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不可思议的力量,其实源自于咏春拳的入门第一套拳法:小念头。咏春拳并不神秘,它十分科学,是注重“结构发力”的内家拳术。咏春拳小念头是内劲训练的源泉。咏春拳的发劲技术,要求习拳者颈椎、双肩、双肘、双腕、腰椎、双股、双膝、双脚腕,共十四个关节同时作用发力。如此强大的螺旋爆发力与弹射力叠加,就是咏春拳不依赖距离击人于一丈开外的原理。......
2024-09-09
寸劲原理
众所周知,咏春拳是一种典型的贴身近战拳术,它提倡以短、快、脆、狠的动作,于瞬间重创或击倒对手。咏春拳这种特殊的发力方式,叫做寸劲发力。
所谓寸劲,是指距离攻击目标很近(一般指一寸到三寸或零距离),或攻击动作即将完成的瞬间,才突然加速收缩肌肉发出的短促爆发力。寸,即指发劲距离之短促。截拳道一代宗师李小龙就是以超强的“寸劲拳”而闻名于世的。
寸劲拳因为动作短且快,所以出招迅速而突然,所用的时间极短,因此对手极难防御。试想一下,一种从50厘米以外攻来的拳法和一种从20厘米(指咏春短距发力)内攻来的拳法相比,是不是前者更容易防守一些?因为它的运动轨迹较长,所以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对此做出有效的反应。由此不难理解,咏春拳一切“短小”、“短快”的手法招式的存在,在创拳之初,就是为了让对手难以防御而精心设计的。
有人因此提出质疑,距离如此之短,发出的拳法力道是不是就会相对小一些?之所以会有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很多人对咏春拳发力还不够了解。因为武术中的发力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快速精彩的短劲,也就是发出前后时间短、速度快、穿透力极强、类似于压缩的弹簧突然弹出时的劲力,这种劲启动的时间短,预动相当小,故对手极难发觉,也不容易防范;另一种则是以腰、腿、胯、肩节相推顺势涌出的劲力,这种劲启动运行的距离较长,分量也很重,叫“长劲”。而咏春拳所主张运用的,是前面的那种“能入里透内”的“震荡力”极强的短劲。同时,在实战中运用“寸劲”还有一大优点,那就是一旦攻击落空时不易影响自身的重心平衡。
寸劲发力的关键,在于把握动作加速度的时机,这个时机是在拳头放松出击,直至拳头黏贴对方皮肤(衣服)时,才突然加速爆发最大劲力,俗称沾衣发力。咏春门中高手能够运用“短桥手寸劲”在近战中占据主动,敌我双方一旦接手,咏春高手几乎不用蓄势就能发动连续紧凑的攻击,粘连黏随,在一寸至三寸的距离,甚至贴身状态,就可以发力将对方击倒。此种寸劲发力在心意六合拳、八极拳、太极拳等传统内家拳法中都能找到类似的技术结构,可以说寸劲发力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武术中,通过内外兼修,使意念力、呼吸力与筋骨力集中爆发的一种武术劲力表现方式,看似简单平淡的一击,却足以产生致命的杀伤力。
咏春有长桥发力和短桥发力之别,长桥与短桥包含了长短两种不同距离下的发力技术。长劲发力的距离是指人体手臂从肘部到拳面的出拳距离,约20厘米左右;而短劲发力的距离,一般是指距离对手一寸到三寸或零距离,俗称寸劲发力。
咏春寸劲源于长、短桥发力的训练。初习咏春者应先从长劲发力练起,熟练掌握长劲发力技术后,慢慢过渡到寸劲发力。
长劲发力最典型的练习方法是通过咏春日字冲拳的扯空拳练习和击靶练习获得。灵活掌握日字冲拳的长劲发力,就可以进入寸劲的试力与击破练习了。
扯空拳
日字冲拳因拳形似“日”字而得名,因拳头从人体中线心窝处连环发出,又称为子午捶或穿心捶(图001)。日字冲拳出拳时连环而密集,短小而急促,快如流星闪过一样,故而也称为三星捶。
武谚有云:“中平枪,枪中王,当胸一枪最难防”。日字冲拳称得上是咏春拳法的中平枪,强调力从地起,拳由心发,拳要守中,肘要归中(图002),日冲千拳,百日功成。
图001
图002
日字冲拳在单人空击拳练习时,又名扯空拳。扯空拳分为正身马扯空拳和转马扯空拳两种练习方法,习练者可用于练习拳速、拳劲、耐力与马步稳健度。
扯空拳的两种练习方法如下:
一、正身马扯空拳(俗称子午捶或穿心捶)
(1)以二字钳羊马马步站立,右拳自心口击出,臂不打直;左拳置于右肘上方,双拳拳面均以斜向上45度角指向正前方(图003)。
(2)双肩不动,左肘催左拳,自右肘上方摩擦右臂向正前方,以45度角击出;左拳击出之际,右拳同时回收(图004)。
(3)左拳击出力尽之时,右拳同时自左臂尺骨下收回,置于左肘上方停住(图005)。
(4)双肩不动,右肘催右拳,自左肘上方摩擦左臂向正前方,以45度角击出;右拳击出之际,左拳同时收回(图006)。
(5)右拳击出力尽之时,左拳同时自右臂尺骨下收回,置于右肘上方停住(图007)。
图003
图004
图005
图006
图007
以上为日字冲拳的正身马扯空拳练习的标准动作,应注意连环冲拳时,应时刻遵循以下五点要义:
(1)保持意识和全身肌肉的充分放松,腰马不晃动,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头颈竖直,下巴微收,目视前方。
(2)拳头轻轻地握着,纯粹以肘底之力将手臂催出;两条手臂松柔不用力,像两个软鞭一样交替抖出去。
(3)两个拳头交替打在身体中线前方一个虚拟的点上。
(4)一只手击出的同时,另一只手收回;收回的手要尽力往后抽,两只手臂一出一入均匀发劲,形成对拉状。
(5)出拳时绝不可以出现像拳击、散打那样有送肩的动作,双肩要尽量放松下沉不动,保持腰马的中正平稳。
初学者每天一早一晚各练习一次正身马扯空拳,每次一口气冲拳一千遍(若体力有限,可稍事休息,分三次完成;但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而言,习练者若能每天定时定量练习,两周左右会感觉到放松打出去的拳头变得沉实有力,肘底力不期然而自动获得;月余左右,出拳速度明显加快,肩关节松开,拳劲、耐力和体能整体提升;三个月到半年以后,出拳时肩、肘、腕三节合一,弹抖劲力初成形,连环快速冲拳三百拳内,拳速可以达到每秒4~6拳不等。
基本功是枯燥的,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初练正身马扯空拳时,会觉得气息不够用,大脑缺氧,肩部酸困难当,手臂乏力,冲拳不过三五百拳就浑身颤抖,汗如雨下,难以坚持。殊不知,此时正是身体适应动作的过程,是通过结构发力给人体重新定型的过程,更是培养武者坚毅品格的过程;坚持下去,将会开启人体潜能的宝库,将会看到一个脱胎换骨的自己。因为人的身心都有一种记忆功能、一种习惯,刚开始都是勉强去做,一旦养成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状态,醉心其中乐此不疲。如此反复不停的冲拳练习,日久功深,自然能练就似流星般的出拳速度,在遭遇敌人袭击时,可以使用连环冲拳,像机关枪那样连续不断地攻击对手头面部位,不给对方任何喘息之机,这便是扯空拳练就的威力。
二、转马扯空拳(俗称“偏身捶”)
(1)以二字钳羊马马步站立,左拳自心口击出,臂不打直;右拳置于左肘上方,双拳拳面均以斜向上45度角指向正前方(图008)。
(2)右肘催右拳,自左肘上方摩擦左臂向正前方,以45度角击出;右拳击出之际,左拳收回(图009);同时,双肩、双胯、双膝以双脚跟为轴,向左侧旋转45度角;右拳击出力尽之时,左拳同时自右臂尺骨下收回,置于右肘上方停住(图010)。
(3)左肘催左拳,自右肘上方摩擦右臂向正前方,以45度角击出;左拳击出之际,右拳收回(图011);同时,双肩、双胯、双膝以双脚跟为轴,向右侧旋转45度角;左拳击出力尽之时,右拳同时自左臂尺骨下收回,置于左肘上方停住(图012)。
图008
图009
图010
图011
图012
以上为日字冲拳的转马扯空拳练习标准动作,转马扯空拳与正身马扯空拳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转马出拳时加入了双脚、双膝、双肩和腰胯的配合转动,以加大出拳的力度,提高周身各个关节的协调性与柔韧性。
转马出拳时,除了应遵循正身马扯空拳的前四点要义外,首先,应注意的是肩、胯、膝、脚的转动和出拳是一个整体,不应出现脚先转而肩后动,或拳先出而胯后转等断开的动作;其次,在未练到标指的柔劲发力前,连环冲拳时手臂是不能完全打直的,因为打直很危险,临敌之时很容易被对手反关节,而且完全打直的手臂会失去弹性,速度也会减弱,无法练出肘底力;再次,刚开始练习时,应采用慢练的方式,体会转马和出拳之间的关系,待熟练以后再将速度适当加快。
转马冲拳的发力训练方法仍是日冲千拳,早晚各一次,日久见真功。
转马冲拳的意义在于,当对方并非正面朝向我方攻击时,我方可以通过腰马的转动来调节攻防距离,既避开对方攻击,同时攻击对方;因转马加大了攻击力度,故击中对方时破坏力提高;转马冲拳配合正身马冲拳,有机地将出拳角度、速度和力度完美地合而为一。
扯空拳是咏春拳所有功法训练的基础,更是咏春拳整劲发力的源泉。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三五万次以上的扯空拳训练,肩关节是不容易松开的,肩关节不开,根节劲力就无法很好地释放出来,上肢三节就无法合一,发出的拳劲就是散劲,而非整劲,难以发挥一击破敌的威力。
百日筑基
通常在武术运动中,习武者凡发拳出掌,力的传递路线是起点在脚,支撑在腿,主宰在腰,顺劲在肩,催劲在肘,发力于腕,作用于一点爆发。发力时,唯有下盘的双脚和双腿的支撑足够有力时,方能将地面之力顺畅地传递到腰胯,然后通过腰胯的扭转抖动传递到肩膀,同时肩催肘,肘催手,沉腕发力;这样发出的强劲力道称为“长劲”。
然而在力的传递过程中,腿膝无力、腰马不稳或任何一个传递环节的脱节,都会导致传递受损失调,最终作用于一点时力量不能凝聚,无法产生武术中要求的长劲和短劲。
咏春拳发力包含了长劲和短劲两种相结合的发力模式。
虽然长劲发力的距离较远,但也不过是从一条手臂的拳面到肘部大约20厘米左右的距离。习拳者通过扯空拳的训练后,人体逐渐适应了二字钳羊马结构定型下的发力方式,周身发力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初步产生了“肘底力”与前臂的“弹抖劲”。接下来,应在空击拳训练的同时,加入打拳靶训练(或打沙包训练),体验有目标物作为接触点时的“触点发力”,以此提升中线发拳的穿透性、准确度与持久力。
长劲发力打靶训练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正身马打靶训练(动作与正身马扯空拳动作相同)
(1)以二字钳羊马马步站立,右拳自心口击出,臂不打直;左拳置于右肘上方,双拳拳面均以斜向上45度角前指,右拳接触点为配手手持的拳靶(图013)。
(2)双肩不动,左肘催左拳,自右肘上方向正前方以45度角击出;左拳击出之际,右拳同时收回(图014)。
(3)左拳击中拳靶时,右拳同时自左臂尺骨下收回,置于左肘上方停住(图015)。
(4)双肩不动,右肘催右拳,自左肘上方向正前方以45度角击出;右拳击出之际,左拳同时收回(图016)。
图013
图014
图015
图016
(5)右拳击中拳靶时,左拳同时自右臂尺骨下收回,置于右肘上方停住(图017)。
图017
以上为日字冲拳正身马打靶练习的标准动作,注意连环冲拳时,配手手持拳靶是静止不动的,而练习者应时刻遵循正身马扯空拳中所讲的五点要义:意识与肌肉放松、含胸拔背沉肘发力、一拳打靶一拳收回呈对拉状、双拳交替打在一个点上、腰马沉稳不送肩。
初习者刚开始训练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发不上力或越想发力越发不出,甚至拳头击打在靶上没有穿透性,仅仅一臂之力作用在靶上,如同隔靴搔痒。初学者刚开始练习时,往往出现的状况是,击打数十拳甚至上百拳都无穿透力,而有时不经意间的某一拳却打得很重很透;此时,持拳靶的配手感应到拳劲应及时给予提醒,令习练者记住发出此重拳时的感觉,久而久之,当这种感觉重复多次出现时,慢慢就成为一种习惯,功夫就上身了。
刚开始打靶时发拳不易快,应一拳一拳地练,慢慢体验,直至感受到每发一拳都击中拳靶,周身有劲力贯入拳靶以及配手能清晰感受到持拳靶的手瞬间被一股力量穿透时,才说明长劲发力的穿透性趋于稳定了。之后,再进入连环快拳打靶的训练,体验动作加快后速度和力度的融合感。
二、转马打靶训练(动作与转马扯空拳动作相同)
转马打靶与正身马打靶的训练方式几乎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转马出拳时加入了双脚、双膝、双肩和腰胯的配合转动(转体时左右旋转的角度都是45度),以加大出拳的力度,提高周身各个关节的协调性与爆发力。
转马打靶的注意事项参照正身马打靶,具体动作如下:
(1)以二字钳羊马马步站立,左拳自心口击出,臂不完全打直;右拳置于左肘上方,双拳拳面均以斜向上45度角指向正前方(图018)配手手持的拳靶。
(2)右肘催右拳,自左肘上方向正前方以45度角击出;右拳击出之际,左拳收回;同时,双肩、双胯、双膝以双脚跟为轴,向左侧旋转45度角;右拳击中拳靶时,左拳同时自右臂尺骨下收回,置于右肘上方停住(图019)。
(3)左肘催左拳,自右肘上方向正前方以45度角击出;左拳击出之际,右拳收回;同时,双肩、双胯、双膝以双脚跟为轴,向右侧旋转45度角;左拳击中拳靶时,右拳同时自左臂尺骨下收回,置于左肘上方停住(图020)。
图018
图019
图020
三、条件反射打靶训练
条件反射打靶训练是将正身马打靶与转马打靶融合在一起,来测试习拳者反应速度与拳劲力量的训练,属于实战反应的一种模拟训练。
训练时,被测者以二字钳羊马的姿势站立,双手一前一后成日字冲拳的起始动作,然后以脚跟为轴身体向右侧转体90度,变为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身体正面朝前的前进马姿势。令一配手与被测者面对面以扎马站立,配手双手各持一拳靶,两拳靶一前一后交错放置于胸腹前(图021)。
测试时,配手向自己身体前方的左、右、上、下等方位交替不规则地送出拳靶,脚步在原位不移动;被测者根据配手送出靶的时间和位置及时反应,准确出拳击中靶心。如配手送右拳靶,被测者击右拳靶(图022),如配手送左拳靶,则被测者击左拳靶(图023);如配手送靶速度快,则被测者打靶速度亦快,反之亦慢。同时,也可加入口令来测验被测者的出拳速度与节奏感,每次训练3分钟即可稍事休息,每天训练的次数根据被测者的体能状况灵活调节。此种训练的好处是模拟了实战的反应速度与力度,比纯粹击打壁挂式沙袋更具实战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日字冲拳的扯空拳训练,还是打靶训练,在练习100天以后,习练者若明显感觉到拳速加快、拳劲大增,且一口气冲拳1000次尚有余力时,不妨脱去自己的上衣,对着镜子光着上身做日字冲拳的扯空拳动作。看一看镜中的自己在出拳时,是否拳头往前击出的同时,肩胛骨向后抻;如明显感觉到每发一拳,拳头与肩胛骨形成一前一后的瞬间对拉,且后背肩胛骨明显向后凸起,肩部浑圆有力(如图024),则证明肩关节已经松开,上肢根节力已通,在艰苦漫长的发力练习中,已经迈出具有阶段性意义的一步,算是入门了。
俗话说:拳打万遍,身法自然;百日筑基,始入门槛。说的是初习武术者在习拳练劲的第一个百日内,应不畏艰难勇猛精进,勤修苦练,磨练身心,打好拳法入门的基础,切记不可半途而废;待意志力如钢铁般坚固时,一切习拳的困境皆迎刃而解,从此步入武学神圣的殿堂,成为真正的武者。
图021
图022
图023
图024(www.chuimin.cn)
拳有三尖
古人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多年来,关于寸劲练习的法门可谓纷繁芜杂、鱼目混珠。其实,对于咏春寸劲而言,练习的方式十分简单。几乎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器械,如杠铃、哑铃、拉力器、臂力器等器具的辅助,即可练出寸劲。因为通过杠铃、哑铃及负重冲拳等训练后,虽然人体的肌纤维变粗,身形肌肉变得粗壮魁梧,但是却走入外家拳训练的路子;同时,很轻易地将辛辛苦苦百日筑基练得的长劲发力毁于一旦。
内家拳与外家拳的训练法门有着本质的不同,内家拳注重对人体“筋骨开合”与“三节合一”的锻炼,日字冲拳的扯空拳、击拳靶及打沙袋练习达标以后,已经有机地将人体的发力结构重新塑造。此时,习拳者的手臂肌肉呈现细小的条形状,上肢筋腱拉长且弹性十足,肩开之后肩背厚实浑圆,中线发拳的弹抖力强劲,已经完全具备了发放寸劲的基础;因此,咏春寸劲的修习不需要走外家拳的路线,只须按部就班,就可以事半功倍。
咏春寸劲的标准手型如下:
(1)习拳者面对墙壁站立,右手指向墙壁,手腕放松上提,手掌稍下垂,虎口略松开,其他四指放松并拢,五指指尖轻轻触碰墙壁(图025)。
(2)右手除拇指外,其他四指稍弯曲,呈握拳状,食指第二骨节凸起处指向墙面(图026)。
(3)拇指向内轻轻合拢,以腕部和手指非常放松的状态轻握拳头,食指第二骨节凸起处仍指向墙面(图027)。
(4)右手由上提腕状突然变为向下沉腕状,拳头以斜向上45度角接触墙面(图028),接触点为小指、无名指及中指根部这三节突起的骨节(图029)。
图025
图026
图027
图028
咏春寸劲的具体训练方法十分简单,当熟练掌握咏春寸劲的标准手型以后,就可以尝试面对墙壁上的“壁挂式方形沙包”(或壁挂式拳靶,如图030)做“瞬间沉腕发力”的练习。发力前以正身马或侧身马姿势站立均可,但须牢记“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放松提腕”三要诀;发力时须牢记“沉肩送肘、沉腕发力、腰马合一”三要诀。
图029
图030
习拳者初练时,尤其应注意的是,在发力接触沙包的瞬间,拳头应适度握紧,接触点为拳头小指、无名指及中指根部这三节突起的骨节处。咏春拳历来有“拳有三尖”的讲法,即指以此三节骨节为着力点,击打对手时受力面积小而穿透力大,此亦为咏春“力达拳尖”的密练方法。久练之后,习拳者必可练出拳劲的锋锐与强度。
一开始时,习练者极易发出手臂的局部之力,此时拳头击打在墙壁沙包上多无回音传出;多加练习后慢慢会体验到,每发一拳时,腰、胯、腿、膝之力在沉腕的瞬间已经作用于墙壁上,此时击打在墙壁上四周传出的是“砰砰”的沉闷回音,说明寸劲的穿透力已经成型。
贴身发力
历来,在咏春派日字冲拳的“试力”训练中,无论是正身马冲拳还是转马冲拳,咏春子弟皆习惯采取击打“壁挂式方形沙包”的练法,当习惯了每发一拳,墙壁“砰”然大震时,说明劲力已经具备穿透性。此时,由长劲发力过渡到寸劲发力实是轻而易举之事。
咏春寸劲击靶试力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寸劲拳击靶试力;第二种是正掌击靶试力。无论是寸劲拳击靶还是正掌击靶,发力时可以转马也可以不转马,但对于初练者而言,转马发出的力量更大。
寸劲击靶试力训练如下:
一、寸劲拳击靶试力
(1)令一配手手持长方形厚实拳靶以弓箭步站立,将拳靶于其右胸前贴身放置;测试者以右侧身站立,以右手寸劲拳手型接触拳靶(图031)。
(2)配手贴身持靶不动,测试者轻提腕握拳,在一寸至三寸的距离内准备发力击靶(图032)。
(3)沉肩送肘,同时向左转马45度角沉腕发力,击中靶心(图033)。
图031
图032
图033
须注意,击中靶心时,如配手向后退开几步,且右胸受力部位只是一震,则说明此拳没有穿透性和杀伤力,仅仅是将配手推开而已。如发力具备穿透性,则配手脚步基本不动,拳劲穿过拳靶击中的虽然是其右胸部,然而力量却传递到配手心窝腹部,此时配手因心窝受到劲力冲击而身形猝然向下坐,而不是向后退开。此原理好比子弹将靶心击穿时,靶是不动的。
二、正掌击靶试力
(1)令一配手手持长方形厚实拳靶以弓箭步站立,将拳靶于其右胸前贴身放置;测试者以右侧身站立,右手上提腕,掌心向下,手掌自然下垂,指尖略接触拳靶(图034)。
(2)配手贴身持靶不动,测试者猝然沉腕坐掌,同时向左转马45度角,以掌跟处击中靶心(图035)。
图034
图035
以上动作便是咏春正掌击靶的寸劲试力。须注意,与寸劲拳击靶试力不同之处在于,正掌触靶发力点为掌跟。咏春历来有“宁挨一拳,不挨一掌”之说,若正掌发力练出穿透性,则力量比寸劲拳大很多。
寸劲击破
咏春寸劲发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致力于击破木板或石板,更非为了临敌之际将对手重创以显示自身力量的强悍,而是以武学的修炼来开启习拳者的智慧,从而令武者的目光无限延伸,修养与日俱增。
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咏春门人喜欢选择用寸劲击破木板(或石板),来检验自身功力的深浅,却也不失为一种锻炼的手段。
寸劲击破试力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双人配合击破;第二种是一人单独击破;第三种则是穿透性连续击破。
咏春寸劲击破试力训练如下:
一、双人配合击破
(1)令一配手双手持一块大理石板当胸而立,测试者以右侧身站立,以寸劲拳手型接触大理石板面(图036)。
(2)配手持石板不动,测试者右手向上提手腕轻握拳(图037)。
(3)猝然沉腕发力,拳面上扬45度角,着力点为右拳之三尖处(图038和图039)。
图036
图037
图038
图039
以上为双人配合击破的标准动作,倘若周身力量发于拳尖骨节处,则石板必应手而破,且拳头不受反作用力挫伤;若无法击破,则说明力量未穿透石板,易伤手腕和拳头骨节。因此,建议初次发力时,也可选用木板来尝试,逐渐过渡到石板。
二、一人单独击破
(1)测试者左手持大理石板,右手以寸劲拳手型接触板面(图040)。
(2)测试者左手持石板不动,右手向上提手腕轻握拳(图041)。
(3)测试者猝然沉腕发力,拳面上扬45度角,以右拳之三尖击破石板(图042和图043)。
图040
图041
图042
图043
三、穿透性连续击破
(1)令一配手持石棉瓦板(或木板)侧面站立,测试者左手持一张白纸,右手以标指手型指向白纸;此时,石棉瓦板、白纸与测试者标指之间为一条线,间距各为五寸左右(图044)。
(2)测试者右手向前标出,在穿破白纸后,手指击破石棉瓦板(图045)。
图044
图045
穿透性连续击破的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尤其初练者手指韧性与寸劲练习不达标时,易挫伤手指。因此,建议在训练之初,练习者尝试在身前一尺外挂一张白纸,若能用指力击破,则慢慢过渡到连续击破的练习。
习拳宜忌
咏春拳是一种注重内外兼修的内家拳术。日字冲拳的练习过程即是习拳者百日筑基的过程,也是普通人从僵化拙劣的散劲发力转入灵动自然的整劲发力的过程。此时,习拳者的思想、心灵、筋骨、气息、反应、体能等方面皆发生质的飞跃。
在咏春拳法的练习过程中,日字冲拳是开启武者内劲发力的钥匙,一旦日字冲拳劲力练通,则咏春拳其他诸般劲力(如藤条劲、沉劲、柔劲等),随习拳进度,日久自可触类旁通。
因此,作为一名咏春拳习练者,为求合理的练习,早出真功。在习拳发劲时(不仅指日字冲拳,也指其他咏春拳手法),若时刻严守以下练习要点,则易事半功倍。
一、发力练习五宜
(1)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2)触点发力,松握紧发。
(3)勇猛精进,定时定量。
(4)动静兼修,快慢有度。
(5)立足实战,练打合一。
以上发力练习五宜中,“松而不懈”指发力时身体肌肉放松而精神不懈怠,“紧而不僵”指动作间架紧凑而不僵化。
“触点发力”指接触目标的瞬间方始发力,而不是在距离目标尚远时就暴露发力痕迹,更忌讳远距离大抡大劈;“松握紧发”指未接触目标前拳头、手臂与周身都是放松的,只有在接触目标的瞬间拳头才适度握紧。
“勇猛精进”指百日筑基时应不畏酷暑严寒,挑战人体极限,超越自我,培养武者坚毅的品格;“定时定量”指每日按部就班,严格按照训练计划练拳,这样才能固化习惯,功夫上身快。一般而言在“子、午、卯、酉”四个时辰练功,若能长期坚持,则功夫增长非常快。子时指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此时适宜练静功,如小念头;午时指中午11点至下午1点,此时天地阴阳二气交接,适宜练桩功及清净归元功(详见《标指——败形发力》一书的内容);卯时指早晨5点至7点,此时宜动功与静功结合练习;酉时指下午5点至7点,此时宜动功与静功结合练习。
“动静兼修,快慢有度”指的是动功与静功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动功多指动作较快、运动较剧烈的功法,如日字冲拳;静功多指柔和缓慢的功法,如桩功、小念头等。动功与静功结合训练,有助于内外兼修,培养元气,融养生与技击于一体。
“立足实战”指无论何种招式,均应从实战应用的角度出发,这样便于练出真功;“练打合一”指自我修炼与实战训练相结合,这样练出的招式在临敌之际才有威力。咏春拳有练法和打法两种,具体的训练方式是不一样的,须通过练打合一的方式逐渐融合。
二、发力练习五忌
(1)立念不正,拳架走形。
(2)饱腹练拳,一曝十寒。
(3)过度疲惫,练拳无度。
(4)多练少思,蛮练伤身。
(5)好勇斗狠,出手伤人。
所谓学拳容易得劲难,内劲发力练习是咏春拳修炼的根本。其实,所有功夫的根都取决于心态,习拳者若“立念”不正、品德不端或习拳法度不严,无论如何勤学苦练,也是无法得到拳法真谛的。望习拳者铭记于心。
有关小念头:朝形发力的文章
如此不可思议的力量,其实源自于咏春拳的入门第一套拳法:小念头。咏春拳并不神秘,它十分科学,是注重“结构发力”的内家拳术。咏春拳小念头是内劲训练的源泉。咏春拳的发劲技术,要求习拳者颈椎、双肩、双肘、双腕、腰椎、双股、双膝、双脚腕,共十四个关节同时作用发力。如此强大的螺旋爆发力与弹射力叠加,就是咏春拳不依赖距离击人于一丈开外的原理。......
2024-09-09
进退马冲拳在咏春拳法的训练中,有“定势发力”和“移动发力”两种形式。尺骨如刀咏春历来有“尺骨如刀,力成三角”的讲法,说的是通过“对马冲拳”的合理训练,将人体双臂尺骨练成好像百炼钢刀一样的硬度与韧性,以此“刀劲”对敌,可以起到无坚不摧的破坏力。图011图012图013图014图015以上动作中,图011和图012训练的是双方前臂尺骨部位的触点发力。......
2024-09-09
在传统思想中,儒家提倡“中庸和谐”,道家主张“天人合一”,佛家则讲求“明心见性”,其共同之处都是以修身养性为主要宗旨,以自省为主要思维方式,以道德的自我完善为主要人生目标。换言之,即贵在中和,不争之争!“中和”的原意是指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国先哲们关于人生的思索,归纳起来大概就是这八个字:“贵在中和”,“不争之争”。......
2024-09-09
小念头全套拳法的训练,始终围绕“立念”二字展开,旨在培养习练者在“放松、呼吸、念力、结构”四大层面合而为一的条件反射习惯。因此,小念头拳法的训练要求习拳者要正心、正念和正行。咏春三套拳中,第一套拳“小念头”专门修炼面对面的发力技术,称为“朝形发力”;而第二套拳“寻桥”则专门修炼不同距离、不同站位下的移动发力技术,称为“追形发力”;第三套拳“标指”专门修炼敌我条件悬殊下的发力技术,称为“败形发力”。......
2024-09-09
黐手训练的目的是培养习拳者临敌之际,在与对手对抗发力的接触点上,双臂及周身皮肤敏感地听劲化劲的感应能力。黐手训练分为单黐手和双黐手两种训练形式。还有一种黐手称闭目黐手,两人皆以黑布蒙住双眼,四臂相接,任意进退拆招,双方攻防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手臂相接时的感应训练。因此,闭目黐手属于较高层次的感应训练,不可跨越阶段一蹴而就。......
2024-09-09
正心正念咏春子弟皆知“小念头”不正,则终身不正。由此可见,五枚大师在创立咏春拳之初,以“小念头”命名第一套入门拳法,确实是用心良苦。“小念头”俗称“三拜佛”,主要是由于小念头拳谱中“一摊三伏”手法的运动形状犹如拜佛而得名的。因此,小念头拳法是咏春内劲发力之源,入门之基石,须长年修习,方能得其精髓。须注意的是,小念头拳的训练与常规武学训练有很大不同。......
2024-09-09
我校在过去一个阶段的发展,特别是借着改扩建的东风,梳理了内部治理结构、绩效评估方式、学校文化体系、学校课程体系等,学校发展的“四梁八柱”已经初步树立。这个阶段,最需要的不是大张旗鼓地搞面上的运动式的改革,而是要精准发力式的“点穴式”改进。我们要把有限的精力与资源,投入到必须改进、可以改进的真正有价值的地方,也唯有这样,才能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从优秀走向卓越。......
2023-07-04
听劲、化劲、拿劲、发劲,是太极推手中的基本用劲方式。听劲是一种知觉功夫,推手锻炼的主要目的就是训练这种知觉功夫,也叫知人功夫,不要一搭手就非要分出个高低胜败不可。化劲应从“听”字上下功夫,不明听劲,何来化劲,能听即能知敌,能柔就能化敌。这就是对推手基本用劲的概括,听劲须轻而灵,化劲须灵而动,拿劲须动而变,发劲须变而化。......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