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为何七曲山县令建祠堂-文昌祖庭

为何七曲山县令建祠堂-文昌祖庭

【摘要】:为何为县令建祠堂观音殿古代宫殿,皆是为帝王将相所建,供后人瞻仰膜拜,而现在七曲山大庙内的观音殿,却是用来供奉历代有政绩的县令的。细细想来,在古代社会,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忠”一直被统治阶级所推崇,因此“忠于君,爱子民”是衡量一个官员是不是好官的标准,古代之所以为县令建立祠堂,就是将善教祠作为一个楷模,鼓励众多官员登上仕途后廉洁奉公,忠于帝王,造福百姓。看来在七曲山为县令修建祠堂也是颇有深意的。

为何为县令建祠堂

观音殿

古代宫殿,皆是为帝王将相所建,供后人瞻仰膜拜,而现在七曲山大庙内的观音殿,却是用来供奉历代有政绩的县令的。区区七品芝麻官,为何要为他们建祠堂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了解了观音殿的历史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四川人口锐减,于是便有了 “两湖两广填四川”37的一段历史。最初的移民是强制性的,百姓背井离乡开始了大规模的迁移,路上双手是被官兵绑着的,睡觉倒是没问题,上厕所就太不方便了,于是总会听到这样的喊声:“官爷,我要上厕所,快解手。”时间长了就只需要说“官爷,解手”,那些官兵就懂得了。慢慢地,“解手”就成了内急的代名词,再后来就形成了独特的方言词,在四川落地生根,进而又由四川普及至全国大部分地区。

清代梓潼县志》记载,当时的县令周标在那样恶劣的历史环境中,为梓潼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为了发展梓潼经济,大量引进贤才;他还非常重视教育,创办书院,让书生在此读书备考,百姓感怀贤德,为其修建“善教祠”。咸丰八年,经过知县张香海重修之后,有政绩的县令均被供奉在这里。善教祠发展至今,成为历代纪念好官、表彰好官的地方,也是众多有志于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好官前来立志立誓的地方。而现在善教祠已被修缮,并更名为“观音殿”。(www.chuimin.cn)

细细想来,在古代社会,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忠”一直被统治阶级所推崇,因此“忠于君,爱子民”是衡量一个官员是不是好官的标准,古代之所以为县令建立祠堂,就是将善教祠作为一个楷模,鼓励众多官员登上仕途后廉洁奉公,忠于帝王,造福百姓。而对于现代人而言,这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为当代的仕途指明了方向。恪尽职守必将受到后人敬仰,为官不正最终只会两手空空。看来在七曲山为县令修建祠堂也是颇有深意的。

希望有朝一日“善教祠”这个名字能够得到恢复。因为我认为原名更具有教化的意思,教人做人之理,教人为官之道,韵味十足,也更贴切。

至于观音菩萨请回“水观音景区”供奉,那才是他的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