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随着参与者实力的不同而不同。在好莱坞的财务里,即使分销者也属于同一家公司,每部电影就像一个独立的账外公司,而且30%的费用被看做是给一个外来实体的支出。涉及由其他人赞助的影片,分销费在协议中是争吵的核心议题。大多数需要广大观众的外来者要支付18%。由于分销一部影片需要8%的成本,这个数字包括宣传专家,媒体买方,通关,运输和律师费,制片厂挣总收入10%的纯利,而另一方投资并承担所有风险。......
2024-08-13
国外的海市蜃楼
当好莱坞的电影在美国找不到观众时,往往有人设想这些影片在海外市场能收回损失。这个设想是基于海外票房收人给电影制片厂带来的是轻易得来的纯利润。例如,对财政信息很敏感的《华尔街日报》在2004年11月19日报道,在美国三部非常出名的失败影片—《特洛伊》《幸福终点站》和《亚瑟王)——“都有很不错的利润",这是因为“每部影片的海外票房收入远远超过国内的利润"。之后,报道中还提供了一组惊人的数据:在国际市场上《特洛伊》“制造了"3.63亿美元的收入,《幸福终点站》是9630万美元,《亚瑟王》的海外收入是1.498亿美元—似乎这些收入挽救了这些影片。
然而,事实上,这些惊人的收入代表的是海外影院收入,不等于制片厂应得的份额。实际上,制片厂在海外收入中的份额比国内票房收入份额还少。在2007年,制片厂的平均收入是票房收入的40%。而且,从这些收入中,制片厂必须扣除在海外做广告、拷贝、税收、保险、翻译等等的费用。一旦扣除这些费用后,幸运的时候,制片厂可以从报道的海外总收入中得到15%。
家庭娱乐经济的增长
我们来看看迪士尼的《惊天动地60秒》。公司报告中“海外总收入"是129477395美元。在这部分收入中,迪士尼得到55979966美元,还要从中扣除37986053美元的费用。
这些费用包括:
支付这些费用后,迪士尼只剩下17993913美元,这与报告中129477395美元的“总收入"相差十万八千里。而且,这部影片的亏损还超过1.53亿美元。因此,虽然有海外票房收入的帮助,一部影片也不一定就能挣到钱。(www.chuimin.cn)
追求数字化的电视迷
数字—至少是2008年5月份的《所有媒体收入报告》中保密的制片厂收入数字—告诉我们真相。在1980年以前,电影院收入在制片厂总收入中一直都是55%,而在2007年,电影院收入只占到总收入的20%(其中有一半是来自海外市场)。其他80%来自无所不在的电视迷,这些人通过DVD、蓝光光盘、节目点播、数字录像机、网络节目,甚至网络电视在家看电影。在这种新环境下,制片厂的任务是,正如索尼公司的总裁霍华德·斯金格向我解释的,“让这些(新)平台为我们的作品提供最优服务。"制片厂达到这个“优质服务”的方法就是给这些平台精心安排一个时段,或者一个窗口,这样它就可以拓展在家看电影的观众。
短时间内,这个方法收效还算不错,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使用一系列“窗口"在不同市场播放它们的影片,制片厂已经控制了收入。首先,影片先在影院放映,然后,六个月之后,开始视频播放,之后付费电视和免费电视随之播放。
在新千年到来之际,由于DVD在零售店大规模的销售,整个系统开始出现裂缝。华纳兄弟首当其冲。为了在沃尔玛争取到重要的货架空间,他们需要在最畅销的时期—感恩节至圣诞节用DVD播放夏季大片,比如《哈利·波特》和《蝙蝠侠》,而不会等以后人工开通一个窗口再播放。因此,他们缩短了窗口播放时间。其他制片厂带着复仇心理纷纷效仿,把窗口播放时间缩短到4个,甚至3个月。后来,幸亏有互联网,当影片在影院放映时,制片厂开始发布将要推出DVD。一位制片厂高管给我解释说,“这是一些主要玩家纯粹为了财务原因而做出的自愿决定……仅仅是为了达到季度利润目标。”为了不失去观众,多厅连锁影院需要卖出更多爆米花来维持生意,因此就缩短这样影片的放映期了。影院这样作茧自缚带来的后果就是:放映期越短,票房收入就越少。反过来,由于票房收入减少,来自制片厂家庭娱乐部门的一些激进人士要进一步瓦解窗口的压力就会增加。这个改变的主要阻力来自一些保守的制片厂高管,他们担心大量减少影片在影院的业务—即使提高了DVD的销售量—也会瓦解好莱坞牢固的根基。他们辩论说电影院是大多数大吹大擂的宣传活动、杂志封面、访谈节目,以及名人崇尚的其他文化形式要与之适应的平台,因此它对促使DVD在全球销售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场为DVD窗口设计一个战略的战役中,整个窗口系统开始瓦解,这是因为数字下载和其他新传输形式预示着付费电视、网络电视和有线电视之间的区别变得无关紧要了。现在制片厂面对价值为640亿美元时的问题是:在这个愈加数字化的时代,有没有平台,不再是脆弱的窗口,重要的是在追求电视迷上能不能发挥作用?
有关好莱坞的金钱法则的文章
费用随着参与者实力的不同而不同。在好莱坞的财务里,即使分销者也属于同一家公司,每部电影就像一个独立的账外公司,而且30%的费用被看做是给一个外来实体的支出。涉及由其他人赞助的影片,分销费在协议中是争吵的核心议题。大多数需要广大观众的外来者要支付18%。由于分销一部影片需要8%的成本,这个数字包括宣传专家,媒体买方,通关,运输和律师费,制片厂挣总收入10%的纯利,而另一方投资并承担所有风险。......
2024-08-13
付费下载直到2007年,制片厂进入家庭市场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付费电视、免费电视节目、录像出租和DVD销售。不过,广播公司相信,这些能免费看到节目的固定观众不大可能等一天然后花钱下载的。制片厂希望从愿意付费下载制片厂资料库影片的广大观众身上获得更多利润。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了数字录像机或iPods,制片厂可能会发现这个尴尬的做法没有多大作用,付费下载也就不可避免了。......
2024-08-13
普及电影艺术、提高观众水平的《电影画报》1933年7月1日,上海良友公司投资创办了《电影画报》,良友公司负责印刷兼发行,由全国各地的良友公司代售,主编郑君平,后由陈炳洪、陈嘉震、马翠贤等继任,摄影记者谢恩祈、汪仑任美术编辑,社址设在上海北四川路851号良友公司内。画报旨在“合于一般公众要求”,致力于“电影艺术的普及和观众鉴赏程度的提高”,在当年数百种电影刊物中独树一帜。......
2024-10-30
人们对电影最早的娱乐心理是对光影技术产生的奇,而现在日新月异的电影拍摄技术也是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原因之一。一套卡常描绘异国风光或讲述经过安排的故事。[1]美国电影史家汤姆·根宁认为电影最初十年是“吸引好奇心”的时代。卢米埃尔兄弟早期的影片最著名的有《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水浇园丁》则更充分地体现出了电影中的娱乐性,一个小男孩跟一个拿着水管的园丁所制造的笑料,成为银幕上的第一部滑稽影片。......
2023-11-03
以类型电影为主体的好莱坞电影在20 世纪60 年代遇到了巨大的麻烦。麻烦的第一位制造者是电视。麻烦的第二位制造者是美国普及了的大学教育。新好莱坞电影高举的是“去类型化”的旗帜,而他们并没有真正地丢弃类型片的传统,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影片,只是让类型片的某一娱乐元素变得更加模糊,只是把更多的娱乐元素混杂在一部影片之中。[4][美]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冯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9页。......
2023-11-03
最前沿的海洋机器在观众看来,好莱坞水下电影只是演员和表演的问题。但实际上,在海床上拍摄的每个画面都离不开专业化海洋机器和操纵专家们的努力。她是电影摄影界的佼佼者,同时她还致力于保护海洋环境,并引导年轻人了解海洋世界。在另一家制作车间,彼得的海德弗莱克斯摄影机曾参与好莱坞巨片《拯救大兵瑞恩》和《深渊》的拍摄。◆摄影机附带视频监视器是一项标准程序。......
2024-10-07
重复的情节、熟悉的人物角色、程式化的故事结构、如愿以偿的故事结尾,这些都构成了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4]人们一直都认为“类型片”是好莱坞得以雄霸世界影坛几十年的“独门秘技”。最终形成了代表美国电影主流的类型片,也正是类型片的成熟与盛行,才造就了长达30 年的“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同样的去类型化电影现象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是1985 年,这在当时叫作“类型片的集体灭绝”。这时类型就发生了改变。......
2023-11-03
电影的市场属性是与生俱来的。电影的市场属性要求最基本的制作成本——它需要钱。电影的市场属性要求必须完成它的销售链条——它要卖钱。任何机构、组织或集团忽视电影的这种商品本性,必然像拿着长矛挑战风车的堂吉诃德一样。这是电影作为一项现代工业产品的本质属性使然。这段话应当是以费穆为代表的文人电影作者们共有的泣血之声。......
2023-08-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