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透视法被人们看作全部几何的基石。起初,射影几何只限于二维领域,但在数学家们将它掌握之后,它就被推广至更高维的领域。射影几何的主要公理简单到令人吃惊:任意两个不同的点位于唯一一条线上。射影几何对这一观点做了推广。......
2023-11-22
19世纪的俄国依然是黑暗的沙皇专制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但是革命的浪潮早已悄悄逼近了这个腐朽高贵王位,因为资产阶级的民主的、自由的思想早已深植于青年一代的内心深处。1861年,俄国沙皇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迫不得已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废奴运动,但其结果是对广大劳动人民更大的欺骗。人民愤怒了,高举民主与自由的大旗宣布追求自身的解放,与统治阶级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斗争。1863年,俄国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里发生了一件震动整个美术界的大事,有14名毕业生拒绝官方规定的创作题目《瓦尔加列的宴会》。他们集体向院务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允许他们自己选题、创作来参加毕业竞赛。院方震惊了,知道如果同意他们自由选题,就等于承认了民主及民族主义权利。校方为了维护这一百年来权力至上的规矩,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毕业生中除了一人之外,13名油画系学生与一名雕塑系学生拒绝毕业,愤然离校,以表示对官僚制度的反抗,这件事在当时被称为“学院暴动”。这些青年随即被作为“嫌疑分子”而列入暗探局的黑名单。
这14个人推选出富有理论与组织才能的克拉姆斯柯依作为自己的领袖,组成了“彼得堡自由美术家协会”。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斗争。1870年,协会迫于社会与经济的压力,不得不解散。随后,克拉姆斯柯依与莫斯科的画家彼洛夫等人组成了另一个团体“巡回展览画派”。由于众多杰出人士的加入,渐渐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美术家组织,他们以优秀的作品为俄国在世界画坛上争得一席之地,其中,伊里亚·列宾则为之作出了巨大贡献。
列宾于1844年7月24日在哈尔科夫省楚古叶夫镇一个移民军人家中诞生。开始时他在军事地形测量学校读书,后来表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被父母送到画家布那科天那里学习。1863年,一家人移民彼得堡,列宾进入绘画学校,不久又进入了美术学院学习。经过系统的理论充实及实践经验,列宾的天才很快显露出来。在此期间,克拉姆斯柯依非常欣赏这个天才的青年,并对列宾进行了悉心指导。1871年,列宾毕业时以一幅油画作品《睚鲁的女儿复活》摘得了学院的金质大奖章,从而获得了出国学习的机会。在出国之前,列宾完成了他第一幅伟大杰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第一幅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杰作。为了创作这幅画,列宾搬到了伏尔加河边居住,与纤夫们交朋友,仔细了解了他们的思想、情感与生活状况。画中的11个贫苦辛劳的纤夫,个性极其鲜明,列宾以稍加夸张的笔触使画中人物从背景中凸立出来,虽然有些损害了画面空间的真实性,但人物形象本身在重压之下苦难的眼神及力的表现,的确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使人想到民歌《船夫曲》那种低沉、雄壮而又悲怆的旋律。这是人与社会的抗争,也是人与自然的抗争。
在国外,列宾深入研究了前辈们的巨作,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风格中去。这期间他创作了《巴黎咖啡馆》、《女乞丐》、《捕鱼女》等作品。
1876年,列宾回到祖国,当时他已经是个成熟的现实主义画家了。评论家说:“列宾是通过眼睛与手势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肖像大师”,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期间,列宾画了许多优秀的肖像画,如《胆怯的庄稼汉》、《眼神邪恶的庄稼汉》,尤其是他的《司祭长》,成为了他肖像中的杰作。
列宾善于以真实的场景反映真实的人物,尤其善于抓住人物内心的心理特质,从而创作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1878年,列宾正式加入了“巡回展览画家协会”,投身于革命的斗争行列中去,从而迎来了他创作的辉煌时代,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的巨作。(www.chuimin.cn)
例如《突然归来》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画面选取了一位因从事革命而被流放多年的政治犯,在亲人们早已绝望的情况下突然回到了家,他径直踏入了房门。这一刹那间,屋里平静的氛围被打破了:背向观众坐在桌前的老母亲很快认出了久别的儿子,悲喜交加,但她木然地呆立在那;正在弹钢琴的背向丈夫的妻子转过身来看一下这个不速之客,突然见到自己熟悉的丈夫的脸,惊喜交加,使她忘了站起来;稍大一些的儿子认出了父亲,也高兴地望着他,张着嘴巴忘了叫爸爸;小女儿没见过父亲,以胆怯的目光注视着这个高大的陌生人;而门口的女仆一手扶着门,以一种狐疑的眼神盯着这个大胆闯入房中的男士;而这个历经沧桑的政治犯,在一副冰冷的面孔、一双机警的眼中,透露出内心无比激动的热情。画家通过一瞬间的家庭生活场面,表现了当时革命者悲壮的经历,尤其是对这位革命者面容的刻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列宾曾多次修改这个人物,开始时把他画得很激动,后来又改为面含笑容,都觉不满意,最后才改成这副“外冷内热”的形象,达到了十分传神的效果。当作品展出时,引起官方不满的首先就是这个归来的政治犯,“你看,他一点儿悔改的意思都没有!”一位审查大员恶狠狠地说。
另一幅《伊丹雷帝与儿子伊凡》也是这方面的杰作。据历史传说,16世纪的沙皇伊凡雷帝,性情十分暴虐,因为怀疑其子伊凡篡权,盛怒之下用权杖击死了自己的儿子。列宾的画面上取景于伊凡被击死之后的事,沙皇把垂死的儿子抱在怀中,企图用手捂住儿子额头上的伤口,这个残暴的皇帝因悔恨而陷入恐惧之中。王子垂死时虚弱的形象与沙皇精神狂乱的形象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权力欲与亲子之情的矛盾冲突,得到了惊心动魄的表现。列宾选择了这样一个“宫廷喋血”的故事,是因为当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后,发生了一连串的流血事件,列宾为之激动不已,从而创作了这幅揭露统治阶级的黑暗与残暴,以及在权力欲望下人性的变态。
列宾说:“只有伟大的思想才是永垂不朽的。”
在20世纪初,列宾又创作了许多作品,如《决斗》、《红色葬礼》、《国务会议》、《多么辽阔》、《果戈理焚稿》等,都是优秀的作品。
1930年9月29日,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在彼得堡附近的别纳德与世长辞。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俄罗斯艺术家,人们在这里为他修建了博物馆,无数追求真理与艺术的人们都来到这里,为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献上洁白的鲜花。
有关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册)的文章
如今,透视法被人们看作全部几何的基石。起初,射影几何只限于二维领域,但在数学家们将它掌握之后,它就被推广至更高维的领域。射影几何的主要公理简单到令人吃惊:任意两个不同的点位于唯一一条线上。射影几何对这一观点做了推广。......
2023-11-22
在看似不加修饰的细碎生活中,呈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构成了冯小刚电影重要的叙事视角。这种转型是从喜剧中的“日常生活现实主义”逐步变为“奇观现实主义”,希望透过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奇观场面去传达对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关怀[8]。正是透过《我不是潘金莲》所具有的这种荒谬感,我们感受到了影片的沉重及强烈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终于使得这部影片成为一部悲喜剧。......
2023-08-12
20世纪初,美国文学以传统现实主义为主要的潮流。美国的左翼文学是在俄国革命影响下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文学出现极复杂的状况,各种现代派文学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美国还流行黑色幽默小说,用滑稽口吻来写悲惨景色以揭露世界的不合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经过“沉寂的十年”,在存在主义影响下,在与各种现代派文学相抗衡又相渗透之中,渐次兴起和回归。......
2024-01-18
操作过程调用该命令后,弹出如图7-19所示的“插入表格”对话框。图7-19 “插入表格”对话框“插入表格”对话框中,各选项的功能与含义如下。“插入表格”对话框中,分别设置好列数和列宽、行数和行宽,单击“确定”按钮后,命令行提示如下。若在“插入表格”对话框中选择“自数据链接”单选按钮,将会根据外部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创建表格。......
2023-10-21
古希腊人为了体现健美,观赏健美,进行角逐的运动员都是裸体的。写实主义艺术风格的萌发和最后形成也与此相一致。古希腊写实主义的艺术特征大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写实主义是倾向于唯物主义的,艺术家要真实地再现自然美,人体美乃至神性美,就必须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美的规律办事,从而使写实主义的古典艺术具有了鲜明的科学性。......
2023-12-07
夏俊娜作为国内一线女画家远比莲娜富足,莲娜的画室不大,她租住在别人的车库内,但从稍显拥挤的两个车库面积大小的画室中仍然可以感觉到她的充实与富足感,莲娜还在“探索期”,阶段性的变化并不明显,年产画作不高,随遇而安的状态挺适合她所选择的安静村落。莲娜的油画作品 莲娜正在讲述自己的作品......
2023-08-31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画派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也是17世纪整个欧洲艺术的杰出代表。1642年,荷兰最伟大的艺术家伦勃朗受一群军人的委托,创作一幅集体肖像画。不仅伦勃朗作品的真伪成为专家们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伦勃朗作品的被盗也成为轰动世界的新闻。而在拍卖会上,伦勃朗作品的价格仍然在不断上升。......
2024-08-19
显然前者为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虚无主义态度,后者为复古主义态度。(列宁语)然则敦煌壁画中的优良传统——即其民主性的精华是什么呢?难怪听说曾有人怀疑“学习”了敦煌壁画而苦于无法应用之于自己的创作,或者竞错误地认为只能应用其特殊的线描与色彩绘写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而已。摘自洪毅然《敦煌壁画的人民性与现实主义论》,刊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56年7月120~121页......
2023-08-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