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派及其新感觉派的形成与世界性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紧密相关。日本的新感觉派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支流。这一流派是表现主义认识和达达主义思想表达方式相结合的产物。......
2023-12-05
张大千,原名张正权,后改名爰、季爰,字大千,别号大千居上,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他是享誉世界的中国现代国画大师。他在绘画中大胆汲取西方艺术的长处,同时也将悠久的东方艺术展示在西方人面前。
张大千的母亲喜欢描画绣花,受其影响,张大千从小也喜欢描描画画。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开也擅长画画,只要有空,他就把张大千叫到身边进行指导。受母亲和兄长的熏陶,张大千在书画方面显示出了较高的天赋。
张大千在重庆读书期间,有一年在回家的路上被土匪绑架。匪首见他写得一手好字,就强迫他当了师爷,三个月后才得以逃回家中。这段传奇生活使张大千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以后生活里的风风雨雨。
在二哥张善开的安排下,张大千东渡日本,在京都学习染织美术。另一方面,张大千有意识地考察了日本近现代绘画的发展概况,学习日本画的长处。这些都使他开阔了眼界,艺术修养也得到了提高。
1919年,张大千结束三年的留日生涯回到上海,受聘于基督教公学。张大千经人介绍,拜名士曾熙为师,学习书画。在这里,张大千学习了很多中国书画知识,并刻苦练习书法,有了长足的进步。此后,张大千出人意料地遁入空门,“大千”就是住持为他取的法号。三个月后,张大千又因耐不住寂寞而还俗。后来,张大千又拜在李瑞清门下学习,并参加了当时上海著名文人团体“秋英会”活动。这时的张大千主要是学习清初画家朱耷、石涛的画法,由于他摩研深透,朝夕演习,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他的仿作被好多著名收藏家当作是石涛的真迹,因此他也获得了“石涛第二”的美誉。
1923年起张大千定居上海,与著名画家黄宾虹为邻。张大千一一拜读了黄宾虹珍藏的古画,艺术上获益匪浅。同时,张大千还有收藏的嗜好。他曾费尽周折收购了一幅溥仪准备卖出的名画。还有一次,他准备买房,但是在房价谈妥后不惜放弃,用重金购回了几幅举世名作。(www.chuimin.cn)
1925年,张大千举办首次画展。这次画展,奠定了张大千在画坛的地位,坚定了他以书画艺术为职业的决心。此后,张大千在上海住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他经常与画友们外出游历名山大川,以大自然为师,在自然中陶冶自己的审美情操,在祖国的壮丽河山中提高艺术修养。他先后到黄山、华山、鸭绿江等地写生,在描绘真山真水中,融入传统技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张大千从上海搬出后,先后在苏州、北平居住。“七七”事变日本占领北平后,张大千对日本侵略军抱着不合作的态度,拒不作画,后来设法逃脱,辗转来到四川,定居在青城山。
1941年,张大千到敦煌莫高窟学艺。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夜以继日地整理、研究、临摹古代壁画,尽情汲取古代书画家的丰富养料。张大千从春季开始,每天忙于为莫高窟编号,考订壁画年代,直到冬天不得不回内地,第二年春天又去继续工作。张大千先后在敦煌两年零七个月,共临摹、绘制了大小276幅画,同时还撰写了《石室记》一文。敦煌艺术为张大千的艺术输入了新血液,绘画风格也有了明显转变。此后他在成都、上海举办画展,观者如潮,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949年后张大千去海外,先后在印度、巴西、美国等世界各地举办个人画展。1950年在巴黎与毕加索会晤,毕加索由衷地称赞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张大千在传播东方艺术的同时也大胆汲取西方绘画之长,开拓了山水画的表现方法。
思乡之情使得张大千在1978年回台湾定居,但他仍思念着海峡对岸的故土。晚年,他绘制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凝聚了他对故乡的一片深情。1983年,张大千逝世于台北荣民总医院。张大千以他渊博的学识、令人景仰的成就,赢得了各国艺术界、评论界的尊重,增强了中国绘画艺术在世界上的影响。他是中国伟大的艺术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有关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册)的文章
中国海派及其新感觉派的形成与世界性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紧密相关。日本的新感觉派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支流。这一流派是表现主义认识和达达主义思想表达方式相结合的产物。......
2023-12-05
第一节“中国问题”及其由来近代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西方“强行拖进”现代世界历史的,中国不得不从“天下—国家”变为“民族—国家”,所以也只有通过西方的“他者”,才能重新对自身进行历史的定位,包括重新认识、变革和建构自身的思想文化。这成为中国人所面对的最大“问题”。......
2024-10-29
此外,在《中国语法理论》里还多举了一种口语里少见的“转折式的紧缩”。从上面举的例句可见,王先生定的紧缩范围是比较宽的。这是因为,王先生主张:所谓紧缩,须具备下列的两种情形:1.念起来只像一个句子形成,中间没有语音的停顿;2.不用联结词“而且”,“以便”,“因为”之类,只把两个意思粘在一起。......
2023-08-07
从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角度看,首先对这种以抽象的“主义”来涵盖“问题”的思想现象进行质疑与反省的是严复与胡适。由于严复的思想远比胡适更为深刻,研究与发掘严复在这一方面的思想,即他对自然法与抽象的“主义决定论”的批判,对于深入研究中国现代政治思潮史中的抽象化的“主义”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最早对西方抽象化的“主义”进行学理上的批判的是严复。......
2023-07-20
随着人的具体的生存方式的改变,哲学范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工具的制造也好,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也好,都既是这一转变过程的产物,而又反转来成为加入并促进这一过程的条件。......
2024-10-29
如今,透视法被人们看作全部几何的基石。起初,射影几何只限于二维领域,但在数学家们将它掌握之后,它就被推广至更高维的领域。射影几何的主要公理简单到令人吃惊:任意两个不同的点位于唯一一条线上。射影几何对这一观点做了推广。......
2023-11-22
论“绿化”1从传统“园林”到现代“绿化”我国传统园林经历千百年发展,无论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精益求精,臻于极致。笔者认为,在这其中,“绿化”堪称传统“园林”的一种现代化过程和形态。这些事实提示我们将“绿化”概念及其实践放在中国园林传统与文化“现代化”的背景下追溯其历史源流与本质内涵。显然,“绿化”一词所表达的这两层含义至少已存续数千年。与上述对“绿化”词性的考量相应,本书主要关注后两者。......
2023-11-28
“园林革命”:“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下的造园始于1966年5月、终于1976年10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特殊的一页。“文化大革命”发动三年后,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其会议公报中激扬地宣告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本文尝试在这种语境下对“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下的园林营造作一些初步的剖析和探讨。......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