里生长的根,则很少有奇特形态。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一件作品需要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那么向军又为什么会喜欢上根雕创作呢?这还得从他的父亲说起——王向军的父亲是个木匠,做木工活很有两下子,尤其对雕刻更是拿手。王向军小的时候,就常跟着大人学这学那,自然对根雕艺术情有独钟了。由于父亲的缘故,他的愿望就是考上美术学院,系统的学习根雕艺术,然而这个愿望却在他17岁那年化为了泡影。

王向军说他那时还在初中念书,父亲给别人盖房子时,楼板断了,摔下来,把腰椎神经摔得受压迫了。当时,家里就和天塌了一样,生活没有了经济来源,自己也不能念书了。(www.chuimin.cn)

从那时起,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向军的身上。他辍学后,去砖窑打工,靠拉砖车挣的微薄收入,来维持一家的生计。然而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垮向军对艺术的向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用山上的一个树根,做了条龙,得到了朋友的夸奖,大大鼓舞了他搞根雕创作的信心。

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肯定向军的作品,有个行家就给他泼了瓢冷水。他指点说,这不能叫根雕,只能算木雕,不能什么都雕出来,得保留天然自然的东西,手工雕刻只能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位行家的指点,无疑是雪中送炭,从此向军踏上了根雕创作之路,并为此放弃了不少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然而在最初的日子里,这条路并不平坦。他在工作之余到大山里选好材,又不敢大白天拿回家,只有到傍黑没人的时候才敢悄无声息地扛回。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向军一个人待在小阁楼里,对着选来的树根苦思冥想,潜心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向军的根雕作品《鹤鹿同春》,在长治市建市60周年雕塑作品大展上获得二等奖,被当时的大展组委会收藏。

王向军的作品,或粗犷厚重,或委婉细腻。我们在欣赏这一件件美轮美奂的根雕作品时,更为他坚强的毅力所折服,一段不同寻常的坎坷之路,造就了这位“根雕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