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信用担保基础理论信用担保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是信用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相结合的特殊中介活动,通过担保人自身的信誉度来提高被担保人的信用等级。反担保一般采取保证金、抵押反担保和信用反担保三种形式。抵押是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法定抵押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留置权是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的一种担保物权,不是双方当事人设定的。......
2024-09-03
第一节 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近年来对于发展迅速的中型、小型、微型企业的概称。对中小企业的定义最早见于法国中小企业联合会1946年纲领第二条:“中小企业是这样的企业,其领导人亲自承担企业的财务、技术、社会和道德责任,而不管这种企业的法律形式如何”。这种定义强调的是企业所有权和领导权,而未界定企业的规模(包括资金和雇工人数)。
欧洲统一大市场启动之后,欧洲联盟成员国的中小企业进入了更大的活动领域。为了创造公平的竞争条件,欧盟在制定对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资助规定时,对中小企业确定了新定义:“雇工不多于250人、年营业额不超过2000万欧元、其资本最多25%由不符合这一定义的另外一家或多家企业所占有的企业为中型企业”,“雇工不超过50人、年营业额不超过500万欧元或资产负债不超过200万欧元、其资本最多25%由不符合这一定义的另一家或多家企业所占有的企业为小型企业”。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历史过程。1962年,国家根据企业职工人数的多少来划分企业类型,超过3000人为大型企业、500~3000人为中型企业、少于500人为小型企业,反映出当时以人多取胜的时代特征。1988年,国家颁布了《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把企业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个档次,其中又将大型和中型各分为大一、大二和中一、中二两个层次,体现出国家十分重视大中型企业。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本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报国务院批准。这一规定与发达国家通行的中小企业的概念基本上吻合。据此,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4部门于2003年2月19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11月4日印发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部分非工企业大中小型划分补充标准(草案)》,对19个行业作了划型。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使得企业的划型更为成熟、科学、合理。
表2-1 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续表:
注:
①工业包含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④其他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⑤中型和小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的指标,大型和微型企业满足一项指标即可。
⑥本表根据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整理。
二、中小企业的基本状况
(一)门类齐全工业为重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资料显示,甘肃省中小企业中工业企业比重较大,截止2011年底,除了82家大型企业外,其余均为中小企业,共有工业中小企业66605家(含个体工业企业),从业人员83.95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76万人,规模以下企业49.19万人。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53.6亿元,同比增长31.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692.42亿元,同比增长20.34%;规模以下企业完成161.18亿元,同比增长43.39%。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70.18亿元,同比增长32.64%;实现利润101.86亿元,同比增长15.5%;上缴税金136.19亿元,同比增长20.07%。
(二)技术进步明显加快
2006年,全省中小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9亿元,占43.6%。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1320项,进行技术改造1150项,已建成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机构203个,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全省省级科技计划投入科技三项费中,有25%用于中小企业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有近50%的中小企业建立了企业网站或网页。
(三)非公经济成为主体
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实有非公有制市场主体72.06万家,注册资本2365.28亿元,从业人员220.2万人,有非公有制企业8.01万家,其中工业企业6.6万家;注册资本1419.9亿元,同比增长33.3%;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总值1565.39亿元,占全省的38%;上缴税金94.8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16.25%;吸纳社会就业81.41万人。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涉及全省各大行业门类,分布面广,门类齐全。在工业40个行业大类中,涉及36个。其中,轻工业占44%左右,重工业占56%左右,轻重工业比重比较协调。行业布局在分布面广的同时又相对集中在食品、轻纺、医药、建材、冶金、有色、化工、煤炭、电力、机械、电子等行业,非公有制企业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和分工合作进一步加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已经成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已吸纳社会就业占全省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48%;实现总产值占全省的38%;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占全省的16.25%。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个,占全省的53%。
三、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
(一)企业寿命
《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融资现状调查问卷》的样本企业都是目前还存活的,因此,“企业寿命”实际是指样本企业从成立到目前为止的存活时间。从图2-1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中小企业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设立的,占78.3%。其中:设立5年以下的企业占37.1%,5~10年的企业占24.9%,10~20年的企业占16.3%,这与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以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形态为主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发育的时间表是完全相一致的。需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存活20年以上的企业还要占21.6%。
图2-1 中小企业寿命及所占比例
(二)行业分布
从样本企业的主营业务分布看:农林牧渔、采矿、建筑等14个大行业均有中小企业的分布。其中: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等3个传统行业为主营业务的,占总数的68.9%,是中小企业的主要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3个知识和资金密集的行业最为薄弱,仅占总数的1.7%。见图2-2、表2-2。
(三)企业性质
图2-2 中小企业最多的3个行业及占比情况
表2-2 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状况表
从样本企业的性质来看,私营及控股企业所占的比重最高,达到54.3%,占据了半壁江山;其次是股份制企业,为22.9%;第三是集体及集体控股企业,为10.8%。再经过探究发现,“集体”这个概念在产权的划分上是一个不清晰、不易操作的概念,虽然甘肃省曾于1997年和2003年进行过两次清产核资、明晰产权、变更企业“红帽子”的工作,但由于操作难度大且有些企业为某种需求愿意保留“红帽子”身份,而实际上很多集体企业在本质上已属于私营性质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只占5.2%,这与近年来国企改革的大方向是相一致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占比最少,仅为1.7%,这与甘肃深居内陆、交通不便,投资环境不理想、境外投资者积极性不高有着密切关系。
从图2-3的统计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的企业数已占到样本企业总数的84.1%,从数量上已经占据了中小企业的主导地位。
(四)企业规模(www.chuimin.cn)
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是衡量企业规模的主要指标,不同行业侧重有所不同。《调查问卷》中样本企业的年营业收入指标既可以分析企业规模,也可以分析企业经
图2-3 按注册登记类型分类的中小企业分布状况
营状况。结合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参照销售额的基础上,着重考查从业人员数量和固定资产,综合判定企业规模。
1.员工人数
从样本企业的员工人数看,1000人以上的企业非常少,只有21家,仅占样本企业数的2.5%;501~1000人的企业占3.7%,301~500人的企业占6.0%,101~300人的企业占18.4%,51~100人的企业占24.2%,约五成的企业员工人数不足50人;人数越少的企业,数量增加越快,呈急剧上升的态势,显示出大量的中小企业其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
图2-4 中小企业员工人数分布状况
表2-3 中小企业员工人数分布占比表
2.固定资产
从图2-5可以看出:一方面样本企业固定资产的规模在分布上相对平均,除了固定资产101~500万元的企业占比超过25%以外,其他几个档次的企业固定资产占比均在10%~20%之间;另一方面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达到70.5%,占到了大多数。
图2-5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分布状况
综合分析样本企业中农牧渔业企业的员工人数、销售额两项指标,能满足中型企业条件中下限指标要求的有1家;第二产业企业的员工人数、销售收入、固定资产三项指标,能满足中型企业各项条件中下限指标要求的分别为:工业37家、建筑业7家;第三产业中企业的员工人数、销售额等两项指标,能满足中型企业条件中下限指标要求的分别为:批发零售业5家、房地产业2家、住宿餐饮业1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家,其他行业没有中型企业。中型企业共54家,仅占样本企业总数的6.4%。因此,可以认定甘肃省的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而从业人员100人以下、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下、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是甘肃省中小企业的主要力量。
(五)治理结构
在《调查问卷》所涉及的样本企业中有82.2%的中小企业声明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只有15.6%的企业认为没有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还有2.2%的企业没有对此问题做出回答,见表2-4。
表2-4 中小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情况
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和企业调研,中小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一体化的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在私营企业中,即便是已称之为公司的私营企业,也常见家族式管理。因此,声明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占比高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法人治理结构这个名词代表着企业管理上的现代化,比较时尚,不管样本企业在客观上是否已经采用,在主观上有追求它的愿望,可能含有相当程度的主观性;二是尽管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引入国内多年了,但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着确定的涵义和模式,而样本企业对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和构架的了解还不深不透,在回答《调查问卷》时,可能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六)财务制度
企业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大到集团公司有相应的财务管理机构,小到街头摊点有自己的记账方式。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灵魂。在样本企业中,给自我财务制度评分在4分以上的占78.8%,见表2-5。
表2-5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评价
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及在企业调研中所掌握的情况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三点结论:一是大多数样本企业认为本企业现行的财务制度及运行状况能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要是实用的就是满意的,而不在乎其是否健全与规范;二是在中小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做假账伪账、规避税收,应对不同需求有着不同账册的现象,这一现象表明财务的制度化和真实性之间还存在着距离;三是规范的、科学的、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的普及和推广工作任重而道远。
(七)经营状况
《调查问卷》用年销售收入、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3项指标来考查样本企业的企业经营情况。
1.年销售收入
图2-6 中小企业销售收入分布状况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年销售收入是企业最为关心最为重视的经济指标之一。样本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分布状况比较平均,年销售收入50万元以下的企业最多,占企业总数的23.1%;年销售收入占比最低的是3001万元以上的档次,其样本企业也有12.2%。但总体来看,甘肃省中小企业的年销售收入仍是处于偏低水平的,离做大做强的目标,道路还相当漫长。
2.资产负债率
有关研究表明: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0%左右,而且负债中绝大多数是信贷资金。而图2-7显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甘肃省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资产负债率50%以下的中小企业占了总样本企业数的68.6%。较低的销售收入是难以承受较高的资产负债率的,一方面显示出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愿意采取依靠自身积累谋求发展、尽量避免负债过多的经营策略,另一方面则表明针对销售收入尚可、负债又较低的那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净资产收益率
图2-7 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布状况
从图2-8所示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可以看出,大部分样本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所占比例为73.2%,净资产收益率在11~20%的企业最多,占样本企业总数的四成以上。假定其数据是真实的、可信的,那么相对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小企业普遍有着较大的利润留存空间,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问题上,关注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是十分必要的。
图2-8 中小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分布状况
四、小结
甘肃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现状是第一产业占7.2%,第二产业占57.4%,第三产业占35.4%。“十一五”期间,第一产业下降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基本稳定。行业门类按总量排次的顺序是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四大类,制造业占比近一半。近三成的企业尚在经营10年以下成长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中小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但容纳社会就业的功能显著,平均每个企业从业人员148人,百人以下企业占75%左右。样本企业平均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为2218万元、1782万元、251万元和187万元,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负债水平尚处在能支撑企业稳定发展的正常水平。上述调查分析结论在甘肃省内各市(州)的分布和行业发展态势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有关甘肃信用担保实践与发展的文章
第一节信用担保基础理论信用担保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是信用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相结合的特殊中介活动,通过担保人自身的信誉度来提高被担保人的信用等级。反担保一般采取保证金、抵押反担保和信用反担保三种形式。抵押是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法定抵押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留置权是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的一种担保物权,不是双方当事人设定的。......
2024-09-03
第五节国内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历程与现状一、发展历程我国信用担保行业是一个自身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紧密联系的新兴行业。回顾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对担保机构减免3年营业税。各省级政府根据中央政策,陆续出台了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文件,明确了监管部门。......
2024-09-03
信用担保体系对县域经济的覆盖率达45.9%。从此,全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监督管理有了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2011年1月1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融资担保业发展的意见》公布,明确了全省融资担保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2024-09-03
两份指导性文件不仅标志着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全面启动,而且文件确定了原省经贸委负责担保行业的管理。这两份文件先后发布再加上2001年6月“甘肃中小企业信用联合网”开通,被国内业界誉为在全国的三个率先。这一时期,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在特殊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运行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4-09-03
这也说明甘肃省商业信用不发达,信用市场体系亟待完善。这为在甘肃省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建立健全企业资信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
2024-09-03
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业2005年行业发展报告二○○六年二月十五日过去的五年,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业与全国一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说明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制度在全国是启动较早的省份之一。在“十五”期间迅速发展,并为实现政策的意图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有必要持续地介入信用担保的运行体系。所有担保机构中有30家省上重点监测,进入统计报表制度。......
2024-09-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