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苗广义:宋朝创建者的智慧与坚定

苗广义:宋朝创建者的智慧与坚定

【摘要】:苗广义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次著名的兵变,叫“陈桥兵变”,说的是赵匡胤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事。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以国号为名,赐苗广义家乡苗家庄为宋村。由于苗广义平时能掐会算,很多士兵对他的话深信不疑。聪明的苗广义见此形势,认为再在朝中待下去凶多吉少,于是多次上奏,以多病为由回归乡里。“身微时勇扶社稷,闻达后归隐桑梓”,这是苗广义一生真实的写照。

苗 广 义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次著名的兵变,叫“陈桥兵变”,说的是赵匡胤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事。这次大的兵变,基本上是在和平的方式下进行的,京城百姓没有受到太多惊扰。策划这次兵变的关键人物,就是咱潞城市人,叫苗广义。

潞城西北20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叫宋村,这里丘陵环抱,绿色掩映,居民大多姓苗。宋代前叫苗家庄。后汉时期,村中出了一个隐士苗广义,辅佐宋太祖赵匡胤一统天下,功勋卓越。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以国号为名,赐苗广义家乡苗家庄为宋村。

《潞安府志》《潞城县志》是这样记载的:“苗广义,名训,字广义,潞城宋村人。公元925年出生在苗家庄一个富庶人家,少年时很有抱负,曾西上华山,拜当时著名的道士陈抟为师。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再加上其才智过人,下山时的苗广义已是文韬武略、满腹经纶”。

苗广义出师后,周游天下寻师访友,他目睹了五代时期国家分裂、人民遭受战乱之苦的情景,决心有朝一日,为江山社稷建功立业,造福黎民百姓。回乡后,苗广义一时无用武之地,就先在老家附近的柳叶镇,也就是今天的郊区黄碾镇耍金桥的桥头,搭了一个简棚,算卦相面,坐诊看病。由于苗广义不分远近贫富,一视同仁,吉凶祸福,推断如神,一时名声大振,门庭若市。

有一天,一个外乡人路过柳叶镇,见桥头人声鼎沸,很好奇,便翻身下马想看个究竟。谁知,苗广义一见此人,便暗吃一惊。此人紫面丰颐,气宇轩昂,正是赵匡胤。苗广义知道这不是一般人,忙起身相迎,待一交谈,更觉相见恨晚。于是,苗广义收了摊,带赵匡胤回村,摆酒招待。席间,苗广义分析了天下大势,并告诉赵匡胤应在北方广纳贤士,扩展势力,审时度势,待机行事。一场投机的交谈,令赵匡胤对苗广义佩服得五体投地,相约时机成熟,一定共谋大业。

时间转眼到了广顺元年,赵匡胤来到河北,投靠在后汉枢密使郭威手下。次年,郭威发动兵变,推翻后汉,建立后周王朝,史称后周。赵匡胤因打战勇敢,就被提拔为禁军头目,并因此结交了郭威的养子柴荣。广顺四年,周太祖郭威病逝,柴荣即位称帝,为周世宗。赵匡胤又一次被提拔为殿前都点检,成为殿前禁军的最高统帅。在这期间,赵匡胤把苗广义请到了军中,任命为殿前都指挥官。在苗广义精心谋划下,到周世宗去世时,赵匡胤的周围已形成了文有苗广义、赵普、楚昭辅,武有潘美、郑子明等集团势力。(www.chuimin.cn)

赵匡胤羽翼丰满,苗光义认为时机到了。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在苗广义的授意下,赵匡胤专门制造了北汉和辽国即将联合入侵后周的消息,迫使只有7岁的小皇帝周恭帝派其出兵迎敌。正月初二下午,大军到达离开封几十里的陈桥驿。黄昏时,赵匡胤的亲兵发现苗广义对着夕阳指指点点,就好奇地问:“苗先生,看什么呢?”苗广义故作神秘的说:“一日克一日,要出新天子,这是天命。”那么,苗广义的这句话又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

由于苗广义平时能掐会算,很多士兵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因此,第二天一大早,大批将士在苗广义、楚昭辅的鼓动下,弟弟赵匡义和手下大将赵普,将赵匡胤拥出寝室,并将一件象征天子的黄袍披在他身上,众将士统统跪拜,高呼万岁,赵匡胤接受拥戴,浩浩荡荡返回京城,京城立刻有人安排周恭帝为他举行了皇位禅让礼。至此,赵匡胤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宋”,仍定都开封,改年号“建隆”。 他成了宋王朝第一位皇帝,赵匡胤兵不血刃,夺取了后周天下。

可能是赵匡胤,总觉得大宋的江山是“抢”来的缘故吧,他对旧臣宿将一直放心不下,生怕旧戏重演。于是,他又精心设计了一幕“杯酒释兵权”宴会。大臣们终于明白了赵匡胤的心思,于是大批有功将领,纷纷解甲归田。聪明的苗广义见此形势,认为再在朝中待下去凶多吉少,于是多次上奏,以多病为由回归乡里。赵匡胤见挽留不住他,准于归家乡养病,为表恩宠,除赠送一大笔金钱外,还以国号“宋”赐苗家庄为宋村,沿用至今。

苗广义回乡后,创办义学、修桥铺路、周济平民,为乡亲排忧解难,深得民众赞誉。晚年自选墓地于宋村西岭,病故后安葬于此。到了宋太宗年间,有一风水先生说苗广义的坟墓正对着龙脉,朝廷还真相信了,并立刻派遣大臣潘美,带人将墓地连接西岭之间,挖了一条深沟。至今村上的人称苗广义墓为“广义坟”,该墓东西长100余米、南北宽80余米,墓和西岭之间有一道叫深沟,叫牛角沟。宋村有村民记得,该墓前曾有两根有字的石柱,但不知何时已无影无踪。

“身微时勇扶社稷,闻达后归隐桑梓”,这是苗广义一生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