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小念头:拳谱技法与内功心法

小念头:拳谱技法与内功心法

【摘要】:正心正念咏春子弟皆知“小念头”不正,则终身不正。由此可见,五枚大师在创立咏春拳之初,以“小念头”命名第一套入门拳法,确实是用心良苦。“小念头”俗称“三拜佛”,主要是由于小念头拳谱中“一摊三伏”手法的运动形状犹如拜佛而得名的。因此,小念头拳法是咏春内劲发力之源,入门之基石,须长年修习,方能得其精髓。须注意的是,小念头拳的训练与常规武学训练有很大不同。

正心正念

咏春子弟皆知“小念头”不正,则终身不正。寓意为学咏春之初,习拳者应该存一点小小的念头,将武学用于正途。这是启蒙习拳者应具有良好的心态、规范的行拳法度与美好的武德操守。事实上,习武与做人皆以“正心”为上,心不正者习拳亦难正,各行各业的道理莫不如此。

由此可见,五枚大师在创立咏春拳之初,以“小念头”命名第一套入门拳法,确实是用心良苦。

“小念头”拳法是咏春子弟打好武学基础的必修课。小念头中的所有手法都是有定式而无定招的,手法的转换应用,完全取决于临敌时敌我双方的角度与位置。若无小念头训练的坚实基础,是谈不上学“寻桥”和“标指”的。

“小念头”俗称“三拜佛”,主要是由于小念头拳谱中“一摊三伏”手法的运动形状犹如拜佛而得名的。事实上,“一摊三伏”是小念头整个套路的重中之重。习练“一摊三伏”手法,要求习拳者通过“放松、呼吸、念力、结构”四大内涵合而为一的训练,将人体潜藏的内在力量爆发出来,同时运用小念头拳谱中的所有基本手法,进行攻防反应的模拟训练,以期达到实战中防身自卫与短距制敌的目的。

咏春拳注重“柔化刚发、借力巧打”,然而习拳者若不懂得“舍力”之法,实难明了“卸力与发力”之道。故而练小念头之初,应采取放松柔和的方式来化掉人体后天的“僵劲”,以念力驱动上肢做各种手法。当习练者放松身体、集中精神,用意念驱动手法柔和缓慢运动时,心念、呼吸与动作逐渐合而为一,自然产生无穷奥妙并乐此不疲。

事实上,从咏春结构发力的角度科学分析,不难发现,唯有当人的心态放松了,呼吸才能柔和绵长;呼吸绵长了,身体肌肉才能放松;肌肉放松了,周身关节才能合理定位;关节定位了,才能促使身体肌肉和筋骨拉长,从而将“念头”变为“念力”;随着日久功深,则心念所至,周身筋骨开合运动,内劲自生。这便是咏春拳“以念成形、以形合意”的念力修炼法门。

因此,小念头拳法是咏春内劲发力之源,入门之基石,须长年修习,方能得其精髓。

拳谱详解

小念头拳谱的所有动作,都是以二字钳羊马的定势马步为支撑完成的。除了预备式开马和收式动作需要移动脚步外,整个拳谱所有手法的变化过程中,扎马姿势始终固定不动,以此练习马步的稳定性与手法变化时的腰马合一劲力。

须注意的是,小念头拳的训练与常规武学训练有很大不同。首先,因为常人的习惯是善用右手发力做各种动作,而左手的灵活性偏弱,因此小念头拳的所有手法动作演练,都是先练习左手,然后再练习右手,以此来培养习拳者左右手均衡发力的习惯;其次,小念头拳中的许多手法如双窒手、双弹手、双按掌、双枕手等,练习时都是双手一起练,但实战时却并非双手一起用,而是各种手法配合使用,以求用最合理的角度、最短时间和最近距离攻击对手。习者久练之后必有深刻体会。

小念头拳谱的标准动作分解如下:

一、预备式(图001)

全身放松,双脚并拢站立,双臂自然下垂置于两腿侧,舌顶上颚,目视前方,呼吸自然。

作用:以平和的心态、放松的肢体与柔和的呼吸来调动人体先天的机能。

图001

二、二字钳羊马(图002~图004)双膝微曲,双手握拳尽量上提至两胸侧,双肘向身后拉双拳,至拉不动时双拳贴身定住;双脚以脚跟为轴向两侧外开,旋转成“一”字形,然后双脚以双脚掌为轴向两侧外开,旋转成“八”字形;双膝内嵌上提,含胸拔背,沉肩竖颈,下颌微收,臀部勿外凸,身体重心落于两脚脚中心连线上。从身体侧面看,整个身形略似一个倒放的“S”状。

图002

图003

图004

作用:通过二字钳羊马的结构定型,锻炼腿部的力量与支撑,提高周身关节、筋骨与肌肉的协调性。

三、下交叉耕手——滚手——上交叉摊手——收拳(图005~图007)

接上式,双肘发力催拳,双拳自胸前变掌向前下方交叉下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背向上,掌心向下,成交叉耕手;双肘继续发力上提两前臂,两前臂自下而上保持交叉之势,向前上方滚动前撑;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掌背向外,而掌心向内,成交叉摊手;随后,双肘迅速回拉双拳,收至两胸侧。

作用:锻炼肘底力,提高手臂在上下两个方向的弹性支撑力。

图005

图006

图007

四、左日字冲拳——左摊手——左圈手——收拳(图008~图016)

接上式,左臂贴左肋向内摩擦旋转,催左拳至心窝前一拳距离处稍停,肘底发力将左拳自心窝中线处,向前上方45度角轻快击出,左臂打直,呈左日字冲拳状;左臂伸尽之时,左拳变掌前伸,掌心向上,掌背向下,呈摊手状;动作不停,左掌以手腕为轴,由内向外回勾绕圈,至手掌绕腕部旋转一周后握拳,左肘发力收拳。

作用:提高中线发拳力量,抻拉左侧肩关节,同时提高左腕腕部的柔韧性。

图008

图009

图010

图011

图012

图013

图014

图015

图016

五、右日字冲拳——右摊手——右圈手——收拳(图017~图024)

依循上式,右臂贴右肋向内摩擦旋转,催右拳至心窝前一拳距离处稍停,肘底发力将右拳自心窝中线处,向前上方45度角轻快击出,右臂打直,呈右日字冲拳状;右臂伸尽之时,右拳变掌前伸,掌心向上,掌背向下,呈摊手状;动作不停,右掌以手腕为轴,由内向外回勾绕圈,至手掌绕腕部旋转一周后握拳,右肘发力收拳。

作用:提高中线发拳力量,抻拉右侧肩关节,同时提高右腕腕部的柔韧性。

图017

图018

图019

图020

图021

图022

图023

图024

六、左摊手(图025和图026)

接上式,左拳变掌,手腕放松,掌心向上,以肘底力缓缓催动左臂贴胸肋摩擦前伸;当手臂沿身体中线缓慢前伸,伸至肘部离胸口一个拳头距离时稍停。

作用:以意念驱动手肘归中做缓慢运动,促使周身形成圆中求直三角发力的弹性支撑结构。

图025

图026

七、左护手(图027~图031)

接上式,左掌以腕部为轴,由内向外回勾绕圈,圈至手掌向上时,立腕竖掌成拜佛状,左掌五指向天,掌心向右,成左护手;动作不停,以肘底力向内缓慢回拉,牵动左掌沿身体中线向内缓缓移动,移至胸前一个拳头距离处停住。

作用:强化念力、肘底力与腕力。

图027

图028

图029

图030

图031

八、左三伏手(图032~图047)

接上式,左护手移至胸前,手腕放松,手掌自然下垂合拢成伏手,手背向前,掌指向右;继续以肘底发力,沿中线缓缓催动伏手前伸,伸至肘部离胸口一个拳头距离时稍停;动作不停,左伏手以腕为轴,由内向外回勾绕圈成左护手,以肘底力缓缓将左护手回收至胸前一拳处停住。如此左手连续重复上述动作,做出三次伏手动作和三次护手动作后,将左护手拉至胸前。

作用:促使人体放松、呼吸、念力与结构四大训练的合而为一,全面调动周身整体劲力。

图032

图033

图034

图035

图036

图037

图038

图039

图040

图041

图042

图043

图044

图045

图046

图047

(注:图025~图047所示连续动作,为小念头拳谱中“一摊三伏”之手法变化,是整个拳谱的重点,须长期反复练习,并潜心揣摩。)

九、左侧掌——左正掌——左摊手——左圈手收拳(图048~图055)

接上式,当左护手拉至胸前后,肘底催力,左掌向右侧推出,推至与右肩侧齐平,成左侧掌;左肘回拉左掌至胸前中线处,成掌心向前,五指向天状,后左正掌沿中线向前推出;正掌力尽之时,手腕上翻变为左摊手前直;随即以左圈手收拳。

作用:锻炼侧面与正面两个角度的掌劲发力,加大腕部与手臂弹抖力。

图048

图049

图050

图051

图052

图053

图054

图055

十、右摊手——右护手——右三伏手(图056~图076)

具体动作变化参照左手“一摊三伏”动作来做。

作用:“一摊三伏”训练是小念头拳之重心,应着重强化练习。练习时,应以念力配合绵长的呼吸驱动手臂做极其细微、缓慢的运动。正因为是以念力驱动手臂做极细微的运动,故而旁人以肉眼观察若不仔细,是难以察觉手臂在运动的。

一般而言,每只手做“一摊三伏”的时间约15分钟,两只手共计用30分钟完成动作;习练者若能每天在每次千遍的日字冲拳结束后,坚持训练30分钟的“一摊三伏”,月余则筋腱拉长、骨节强韧,周身弹抖劲力大增,功力必然会突飞猛进。

图056

图057

图058

图059

图060

图061

图062

图063

图064

图065

图066

图067

图068

图069

图070

图071

图072

图073

图074

图075

图076

十一、右侧掌——右正掌——右摊手——右圈手收拳(图077~图084)

图077

图078

图079

图080

图081

图082

图083

图084

具体动作参照左手动作重复一遍。

十二、左按掌——右按掌(图085和图086)

接上式,左拳变掌沿身侧下按,掌心向地;左掌按下后停住不动,右拳变掌沿身侧下按,掌心向地。

作用:拉拔肩关节,提高肩部、背部与腕部配合向下发力的协调性。

(注:也有流派将按掌称作桐掌或禁手,名称虽异,原理相同。)

图085

图086

十三、后按掌——前按掌(图087~图093)

接上式,双掌同时上提至腰后,掌背贴在腰后,肘底发力催掌根斜向地面按出,双臂打直,成后按掌;动作不停,双掌背仍贴回腰后,沿后腰部环绕至腹部前,肘底发力催掌根斜向地面按出,双臂打直,成前按掌。

作用:调动后侧与前侧的防御机能,提高肩、肘、腕三个关节的韧性与力量。

图087

图088

图089

图090

图091

图092

图093

十四、拦手——拂手(图094和图095)

双臂上提内曲,左前臂在上右前臂在下,双臂并不紧贴,置于胸前;此时前臂与大臂成90度夹角,身体与大臂成90度夹角。动作不停,双肘带双臂迅速向身体两侧展开伸尽,掌心向地,身体与双臂呈“一”字状,力达掌缘。

作用:强化肩背部韧性,训练肢体瞬间收缩开合时的弹性爆发力。

图094

图095

十五、拦手——双枕手(图096~图098)

接上式,双臂迅速回收成拦手,此时右前臂在上左前臂在下,双臂并不紧贴,置于胸前;接上式,双臂以肘部为轴,自下而上旋转外翻,两前臂自上而下如同斩刀般向前方斩出,成双枕手。此时,双掌掌心相对,约一拳之隔,五指指向前方。

作用:锻炼肩部、肘部的灵活性与支撑力,增加背部肌肉弹性。

图096

图097

图098

十六、双摊手——双窒手——标指手(图099~图102)

接上式,双掌以腕部为轴,由内向外旋转,成双摊手,掌心向上;动作不停,双掌以腕部为轴,由外向内旋转成掌心向下,此时,肘部突然略下沉,稍稍回带前臂,成双窒手;动作不停,肘部突然发力,将双手向前方标出,双臂打直,掌心向下,成标指手。

作用:练习在小角度与短距离时的手法变化发力,锻炼寸劲。

十七、抹手——弹手——收拳(图103~图106)

接上式,双臂伸直,以肩、膊之力催动双掌掌根,自上而下抹至小腹前,掌心向下成抹手;动作不停,双臂伸直,以肩、膊之力催动双掌,自下而上弹起至口鼻高,同时双手曲腕向天,放松掌指下垂;肘部回带收拳。

作用:练习长桥发力技术,提高肩部、腕部的弹力。

(注:也有流派将抹手称作禁手,将弹手称作双提手,名称虽异,原理相同。)

图099

图100

图101

图102

图103

图104

图105

图106

十八、左侧掌——左横掌——摊手、圈手、收拳(图107~图115)

接上式,左拳在左胸侧立腕变掌,向右侧推至与右肩侧齐,掌心向右;随即以肘带臂回拉至左胸侧,掌指向左变横掌,肘底发力向正前方中线处出掌,手臂打直,力达掌根;动作不停,横掌变为摊手,以内圈手收拳。

作用:锻炼两个侧面与正面三个角度的掌劲发力,加大腕部与手臂弹抖力。

十九、右侧掌——右横掌——摊手、圈手、收拳(图116~图124)

图107

图108

图109

图110

图111

图112

图113

图114

图115

图116

图117

图118

图119

图120

图121

图122

图123

图124

右手动作参照左手动作重复一遍。

二十、左摊手——左枕手——左摊手——左圈手斜掌——摊手、圈手收拳(图125~图137)

左拳变掌,掌心向地,左手臂贴着左胸侧,以肘底力催动手臂慢慢沿着身体中线向前伸出,伸至肘部距胸前一拳之隔时,左掌外翻变为摊手向前,掌心向天;接上式,肘部略下沉回收,带动左手内旋变为枕手;肘部略前松,催动左手外翻再次变为摊手向前;接上式,左手内圈,以圈手变为斜掌,向前下方打出,手臂打直;随即,手臂略上抬变为摊手,以圈手收拳。

作用:训练肩、肘、腕三节合一的劲力,同时练习中线短距离发力技术。

图125

图126

图127

图128

图129

图130

图131

图132

图133

图134

图135

图136

图137

二十一、右摊手——右枕手——右摊手——右圈手斜掌——摊手、圈手收拳(图138~图150)

右手动作参照左手动作重复一遍。

图138

图139

图140

图141

图142

图143

图144

图145

图146

图147

图148

图149

图150

二十二、左摊手——左耕手——左摊手——左圈手底掌——摊手、圈手、收拳(图151~图163)

左拳变掌,掌心向地,左手臂贴着左胸侧,以肘底力催动手臂慢慢沿着身体中线向前伸出,伸至肘部距胸前一拳之隔时,左掌外翻变为摊手向前,掌心向天;接上式,左掌以肘部为轴,由内向外,自上而下,向左下方呈大弧线挥出成左耕手,手背向前,左臂与左腿侧齐平;接上式,左掌呈弧线上翻变为摊手,掌心向天置于身体中线;动作不停,左手内圈,以圈手变为底掌,向前下方打出,手臂打直;随即,手臂略上抬变为摊手,以圈手收拳。

作用:锻炼手臂在弧线与直线交替变化时的发力,同时提高中线短距离发力技术。

图151

图152

图153

图154

图155

图156

图157

图158

图159

图160

图161

图162

图163

二十三、右摊手——右耕手——右摊手——右圈手底掌——摊手、圈手、收拳(图164~图176)

右手动作参照左手动作重复一遍。

图164

图165

图166

图167

图168

图169

图170

图171

图172

图173

图174

图175

图176

二十四、左膀手——左摊手——左昂掌——摊手、圈手、收拳(图177~图184)

接上式,以肘部为发力点,肘部自下而上拱形画圆将整条左手臂弹起,肘部上翻成拱形状,腕部略下沉,前伸的五指自身体中线位置指向正前方,呈膀手状;随即,将手肘向下翻滚成摊手,居于身体中线位置;动作不停,肘底发力自中线将手掌向前上方打出,手臂打直,呈昂掌状,此时掌根向上,五指向下,掌心向前;然后昂掌变摊手,以圈手收拳。

作用:通过拱形发力训练,提高肩、肘、腕三节合一的劲力,并强化短劲。

图177

图178

图179

图180

图181

图182(www.chuimin.cn)

图183

图184

二十五、右膀手——右摊手——右昂掌——摊手、圈手、收拳(图185~图192)

右手动作参照左手动作重复一遍。

图185

图186

图187

图188

图189

图190

图191

图192

二十六、左右脱手(图193~图199)

接上式,左掌成前按掌下按至左腿前,同时右拳变摊手,沿胸部从右至左推至左肘关节处停住;左臂上提至胸前,右掌翻转为掌心向下,贴着左臂向前方削出,力达掌缘;右掌削出之时,左手臂回抽,左掌翻转为掌心向上,此为右手脱手。随即,左手掌心向下贴着右臂向前方削出,力达掌缘;左掌削出之时,右手臂回抽,右掌翻转为掌心向上,此为左手脱手。上式不停,右手掌心向下贴着左臂向前方削出,力达掌缘;右掌削出之时,左手臂回抽,左掌翻转为掌心向上,此为第二次右手脱手。

作用:锻炼肘底力与手臂的弹抖力。

图193

图194

图195

图196

图197

图198

图199

二十七、连环日字冲拳——摊手、圈手、收拳(图200~图208)

上式不停,双手身前握拳,成日字冲拳状,左拳自中线处快速冲出,右拳回拉至左肘上方;右拳自中线处快速冲出,左拳回拉至左肘上方;然后,继续冲左拳,右拳回拉至右胸侧;左拳变摊手,以圈手收拳。

作用:强化中线发拳力量,增加肩、臂、腕的弹性。

图200

图201

图202

图203

图204

图205

图206

图207

图208

二十八、收式(图209~图211)

接上式,双脚以脚掌为轴向内旋转成“一”字形,再以脚跟为轴向内旋,合拢双脚,双拳自然放松下垂,双手置于体侧;自此,全套小念头动作打完。

作用:促使周身气血下行,归于丹田。

图209

图210

图211

内功要诀

一切内家拳拳法的修炼,均是针对人体内在气息、筋骨的训练,而非外在肌肉的训练。咏春拳内功的修炼法门,就潜藏在小念头“一摊三伏”的训练和“秘传桩功”的训练中,两者均是以二字钳羊马的正身马扎马结构为基础,同时配合呼吸,通过双手在身体前合理的空间位置支撑定位,来完成“内功”训练的。

很多咏春习练者都会打小念头拳,也知道“一摊三伏”手法训练的重要性。然而具体如何练,如何用念力调动人体内在气息与筋骨的涨缩来获得内劲,却鲜有人知!正应了那句古话,“一线单传,秘而不宣”。

本书首度将小念头拳的内功心法要诀揭秘,期待更多的咏春爱好者能强健身心,感悟咏春发力之妙。小念头拳的内功心法要诀有128个字,具体要诀如下:

“小念头”128字内功心法要诀

手心足心,放松内含;大腿内裹,小腿外旋。

提肛敛臀,沉肘松肩;收颌竖颈,气息绵绵。

吸气含胸,腰背撑圆;呼气放松,气沉丹田。

行气炼劲,轻柔舒缓;上体松柔,下体固坚。

周身撑抱,遇力反弹;刚劲顺整,柔劲浑圆。

轻出重收,拳发中线;轻呼重吸,劲如抖鞭。

掌有三角,拳有三尖;败形杀颈,追形打眼。

应对重拳,以臂接腕;走马斜角,劲发螺旋。

一、手心足心,放松内含;大腿内裹,小腿外旋

“手心足心,放松内含”有两层含义。首先,手心内含指的是出日字冲拳时,拳头应放松虚含而不握实,这样放松出拳的劲力可以顺畅到达拳尖骨节处,容易练出弹抖寸劲。假如握实了拳头(无论多大力量握实),反而容易导致手臂僵硬,出拳劲力阻塞,拳速缓慢。同样的道理,练掌之时,无论打正掌或者横掌,掌心也应稍稍内含,而不是伸直手掌,这样掌劲可以顺畅到达掌跟,同时起到抻拉手部及臂部、肩部筋腱的作用。其次,足心内含必然导致双脚脚趾抓地,这样有利于马步稳健,下盘劲力充实。

“大腿内裹,小腿外旋”的意义十分重要,当大腿内裹时双腿劲力含于腰胯之间。而小腿外旋时,大腿与小腿之间形如麻花状拧裹,螺旋劲力自然从地面升腾而起;当配合双膝的内嵌与腰马转动时,易于调动周身筋骨的开合,瞬间将地面之力顺畅传递至掌、指、肩、胯部位。这便是二字钳羊马的扎马之所以异于其他门派的扎马,而采用脚尖内扣脚跟外开,呈“八”字形的原因。

二、提肛敛臀,沉肘松肩;收颌竖颈,气息绵绵

“提肛敛臀”指的是扎马时,肛门应轻轻上提内收,臀部不可外凸;这样便于含住腰胯之力,促使腰马合一;同时可以治疗并缓解生殖及肾脏系统疾病。“沉肘松肩”指的是扎马或出拳时,肩膀不可上耸,肘部始终保持一股向下沉坠的劲;这样几乎不动肩就可以用肘底力催放出强大的拳劲。

“收颌竖颈”指的是扎马时,须下巴微内收,颈部放松竖直并轻轻上顶;这样便于拉拔脊柱,促使下盘劲力顺畅传递至上盘;同时可以治疗并缓解颈椎疾病,且减少实战中被击中下巴的几率。“气息绵绵”指的是打小念头“一摊三伏”手法时,应把呼吸放慢、放缓,保持呼吸的细、匀、深、长,这样便于行气炼劲,强化念力与结构。

三、吸气含胸,腰背撑圆;呼气放松,气沉丹田

“吸气含胸,腰背撑圆;呼气放松,气沉丹田”这十六个字是小念头内功训练的核心要诀,本书首度公开,习者须牢记。其主要指打小念头“一摊三伏”手法时,除了保持每一次呼吸的绵长外,当每次吸气时心窝部位轻轻向内收一点,同时用念力引导腰背向后撑、向外涨,这样促进内脏气血的运行,同时加大腰部和背部筋骨的锻炼;当每次呼气时,轻轻放松内收的胸部心窝,小腹微外鼓,这样气息自然沉入丹田小腹中。

一般而言,如能坚持做一个月,每天每次训练半小时,自然内壮五脏,腰背浑圆,筋长骨健,逐渐形成鹤形龟背的内劲发力模式(如图212)。

四、行气炼劲,轻柔舒缓;上体松柔,下体固坚

“行气炼劲,轻柔舒缓”除了指气息绵长外,主要指的是打小念头“一摊三伏”手法时,配合呼吸与念力的导引,手法从摊手、伏手到护手的变化应极其轻柔缓慢,甚至达到常人肉眼不仔细盯着,难以察觉手臂移动的程度,这样强化内脏与筋骨的涨缩之力,整体提升发力水平。

“上体松柔,下体固坚”指的是打小念头时,无论如何进行手法的变化,马步始终保持稳健的关节定位支撑,上肢与身体肌肉则始终保持放松状态。当习拳者练小念头一段时日后,可以尝试“独立脚小念头”(如图213正面和图214侧面)的练法,用一条腿的支撑来完成整个小念头拳谱的所有动作,以此来提高下盘腿力与支撑力。这样长期进行上虚下实的结构定型训练,一旦用于实战,可以保障上身不致受外力冲击而东倒西歪且能灵活卸力,而下体则坚如磐石,进退有度。

图212

图213

图214

五、周身撑抱,遇力反弹;刚劲顺整,柔劲浑圆

“周身撑抱,遇力反弹”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日字冲拳,当一拳击出时另一拳同时回拉,这样一出一入形成相反的两个力同时作用,久练之下周身筋骨弹抖有力,必然形成一遇外力就反弹卸力的沉稳发劲模式,这便是咏春发力的秘诀。同样的道理,在平时练习打拳或出掌时,无论使用何种手法往身体正前方送出时,背部应略往后靠(后靠动作极细微,不注意看看不出来),这样瞬间形成两个相反的力对拉,有利于练出整劲爆发力。

“刚劲顺整,柔劲浑圆”指的是打寻桥与标指两个拳套时,应严守的法度。当习拳者通过寻桥和标指练出刚、柔两种劲力后,再练小念头拳时,发力内涵已经大不相同。具体练习方法请参照《寻桥——追形发力》与《标指——败形发力》两书,此处不多赘述。

六、轻出重收,拳发中线;轻呼重吸,劲如抖鞭

“轻出重收,拳发中线;轻呼重吸,劲如抖鞭”是练出弹抖劲的重要训练方法。其主要指的是每一次自中线打出的拳,拳头应轻轻地握住,用肘底力轻快地送出去,像抖鞭子一样,同时配合轻快的呼气;而出拳后收拳至胸侧时,则用较重的力度快速收回,同时配合较重的吸气。这样练的益处是,用呼吸来提升拳劲发力并全面改善人体体能。

尤其应注意的是,小念头拳谱中的大多数动作自中线打出后,都是以圈手收拳回到胸侧的,此时可以配合“轻出重收与轻呼重吸”的法门来锻炼,日久自然会收到不可思议的效果。

七、掌有三角,拳有三尖;败形杀颈,追形打眼

“掌有三角”指的是手掌掌根内侧、掌根外侧与指尖这三个部位,它们均可以发力击人,这是标指拳谱中“三摆指法”的应用法门,此处不多赘述。

“拳有三尖”指的是拳头小指、无名指及中指根部这三节突起的骨节处,其为出拳着力点,这样击打对手时受力面积小而穿透力大。

咏春拳虽然有“念头主守、寻桥打手,朝面追形、得不留手”的讲法,然而实际应用中,小念头不仅仅用来防守,寻桥也不仅仅用来打手;而是采用追身不追手的方式密集地攻击敌人的中线要害,一击制敌。因此,从实战的角度出发,无论采用哪套拳法,在突遭暴徒袭击,敌我交手的电光石火间,击打对方的颈部和眼睛往往更具备杀伤力。

八、应对重拳,以臂接腕;走马斜角,劲发螺旋

“应对重拳,以臂接腕”指的是卸力技巧。咏春拳许多手法发力都是通过黐手训练获得的,而黐手中训练最多的是人体手臂的尺骨和桡骨部位,久练之下必然产生极强的敏感度,以我之手臂接住对方重拳之手腕,可以从容卸力反击。

“走马斜角,劲发螺旋”指的是身形、步法的训练与黐手发力。训练有素的咏春门人,往往能运用灵活的步法逼近对手,在其匪夷所思的角度攻入,同时发出黐手训练获得的螺旋翻滚劲力,迅速牵制对手重心,轻易获胜。

“问手”是咏春门人对敌时惯用的姿势,双手一前一后严守中线,随时根据敌人进攻的角度变化出各种破敌招法。练习问手时,初学者应择一配手来共同练习卸力之法。

训练一:我方以问手姿势对敌,当配手出右拳直攻我方胸膛时,我方左前锋手轻轻向侧面拍出几寸,将配手拳头拍歪,使其拳头顺着我方双臂侧面滑落一旁,以此锻炼问手短距离卸力的感应(如图215~图217)。

图215

图216

图217

训练二:我方以问手姿势对敌,当配手右拳贴着我方左前锋手直攻进胸膛时,我方后手护手轻轻向侧面拍出几寸,将配手拳头拍歪,使其拳头顺着我方双臂侧面滑落一旁,以此锻炼问手短距离卸力的感应(如图218和图219)。

图218

图219

“摊手”是小念头手法中较为常用的招式,在实战中往往配合其他手法一起使用,起到卸力反击的作用。

一、内门摊手冲拳的用法(下图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以正身马问手姿势对敌,当对手以右手直拳快速突破我方前手防护,攻我方咽喉时,我方后手护手迅速变成摊手,在左转马卸开对手拳劲的同时,我方前手变拳击中对手面门(如图220~图222)。

图220

图221

图222

二、外门摊手冲拳的用法

我方以正身马问手姿势对敌,当对手以右手直拳快速攻我方咽喉时,我方前手迅速变成摊手与对手右腕相接,在右转马卸开对手拳劲的同时,我方前手变拳击中对手面门(如图223~图225)。

图223

图224

图225

“圈手”是小念头手法中用于化解腕部擒拿的招式。

实战一:以右手内圈手化解对手左手擒腕(如图226~图229)。

实战二:以左手外圈手化解对手右手擒腕(如图230~图233)。

实战三:以右手外圈手化解对手右手擒腕(如图234~图237)。

应注意,上述圈手动作化解擒拿时,有的是从对手拇指部位脱困,有的则是以我方一臂之力来化解对手腕力从而脱困。习拳者多练圈手动作,有助于增加手腕力量和提高其韧性,右手内圈手的详细局部动作如图238~图243所示,应注意平时多加练习。

图226

图227

图228

图229

图230

图231

图232

图233

图234

图235

图236

图237

图238

图239

图240

图241

图242

图243

“膀手”是小念头拳手法中最常用的手法,可以化解擒拿,可以卸力反击,也可以直接攻击,用法多变。

一、侧身膀手化解近身直拳(下图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以常规姿势站立,双手下垂于体侧,令对手在近距离内突然挥拳攻我方头部,猝不及防下我方右臂弹起呈拱形状,同时向左侧转马,以横力破直力,卸开对手拳劲(如图244和图245)。

图244

图245

二、侧身膀手卸力

(1)我方与对手近距离对峙,我方以问手姿势迎敌,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对手同样以问手姿势对我方,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如图246)。

(2)对手迅速冲右拳,自我方左手问手之上直攻向我方面门(如图247)。

(3)我方迅速将左手问手变为膀手,接住对手右拳攻击(如图248)。

(4)双方手臂相接触的瞬间,我方感应到对手右拳之力十分强猛,我方迅速向左侧转马,将对方右拳之力卸去(如图249)。

图246

图247

图248

图249

“耕手”是小念头手法中防御身体中盘被攻击常用的手法,在实战中往往配合日字冲拳一起使用,又称作耕手冲拳。

一、耕手冲拳反击潜身下击拳(下图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以右手问手对敌,对手突然近身下潜,以右手下击拳攻我方腹部;我方迅速向左侧转马,右手问手变耕手向侧下方弧线卸力,同时左拳击中对手右侧面门(如图250和图251)。

图250

图251

二、进马耕手冲拳反击侧踢

我方以正身前进马配合右手问手对敌,对手突然进步以侧踹腿攻击我方腹部,我方迅速以问手变耕手弧线发力,格开对手攻来之腿的同时,右手以海底捞月之势自对手腿下穿出上捧发力,令其失重后倒;同时侧身进马,左拳击中对手面门(如图252~图255)。

图252

图253

图254

图255

“按掌”是小念头手法中化解擒拿锁扣的招式,在实战中往往具有反击的奇效。

一、按掌接肩打化解擒拿锁臂(下图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以正身前进马配合右手问手对敌,对手突然近身出右拳攻我方头面,我方前手问手封住对手右臂;对手突然变拳为拿,擒住我方右臂向后下方反拧;我方右掌迅速下按,以按掌之力化解对手扭缠之力,同时进一步以肩膀撞击对手心窝部位,将其撞退(如图256~图261)。

图256

图257

图258

图259

图260

图261

二、按掌化解抱腰锁臂

对手突然自背后将我方拦腰抱住,我双手变掌迅速伸至背后,贴腰向后按出,直按向对手裆部;对手遭遇掌击,下意识弯腰躲避,抱腰之力稍松懈;我方迅速向左侧转马,抖胯甩腰,将对手甩倒(如图262~图264)。

图262

图263

图264

“枕手”是小念头手法中化解擒拿的招式,在实战中往往配合日字冲拳一起使用,又称枕手冲拳。

实战战例:枕手冲拳反击腕部擒拿(下图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以正身前进马配合右手问手对敌,对手突然近身出右拳攻我方头面,我方前手问手封住对手右臂;对手突然变拳为拿,擒住我方右腕向后拽拉;借对方后拉之势,我方迅速上步进马,右手腕及尺骨紧贴对手右臂,向其身体中线心窝直冲,用身体前冲之力化解对手擒拿,同时枕手变拳击中对手心窝部位(如图265~图269)。

图265

图266

图267

图268

图269

“拂手”是小念头手法中攻击对手脖颈部位的凶狠招式,在实战中往往配合其他手法一起使用,用于抢攻、反击或迎击。

小念头中拂手的动作是两只手一起展开向两侧如斩刀般挥出,这属于两只手一起训练的方法(如图270),而实际应用时却是单手拂手配合其他手法一起发挥击打作用。

实战战例:拂手迎击直拳的用法(下图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以正身前进马配合右手问手对敌,对手突然近身出左拳攻我方头面;由于对手近身出拳速度极快,不及躲避之下,我方后手护手向侧面拍开对手左拳,同时进马上步,以右手拂手击中其咽喉要害(如图271~图273)。

图270

图271

图272

图273

“标指手”是咏春拳手法中最凌厉凶狠的招式,在实战中往往一击伤敌,习者应慎用此招。

实战战例:标指打眼的用法(下图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以正身前进马配合右手问手对敌,对手突然近身出右拳攻我方头面,我方前手问手封住对手右臂;对手突然变拳为拿,擒住我方右腕向后拽拉;我方腰马不动,纯粹以肘底力回带,令对手失重前冲,其擒拿之力不攻自破;我方右手贴对手右臂以45度角攻上,如标枪般击中对手眼睛(如图274~图279)。

图27?4

图275

图276

图277

图278

图279

“抹手弹手”是小念头手法中一种组合应用的招式,在实战中往往用于抵御对手出手角度反差大的连续攻击动作。抹手与弹手在小念头拳谱中是双手一起做动作下抹,然后双手手腕一起放松弹起,这属于训练之法;然而实际应用中却是单独使用或配合其他动作使用。因这两种手法都是双臂伸直后直落直起(如图280和图281),故又称长桥发力。

图280

图281

实战战例:抹手弹手的用法(下图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以正身前进马配合右手问手对敌,对手突然近身出右拳,以潜身下击拳攻我方腹部;我方右手问手迅速变抹手,由中线自上而下直落,将对手拳劲化开;对手见机甚快,迅速起身以左手上击拳攻我方头面,我方右手自下而上迅速弹起,在弹开对手左手拳的同时,右拳击中其面门(如图282~图285)。

图282

图283

图284

图285

底掌往往用于击打对手肋骨、腹部等要害。摊手与底掌配合应用,在实战中容易起到卸力反击的奇效。

实战战例:摊手底掌的用法(下图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与对手均以右手问手相对,两人右臂桥手相接;对手前锋手突然变拳直冲我方面门,我方立时反应以右转马摊手卸去对手拳劲;因对手左手护手护住上盘,未漏空当,我方第一时间变摊手为底掌,自对手桥手之上滑落,掌劲击中其中盘心腹要害(如图286~图289)。

图286

图287

图288

图289

“圈手”又名“蛇形手”,往往具备破解擒拿或缠绕攻击的作用。侧掌配合圈手和底掌应用,便于实施角度反差较大的反击。

实战战例:圈手配合侧掌、斜掌的用法(下图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以正身前进马配合右手问手对敌,对手突然近身出左拳攻我方心窝部位,我方前手尺骨部位与对手桥手相接,封住对手左臂;动作不停,双方接手瞬间,我方前手变圈手将对手左臂圈低;对手反应甚快,突然发左拳攻我方面门,我方左手护手侧拍封住攻势;与此同时,我方右手圈手变为斜掌向对方身体滑落,击中其左侧胃部(如图290~图293)。

图290

图291

图292

图293

“弹桥冲拳”是近身搏斗中常用的招式,制胜的要点在于肘底力的应用。若无肘底力,实不足以使用弹桥冲拳,勉强使用不仅不能克敌,反而容易为敌所乘。

咏春拳日字冲拳中,当习拳者一拳前冲时,必然另外一拳同时回拉,而这一回拉的劲儿,就是咏春回劲的训练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出拳时手臂的触觉感知力。

一、弹桥冲拳的用法(下图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侧身而立,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冷不防右侧一人冲来,迎面出右拳攻我方;来不及防御之下,我方迅速右转马,右手第一时间、第一距离自下而上冲右拳,肘底发力弹开对手右臂,右拳直滑入对手面门(如图294~图297)。

图294

图295

图296

图297

二、回劲收拳的训练

我以正身前进马配合右手问手对敌,对手手握拳与我方对峙;我方迅速进马前冲,冲右拳击对手面门,对手右臂上抬挡住;我方右拳迅速回收,带动对手右臂及身体重心前冲移动,同时我方左拳冲出击向对手面门(如图298~图300)。此为回劲收拳训练之法,应与配手配合多加练习。

图298

图299

图300

正掌在小念头拳法中的运动轨迹,是直线攻击对方中线面门(如图301)。

正掌多用于攻击对手下巴或胸腹部位;侧掌则大多变作后手护手,既起到防御作用,又用于将对手攻到上盘的直拳封至中线之外(如图302)。

图301

图302

一、正掌配合侧掌的用法(下图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当对手出右直拳攻我方头面时,我方左侧掌自外门向内拍开对方攻来之手臂,同时右手正掌自对手右臂下穿出,直击对手下巴,此为连消带打之法(如图303)。

二、侧掌配合日字冲拳的用法

我方以正身前进马配合右手问手对敌,对手突然近身出后手左直拳,越过我方前锋手直攻头面;我方左侧掌立时将对手左拳拍离中线,同时右手变拳直冲对手面门(如图304~图306),此为迎击之法。

图303

图304

图305

图306

三、横掌的两种用法(注:横掌多用于攻击对手咽喉及肋骨部位,如图307)

(1)对手迅速近身,以右直拳攻击我方胸部时,我方左手侧掌将其右拳拍离中线,同时右手横掌掌根击中其右肋部位(如图308)。

(2)我方以正身前进马配合右手问手对敌,对手突然近身出后手左直拳攻我方头面,我方右手问手变侧掌将其攻击拍离中线;对手迅速出右直拳攻我方下巴,我方右手尺骨侧向发力将其右拳牵引出中线,同时右手变横掌,掌根直击对手咽喉部位(如图309~图312)。

图307

图308

图309

图310

图311

图312

“来留去送,甩手直冲”是咏春格斗的经典理念。

简言之,将对手攻来之手脚留在原位,使其不能变招为“来留”;对手想退开,我方趁势加一个力令其后退失重为“去送”;敌我双方手臂相接时,对手突然撤开相接触之手臂,我方趁隙直冲对方重心为“甩手直冲”。事实上,来留去送与甩手直冲的应用变化多端,其内涵无比丰富,此处不多赘述。

一、“来留”的用法(以下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以正身前进马配合右手问手对敌,对手突然前冲以右直拳攻我面门,我方也出右拳封住,双方尺骨相交;对手反应十分快,右手变拳为抓,欲捆抓我方右臂;我方突然沉肘发力回带右臂,对手不仅手臂被留住,同时身体重心也被带动前冲,直撞向我方左拳(如图313~图316)。

图313

图314

图315

图316

二、“去送”的用法

我方以正身前进马配合右手问手对敌,对手突然前冲以右直拳攻我方面门,我方右手标出封住对方攻势,双方尺骨相交;对手相持不下欲后退,我方趁势进马上步,右臂贴对手大臂滑入其腋下,同时沉肘发力将其送出(如图317~图320)。

图317

图318

图319

图320

三、“甩手直冲”的用法

我方以正身前进马配合左手问手对敌,对手突然前冲以左直拳攻我方面门,我方左手亦冲拳封住对方攻势,双方尺骨相交;对手左臂撤回欲出右拳攻我方,我方左拳趁间隙滑落对方中线,击中其面门(如图321~图323)。

图321

图322

图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