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劳模李国栋:平凡与卓越

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劳模李国栋:平凡与卓越

【摘要】:用心血筑炉的汉子——记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劳模、青铜峡铝业集团工人李国栋张莹李国栋给人的印象,是一个老实人。“劳动模范”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崇高荣誉。这更充分显示出那时的劳动模范品质的高尚与可贵,令人们对他们深深敬仰。李国栋是1992年获得的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劳动模范称号的。二他参加工作的青铜峡铝厂即现在的青铜峡铝业集团公司。李国栋显示出十足的

用心血筑炉的汉子——记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劳模、青铜峡铝业集团工人李国栋

张 莹

李国栋给人的印象,是一个老实人。他个头不高,身板结实,衣着简朴,脸上时而浮现着诚挚的微笑。采访中,感觉就更明显了。不论什么时候的事,工作情况或生活往事,好的坏的,他都是有啥说啥,实实在在地说出。也许正是因为他老实,才成了国家级的劳动模范

“劳动模范”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崇高荣誉。特别是那过去的岁月,劳模是优中选优的劳动先锋,他们的劳模荣誉,的确是超常劳动、奉献与汗水凝结而成,进而放射出灿烂的光辉。那时候,付出的再多也都是无偿奉献,不像现在普遍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干得多有相应多的报酬。这更充分显示出那时的劳动模范品质的高尚与可贵,令人们对他们深深敬仰。

李国栋是1992年获得的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劳动模范称号的。那时他在车间里当班长,工人的“领头羊”,当然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体力劳动者。从1986年到1992年李国栋连年是厂里的“先进”或“标兵”,还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荣获过一等功。

什么是老实人?就是固守本分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清清白白做人、勤恳踏实做事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正直行走的人。老实人有秉性的因子,更

有精神和品格追求的结果。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1955年,李国栋出生在宁夏灵武市。他们一家本来是令人羡慕的县城“市民”,后来却“跌落”成了农民,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便接踵而至。他父亲原是县里粮食系统的一名干部,但因其过于耿直,脾气倔,给领导提意见,1966年“文革”中被领导以“减员”的名义“下放”到了农村

那时的政治社会是非不清,城里的干部被“下放”到农村,就被当地社员想当然地看作是“专政”对象,是“有问题”的人。与之对应,年幼的李国栋兄弟姊妹几个就都沾了“黑”,不算是纯粹的“黑崽子”(因他父亲确实没有历史或现行问题),但成了“灰老鼠”。他们又是“外来户”,受排挤就成为家常便饭。此时此刻,他们虽然年幼却也知道,必须“夹着尾巴做人”。但心中的希望却还在暗暗闪光。那就是好好上学,多学了知识将来才能有出息。因此,虽然当时是“读书无用”的年代,可李国栋兄妹们在学习上都很认真,学习成绩也都相当不错。

然而,现实生活却是一个个的当头棒喝。李国栋和哥哥,都在初中毕业即无奈地中断了学业,通往理想的道路被阻断。缘何?因为那时候上高中是“推荐”制,先经生产队推荐,然后大队说了算。名额本来就不多,能被推荐上高中的,首先是队干部的子女,其次是队干部亲朋好友的儿子丫头,他们本来就是“外来户”,父亲又不巴结人,生产队那一关就给刷下来了。命运如此,不接受也得接受,李国栋由此回村当了社员,平田整地,挖沟清渠,插秧收麦,脱皮掉肉,汗流浃背,熬酷暑战严寒,整日辛劳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也曾不甘心,在生产队劳动的两年多中,遇到过两次当兵的机会,都让他心情激动,也都积极报了名,但“政审”时都因父亲“莫须有的问题”卡下来了。

然而,就在他灰心失意认了自己的“土命”之际,意想不到的大好事来临了。1975年,“上面”落实政策,结果是父亲没有“问题”,并明确了“干部”身份,不多久,青铜峡铝厂在县上招工,自己竟以“照顾干部子弟”,很顺利地被招了工。真好像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一下砸到了他头上。他深切地感到,自己的人生将由此书写崭新的篇章。

他参加工作的青铜峡铝厂即现在的青铜峡铝业集团公司。这个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闻名遐迩的“青铝”,是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根据“三线建设”的总体部署建设的一个大型电解铝厂,是国家着眼于激烈的国际斗争形势而战略性地安排的一个“三线”工程重要项目,具有一定的国家安全意义。对当时的青年来说,能进这样的大企业工作,那真是莫大的荣光。

他们这些新工人是厂里专门用披红挂彩的卡车接来的,像新兵入伍一样,县城里还敲锣打鼓地进行了热烈欢送。到厂里一看,李国栋真是无比激动。厂子虽然建在较偏僻的荒山野岭中,但宏伟壮观,自己不但成了挣工资的光荣的工人阶级的一员,而且还是在国家“三线”建设这样一个大工厂里工作,使命感油然而生,李国栋决心当一个最好的工人,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多做贡献。同时他也牢记着临走时父亲的嘱咐:要尽最大努力工作,一定要干出个好样来。

他被分在大修车间内衬班,工种是筑炉工。这里需解释一下他们的“内衬工作”即筑炉。简单地说,他们厂的主要产品电解铝,是从很多条的电解槽生产出来的。电解槽及配套设备铝水抬包、混合炉、反射炉、回转窑、锅炉等,都必须在金属设备的内里砌上耐火材料才能投入使用,而那些砌入的耐火材料使用到一定时间后就会被烧化或损坏,需要轮流进行维修和更换,所谓“内衬工作”,就是干这个活儿。这项工作的最大特点是技术要求高,必须认真细致,其次,劳动强度大,干起来很辛苦,且由于工作环境和场地限制,人工搅拌各种混凝土和砌砖时,总是夏天一身泥,冬天一身水。

当时刚进厂,李国栋还不知道这些,也压根儿没去想,反正是让干啥就干啥,并一定要干好。技术工种首先是当学徒,不多久,他就因技术水平提高快而成为学徒中的佼佼者。本来李国栋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言语不多,在众多学徒中不显眼,但细心的师傅发现,他不仅十分踏实认真,勤快,爱钻研,也很聪慧,学技术上,他还有自己的一些独特办法。他除了跟自己的师傅学,还经常跑到其他师傅那儿,细细地看。下班后,他独自悄悄到各车间转悠,看哪个活儿干得最好,打听是哪位师傅干的,然后去讨教,再对照着“样板”活儿一遍一遍学着砌,有时砌得太专心,竟错过了食堂开饭时间。后来他的这个“秘密”被人们发现了,他很害怕,怕自己的师傅不高兴,骂他。他曾听人说过,隔师傅学艺是犯忌的。没想到,他的师傅不仅没骂他,还喜爱地摸着他的脑袋,说他是个学技术的好料。

李国栋刚进厂的几年,正是青铜峡铝厂一期工程大力生产,国家重点工程二期建设全面展开的时期。这个阶段里,每逢大修,炉修工作量就很集中、很繁重,厂里还不时抽调他们班的人去参加二期建设中的“大会战”,轮班时就不时会出现人手不够的状况。此时,李国栋就跟领导提出他连班干。领导自然分外高兴,但他刚上完一个班,领导不敢让他干,怕他身体吃不消。李国栋显示出十足的精神,说这远比生产队的活儿轻,他身体好,没问题。此后,他经常在工作紧时连班干,或是下班后又参加二期的“大会战”。有人说他傻:“又不多给你一分钱,何必呢?”他却有自己的观点:“力气是生长出来的,使不完,越干力气越旺盛。有那么多力气,多干点有啥不好?闲着时间也就那样过去了,多干点,大修进度和二期建设就能加快,厂里就能多生产铝锭。”

由于他积极肯干,技术在青工中拔尖,入厂不到3年,他就被提拔当了班长。他是他们县那批招的200多名青工中,第一个当班长的。

三(www.chuimin.cn)

李国栋为人随和,而他们班是个60多人的大班,比有的企业一个车间的人还多。其中不少人工龄长、资历老,是他的师兄、师叔辈。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班里自然也会有一些调皮捣蛋的,还有的觉得他才来几天就当班长,暗中不服气。他的师傅起先还真担心他当不好这个班长,怕他为人随和,脾气软,管不住人,完成不好班上的生产任务。但令师傅想不到的是,他这个性格温和的徒弟,不但把班里的生产和管理抓得很好,还很具创新能力和魄力。也正是因为当了班长,人们才对他有了更多的发现和更深的认识。

那时已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企业试行给职工发奖金。也正是因为刚开始,又是在西北内地很正统的大型国有企业(当时还叫“国营企业”),人们仍习惯着平均分配,也没有人敢出头标新立异,所以,奖金就变成了全厂每人每月7元分配,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

李国栋当班长后,就想在这7元的奖金上做点文章。他想起了生产队时挣工分的情况。琢磨了一番,琢磨出了一个以生产队挣工分为“蓝本”,把奖金也来个“工分制”的办法:上一个班2角钱奖金,谁多干一天就多得2角,谁少干一天就少2角。他们的工作有特别忙的时候,比如大修时期或维修活多时,需要加班,有时候活儿比较少,用不着全班人都去干。于是,他就做记录,月底按干的多少来发奖金。头一个月下来,最高和最低的奖金居然相差了4元。那时候,工人的月工资才三四十、四五十元,长一级才增加七八元,4元是半级工资呢,人们都看得很重。这一下,奖金得的多的人兴高采烈,心情舒畅,得奖金少的人有意见了,说他“偏心眼”,说他“想给谁多发奖金就给谁多发奖金”,还告到了厂里。李国栋并不慌张,他让那些奖金少有意见的人查记录,结果一点儿都不差,厂里来人了解了情况后,厂领导反而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后来,全厂各车间各班组的奖金发放都采用了他们的“工分制”办法,使奖金真正体现了奖勤罚懒的作用,职工普遍拥护,认为这样做公平,也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他们班的工作当然更好开展了,有加班都抢着去,搞得他都没办法了,最后只好轮流干。

再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他觉得仅在奖金上进行改革还不够,于是就参照外地一些企业的办法,实行“绩效工资”,将工资化解成“岗位”和“绩效”两部分,把每项工作都量化成“分”,每道工序需要多少人应为多少分,全部进行量化考核,以所得的分数来计算职工的月收入。厂里觉得不错,号召各车间学习他们的这一新举措,直至新成立公司后全面推行新的劳动分配制度。

一个大的技术性单位,师傅带徒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他在班里推行了一个叫“师徒合作制”的带徒弟办法。经过考核,师傅带出的徒弟技术好,奖励;带得不好,不但要扣奖金,还要说明原因。再通过经常性的技术练兵和技术比武等活动,把他们的传、帮、带和青工技术培训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很见效果,内衬班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班里的工作走在了前面,由此,他连年被评为“优秀班长”。

李国栋还让同事们服气的是,他当班长不是指手画脚,而是身教为主,啥事都以身作则。有一次回转窑大修,工期紧任务重,他把班里的人分成三个组倒班干,而他每个班都跟着干,连轴转忙了14天。他还十分关心职工。班里有个叫余辉的青工,母亲病了,他专门到百里外的中卫县医院去探望。小余结婚时手头缺钱,在当时人们每月只有100多元工资的情况下,他拿出几百元给了小余。他还用自己的钱,经常帮助一些有困难的职工。他对大家伙儿是既严格要求又关怀爱护。

李国栋近20年直接从事炉修工作,掌握了一手精湛的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发现了传统炉修工艺上的不少缺陷,需要进行革新。正好1993年他受命担任大修分厂修炉车间副主任后,在抓好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以相当的精力与技术人员合作,做技改工作。

他们厂生产中使用的10吨混合炉,过去炉顶内要装砌吊挂异型耐火砖,装砌时难度很大,经过充分的研究,他和科技人员将其改为高温混凝土浇铸梁。这种炉的炉底传统做法是砌耐火砖,砖的小缝还经常性地渗漏铝,他们就将其改为整体浇铸高温混凝土。这样一改,不但减少了施工的难度,堵住了铝液的泄漏,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24吨混合炉炉口砌的异型耐火砖,一直是很小的小砖,他们也进行了改造,改造为砌他们专门按炉口设计的定型大砖,减少了砌砖的数量,减轻了工作量,还大大增加了因扒渣对炉口砖的抗力。他们把24吨混合炉的炉顶砖由大小三角形正反相扣的异型砖,改为大小工字形相扣的异型砖,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通过对回转窑大修工艺进行改进,创窑体连续运转1000天的新纪录,等等。这些革新,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对全厂的生产有相当的促进作用,为此,他1995年荣获了自治区科技进步成果奖,排名第14位。

那几年,他每年都完成三四项技术革新。

有的人感到纳闷:李国栋只是初中毕业,还是“文革”时的初中,同样是中学文化程度有技术有经验的老工人,有不少还是高中毕业的,没见谁搞出革新成果,他是怎么搞成的?了解李国栋的人则明白,李国栋的文化水平的确很低,但他平实的外表下,头脑很聪明,爱琢磨事,再加上经常看炉修方面的书,行业中出现先进设备和新工艺、新技术,他都非常感兴趣,看得了然于心,自然就成了“高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确实是一个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人。

李国栋是大家伙儿公认的好丈夫、好父亲、好哥们儿。他有个贤惠的“好管家”妻子。过去多年工资都是四五十元,工资一发他就自觉地全部“上交”妻子,再由家里的“财政部长”返回他10元,由你去零用。后来工资增加了,返还额达到数百元。妻子的“政策”颇宽,花不完不要你“上交”,怎么花也不过问。他不抽烟,后来发现自己喝酒过敏,于是酒也不喝了,这就使得他有了“小金库”,等同事需要时帮助同事。知道他把钱借给或直接资助了别人,妻子也从不多嘴“追查”。女儿跟他很“铁”,但就是老跟他争家里的电脑。女儿是新时代年轻人,很喜欢电脑,也好像事事离不开电脑,而他业余生活中的最大兴趣也在电脑上,业余生活基本在电脑中寻乐趣。他觉得在电脑上看书、看新闻、查找资料、上网下棋,其乐无穷。看他和已大学毕业的女儿互相争电脑,妻子快乐地笑了,可突然有一天,妻子又买回了一台新电脑,一家人便欢乐开怀。于是与以往很多时候相同,李国栋就“殷勤”地“表现”一番,下厨一展手艺做几个好菜。他的这手“伎俩”和做出的好菜,是赢得妻子支持他工作和承担起繁杂家务的“绝招”,也是与女儿建立“铁”关系的特殊“投入”。

李国栋会开车,1993年就考了驾照,并且开车是他的一个爱好。说起来有意思,他开车是“自学”的。他常爱看人家怎么开车,后来看出了门道,就要了厂里熟悉的司机师傅的车钥匙,试着“鼓捣”几次,居然就会开了。星期天加班时遇到司机师傅有事,他就开上车在厂里拉料、运物,逐渐就成“老司机”了。他自己没车,有时手痒痒想开了,就到哥哥、弟弟处开来他们的车,拉着一帮工友到处转。要是谁要用车被他知道了,他会热情地到哥哥或弟弟家开来车,当“义务司机”。

他说他这个人说小气也小气,不对卯一分钱也不花,对卯了,多少都行。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他正在银川参加一个培训班,在班里第一个向灾区捐了500元,加上后来的几次,一共捐了近3000元。

李国栋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干修炉工,一干就是30多年。现在,他又被委以重任,担任青铜峡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大修部炉修车间主任,现在领导着300多名员工,承担着全集团1000多台电解槽和大量的炉窑、火道墙的大修和维修任务。

和着时代的脉搏,踏着经济发展的节拍,李国栋所在的“青铝”,经过先后四期建设和改扩建,如今企业已拥有总资产70多亿元,自1970年8月投产以来,已累计生产铝锭325.5万吨,累计上缴利税38亿元。成为我国有色金属铝冶炼及其深加工的骨干企业和宁夏的特大型工业企业之一,产能曾多年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老大,并荣列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

一个全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企业崛起于黄河之滨。置身于企业这巨大的发展洪流中,李国栋很豪迈,同时也为自己在工作中始终积极努力,作出了应有成绩和贡献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