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红梅绽放六盘山:自治区劳模童玉梅的故事

红梅绽放六盘山:自治区劳模童玉梅的故事

【摘要】:红梅傲放六盘山——记自治区劳模、泾源县下寺村党支书童玉梅师迅“干旱山沟沟连沟,黄土山像和尚头。种地要到山上头,撒籽三升打一斗。”下寺村的变化离不开一位叫童玉梅的妇女。毛遂自荐领头人1954年,童玉梅出生在六盘山包裹中的泾源小县,从小聪慧要强的这个回族女儿,16岁就担任队长和妇女主任,20出头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还是下寺村普通农民的童玉梅一直思索这个问题。

红梅傲放六盘山——记自治区劳模、泾源县下寺村党支书童玉梅

师 迅

“干旱山沟沟连沟,黄土山像和尚头。种地要到山上头,撒籽三升打一斗。”这是宁夏六盘山地区曾经广为流传的顺口溜,这无奈的吟唱,形象地道出了当地农民为吃饱肚子而付出的艰辛。

泾源县香水镇下寺村就坐落在六盘山下。村里的地是典型的土石山地,耕地土层薄,被称为“坐落在青石板上的村庄”。这是一个纯回民村,不到400口人,10年前,村民人均纯收入不到480元,大部分村民要靠吃救济粮度日,是全县数得着的贫困后进村。

而到了2007年,这个村已成为全县农民最羡慕的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多元,58户贫困户全部摘掉了穷帽子。

下寺村的变化离不开一位叫童玉梅的妇女。她脸膛黝黑,一看就知道是山里人。但朴素整洁的衣着,干练精明的神态,又显露出她的与众不同。就是这个矮小的回族妇女,带领泾源县最穷的村子变成了富裕村,并开创了泾源人致富的新途径。

毛遂自荐领头人

1954年,童玉梅出生在六盘山包裹中的泾源小县,从小聪慧要强的这个回族女儿,16岁就担任队长和妇女主任,20出头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村里土地多是青沙土,秋天极易发生霜冻,冬季又不保墒,种粮食根本指不住。如何才能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发现“金矿”?那时还是下寺村普通农民的童玉梅一直思索这个问题。

1986年,童玉梅大胆承包了六盘山林业局6亩落叶松,摸索种树和管理的经验。1990年,凭着在六盘山林业局打工的经验,童玉梅在村里试种了一亩半落叶松树苗。没想到,这一亩多树苗当年就卖了2000多元。接着几年中,她年年育树苗,用卖树苗赚来的钱,盖了5间房子,买了全村第一台大彩电,成了村里的致富先进户。

自己一家富了不算富。已有20年党龄的童玉梅萌生了一个想法:村里的乡亲们与其在荒瘠的土地上种粮,靠天吃饭,靠救济生活,不如发展苗木产业,自己摘掉穷帽子。1996年,她让大学毕业的大儿子帮她写了一份计划报告,向村里表达了她要带领村民种植苗木致富的愿望。

可童玉梅的一腔热情遭到了冷嘲热讽,村民们摇着头给童玉梅泼凉水:“咱这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粮,从来没听说田里要种树!”“种树能当粮食吃吗?

童玉梅要用行动让大家信服。她无偿赠送给贫困户马保平5000棵云杉苗,3年后,又带着马保平将出圃苗卖到首府银川。马保平家每年仅苗木收入就有1万余元。此后,童玉梅又把自己1万多元的树苗赊给村民,让更多的村民靠苗木过上了好日子。

村民们信服了。1997年,推选童玉梅担任了下寺村党支部副书记;1999年经全村党员群众一致推荐选举,45岁的童玉梅出任了村党支部书记。

身先士卒聚人心

童玉梅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为党员和群众集体议事建个“家”。她想,要在农村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把人心抓住,要凝聚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力量,得有一个党员活动、群众议事的地方。为此,她多次跑乡上,找县上,终于争取到教学点原有的五间旧砖房。

房子是有了,但顶漏墙塌。她召集支部一班人开会,想动员全村党员和村民义务进行修理。有些干部提出,现在承包到户义务工派不下去,修村部的事情如果上面不掏钱,恐怕难办。她说:“难也要办,我们要通过建村部,把党员和群众的心朝一起拢。只要我们干部带头,党员和群众会跟上的。”

童玉梅出东家进西家,走访了十几名党员和部分有威望的村民,给他们讲建村部的必要性,并且主动提出维修过程中用水、用电的费用全部由她来承担。开工后,她白天和泥搬砖,晚上看护材料。在她的真情感召下,村干部来了,党员来了,群众也积极参加维修劳动。仅用一周时间,占地400平方米、8间砖瓦房的村部建成了。

她又积极争取对口扶贫帮扶部门为党员活动室配齐了桌凳,安装了电化教育设备和电视地面接收站,解决了村里多年来无党员活动室、无办公设施和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

1999年前的下寺村,全村盖砖瓦房的只有4户人家,绝大部分群众都住着低矮、破旧的土坯房。童玉梅看到群众住房条件这样差,发誓在自己当支书期间,要让大部分群众住上砖瓦房,过上宽裕生活。

她抓住县民政局实施危房改造项目这一机遇,从2002年到2004年,先后争取到73户危房改造指标。她亲自联系砖瓦,预订木材,发动群众互帮互助,先后为19户群众垫付木料款1万余元,使全村85%的农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

2001年,按照国家部署,宁南山区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起初,下寺村部分群众对政策心存疑虑,不愿意接受。童玉梅主动提出承包荒山200亩,率先进行荒山种树。在她的带领下,群众的认识变了,信心足了,2002年一次性将1600亩耕地退出1440亩种草种树,并完成以杏、桃为主的2500亩荒山经济林种植。

童玉梅刚当支书两三年,下寺村就发生了质的变化。2001年至2004年,下寺村连续综合考核名列全乡第一。2004年,下寺村党支部被泾源县委命名为“五个好”村党支部。

“绿色银行”摘穷帽

仅仅实现脱贫,目标太低。国家要建设小康,我们再不能等、靠、要了。童玉梅思谋着如何让村民们尽快富起来。她想,保护生态是国家的长远大计,在我们这个不适宜种粮食的地方大力发展林业,建起“绿色银行”,以林增收,一定大有前途。(www.chuimin.cn)

童玉梅审时度势,瞄准生态保护大趋势,发展苗圃业,带领群众与村集体共同致富。2005年下寺村注册成立了泾源县第一家以种植、销售、生态绿化为主的私营企业——泾源县六盘山园林有限公司,成立了苗木花卉协会。先后筹措资金4万元,建起了协会办公室,会员活动室,科普宣传栏。购置了各种科技、科普资料以及苗木产业发展销售资料,并为协会征订了《固原科普报》《信息报》《致富信息》,为苗木花卉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童玉梅担任理事长,建立起了“支部+协会”的运营模式,采取租赁群众土地的办法,发展苗木产业。当年村子里的苗圃发展到了312亩。童玉梅经常搜集整理苗木市场各种信息,做好规划、防灾及管理工作。并在市场供需及价格、规模等方面动脑筋,在栽植中聘请专家及技术人员跟踪提供技术服务,保证质量。协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举办种养实用技术培训班,并出资培养本村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共108户,先后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技培训班40余期,科普讲座12次,使90名农民群众较好地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并有20名村民获得了不同类型的技术职称

由于协会的苗木品种好质量高,销售信誉好,取得了各路客户的广泛好评,电函订购、网络电话订购的协议合同越来越多。目前,协会的苗木已销售到4个省区、9个市(区)及14个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好。为此,泾源县将其作为全县苗木基地发展的推广项目。

在童玉梅的带领下,下寺村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5年底,下寺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3元,超过了全县平均水平,全村贫困户由1999年的58户下降到5户。2006年全村发展苗木740多亩,人均纯收入达到1762元,全村5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85%的农户住上了砖瓦房。2007年村里又新栽苗木500亩,全村苗木收入达到40万元。现在,光靠卖苗木这一项,年人均纯收入就有1200多元。10年来,通过滚动发展,目前村集体苗木留床90亩,价值超过100万元。

童玉梅带头发展苗圃108亩,年收入20余万元。每年自己掏钱为村组干部和困难群众购买树苗和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资料,指导他们科学经营苗圃。2004年到2005年,童玉梅先后垫资提供苗木35万株,无偿资助、借款和担保贷款5.2万元。在她的带动下,18名党员、52户村民发展起了苗圃业,平均每户年收入达到3000元,仅种草种树累计创造价值约200多万元。

山绿了,村民们手头有钱了,眼界也更开阔了。大家都忙着寻找致富途径,向“绿色银行”要银子。村里聚众打麻将赌博的人少了,十多年来,全村未发生一起盗窃案,治安环境越来越好。

群雁高飞头雁领

在山村,像童玉梅这样年龄的回族妇女,早就过着儿孙绕膝的安闲日子了。而童玉梅依旧整天风风火火奔波在山路上,外人会以为她在忙自家的事情呢,可下寺村的村民都知道,童玉梅在为乡亲们忙着。

在担任支部书记的9年中,她经常深入到群众家中,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困难,每年“七一”和开斋节,她都带领村干部走访、慰问老党员和贫困户。刘继华夫妇俩智力不健全,属低保对象。2002年11月的一天,刘继华的儿子刘牛娃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不慎将腿摔断,因无力救治,只能在家休养。童玉梅知道后,主动拿出700多元,带刘牛娃到平凉看病。第二天下午,当童玉梅背着已接好骨的刘牛娃进村时,天上飘着雪花,看到这一幕的群众,心里都热乎乎的。

2003年5月16日,刘继华的妻子马阿舍因阑尾穿孔,疼痛难忍。当童玉梅赶到刘继华家中,看到马阿舍含着眼泪企盼的目光,她觉得群众的信任是对自己最高的褒奖,她急忙找到党员马保平说明情况,马保平开着自己的车,和童玉梅一起将马阿舍送往县医院。在住院的12天中,童玉梅陪了7天,并垫付医疗费。

如何发挥每一个党员的模范作用,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童玉梅近几年一直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从2003年开始,她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在下寺村开展了“农村党员行为监督卡制度”试点工作,以及党员“双联三定”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全村党员联系贫困户26家,联系致富能人26名,为党员设立了政策宣传岗、计划生育岗、村务财务监督岗等13个岗位,使党员在帮助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上体现了先进性。

童玉梅还在妇女中组织开展“双学双比”和“尊老爱幼好媳妇”评比活动,坚持每月组织一次全村环境卫生大扫除、一次农户卫生大检查,培养村民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全村涌现出自治区级“五好家庭”1户,县级五好家庭”7户,“十星级”文明户32户。村里60%的农户成为各种先进户。

她就这样忙着,不是去镇上开会,就是去看村里的苗圃,或是去村民家访问,常常是中午快一点了,童玉梅才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手里不是几个饼子就是一兜馒头,就当是午饭了。

迎着启明星出门,顶着皓月归来,伴着春夏秋冬的轮回,在大山里,童玉梅乐此不疲,默默地播撒着辛劳与汗水,收获着绿色与希望。

红梅傲放六盘山

她未曾想过要争得名和利,却在不经意间获得了全社会的关注与赞美。她成为六盘山下、泾河源头家喻户晓的名人。近年来,童玉梅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自治区劳动模范

2006年下半年,泾源县香水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要求各个村选举党代表。下寺村18名农村党员拿到选票后,纷纷在候选人“童玉梅”这一栏打上“对勾”。童玉梅全票当选为镇党代表。

“咋能不选她呢?村官当了几年,让村里贫困户全部脱了贫,家家住上了砖瓦房,钱袋子都鼓了起来。谁干得好,谁真正替大伙儿着想,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本账呢。”下寺村群众说。

参加镇党代会之后,12月,童玉梅又以高票当选为固原市第二届党员代表大会代表。2007年6月,由20多名党员组成的固原市代表团参加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童玉梅成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中唯一的基层农民代表。

接着,经过全区13545个基层党组织和310856名党员的酝酿推荐,因为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新农村建设的卓越贡献,童玉梅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的代表。

在北京开会的日子里,童玉梅回答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她想的最多的是,作为一名村干部,就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方针,带领村民抓生产,搞好环境建设,想方设法让村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从北京回来后,童玉梅更忙了,连走路都是小跑。她不仅考虑如何带领村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而且考虑让大家活得健康快乐。她赊了20吨水泥在村党支部门口建了个篮球场,建成后,每天下午都有人来玩。这让童玉梅十分开心。她打算再搞点健身器材,让村民多一些娱乐设施。

2008年6月29日,北京奥运圣火飘临宁夏上空。童玉梅成为第124棒火炬手,成为媒体聚焦的对象。她那精神抖擞、手持火炬的大幅照片,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络,传遍了全中国和全世界。

“中国举办奥运会是百年难遇的幸事,我这个贫困山区来的老太婆能当上火炬手,真是想都不敢想的荣誉啊!”年过半百的她满面春风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