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甘肃信用担保实践及发展现状

甘肃信用担保实践及发展现状

【摘要】:信用担保体系对县域经济的覆盖率达45.9%。从此,全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监督管理有了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2011年1月1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融资担保业发展的意见》公布,明确了全省融资担保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第二节 甘肃省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环境分析

纵观甘肃省信用担保体系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长足发展。在市场定位、监督管理、业务拓展、资金实力、风险控制和制度创新方面日渐成熟,成为一个全新的行业和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特有的放大额度、化解风险、提升信用、服务企业的功能,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业绩。

一、发展状况

(一)体系建设

全省“一体两翼三层”的体系框架全面形成。到2010年全省纳入统计范围的各类担保机构124家,注册资本467759.74万元,平均注册资本3803万元。其中由各级政府独资控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29家,注册资本100239万元,占22%,社会出资的商业性担保机构95家,注册资本3675200万元,占78%。同时,以企业协会、商会、联合会为载体,自发组建的互助担保机构在一些市、县(区)异军突起,发挥独特的互助、民主、自主的经营优势,为会员单位提供融资服务,成为县域经济信用担保的主要载体。

从机构布局来看,信用担保机构实现了对14个市州的全覆盖,其中兰州市43家,占全省35%,注册资本201136万元,占43%。兰外最多的是张掖市18家,最少的是甘南藏族自治州1家。其中县(区)39家,占全省38.6%,注册资本81486万元,占全省31.75%。信用担保体系对县域经济的覆盖率达45.9%。

从资本规模看,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10家,2000万元~1亿元的76家,500万元~2000万元的37家,另有分支机构1家。

(二)担保业务

2010年全省信用担保机构在保余额736398万元,当年新增702755万元,贷款担保677661万元,其中为近两万家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600600万元,占全部融资担保的85%,受保企业实现业务收入11175万元,纳税837万元,实现利润9177万元,保持了较快的运行态势。

(三)风险控制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2010年全省信用担保机构提取担保基金16452万元,其中未到期责任准备金7572万元,赔偿准备金8123万元,一般风险准备金847万元,代偿余额11045万元,担保代偿率0.49%。已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可以实现全覆盖,代偿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二、政策环境

甘肃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启动较早,2000年8月,由甘肃省财政注资3000万元的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搭建省级担保平台,发挥着体现政府意图、服务中小企业的导向作用。2001年8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意见》(甘政发〔2001〕61号)对全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做了全面布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成为“十五”期推动甘肃省信用担保体系大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甘肃担保体系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04年9月,原甘肃省经济委员会核准成立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业协会,并委托授权若干行业自律、服务的功能,使处于起步阶段的信用担保机构有了一个自律、服务的平台。

财政支持力度加大。2009年全省101家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政府出资的38家,注册资本103981万元,占全部注册资本的40.52%,而且基本上全部是实收资本。据资料表明,截止2010年底,甘肃省信用担保机构共获得政府部门扶持资金62274.7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7764万元,省级专项资金4504.68万元,市县扶持49993.6万元,可以看出,像甘肃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政府财力对信用担保体系的支持是很不容易的。

监管职能不断强化。2009年11月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甘政办发〔2009〕203号〕确定设置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处,职责是:拟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审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设立与变更,建立完善风险补偿和防范机制;会同财政部门负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项目审核和相关扶持资金的监督管理;负责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征集及评价体系,指导担保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和中小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设。从此,全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监督管理有了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

政策体系日臻完善。为贯彻落实中国银监会等7部委《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人民政府2010年12月2日公布了《甘肃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审批管理办法》,规定了融资性担保机构市场准入的资格标准。2010年12月17日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方案〉的通知》,开始对融资性担保机构执业行为进行全面规范整顿。2011年1月1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融资担保业发展的意见》公布,明确了全省融资担保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三、体制创新

十多年信用担保行业发展过程中,全省信用担保机构在制度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有些在国内业界颇有影响,主要有:(www.chuimin.cn)

1.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进行股本结构改制后,注册资本达15355万元,全部为政府投资股东分别为甘肃省国资委,天水市、白银市财政局,两年实现跨越式发展,2010年已为200多家各类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5亿多元,占据全省担保行业的领军地位。

2.庆阳市众信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在庆阳市企业家协会会员内部采用互助担保制度模式,运作成熟、高覆盖、重民生、适用、管用,值得在县域经济、各类协会、商会和经济合作组织推广。

3.定西市广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利用小额贷款担保这个杠杆,年内可以撬动多家金融机构5亿多元的小额贷款,扶持当地7种人创业,基本在市(县)已经一体化、网络化,社会反响很好。小额贷款担保不但解决民生问题,而且还能拓宽和金融机构合作的空间。

4.临夏回族自治州信用促进会以信用自律为核心,不但向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推荐了“信得过”客户,使担保业务日趋成熟,也启动了企业自身信用管理的内在机制。

5.武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由政府出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在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开发性金融平台上,既解决辖区内重点项目和企业融资需求,又保证政府资金安全运行,六年来无一笔风险。

6.天水市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由县(区)政府出资委托开展信用担保业务,不再在县(区)设立担保机构,实现“以市带县”的体系框架,保证了县(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启动快、成本少、见效快。这种制度安排的进一步深化,就可以形成市(州)辖区内的再担保体系。

7.兰州市城关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严格的内控制度、应用科学的评估方法、严密的业务流程,在防范和化解风险等方面,很值得在甘肃省内担保行业内学习借鉴。

8.甘肃金桥投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组建了兰州市城关区中企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实现了社会资本—→担保行业—→金融服务业的合理流动,而且由于发挥了担保机构客户群体优良、评估技术成熟两大自身优势,使他们出资的小贷公司一直稳健较快运行。

9.甘肃东升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优化经营结构,控股成立了甘肃炬龙置业投资担保公司,专门服务住房公积金贷款担保,成为甘肃省第一家专业化担保机构,年内累计业务可达5亿元以上,正向覆盖全省的集团化、专业化迈进。

除上述外,还有一些初见端倪的“亮点”,有待培育成长。总结这些成功的实践,提升它们的核心价值,可以走出一条立足省情,带有鲜明特色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路子来。尤其是更要重视和支持互助担保制度在全省的应用和普及。这不仅符合甘肃省担保行业发展的区域性、阶段性特点,而且也能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创新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制度模式方面积累经验,进而走在全国前列。

四、金融生态环境

2009年全省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贷款总额33.9亿元,当年新增3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6倍和3.24倍,担保贷款年末余额占各类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3.1%,比重虽有较大提高,但仍低于全国5%的平均水平。

甘肃省信用担保机构融资担保业务已与全省13家各类金融机构建立了银保合作关系。但62.6%的融资业务集中在农村信用社、兰州银行、地方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小贷公司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其中农村信用社居首位,占68.4%,兰州银行和其他城市商业银行次之,占20.6%,再次交通银行占6.8%,其他占4.2%。

据2009年~2010年两年资料分析,全省信用担保机构与合作银行开展业务一般按合作银行要求存入一定额度保证金基础上,视单笔业务以20%左右作为风险抵押,平均放大倍数为3.7倍,最低的2倍,最高的6倍。

在风险管理上,信用担保机构基本上全部承担贷款风险,贷后追踪预警方面也由信用担保机构承担主要责任。

综上所述,甘肃省金融产业发展滞后,全社会信贷总规模偏少,压抑了融资担保业发展。此外,现行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育缓慢,使甘肃省信用担保机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合作空间狭小,选择有限。由于信用担保机构自身的资本实力弱小,自控能力不高,使银行在银保关系上一直处于审慎状态,使保证金比例、放大倍数和分担风险的对等关系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