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分清单项与多项选择、简单与复杂选择后,要理清“唯一与连带”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选择对象。不过,改变原来的唯一选择需要慎重。唯一选择必须负责。搞清选择的主要客体与连带客体之间的关系,不可忽略连带客体对主要客体的影响,避免整体选择时的疏漏和错误。积极处理连带关系。......
2024-08-19
第四节 领导与同事选择
第三节叙述的“亲人与友人”是主体生活中选择最重要的客体。本节研究的是主体在工作中需要选择的客体——“领导与同事”。侧重说明他们对主体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一、对领导的选择及相互关系
人人都要面对领导,不过是领导有大有小。总理是全国的总管,老板是企业的头头;省长管一个省,村长管一个村;集团老总可能管万人之众,工作组长也许只指挥两人。可能有人以为只有上级“选择”下级、老板招聘员工,“领导”能选择吗?其实,领导与被领导之间也是互为主客体,也是可以双向选择的。国家宪法赋予人民有民主选举国家和地方政府行政长官的权利;党章规定每一个党员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是企业、事业、学校等各个单位,大大小小的领导,谁不要接受民主测评?谁胆敢藐视被领导,就必然会很快迎来下台的一天。就是民营企业,现如今“跳槽风”、“用工荒”也使老板们清醒了不少。没有员工、只有资金,办不成企业;没有被领导,就没有领导的存在。从选择学的角度看,人人都可以当“领导”,人人都是“被领导”。对下可能是领导,对上就是被领导。今天还是被领导,明天也许成领导;60岁前是领导,退休以后就是被领导。工作每天要面对领导,人生在世就不可能脱离领导。由此可见,每一个主体都有一个“选择领导”的大课题。
每个主体面对的领导层级不同、水平不一。有间接领导、有顶头上司。有的天天见面,有的遥不可及。“选择”领导当然最重要的问题是与直管自己的领导如何相处。选择领导必须认识领导、了解领导、理解领导,客观公正地看待领导。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时方觉重。领导的职责是主持某一个范围里工作,领导下属的全部人员。考虑的问题要全面,应付的事情肯定要比被领导的个体复杂得多。对领导也要有包容之心。领导也是一个工作岗位,只是与自己分工不同,领导的上面还有领导。不能只凭他对自己个人的情感如何,来评判领导者的称职与否。只要他不是由于个人品质低下的因素导致对你的不公正对待,就不必介意。领导与被领导也是合作共事的关系。人人都希望遇上个好领导,但好领导也是慢慢成长起来的,其中,也包括每个被领导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如果一个被领导能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能真正地理解自己的领导的工作,也就离那个领导的位子不远了。一个能选择正确对待自己上级领导的人,在下属心目中也会是一个比较称职的领导。
如果碰巧遇到十分差劲的领导,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主体也应充分行使自己的“选择权”。对违法违纪的领导要选择通过一定的渠道举报揭发;对不称职的领导要选择采取合适的方法批评帮助;对故意打击报复的领导要选择利用法律武器合理抗争;对那种心怀不轨的老板领导要选择“炒他的鱿鱼”。
领导与被领导本身互为主客体,“选择”实际是双向的。人生在旅途,周围的领导与被领导总在“变动”。本节的观点是领导也是可以选择的一个客体,人们需要相互选择,不要把自己误解成只是一个被领导选择而不能选择领导的“劳动工具”。
二、对同事的选择及相互关系
如果说亲人和友人是生活领域中对主体影响最大的客体,那么,领导和同事则是工作领域中对主体影响最大的客体。其实,领导也是同事的范围,不过人们习惯于把同层次工作的称同事,把职务高于自己的同事称领导。同事一般并不是主体“主动选择”的,而是由于选择了职业而连带选择的结果。古语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在人生的长河里,同事在一起工作常常好几年,有的甚至十几年、几十年。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可见,同事这个客体对主体是多么的重要。由于个人选择的行业和工作单位千差万别,每个同事与每个主体的关系当然十分复杂。但从共性分析,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合作者与竞争者。同事、同事,合作共事。非常明确,是双方在一起干事。也许分工不同,也许要求不一,但工作的目标同一,都是为了同一单位。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生产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对生产者、管理者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其中,要求互相协作配合的默契程度要求很高。不仅是一些生产流水线的上下道工序之间,要求分毫不差地衔接,而且在原料供应、产品销售等诸多环节,也要求不浪费分分秒秒。现在,早已不是手工业时代,可以独立完成的手工工作越来越少。就拿电网企业来说,电这个家家户户离不开的产品是谁生产的,谁也说不清。全电网统一调度,电厂与供电公司数以万计的员工同时上班,各人在做不同的事情,最终的产品只有一件,那就是电。可见合作是多么的伟大。共同的目标把同事的身心连在一起,在快乐中共同劳动,在劳动中获得快乐,是多么值得珍惜的事情。
从另一个角度看,同事也是竞争者。各人的知识能力有高低,身体状况有差异;经验积累有深浅,人生阅历各不同。同在一个单位,甚至是相同的岗位,贡献肯定也不一样。这就有一个相互比较、相互竞争的问题。我们应该感谢同事之间的正常竞争,有竞争就有刺激,有竞争就有活力。没有同事的竞争,主体就会有惰性;没有同事的竞争,主体就没有干劲。没有大家的竞争,也就没有共同的进步。
监督者与保护神。工作单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工作流程,有规章制度。需要有人策划、有人管理、有人执行。如果是生产企业,还需要一线员工的精心操作和后勤人员的支持配合。按章办事,执行纪律,理所当然。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主体,都需要同事的监督和保护,共同按规章执行、按标准生产;防止工作的失误,预防事故的发生。
同事间的监督是两层意义上的保护。一是对主体生命的保护。许多行业的劳动作业有一定的风险,如矿山采掘、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电网作业等等,一旦麻痹大意,违规操作,关键时刻,同事的有效监督往往就是在挽救主体的生命。二是对主体政治生命的保护。主体如果思想出现偏差,试图做出一些违规违纪的举动时,同事适时的监督,可以起到警醒作用,避免主体失足,丧失原本美好的前程。
领路者与接班人。同事只是在同一层次工作的人,不一定年龄相近。尤其是历史较长的单位,老、中、青合作共事非常普遍。即使是同时进一个单位,几年后总会有人事的变化,有人跳槽,有人换岗,有人调离,有人升迁。自然同事的队伍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俗话说:先进山门为师。先进单位的同事总对工作比较熟悉,有花钱买不到的经验。这样的同事就是后来主体的领路者。这样的同事非常可尊、可贵。有这样的同事带领,工作起来可以事半功倍,让自己少走弯路,少流不必挥洒的汗水。
作为年轻后来者的同事是团队的接班人。他们有年轻力壮、思维敏捷的优势,对于主体来说,也是应当热情关注并友好相处的客体。让自己劳动和工作中的经验得以传承,让年轻的同事尽快成长;让集体的实力得以增强,让光荣的传统代代弘扬,自己的心里也会更加舒畅。
【本章链接】
和尚取水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观念过时了。从选择学的观点来看,关键是怎么“选择”的问题。(www.chuimin.cn)
有四个庙,离大河的距离都比较远。
第一个庙是小和尚轮流挑水。路太远了,挑一担回来就累了。其中一个小和尚把水往水缸里一倒,搁下胆子说:“师兄们我今天就挑这一担,累了。”三个小和尚一商量,咱们干吗那么累啊,我们分成三段接力挑吧。第一个人挑上一段路,坐下来休息,第二个人接着挑,第三个人挑到庙里,空桶回来再接着挑。三个人接力,水缸就很快满了。
第一个庙“选择”的是“相互协作”。
第二个庙的老和尚看小和尚挑水吃力,就说:“你们歇歇,我来挑!”说着挑起水桶就奔河边去。小和尚见老和尚那么大岁数还这么抢着做事,很不好意思。于是,天天不等老和尚起床就争着挑水,水缸总是满满的。
第二个庙“选择”的是“尊老爱幼”。
第三个庙的主持把三个徒弟叫来说:“徒弟们,从今天起我们庙里的规矩改变了,你们都给我挑水去,谁的水挑得最多晚上吃饭给他加一道菜,谁的水挑得最少,菜减半或者吃白饭。”于是三个小和尚你追我赶,一会儿把缸里水挑满了。
第三个庙“选择”的是“机制改革”。
第四个庙,三个小和尚商量道:“山上的竹子很多,咱们干吗挑水呢?把竹子砍下来,打通它,连成一个输水管道。河边的山上再装一个轱辘,第一个和尚摇轱辘,把水桶吊上去。第二个和尚往漏斗里一倒,灌入水槽。第三个和尚在庙里头把缸装满。三个人轮流,三天一换。”
第四个庙“选择”的是“技术创新”。
【观点点击】
《和尚取水》的“选择”告诉我们选择的多样性。从本章“选择的客体”这一角度,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启示:
其一:和尚们都知道:水是人们生存必须选择的“客体”。如果不选择它,就连和尚也做不成,真的就到“西天”去了。于是,不管咋样,都得取水。
其二:人互为选择的主客体,关键是如何选择主客体之间合作的“共同点”,选择大家都能接受的合作方式。
其三:和尚选择竹子做输送水的管道,环保而科学。竹子是很干净卫生的特殊容器,不仅对人体饮水无害,而且是可再生资源。这种选择既是适应环境,也是改造环境,同时并不从根本上破坏环境,值得赞赏。
其四:号称出家无家的庙,实际也是社会的一个单元,是一个只有男人的特殊“家庭”。老老小小在一起生活,也要选择好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也要选择管理模式,否则,庙里的“香火”不可能延续。
其五:人不仅要选择生活消费方式,更重要的要选择好生产方式的改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永无止境,选择怎样去做得更好,才是选择学需要研究的最终目的。
读完这个故事,联系本章的要点,如果你也需要远距离取水时,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呢?也许你选择的方式还会比他们更好。
有关人生选择学概说的文章
所以,在分清单项与多项选择、简单与复杂选择后,要理清“唯一与连带”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选择对象。不过,改变原来的唯一选择需要慎重。唯一选择必须负责。搞清选择的主要客体与连带客体之间的关系,不可忽略连带客体对主要客体的影响,避免整体选择时的疏漏和错误。积极处理连带关系。......
2024-08-19
第一节正向与逆向选择思路就是思维的路径。从选择思路的走向来划分,分为正向与逆向选择。正向选择喜欢“找根拐棍”,逆向选择喜欢“赤手空拳”。无论正向与逆向选择,都有可能成功,也都有可能失败,不可一概而论。正向选择往往“拥抱过去”,逆向选择常常“亲吻未来”。正向选择常是“解放牌”,逆向选择多为“80后”。正向选择一般“耳朵灵”,逆向选择大多“眼力好”。......
2024-08-19
纵观选择过程,需要认识和把握好以下几点:一、简单与复杂相对而言,选择过程中可能互相转化人们为什么认为有的选择很简单,有的选择很复杂呢?三是与选择采取的方法态度有关。这种明知简单比复杂好的事情,却偏偏要人为地去搞复杂,其中,虽然有社会风气影响的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当事主体“选择”的问题。......
2024-08-19
事实正在教育人们,“随意”的选择有时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麻烦。随意的选择有时也可能有好的结果,那只是正好碰上了好运气,科学的选择才会有必然的理想收获。面对千万次的“选择”,我们的理想是选择那些最科学、最合理,别人赞成和羡慕,自己也最满意的最佳选择。......
2024-08-19
做事是即时的,想事是预期的。在“现实空间”即时选择易于控制,在“虚拟空间”预期选择需要慎重。“预期选择”引导“即时选择”的方向,“即时选择”的效率影响“预期选择”的实现。“即时选择”需要踏实高效,“预期选择”必须科学合理,人生选择的幸福指数才会提高。......
2024-08-19
第一节正误选择标准谁都希望自己的每一项选择都是正确的,没有人希望自己做出错误的选择。事实上,人的错误选择真是太多太多。其实,选择的正确与否,其衡量的标准很难统一。因为人生选择是亿万主体每时每刻的思维判断和具体行为。而且,各个主体选择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也是合理存在的。......
2024-08-19
第一节主动与被动选择人的一生总是不断有所追求,只是追求的欲望程度有阶段性的强弱和具体目标的大小之区别而已。主动选择的自信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选择能力增强,主动选择的比例升高。被动选择的比例由低到高发生变化是老年阶段。人生的第一个“被动选择”期就会大大缩短。......
2024-08-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