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长安俗乐:探索新乐的起源与演变

长安俗乐:探索新乐的起源与演变

【摘要】:(二)长安俗乐俗乐指民间流行的民乐。生动活泼的民间歌舞,活跃于贵族生活中的专业技乐,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盛极一时的“新乐”,对后世乐舞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长安城的佛教寺院,还是说唱音乐——“俗讲”的发源地。“俗讲”又称“变文”。“踏歌”则是一种民间集体舞蹈。长安县的何家营鼓乐也是西安地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演奏曲目有唐、宋、元、明、清各代曲牌。

(二)长安俗乐(又称“新乐”)

俗乐指民间流行的民乐。《诗经》中的“国风”部分,所收录的就是各地的民歌,其中描写歌舞的诗篇还是不少的。由于民间乐舞的兴盛,有些地方成了知名的歌舞之乡,《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曾提到擅长歌舞的“赵女郑姬”。生动活泼的民间歌舞,活跃于贵族生活中的专业技乐,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盛极一时的“新乐”,对后世乐舞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音乐的发展,乐器也增加了,仅见于《诗经》记载的就有二三十种。如按乐器的原料来分类,不外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大类,古人称之为“八音”。金之属,如钟、铙等;石之属,如磬;丝之属,如琴、瑟、;竹之属,如管、箫、篪、;匏之属,如笙、竽;土之属,如埙、缶;革之属,如鼓、鞞;木之属,如柷、敔。若依演奏手段来划分,则可将其划分为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弹弦乐器。(www.chuimin.cn)

长安城民间流行“曲子”、“变文”和“踏歌”。“曲子”等是可以单唱也可以器乐伴奏的“胡夷里巷之曲”,由乡间民歌或边地胡曲加工提炼配以新词而形成。长安城的佛教寺院,还是说唱音乐——“俗讲”的发源地。“俗讲”又称“变文”。“踏歌”则是一种民间集体舞蹈。长安里坊之间,每逢正月十五、八月十五之夜,妇女们挽手结队,口唱曲子,踏地为节,且歌且舞。

近年来,西安地区的艺术家们创作了许多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优秀舞蹈作品,其代表作是陕西省歌舞团创作的《唐长安乐舞》和《仿唐乐舞》,后者便是移植周至县独有的民间古乐——集贤古乐而成。长安县的何家营鼓乐也是西安地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演奏曲目有唐、宋、元、明、清各代曲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