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隶书学习法:离开桌面,拓展书写范围!

隶书学习法:离开桌面,拓展书写范围!

【摘要】:故写隶书,整个右手臂应离开桌面,这样书写活动范围大,练功以此开始。

二、隶书学习方法

学习书法三分技法、七分字外功夫,既要懂书法理论,更要有书法实践。在努力提高观赏能力和眼力的同时,更要努力提高手力。

1.执笔和姿势

初学者要从正确掌握执笔开始:笔杆垂直于纸面,杆正才能锋正;指实掌虚,运笔自如。指实是指拇指与食指左右相对,中指与无名指前后相抵,小指紧靠无名指,不直接接触笔杆。指实并非紧握,执笔过紧,运笔不灵活。掌心空,运笔才灵活。

腕肘悬起,清人姚孟起说:“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月腕底气象。”故写隶书,整个右手臂应离开桌面,这样书写活动范围大,练功以此开始。

正确的姿势:书写时可坐可站。坐姿时上身正直,头部微倾;双肘分开,向外突出;左手伏桌,轻压纸边;右手执笔,右眼对止;两腿平放,脚与肩同宽;胸不贴桌,背不靠椅。立姿时身体略向前倾,腰亦微弯。

2.隶书用笔方法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后面的讲解,这里先介绍一下书写隶书的执笔方法。

(1)三分笔法:指用笔的深浅程度,以笔头中部为界,上半部为笔肚,贮墨之用,不宜用于书写;靠笔杆处称笔根,笔头与笔杆连接处切不可直接受力。下半部从锋尖起分三等分,自上而下称一分笔、二分笔和三分笔。用笔深浅程度与所写书体笔画肥瘦有关,因帖而异,灵活掌握。一般大笔写小字为好。

(2)运笔方向:指运笔用力的方向,即毛笔运动的方向。运笔方向与笔顺方向是两个概念。

(3)逆锋:运笔方向与行笔方向相反称为逆锋。

(4)藏锋:指在笔画的两端笔锋藏于笔画之内。逆锋起笔,回锋收笔,即藏锋。起笔时“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收笔时“无往不回,无垂不缩”。

(5)中锋:指笔锋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间部分,笔毫铺开,笔画两边为界,圆润饱满,内力中含。

(6)折笔与转笔:两种改变运笔方向的不同用笔方法。

(7)方笔与圆笔:指笔画起止和转折处不同的外形,方笔显刚劲有力、斩钉截铁之势,圆笔则圆劲俊美。

(8)提笔与按笔:提按是用笔的纵向运动。引笔向上是提,在行笔中笔画由粗变细;将笔下按,行笔中笔画由细变粗。提按既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交错不断提按,保证笔画不同轻重、粗细,使线条不单调而富有内涵。

(9)涩行:指笔杆后倾,用力缓慢向前推行,同时稍提笔笔杆前倾,不断提按,有意识地增大笔与纸的摩擦阻力,便于运气使力,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在长画的行笔中经常用到。写横画时犹如左边有根弹簧拉着笔,使笔杆一左一右摆动着向右运行;写竖画时,犹如拉着马缰上下一张一弛向下运笔,笔锋不可离纸,线条不可出现锯齿状,难度大,需练习多年才能悟出其道。

3.隶书的笔画写法

隶书基本笔画有横画、竖直画、点、挑点、波画、捺笔、转笔、折笔、掠笔、啄笔等。下面分别讲述。

(1)横画

隶书横画不同于楷书,宜写得平直,不能左低右高成斜势。写法是逆锋起笔,藏锋入纸,中锋运笔,行笔要有提按变化,收笔回锋,不出现顿笔现象。

“子”字

横画地方圆用笔多表现在起笔处,“子”字横画用笔为方笔。

“大”字横画用笔为圆笔。

(2)竖直画

隶书的直画作为字的主笔时要写得粗重些,但要注意笔画间相向与相背的变化。

写直画时逆锋向上(欲下先上),折锋按笔,行笔要缓,长画须用涩行提按,收笔处微尖(锋势虚笔空回)。

方笔竖画起笔比较平直,收笔略顿回锋。

圆笔竖画起笔上提呈圆形,收笔空回,比方笔书画更舒展。

(3)点

点的变化最多。写点时藏锋逆入,向右下按笔,转笔至点的中间折出,回锋收笔。此为点画的基本笔法,但随字形变化,用法多样,需灵活掌握。

常用有侧点、八字点(撇点、捺点组成),方点用翻笔,逆锋落笔并顿挫后上下取势而成。

圆点用转笔逆锋,落笔后不顿挫,随即转锋而上下取势而成。

(4)挑点

常见于字左边,锋势右上书,写时逆锋向左,折锋按笔,提笔向右,收笔回锋。(注意“河”的三挑点不能写得一样,应有变化。)

(5)波画

波画是隶书最重要、最具美感特征的一笔,大多在主笔中用之,其特点是一波三折,呈波浪状,如蚕头雁尾。

圆笔波画写法:藏锋逆入顿笔圆转成蚕头之状,而后提笔中锋运笔,适可时笔锋向右下转顿,同时借顿笔时锋偏之状向右上斜出成雁尾作收笔。要注意一波三折要顺势自然运行,不能过分强调三波而在笔锋上故作弯曲扭转,这样会显得轻佻而失庄重之美。

方笔波画写法:逆锋向左,笔毫直按(呈方头状),稍提笔右行至波尾按笔,轻提锋出较短,其势厚重。

(6)捺笔

捺笔写法与波画基本相同。具体写法:逆锋入笔,稍顿提锋行笔,铺毫转笔,出锋收笔。初学时注意出锋既收,不可过分强调,以免轻飘。(www.chuimin.cn)

(7)转笔

即竖钩笔画,区别于楷书之处是将钩处作捺笔处理。具体写法:逆入起笔,下行稍顿转笔,提锋运行,捺脚处铺毫转笔,右上出锋收笔。要注意提按,不可描画成形。

(8)折笔

即横竖转折之笔。具体写法:逆入行笔完成横画,折处提笔换锋(笔断气连),再下按行笔完成直画。转折处不能出现棱角。

折有内折与外折变化。

“明”字右角提锋后向内侧折,笔锋换向。

“司”字转折处用篆书转折:提锋向外,转折处圆匀,不留痕迹。

(9)掠笔

即撇画,是隶书特征笔画之一。

具体写法:逆锋入笔,笔锋向左下逆行,收笔是向左向提锋后再向下回笔收锋。熟练后,可顺势提笔收锋。掠笔比较难写,要多练习,切不可描画成形。

(10)啄笔

即小撇,比侧点稍长。具体写法:逆锋向右起笔,折笔逆行,左下出锋收笔。

4.隶书的特点

(1)小结体多呈扁方,势态左右横展,神姿静中见动,寓歧于平。

(2)运笔时起笔藏锋,逆入按笔若蚕头之状,转笔平出,出锋带上挑之势,点画顾盼灵动。(3)变弧为直运笔爽截,转折处多提笔暗转,或干脆起笔另下力度内含。

(4)笔画、章法布列均衡,意趣生动,变化丰富,各尽其妙。

5.隶书歌

(1)体势扁方,八分开张,因字成形,聚敛平整。

(2)上中下部,长画突出,欹正俯卧,重心安定。

(3)逆笔落墨,收笔出锋,点画波磔,内含节奏。

(4)撇钩左弯,捺脚外露,主横舒展,副横平直。

(5)蚕头雁尾,如鱼如鳖,蚕不二没,雁不双飞。

(6)行笔有致,一波三折,外方内圆,中敛旁肆。

(7)写竖利落,落墨笃实,重浊轻清,斩钉截铁。

(8)点如木楔,生动多姿,增笔减笔,偏旁换位。

(9)笔画变态,字形奇异,结构易式,离拆成字。

(10)个别字法,犹带篆意,笔不修描,苍劲有力。

(11)字距宽绰,行距稍密,章法均匀,意趣茂密。

6.学书悟道

(1)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

张怀瓘书论

(2)书之为徵期合乎道

张怀瓘书论

(3)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欲知奇妙,初观莫测,久视弥珍,虽书已缄藏,而心追目极,情犹眷眷者是为妙矣。

张怀瓘文字论

(4)若执法不变,纵能入木三分,亦被号云书奴,终非自立之体。

释亚栖书论

(5)往时张旭善于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逸、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犹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