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郭家:清代郭从矩的书画造诣与家族历史

郭家:清代郭从矩的书画造诣与家族历史

【摘要】:郭家不少老长治人都知道, 在长治师范北面的小巷中,残存着几处不起眼的清代民居。此外,郭从矩书画造诣也在当时属上乘,为一代名家,所作的《泛楼图》名噪一时,可惜现在存于韩国。据郭家后人讲,古时郭家的房产、地产很多,藏书丰富,但这些书后来大都捐献给了长治图书馆。郭宝清去世后葬于现今长治市市殡仪馆一带,后墓遭毁。郭宝清后,郭家逐渐走向衰落。

郭  家

不少老长治人都知道, 在长治师范北面的小巷中,残存着几处不起眼的清代民居。这几处民居,是上党城内曾经声名显赫的的名门望族郭氏家族的故居,这里曾出过清代名家郭从矩,民国山西省政府秘书长、代省长郭宝清。

先来认识一下郭从矩。郭从矩,字定轩、戒逾,号心吾,清咸丰八年举人,咸丰十年进士,同治朝授国史馆协修、纂修,屡充顺天乡试、会试同考官,曾先后任江南道、福建道监察御史,礼科给事中,光绪朝授吏科掌印给事中,湖南盐法长宝道、湖南按察使(署)。

清光绪版《长治县志》记载:……在这年京试诏选中,郭从矩科进士,年27岁,授翰林院编修署庶吉士,逾年散馆授编修。嗣后,转御史。母丧服除,事毕复官,仍御史,擢礼科给事中。同治年间,郭从矩以处谋“伊犁边事”“谏论盐法”而诏奖,进御史、备方略。又转吏科掌印,被授湖南盐法长宝道,再署湖南按察使。光绪九年,黄河以北数省大旱,积五六年之久。又,直隶、山东大水,河患尤剧。慈禧、德宗召见群臣,共议国事。唯独郭上呈端本,谏倡“三本治国”,以回天变。慈禧即称“臣有唐宋直谏之风。”因功,其祖父郭灵秀赐赠承德郎,累赠中宪大夫;其父郭振寰封中宪大夫;其兄郭视矩赐中宪大夫;其外祖父张溥赐赠承德郎。

此外,郭从矩书画造诣也在当时属上乘,为一代名家,所作的《泛楼图》名噪一时,可惜现在存于韩国。(www.chuimin.cn)

再来认识一下郭宝清。郭宝清,字伯铭,郭从矩之子,晚清举人。1905年留学日本,受同盟会影响,倾向民主革命。1911年归国,在长治城内西街投资开设天丰当当铺,置办实业。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后,郭宝清投身政治舞台,任民国山西省政府秘书长,代理过省长。他的贡献主要在文化方面:一是针对当时军阀混战、教育落后的困难局面,于上世纪30年代初联合知名乡绅贤达高洪、马骏、连天祥、程如璧、常苏民等在今郊区北寨创办上党联立乡村师范,并被推为名誉校长。他推介进步人士主持校务,培养山村小学教师,解决平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上党乡村师范成立后,革命人士史纪言、王中青、赵树理等纷纷任教,培养出孟宪德、师丕珍等一大批日后对长治有重要影响的学生。乡村师范也成为山西牺盟会发展会员的有力据点和长治革命的摇篮。二是编纂《民国长治县志》,采用线装装订,全书共10册,出版于1933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记录了民国时期长治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存史修志,功德无量。

1937年,一代文化名流郭宝清因病逝世,上党古城上千人为之送葬,民国政府和山西省政府送花圈、派车出殡敬挽。现有郭宝清长诗《题野史亭》存世。

据郭家后人讲,古时郭家的房产、地产很多,藏书丰富,但这些书后来大都捐献给了长治图书馆。今庙道巷以东,北至桃园,南到北石槽,东接壶口的一片区域都是郭家的地。郭宝清去世后葬于现今长治市市殡仪馆一带,后墓遭毁。民国年间,兵荒马乱,郭氏一门加入共产党八路军、蒋系中央军、阎系晋绥军者都有。郭宝清后,郭家逐渐走向衰落。

如今,郭氏后裔散居于长治、西安、重庆、台湾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