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浇注路的芬芳——记全国劳模、宁夏路桥公司沥青拌和站站长殷国阳杨学禄李凝祥如果把大地比作人类的母体,路与桥便是人生的基石和出发点。宁夏路桥公路工程公司沥青拌和站站长殷国阳就是其中一颗璨亮之星。筑路中数沥青拌和最为艰苦,数拌和站站长最辛苦。由于拌和站的提前建成,他又始终坚守工地,对沥青、拌和料严格把关,使拌和站承担的任务按期漂亮圆满地完成。......
2024-08-08
夕阳,红在爱的天空——记全国劳模、平罗县老年服务中心职工丁丽萍
高 莉 杨云霞
在石嘴山市平罗县高庄乡,孤寡老人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里,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虽然清苦,却其乐融融。
这个“家”其实是一个敬老院,“家长”叫丁丽萍。二十多年来,丁丽萍的倾情奉献,让这个“家”春意满园。
“闺女,他们年纪大了,没儿没女怪可怜的,你就当是自己的父母来照顾吧。好好干!”
1958年,丁丽萍出生在宁夏平罗县农村一个回族家庭。父亲母亲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生活虽不太富裕,但让儿女去读书。在母亲眼里,排行老三的丁丽萍永远都是最听话的女儿,从不和哥哥、姐姐、弟妹们争吃争穿,勤快而善解人意。
本来,上小学、中学、大学,出去工作,这是大多农村青年给自己设计的人生道路,但是一次意外改变了丁丽萍的人生设计。
一次课间休息,倚在教室窗户上的小丽萍不慎被男同学的弹弓击中了眼睛,双眼霎时间漆黑一片,疼痛难忍,小丽萍到银川大医院入院治疗,眼睛总算恢复了。可母亲接着一场大病,家里哥哥姐姐都忙于农业劳动,根本顾不上照顾母亲,小丽萍被迫辍学承担起照顾母亲的任务,一直到母亲痊愈。
虽然学业耽误了,但丁丽萍成了生产队一名女社员,乡村淳朴的民风和父母厚道的品性耳濡目染,她成为一名勤劳善良的好姑娘。联产承包责任制头一年,丁丽萍嫁到了平罗县高庄乡北长村10队。丈夫也姓丁,叫丁耀文,是银川二建一名普通的工人,工作性质决定他不可能老在家里,结婚半个月就把家里的一切都扔给新婚妻子。丁丽萍乐滋滋地打理着自己的小日子。
丁丽萍没有想到,她24岁时匆忙中做出的那个决定,又一次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那是1985年5月,平罗县高庄乡敬老院负责老人饮食起居的妇女,连声招呼都没给乡上打就离开了,临走时撂下一句话,“敬老院5位老人比神仙都难伺候”。乡上无奈之下贴出招聘启事,但半个月过去了,无一人应聘,乡干部只好轮流值日,负责老人的吃喝。
丁丽萍并不是第一个看到招聘启事的人,但却是唯一一个应聘者。
她先跑着去给远在银川的丈夫打电话,征求丈夫的意见,可电话噪音比说话声音还大,“招呼”也仅仅是象征性的,丁丽萍早已横下一条心。
丁丽萍没有片刻犹豫,她径直找到乡党委书记:“让我来试一试吧。”从那年开始,丁丽萍就住进了敬老院,与孤寡老人为伴,一干就是18年。
“我这人天生就这样,从小见不得老人、孩子受罪,见了就想帮,就想当自己的事来做。”说起当年的决定,丁丽萍言语中毫无半丝悔意。当好敬老院的家长可没当初决定的时候那么容易,一开始工作,丁丽萍就遇到许多难题。
庄乡敬老院,四五间破旧瓦房,就是全部家当。5个孤寡老人,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也有60岁,4个都是残疾人,其中一个双目失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丁丽萍进门时,敬老院已经半个月没有正式的工作人员,老人们住的每间屋子都脏乱不堪。老人的手不停地在头上乱抓,用笤帚在脊背上乱捅。她近身一看,心疼老人落了泪。老人的身上、头上,虱子密密麻麻。她二话没说,把所有时间都用来打扫各房间的卫生,搓洗老人们换下来的衣物、床单。整整收拾了三天,敬老院总算有了点模样。
俗话说,老小孩,老小孩。许多老人脾气就像小孩,说变就变。丁丽萍没想到,在吃饭这件看似简单的小事上,却犯了“众怒”。她按照主管乡干部出具的伙食标准,每天三餐分别是:早晨馒头,或者饼子、稀饭、小菜;中午主餐,米饭、炒菜,一个素菜,一个肉菜;晚饭主要以吃面为主。老人们年纪大了,吃饭的口味也各不相同:米饭硬了冲她发脾气,太软也冲她发脾气;做了米饭他想吃面,做了面条他又想喝米汤。好像有人授权给他们,专门刁难丁丽萍。一位老人甚至拿刚出笼的热馒头,砸到丁丽萍的脸上。
在敬老院最初的日子里,丁丽萍差不多天天被老人们骂得偷偷掉眼泪。“闺女,他们年纪大了,没儿没女怪可怜的,你就当是自己的父母来照顾吧。好好干!”母亲的一句话,让丁丽萍坚定了信心。
没日没夜地伺候那些孤老,丁丽萍常常忙到夜里很晚才回到家,浑身困乏得一点力气也没有。有时候,丈夫好不容易从银川回来与她团聚,却久久见不到她回家,不免发生争吵。丈夫埋怨她为了60块钱把家都撂了,她反驳。一次丈夫负气离去,她委屈得哭了半夜。但天一亮,她又笑盈盈地出现在老人们身边。
“亲闺女又能怎样,丁丽萍就是我几辈子都难得修来的福。”
老人中第一个主动向丁丽萍“示好”的,是双目失明的马英杰。每天上厕所,丁丽萍牵着他;吃饭,丁丽萍必须让他在凳子上坐稳了,这才把饭递到他手里;夜里休息,别的老人可以自理,唯独马英杰,丁丽萍一直要等到为他洗过脚,上完厕所之后方能休息。马英杰一双眼睛残缺了,但心里比谁都通亮,她激动地说:“亲闺女又能怎样,丁丽萍就是我几辈子都难得修来的福。”
丁丽萍在敬老院身兼多职,是院长、炊事员、服务员、理发员、卫生员,工作强度和难度可想而知。一天到晚她忙着不停。早晨,到每个房间开窗通风,给老人端洗脸水;中午,把那些常年卧床不起的老人背到院里晒太阳;晚上,给老人洗脚、剪脚趾甲;夜里,她还要注意老人的动静。这么多年来,她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丁丽萍用自己的细心温暖着老人们。
王登堂吃坏了肚子,一身脏衣服还扔在墙角,她赶紧拿去搓洗。
罗含雄又在哼哼,肯定是前列腺又犯了,她拿来家里的热水袋灌好递给他。
孔怀智本没有进敬老院的打算,来敬老院之前,他还进行了一番考察。发现小丁确实名不虚传,才最终作出了决定。
“我这人福浅,没能享上小丁闺女的福气。”孔怀智临终抱憾。他刚进来的第二年就感到身体不适,丁丽萍赶紧带他到医院去检查,已经是食道癌晚期。没过多久,孔怀智身体每况愈下,吃啥吐啥,水米不沾。丁丽萍想尽一切办法调剂他的吃喝,为他炒刷油茶,一勺一勺喂他喝。弥留之际,孔怀智是抓着小丁的手走的,眼里噙满割舍不下的泪:“小丁,你这么精心伺候我,我这身体却不争气,我得先走了。”丁丽萍心头一热,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心想,党和政府对孤寡老人的关怀,不就是靠自己的双手来传递吗?老人这么说,就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我一定要好好地干下去。(www.chuimin.cn)
骆中汉在敬老院呆了10来年了,一直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他相信,有小丁这样的“好闺女”,晚年一定不会坏到哪去。骆中汉因重病长期卧床。一年中,吃喝拉撒全在床上,每顿饭丁丽萍都要一勺勺地喂到老人的嘴里。丁丽萍坚持每天为他治疗,帮他锻炼、擦洗被褥,从没对此皱眉头,使得这位无法用语言表达感情的老人拉着丁丽萍的手,竖起大拇指,向前来看望的村委会领导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种情况对于一个小家庭的成员来说,是不会经常面对的,然而,在敬老院这个大家庭里,这种意外却是常有的事。
1993年9月的一天,一位老人惊慌失措地跑来打门报信,“小丁,王登堂没了”。“等天亮了再去吧,汉民的规矩咱又不懂。”丈夫劝阻丁丽萍说。丁丽萍可没管那么多,披了件外套就冲进寒夜里。半个小时前,她还给王登堂端了一碗水,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走了。她赶去亲自给王登堂老人擦洗身子,穿好老衣,使他干干净净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是丁丽萍第一次看到人死去,当时,她有点害怕,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闭上眼就会看到老人的形象。但想到在老人临终前能为他做点事情,让他最后一次享受人间温情的时候,丁丽萍的心释然了,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汉民去世,回民无常,善良细心的丁丽萍熟谙了回汉两民族归葬之俗,在高庄乡敬老院工作18年中,先后有11位老人去世,她都像女儿一样为他们一一送终。
在敬老院里,丁丽萍还是两个孤儿的“妈妈”。
乡上没有孤儿院,开院的第二年,也就是1986年,乡长将失去双亲的马明和聋哑弟弟马灵送了进来。马灵言语不通,整天咿咿呀呀地围着丁丽萍打转,丁丽萍用一个母亲的心去揣摩孩子,用了大半年的工夫才学会和马灵用手语沟通。四年后,马灵不幸得了重病,淋巴癌。丁丽萍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专门买来面包、奶粉等可口的食品,为他减轻病痛。一直到“无常”,马灵没有留下母爱的缺憾。
哥哥马明在院里一直住到21岁,丁丽萍开始给马明琢磨成家的事,最终将目标锁定在高庄乡金星村焦家。丁丽萍只要一得空就往焦家跑,讲马明的厚道与聪慧,直到将这门亲事说成。成亲那天,马明抱着丁姨哭得像个孩子,他实在舍不得离开丁姨,12个年头,他和丁姨朝夕相处,母子情深。
现在,马明的小闺女也已经10岁了,每次外出打工回家,马明总提着东西,领着孩子来看望丁丽萍。
在敬老院里,每人都有一串讲不完的故事,都有一份割舍不断的感情,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丁丽萍的真情付出。
“有一天我读到一位哲人这样说:持续的平凡就是伟大。我一下子茅塞顿开,原来妈妈从事的工作才是最伟大的。”
看着女儿写给妈妈的信,丁丽萍的心在流泪,心想如果有机会,一定尽最大努力,做一个好女儿、好母亲、好妻子,来弥补对家人的亏欠。
丁丽萍应聘敬老院院长时,怀孕已经有六个多月了。她身体一天比一天沉重,但没人能够替换她,敬老院离不了她,离开一会儿,就不住地有人问:“小丁呢?小丁呢?”快临产时,婆婆、母亲都要她给乡上领导说一声:找个人替半年。丁丽萍却说不行。孩子刚刚满月,丁丽萍对不谙世事的女儿说声对不起,急着到敬老院上班,家里没人能劝住她。
父母过生日,全家团聚,热热闹闹,却总是独缺丁丽萍。姊妹几个中,父母疼的就是丁丽萍,而最不能经常到跟前的也是丁丽萍,开明的父母很理解她,他们总是说:“知道你忙,你不来俺们也不怪你,身边有你哥哥、姐姐、妹妹、弟弟够照顾了,敬老院那么多老人离不开你,你只要照顾好他们也就是对我们尽孝了。”
“妈妈,世上有无数的妈妈,有各种各样的妈妈,也有各种形式的妈妈,但,唯独您是最好的。别人的妈妈我不知道也不了解,无权发言。可您在我出世前,就已经是这座敬老院人见人夸、非您不可的人。妈妈,您很平凡,您的工作也很平凡,但您坚持住了。10余年来,您可能仅仅在我刚出生时“被迫”休息了28天,可您那也是为了让我出生得好一点。除去这28天,您没有逢年过节,没有星期礼拜,更没有寒暑假期。敬老院就是您的家,那里的老爷爷们就是您的爹爹,您不分白天黑夜精心照顾他们起居饮食,伺候他们吃喝拉撒,问候他们病痛灾情。风霜雨雪没能阻止您按时上班,家里再多的事您都是早出晚归。为敬老院您把心操碎,付出的辛劳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回报又太少太少。
“女儿小时候非常非常不理解您,认为那些老爷爷和我们家有啥关系,凭啥要您来伺候他们,给他们洗衣做饭、铺床叠被。他们的儿女为啥不管?现在想想,当时是多么的幼稚。以后我渐渐长大了,才慢慢懂得,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有一天我读到一位哲人这样说:持续的平凡就是伟大。我一下子茅塞顿开,原来妈妈从事的工作才是最伟大的。”
这是女儿丹丹11岁时给丁丽萍写的信。懂事的女儿从来没有提出过让妈妈辞去那繁重不堪又脏又累的工作。她尊重妈妈的选择,过早地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和人的生存价值。
看着女儿稚嫩的笔迹流淌着深刻的人生体悟,丁丽萍的心在流泪,心想,如果有机会,一定尽最大努力,做一个好女儿、好母亲、好妻子,来弥补对家人的亏欠。
捧着一颗心来,不衔半根草去。丁丽萍用自己无悔的青春换回上百个老人的幸福。
持续的平凡就是伟大。丁丽萍多年来默默奉献老年人事业的精神,就像沉睡地下的金子,终于得到发掘。2003年,平罗县决定将丁丽萍招聘为合同制工人,调到县老年服务中心工作。次年,又提拔她为客房部的领班。环境变了,身份变了,丁丽萍内心那种待老人如亲生父母般的朴素感情却一如往昔。
一天夜里,黑登云突发心脏病,丁丽萍和中心医护人员急忙将老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老人腹中的黄水一口一口吐出来,丁丽萍不嫌不避,拿纸给老人擦干净。到医院后,又陪着老人输液直到他的亲人从银川赶来。黑登云含着泪说:“闺女,我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一定能做这事,难为你了。”
冯玉琴是被直接从医院接到服务中心来的,来的时候还拄着双拐,生活无法自理,由于病魔缠身,行动不便,冯玉琴老人经常发脾气哭闹不休。在丁丽萍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敬老院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丁丽萍每天帮她活动,为他捶背捶腿做按摩,扶她锻炼行走,2年后,冯玉琴老人把双拐扔了,能慢慢扶着楼梯上5楼了。
捧着一颗心来,不衔半根草去。丁丽萍用自己无悔的青春换回千百个老人的幸福。她说:“每个人都有追求,而且都力求完美。也就是做事要有个善始善终的原则,但要达到这种完美境地,就得需要时间,那是要用一种坚持,一种持续才能完成。”
丁丽萍的平凡美德与持续努力,反映了我们社会提倡的情操美德,得到了社会的褒扬。1997年,她荣获国家民政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联合评选的“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1998年她当选为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2000年,她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同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她获得全国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和民政部最高奖——孺子牛奖;2007年,她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有关平凡与卓越的文章
汗水浇注路的芬芳——记全国劳模、宁夏路桥公司沥青拌和站站长殷国阳杨学禄李凝祥如果把大地比作人类的母体,路与桥便是人生的基石和出发点。宁夏路桥公路工程公司沥青拌和站站长殷国阳就是其中一颗璨亮之星。筑路中数沥青拌和最为艰苦,数拌和站站长最辛苦。由于拌和站的提前建成,他又始终坚守工地,对沥青、拌和料严格把关,使拌和站承担的任务按期漂亮圆满地完成。......
2024-08-08
用足迹印证追求——记全国劳模、原银川棉纺厂工人臧青周一青26岁,这个年龄的女孩子都在做什么?但臧青26岁的时候,却已经获得了一个巨大的殊荣——全国五一劳动模范。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号召青年支援边疆、支援西北,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臧青的父母成为千千万万热血青年中的一员。1972年臧青学徒期满,开始定产量。尽管时隔30年,但当谈起当选劳模后的北京之旅,臧青依然记忆犹新。......
2024-08-08
“一棵树”传奇——记全国劳模、盐池县花马池镇沙边子村农民白春兰三月牛2008年阳春,塞上风和日丽。当一批批住在沙漠边的人选择了逃离的时候,白春兰选择了与沙漠抗争。1953年,白春兰出生在宁夏盐池县一户普通农民家里。有一年,白春兰和丈夫拼死拼活干了一年,两个人挣了3个人的工分,可年底一结算,反欠了生产队40元钱。丈夫走了,生产和生活的担子全都压在白春兰一人肩上,但她没有停止治沙的脚步。......
2024-08-08
小麦情缘大道人生——记全国劳模、小麦育种专家裘志新王亮裘志新三句话不离麦子,连他家里的阳台也种着麦子。“宁春4号”的培育者正是裘志新。原因还是因有资本家的父亲而政治审查不合格。不料,这遭到全家及亲属们的一致反对。并宣布改名为裘志新——立大志争当社会主义祖国的新一代农民。但是,身高仅1.6米、瘦弱的裘志新,却每年外出两次。因为父母亲及全家坚决反对他在宁夏安家,以便等待机会调回杭州。......
2024-08-08
传统种植结构的颠覆者——记全国劳模、中宁县大战场乡农民摆文贵黄永锐“人家老摆种草就是种得好,都‘种’到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去了!”2000年的5月,对于年过半百、老实巴交的回族农民摆文贵而言,是一个意外。于是,这位敢想敢为的老农民把自家房前屋后的6亩粮田改种成了苜蓿,开始发起了对传统种植结构的颠覆之战。在摆文贵的人生里程中,它的价值得到再次验证。清醒的创业头脑,为摆文贵奠定了事业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2024-08-08
“汽车大夫”的平常人生——记全国劳模、银川昌昊公司维修工段成信王建军晴朗的天空,人们仰望太阳,感叹它耀眼的光芒,滋润着人世间万物的生长;浩瀚的星空,人们倾心月亮,赞颂它是暗夜的灯塔,夜行人前进的希望……他就是银川昌昊汽车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的维修工段成信。做新时代的“汽车大夫”坚持自学,勤于钻研,以一流的技术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创造出一流的成绩,是段成信的不懈追求。......
2024-08-08
峥嵘岁月续写红色传奇——记全国劳模、西吉县单家集村党支部书记许文杰王亮地处六盘山西麓、甘宁两省交界地带的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村,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回族村。这段红色传奇让单家集人无比自豪,也成为他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巨大的精神力量。许文杰召集村委会一班人,谈了他的想法,大家心领神会,一致赞同。单家集每集仅牛的交易量达500多头,活畜在装卸和驱赶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惊吓跑散丢失。......
2024-08-08
别样花儿别样红——记全国劳模、银川汽车站服务员耿继伟张莹她出生和成长于美丽的银川,回族,是宁夏的女儿。她叫耿继伟,宁夏天豹汽车运输股份有限公司银川汽车站服务三组组长。好钳工好服务员1979年,耿继伟回城参加了工作。按规定,这些车辆从银川发出时的排班、售票等,也都由站里负责。在这种背景下,车站抽调人员,组成了4个上车补票服务组,耿继伟是其中的一员。......
2024-08-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