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长安宗教概况:其他信仰揭秘

长安宗教概况:其他信仰揭秘

【摘要】:第五节长安的其他宗教道、佛两教渗透到唐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代,由于对外关系的发展及唐文化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又使从波斯传来的祆教和摩尼教等其他一些宗教传入长安。北周时长安已有祆教活动。唐武宗会昌灭佛期间,敕令天下摩尼剃发作沙门形,并废毁摩尼寺祠,没收寺院财产及经卷,长安女摩尼教徒死于该事件的有72人之多。

第五节 长安的其他宗教

道、佛两教渗透到唐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代,由于对外关系的发展及唐文化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又使从波斯传来的祆教和摩尼教等其他一些宗教传入长安。

一、祆教在长安

祆教,又名火祆教、火教、拜火教,公元前6世纪由波斯人琐罗亚斯德在波斯东部大夏(今阿富汗的巴尔赫地区)所创建,曾经是波斯萨珊王朝的国教。该教奉《波斯古经》为经典,认为火是光明、善的代表,要求教徒通过专门仪式,礼拜“圣火”。

祆教唐以前从波斯传入中国。大约西晋末期首先在居于国内的粟特人聚落内流行。北周时长安已有祆教活动。2002年西安北郊发现了北周同州萨保安伽墓,墓室中围屏石榻上的图像即展现了祆教的宏大画面[23]。唐代长安城内波斯人很多,祆教便有许多信徒,也容易取得进展。在唐代,为安抚避乱来自西域各国的侨民,专门设立萨宝府,管理祆教事物,萨宝府隶属祠部。在西安出土的米萨宝墓志,记述了卒于天宝元年(742)的米萨宝是西域米国人,曾任祆教教长职务。据文献资料记载,长安城内最早的祆祠是武德四年(621)在布政坊西南隅建立的胡祆祠。后来在仪凤二年(677),逃亡长安的波斯王子卑路斯,奏请在醴泉坊西北隅建波斯胡寺(应为祆祠)。此外,普宁坊、靖恭坊等也有西祆祠、南祆祠。唐代西市是长安城内胡人最主要的集中地,当时信奉祆教的绝大部分都是侨居长安的外国人。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中记载:“火祆不传教,亦不翻经,又称祠,简称庙而不称寺,盖中国人无信者,特胡人自奉其所信而已。”[24]既然中国人无信者还能在京师和东都等地流行,可见长安波斯人很多,传教也是自由的。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唐武宗毁佛,外来宗教同时遭到禁止。据史料记载,当时敕令祆教3000余人还俗,祠寺废毁。两年后,对外来宗教的禁令有所放宽,祆教活动也有所恢复。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曾在西安西郊发现一方唐代祆教徒苏谅之妻马氏墓志,该墓志用中古波斯的婆罗钵文与汉文合刻。由墓志得知,墓主苏谅之妻马氏,夫妇二人都是祆教徒,并且都是波斯人。[25]这些祆教寺在会昌法难时被毁坏,但祆教的影响却在中国民间长期存在。唐末五代以后长安祆教湮没无闻。

二、摩尼教在长安

摩尼教又称明尊教、末尼教、明教等,是波斯人摩尼于公元3世纪时,在琐罗亚斯德教二元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佛教、诺斯蒂教(公元初年的一种秘密宗教)的宗教思想而创立的。该教崇拜“四大尊严”,以二宗(光明与黑暗)、三际(初际、中际和后际)论为根本教义和世界观,并以“三封”(口封、手封、胸封)、“十诫”(摩尼教的十条戒律)为主要戒律。约公元6—7世纪开始传入西域各国。据南宋佛教史书《佛祖统记》记载,大约在唐延载元年(694)波斯人拂多诞(摩尼教神职人员第二阶中教监的称号,即传教师)携带摩尼教经典《二宗经》入朝,这是摩尼教传入长安最早的记载。以后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时,曾从洛阳携带四个摩尼教师回国,摩尼教又传到了回纥地区,并成为回纥的国教。大历三年(768)唐代宗准许回纥在长安建立摩尼教寺,赐额“大云光明寺”(摩尼祠),后来又陆续准许在荆、杨、洪、越诸州及豫、晋地区创建摩尼寺。自此开始,摩尼教在民间并及宫廷传播。如:贞元十五年(799),德宗曾令摩尼师入宫祈雨;元和八年(813)十二月,“宴归国回鹘摩尼八人,令至中书见宰臣”;长庆元年(821),唐答应回纥和亲,“回鹘宰相、都督、公主、摩尼等五百七十三人入朝迎公主,于鸿胪寺安置”[26]。这说明摩尼教曾经参与唐与回纥的政治活动。

唐武宗会昌灭佛期间,敕令天下摩尼剃发作沙门形,并废毁摩尼寺祠,没收寺院财产及经卷,长安女摩尼教徒死于该事件的有72人之多。会昌之后,宗教禁令随之放松,但摩尼教始终未能在长安地区得到恢复。

摩尼教唐代依附佛教,宋代依附道教,经元、明两代,逐渐与其他教派相融合,到清代,作为一个独立的教派已不复见于文献。

【注释】

[1]黄留珠主编:《周秦汉唐文明》(第五章文化信仰下),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05页。

[2]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3]唐道世撰:《法苑珠林》卷七七,见《大唐内典录》。

[4]参阅何磊:《三藏法师玄奘传》,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0-203页。

[5]寺院资源详情见附表一“长安佛教寺院一览表”。

[6]唐韦述撰、辛德勇辑校:《两京新记辑校》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7]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8]民国间经康有为发现后而移存于西安省图书馆。(www.chuimin.cn)

[9]陈景富著:《论陕西佛教文化及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10]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

[11]道教分为全真派和符录派;全真道人重视炼内丹、修养,不能结婚生子,而符录一派则崇尚画符、驱鬼、降妖、看风水等活动,可以娶妻生子。如王重阳所创一派为全真派,茅山道士则属符录派。

[12]道教资源详情见附表:“历代长安道观一览表”。

[13]清徐松著:《唐两京城坊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14]道教形成发展过程中将神仙真人所居之处称为“洞天福地”(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15]樊光春著:《西安道教两千年》,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16]〔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17]相关专家认为这些是明代托古刻造。

[18]白寿舜、韩道仁、于毅民等编著:《回回民族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回民文化协会办公室编印刊行,1957年6月。

[19]主要依据《西安市志》第七卷(社会、人物),西安出版社2006年版。

[20]〔宋〕王溥撰:《唐会要》卷四九《大秦寺》,中华书局1957年版。

[21]据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高陵碑石》记载。

[22]据通远坊天主教堂所存《司教方启升墓碑》记载。

[2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北周安伽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6期。

[24]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383页。

[25]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发现晚唐祆教徒的汉、婆罗钵文合璧墓志》,《考古》1964年第9期。

[26]〔五代〕刘等:《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