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文昌祖庭-他乡遇故知,人情味与责任

文昌祖庭-他乡遇故知,人情味与责任

【摘要】:序言——他乡遇故知罗哲文先生(右)与笔者(左)在七曲山大庙二00六年三月,我参加了文物和建筑设计与科研部门组织的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的考察活动。不正是古人所云:『他乡遇故知』,人生四喜之一吗?自大庙建成至今,每一年都会有很多赶考的学子在此留宿,每一年应该也都会发生很多他乡遇故知的乐事,想来这里真是个充满了人情味的地方。他乡遇故知的欣喜之下,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序言——他乡遇故知

罗哲文先生(右)与笔者(左)在七曲山大庙

二00六年三月,我参加了文物建筑设计与科研部门组织的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的考察活动。行至四川东北部梓潼县时,正好遇到了在此考察的赵琛教授。我们是老朋友了,这次竟在文昌宫大庙内相遇。不正是古人所云:『他乡遇故知』,人生四喜之一吗?自大庙建成至今,每一年都会有很多赶考的学子在此留宿,每一年应该也都会发生很多他乡遇故知的乐事,想来这里真是个充满了人情味的地方。我素知人生四喜乃万幸之事,却没有想到,自己也可以在梓潼七曲山遭逢其中一件,实在令人欣喜不已。

他乡遇故知的欣喜之下,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梁思成先生是我的恩师,也是建筑遗产保护的先行者,在人们开始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之前,他就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努力,并且身体力行。少年时期,我考入中国营造学社,老师将我引入建筑之门,悉心教导数十载。至今回想起来,师恩厚重,仍让我难以忘怀。曾记恩师以足为尺,以心为笔,倾其全力书写着保护中国古建筑史诗,我是他的学生,也一定会将这种精神践行下去,重走恩师没有走完的路,在有生之年,为搞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为建筑遗产的保护贡献出我的微薄之力,为整个民族保存一份源远流长的记忆。

我知道赵教授一直致力于『建筑哲学』的研究,他的一些观点也是颇有新意的。居住者的观点往往会体现在建筑之上,正如哲学思想中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这是他独具匠心的思想所在。赵教授认为,『宫殿设计体现的是「威」的哲学,雄伟庄严令人敬畏。萧何在为汉高祖刘邦营建长安宫殿时就说:『非壮丽无以重威』。而古代民居和其他坛庙、寺观、园林等建筑类型则又根据它们的特点,体观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信仰生活方式等形成了『建筑哲学』的理念。至于七曲山大庙设计则不是用一种哲学就可以解释的,是复杂且不明确的,他综合认为其展现了「忠」的哲学……』文昌虽然被封为帝君,但是并没有按照皇帝的规制建宫殿,这点的确令人费解。而赵教授,正是用他拍摄了九年的珍贵照片,带领读者进入了这个鲜为世人所知的神奇地带,细细的解读。

《文昌祖庭》以谜为线,穿起了整个七曲山的古建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人不感枯燥无趣,相反的,阅读它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千年的历史旅程,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自身的知识底蕴。在既精彩又充满艺术性的图片背后,是作者深刻独特的见解,用自己的观点去解析七曲山的谜题,另辟蹊径,让人眼前一亮。目前文昌文化的一些未解之谜仍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相信在读完此书后,读者朋友也会打开思维,有属于自己的学术观点。(www.chuimin.cn)

不仅如此,全书还蕴含着一种民族情感,父慈子孝的舐犊之情,尊师重道的念本之情,忠心爱国的豪迈之情,所有这些,都让画册有了血肉经脉,更加生动感人。

对我来说,能够看到后起之秀的学者如此认真地研究古建筑背后的故事,并且尽心把这份属于七曲山大庙的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们,实在是十分欣慰和值得由衷敬佩的事。只有了解这些意蕴深远的古建筑,才能真正发自内心去保护它们,才能把它们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一代代地传下去。虽道路漫长而弥坚,但我已经看到有了赵琛教授这样许许多多的青年学者不断崛起,中华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是大有希望的了。

书的作者知道我对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特别对七曲山大庙的深厚感情,书成之日特嘱我为序。于是写了以上的简短感想和认识,请教读者方家高明并借以为对此书出版之祝贺。

二0一0年六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