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制作影片消失了?在2009年12月,一位住在巴黎的制片人在我的网站上匿名写了一段话“好莱坞的经济学家,我正努力通过预售的方式为下一部影片筹集2000万美元。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成功。有一位米拉麦克斯的前任高管,她目前从事为独立制片电影安排赞助的生意,她跟我说过`独立制片几乎都消失了。’她说的对吗?"可惜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基本上就是这位独立制片的赞助人所说的。通过国外预售来资助美国电影的方式太......
2024-08-13
汤姆·克鲁斯—瓦格纳制片公司
好莱坞上了八卦网站,也许就是娱乐公众,不过掩盖了隐藏在电影行业之内的大部分现实。例如,在《人物》杂志在2005年5月在自己的网站上让公众对汤姆·克鲁斯与女演员凯蒂.赫尔姆斯之间的关系是否意味着“1.真正的浪漫爱情"还是“2.宣传伎俩"进行投票之后,汤姆·克鲁斯的回应上了八卦新闻。在这次虚假调查中,美国在线(AOL)的即时信息的用户只要愿意就可以无数次“投票"(每次投票都付费),在无数个投票者中有62%的人选择“宣传伎俩”。
一旦公关部门公布这个毫无意义的统计结果,就会出现许多疯狂的传闻:制造浪漫爱情的目的是为了宣传,一是炒作派拉蒙推出的克鲁斯的影片《世界大战》,一是为了华纳兄弟发行的赫尔姆斯的《蝙蝠侠前传》。弗兰克·理奇在《纽约时报》中宣称他们的绯闻只是“一个制造出来的奢侈怪物秀,目的是在现实中表演出来,"并且“克鲁斯·赫尔姆斯爱情事件对于2005年的美国人来说比1938年的火星人要入侵地球的谣言更不可信。"结果是,克鲁斯和赫尔姆斯接着订婚,结婚并有了一个孩子。
然而,在媒体谣言的迷雾中彻底失去的是汤姆·克鲁斯为他自己在新好莱坞打造的企业家形象。比如《碟中谍》系列影片。当派拉蒙决定再次投资把它的电视连续剧《碟中谍》改编成电影时,克鲁斯不仅亲自出演,而且(与制片搭档保拉·瓦格纳)制作了这部影片。由于没有及时得到工资,他为自己达成了一项在好莱坞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合同。首先,他取得制片厂在影院放映和电视许可的总收入的22%。这个合同中更极端的部分与录像收入相关(合同是在DVD取代录像带之前签订的)。在20世纪70年代录像带是好莱坞的摇钱树,那时每个制片厂雇用一个版权体系,其中的一个机构——家庭娱乐部—收集录像带的全部收入,然后将其中的20%给另一个部门—电影制片厂。这部分版权费在制片厂给合伙人和参与者的报告中成为了“总收入"。这个体系的合理之处在于,与其他版权不同,比如电视许可没有销售支出,而录像带需要制作、包装、入库、发行和销售。因此,家庭娱乐部保留80%的收人来支付这些成本。明星、导演、编剧、投资者、演员、协会、养老金,以及其他参与人员都从这个20%的版权中分成。如果一个明星有权获得这部分版权的10%,那在这个体系下,只是真正总收入的2%(20%×l0%=2%)。
不过那不是克鲁斯。他坚持要求—也收到了—“100%结算",这表明在扣除账外生产和发行费用后,制片厂给克鲁斯总收入的22%。因此,克鲁斯在《碟中谍》挣了7000多万美元,而且他为明星完全参与制片厂所谓的幕后交易开了先河。
到2000年,DVD的利润已经开始改变好莱坞的利润结构了,而且由于追踪所有开销太复杂了,克鲁斯修改了与派拉蒙之间合作《碟中谍2》的合同。他从总收入的分成涨到了30%,并且,为了计算他在DVD上的分成,版权涨了一倍到了40%。因此,他就会从录像/DVD总收入中获得12%,而不会由派拉蒙扣除任何费用。作为对这个惊人交易的回报,克鲁斯同意支付一个参与人员的工资—吴宇森。(www.chuimin.cn)
克鲁斯公司制作出的《碟中谍》这部电影,与这个备受瞩目的制片人克鲁斯使《碟中谍2》处于策划中。第二部比第一部更成功,赚了5亿多美元的票房,卖了2000多万美元的DVD。克鲁斯的份额达到了9200万美元—并且现在他已经成为派拉蒙最赚钱的系列影片中的重要因素。考虑到会成功,派拉蒙最初同意与克鲁斯为《碟中谍3》签订同样的合同。即使克鲁斯分走大量利润,派拉蒙还能赚钱。根据派拉蒙的一个内部分析报告,一个DVD整批的零售价是15美元,而制作、发行和销售成本只是4.1美元。给协会、工会和养老金的剩余付款再用去45美分,给制片厂剩下10美元多一点。所以,即使把每张DVD的1.8美元给克鲁斯,派拉蒙在每张DVD上仍能挣8美元多。
到2004年,DVD给制片厂创造的收入比在影院放映影片的收入的两倍还多,并且有理由相信《碟中谍3》的DVD比前两部卖的更好。然而,预算已经涨到了1.8亿美元,所以新派拉蒙的制片厂总裁布拉德·格雷要求重新协商。协商之后,克鲁斯仍然从总收入中拿走一大块—由于没有其他人参与,他的份额实际上是增加了。当影片在2006年放映时,它的票房收入是3.978亿美元(近70%来自海外市场)—这比上一部要少—不过,克鲁斯的真正利润来自12%的DVD销售额。结果,克鲁斯从这部影片上所获的利润超过了派拉蒙,两方存在的差距让派拉蒙的老板萨摩·雷石东非常恼火,因此在2006年8月份,克鲁斯与派拉蒙的合同终止了。
不过,克鲁斯并没有失业。在2006年11月份,米高梅电影制片公司(MGM)聘请他来恢复联美公司,这原是一家在1916年由好莱坞的一些传奇明星创立的,如查理·卓别林、玛莉·碧克馥、小道格拉斯·范朋克,不过它停业已经有20年了。美林银行安排了5亿美元的信贷赞助这家公司。不管克鲁斯能否将这家公司重整旗鼓,不过克鲁斯,作为一位制片人—
与乔治·卢卡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杰瑞·布莱克海默一样的制片人—他确实制作出10亿美元的系列影片,也许会成功的。
有关好莱坞的金钱法则的文章
独立制作影片消失了?在2009年12月,一位住在巴黎的制片人在我的网站上匿名写了一段话“好莱坞的经济学家,我正努力通过预售的方式为下一部影片筹集2000万美元。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成功。有一位米拉麦克斯的前任高管,她目前从事为独立制片电影安排赞助的生意,她跟我说过`独立制片几乎都消失了。’她说的对吗?"可惜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基本上就是这位独立制片的赞助人所说的。通过国外预售来资助美国电影的方式太......
2024-08-13
好莱坞制片厂有一份官方预算和一份私密的制作成本预算。前者往往会透露给一些行业报刊,如《综艺》和《好莱坞报道》,上面提供了一部影片应该花多少制作成本。后者展示的是影片实际的制作成本。后一个预算很少会被制片厂以外的人看到。它把政府补助、免税交易、植入式广告和其他能抵消制片厂在影片中的实际投入钱款的经济来源都计算在内了。派拉蒙的一位副总裁解释说这些看不见的策略,包括海外预售,可以把风险降低近乎为零。......
2024-08-13
制片厂—必读物“从事同一行业的人很少聚在一起,即使是为了消遣和娱乐也是如此,但是聚在一起的话,谈话就是以反对公众的阴谋,或者是提高价格的手段告终。”——亚当·斯密《国富论》在好莱坞,幸亏有一个私密的全国调查公司在做精心服务,从而使在不同制片厂工作的高管们不需要聚在一起合谋。NRG帮助他们协调首映日期,以至他们的影片不会为了争取同一个观众群而发生激烈冲突。......
2024-08-13
推动虚拟现实当《华尔街日报》称两位电影明星在屏幕上选择的汽车品牌—在《导购女郎》中史蒂夫·马丁和《复制娇妻》中马修·布罗德里克各驾驶一辆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实际上证实了这款车已经成为公司领导、电影明星、外交官的象征,这证明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很有影响力的。......
2024-08-13
奥斯卡的骗局在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仪式上,明星们照稿念的演讲,悲伤的欢迎仪式,对富人和逝世的人大加赞赏,红地毯上明星们的时装秀,以及小金人承担的使命有如在1927年路易·梅耶劝说其他电影大亨“把电影这个行业建成公众眼中值得尊敬的体制"。现在,金像奖颁奖仪式由美国广播公司推出,并在高清彩色电视上播放,这个持续一个晚上的资料性的节目使这个长久的神话更加神秘—好莱坞的事业就是制作伟大—和原创的—影片......
2024-08-13
费用随着参与者实力的不同而不同。在好莱坞的财务里,即使分销者也属于同一家公司,每部电影就像一个独立的账外公司,而且30%的费用被看做是给一个外来实体的支出。涉及由其他人赞助的影片,分销费在协议中是争吵的核心议题。大多数需要广大观众的外来者要支付18%。由于分销一部影片需要8%的成本,这个数字包括宣传专家,媒体买方,通关,运输和律师费,制片厂挣总收入10%的纯利,而另一方投资并承担所有风险。......
2024-08-13
没有人能从总收入中分成好莱坞制片厂从来不会给影片参与者—包括那些大牌明星,如阿诺德·施瓦辛格,汤姆·克鲁斯,汤姆·汉克斯,杰瑞·布莱克海默,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甚至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按照真正的票房,或音像店,或其他零售品总收入提成。......
2024-08-13
追求趣味和利润的妄想狂:《华氏911》的传奇在2004年4月份迈克尔·摩尔遇到了一个问题。他已经制作完《华氏911》,可是在美国没有找到分销商。艾肯高管们否认有这样的合同。温斯坦同意赞助这部影片,并且为了获得版权与摩尔签订了合同。当时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艾斯纳在2003年5月否决了这部影片,即使米拉麦克斯仍然拥有这部影片的版权,它也不能分销《华氏911》。......
2024-0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