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访谈录:浙江宏达学校吴育忠专访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访谈录:浙江宏达学校吴育忠专访

【摘要】:一棵丰茂的大树——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吴育忠专访2009年岁末,同学们带着欣喜采访了特级教师,我却偶感不适,没能一同成行,心里自是焦急。先后任海宁市硖石镇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海宁市实验小学教导处主任、副校长、海宁宏达实验学校副校长兼小学部校长,2003年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校长。

一棵丰茂的大树——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吴育忠专访

2009年岁末,同学们带着欣喜采访了特级教师,我却偶感不适,没能一同成行,心里自是焦急。在我的心田里,每个特级教师都是一个故事、一本书籍,我很想了解,更期盼学习。错过了采访时期,当我带着冒失打电话给特级教师吴育忠时,对方传来的声音让我倍感暖意。我为他取得的成果而表示钦佩时,他连忙岔开话题,说自己“不行”,全然没有特级教师的做派,那样亲和,那样谦逊。我立刻被他的这份谦虚与率真打动。于是,电话的这头和那头,牵起一份亲切的交流……

专业与管理比翼齐飞

吴育忠,男,浙江海宁人,1966年出生,1984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被评为浙江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走上教学工作岗位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先后任海宁市硖石镇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海宁市实验小学教导处主任、副校长、海宁宏达实验学校副校长兼小学部校长,2003年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任校长以来,坚持“教育即服务”的理念,认真探索民办寄宿制学校管理模式,学校已成为全国绿色学校、省九年一贯制示范学校、嘉兴市文明单位。曾被评为省优秀教师、省教坛新秀、嘉兴市专业技术带头人、海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人才、十佳青年标兵,并荣获省青少年英才奖。2006年被省教育厅聘为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语文学科指导组成员,同时还受聘担任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小学语文工作室导师、浙江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及张化万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嘉兴教育学院兼职指导教师。

从教以来,潜心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并逐步形成了“实、活、广、趣”的教学特色。近年来,应邀在各地上示范课、作讲座30多场次。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参与或主持开展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阅读教学学法指导研究》、《主体教育模式的构建与运行研究》、《绿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等多项课题研究,在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评比中,其中一项获省二等奖,嘉兴市一等奖,一项获嘉兴市二等奖。

根基——阅读积淀人生

望着眼前淡定的吴老师,想着诸多荣誉集一身的他,我的脑海里总是萦绕着这样一个想法:“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于是,我们的谈话从淡淡的墨香开始了。

当我问及哪些书对他产生巨大影响时,吴老师口中如数家珍般地报出很多书名:《情境与儿童论述发展》、《语文教育教学管理》、《静悄悄的革命》、《孩子们,你们好》、《办好学校的策略》、《高绩效校长策略》……除了专业书籍,像《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也是吴老师所喜爱的。虽然我早知道大凡优秀的人总是与书有着不解之缘,但他不时随着阶段变化汲取不同营养的阅读习惯,深深触动了我的心怀。于是我的笔尖流动,写下梅子涵的这段话:

读对于写作的意义,是不经意间渐渐发生的。你读的那些故事,故事里的那些语句、词汇,故事里人物说的话,故事里含有的情感和道理……多多少少会留在你的记忆里,就像一棵树,阳光会洒下,雨水也会落到,有这些滋润,树就用不着想:我们的叶子怎么才能绿?花怎么盛开?不知不觉间,叶子翠绿了,新的叶子不断从枝上窜出来,花儿也盛开了……这都是不经意的,渐渐的,你不用去想,他们会来!

吴老师就是那样一棵树,阅读为他积淀了根基,在他丰富的成长经历中,那些不经意在意料中而来!在我看来,讲求速度和效率的今天,许多东西都可以是速成的,而唯有人的成长应该是文火历练的。阅读能改变一个人内部的基质,闲暇之中,所有阅读,打开我们生命的绿色之门。

丰茂——实践经历成长

如果说,阅读打开了绿色之门,那么实践更使得人生变得丰富和实在。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吴老师充满感慨地告诉我,1986年参加由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班给他的个人专业发展带来了长足的进步。这么多年来,他常常被指导老师林眉云老师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深深地感动着。整整一个学期的脱产学习,让他集中所有精力,孜孜不倦地吸取着教学大师们的深邃,特别是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思想深深影响着他。

“教学理应顺乎其发展规律,滋润情感的幼芽,点燃智慧的火花,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但是事实上教学活动却给儿童带来失望,带来苦恼,压抑了儿童的发展,延误了儿童发展的最佳期,色彩斑斓的童年变得苍白而贫乏。儿童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价值、目标,这些影响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被挤到教学工作的末位,甚至成了课业分数的牺牲品,这是对儿童天性的扼杀!”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之下,吴老师的课堂教学不断实践着“实、活、广、趣”的教学特色,更多思考如何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然浸润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受到情感的熏陶和言语质量的提升。在教学林清玄的作品《百合花》一文时,吴老师切合学生的所思所想,不时以教学转换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将自己当作那山谷中的一朵百合,感受百合花面对艰苦的环境和他人的鄙夷百折不挠开花证明自身价值的精神。“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当孩子们把自己的情感融进景物之中,他们神思飞扬,内心的“情”在特定的“境”中,升华到一种新的境界。于是乎,课堂呈现出灵动的气息,孩子们或声情并茂地朗诵即兴小诗,或有创意地谱写歌词,或大胆倾诉内心的感受。这个过程,没有微言大义地挖掘,没有煞费苦心地引导,更没有干瘪枯燥地说教,有的只是有声有色地对话,有的只是有情有趣地感悟。百合开花了,开在学生的心田里。这是语言的锤炼,也是一种情感的净化……在那个晴朗的早晨,余姚市实验学校阶梯教室座无虚席。来自全市各小学的语文教师,时而凝神倾听,时而会心微笑,时而热烈鼓掌……尽情地品味了林清玄的《百合花》,感受了吴育忠老师的教学风格。

吴老师就这样在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探索着,实践着,他应邀到四川去上过示范课,在杭州、温州、嘉兴、衢州等地作过30多场次的讲座。他认为,语文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有情趣的内容,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他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参与或主持多项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业务出类拔萃的吴老师在学校管理上也显现出过人的才华。2000年,他担任海宁宏达实验学校副校长兼小学部校长,2003年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在吴育忠的领航下,“宏达学校”已经声名远播,学校成了当地的一张名片,培养了一大批尖子生、特长生。

而此刻也是吴老师感受专业发展低谷的时期,学校行政工作让他投入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常常让他觉得没有更专注地在语文教学上有更多的思考。虽然如此忙碌,任校长之初他却依旧带着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电话那头,吴老师的声音略转低沉,那一时的变化却在我的心坎里翻腾着:如此热爱专业的吴老师!虽说熊掌与鱼不能兼得,而事实上,吴老师却将此演绎得这般完美!

我深深知道,一个校长的高度决定一所学校的效度。作为校长的吴育忠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脚踏实地、视野开阔地引领着老师们走向更宽阔的专业理想。阅读为吴老师积淀了最初的根基,那么丰富的角色转换,更是他人生最好的实践,在这个过程里,经历风雨,让这棵大树变得更加丰茂起来……

感恩——园丁精彩人生

在采访中,吴老师不时提到两个人,那就是林眉云、朱雪丹两位老师。他说,在自己的专业成长的最初阶段,是两位导师给予他诸多的指导。当初参加培训学习时他是一个只有两年教龄的年轻小伙,凭的只是敢想敢说敢做的一股冲劲。而在两位导师身上,他看到敬业的精神,这份执著成为他今后人生道路的指示灯。(www.chuimin.cn)

在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中,总有些人,总有些事,让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也许是失败的痛楚,也许是成功的喜悦!幸运的是吴老师遇到了两位德高望重的恩师,在他的心田播下奋进的种子,更为他在挺拔向上的过程中,修枝剪叶,让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吴老师说:很多年过去了,常常觉得欠了这些对自己有过帮助人的一笔债。听着吴老师发自内心的感恩,又了解到他现在将信心和快乐传给另一些人。他指导的青年教师正飞速成长,而今的他,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那些他能帮助的人。

于是心里对吴老师充满了更多的敬意,他在诠释着生活里平和的心态和感恩的情怀。是的,“没有一种给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这样的人生感慨是我这次采访之余的别样收获!

最新思考

吴老师总是不断思考着,对于他而言,有价值的思考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一种乐趣。最近,在语文教学方面,他又进行着深入地思考。对于语文课程标准,他说,标准不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大纲,而是体现着许多新的构成元素。比如不只是教学目标,也包括了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不只是学科内容,也指向着学生主体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不只是教材的一个因素,而是包括了学生、教师、教材;不只是显性课程,也连动着隐性课程的运作。

对于当前语文教学的趋势,他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走向和谐,即处理好四组关系:工具与人文,教师、学生与文本,读与写,精读与略读。最近他正引领着全体老师做更新的研究,实践着“自主发展,高效教学”的理念。从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激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兴趣,如何增加学生参与度,如何加强练习有效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这几方面进行实践性的研究。

精彩对话

问:吴老师,继承传统比摒弃传统要艰难得多,如果只能选择一个,您会特别强调继承和发展哪一个传统语文教学经验?

答:读写结合!不论什么时候,读与写一定要紧密相连。

问:读写结合,听起来是我们一直在继承的,可是如何做到读写结合的有效结合呢?

答:当然读和写并不是简单的结合,一定要读写联动,阅读要为学生的进一步写作而服务。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读写能力。这样,方能出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局面。

问: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您列举相对重要的3条好吗?

答: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知识,这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素养。其次,语文老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口才。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应该是语言简练、准确,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第三,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学习语言,学会表达,能有效地与人进行沟通,达成良好的意向,那是语文学习的境界之美。

问:目前是一个“多元共生,众声喧哗”的社会,每个人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您怎样看这样的现象?

答:百花齐放,多元共生是一件好事,更多的观点能予以相互碰撞,产生更多智慧的火花!

问:就您听到的而言,您觉得哪个观点需要引起我们年轻老师的警惕?

答:我觉得年轻老师也要学会思辨,特别是不要迷恋于某个流派,因为语文教学有其本身发展的规律,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保持朴素扎实的教风,保持语言学习的本色。

问:您给年轻老师的建议是?

答:博采众长,补己之短,完善教学!

(访谈、撰稿宁波市北仑区柴桥小学翁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