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星星闪亮-劳模翁亚伟:平凡与卓越

星星闪亮-劳模翁亚伟:平凡与卓越

【摘要】:星星闪亮——记全国劳模、大武口电厂锅炉本体班班长翁亚伟常惠琴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美丽。——培根父亲的教诲1987年,翁亚伟从宁夏电力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大武口电厂锅炉本体班当学徒工。大武口电厂及锅炉车间的领导异常兴奋,5年后,提拔翁亚伟为本体班专业组组长。本体班把任务交给副班长翁亚伟负责。可是,大武口电厂炉内温度达540度。

星星闪亮——记全国劳模、大武口电厂锅炉本体班班长翁亚伟

常惠琴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美丽。

——培根

父亲的教诲

1987年,翁亚伟从宁夏电力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大武口电厂锅炉本体班当学徒工。终于能自食其力了,当他满怀新奇与兴奋以及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上班以后,很快就傻了眼:工作间温度高达四五十度,即使不干活也热得满头大汗。煤粉尘遍地,一踏进去就没过脚面。跟着师傅进锅炉本体检查,脸上身上全是黑煤灰。遇有大修设备时,还得加班加点……

翁亚伟让爸爸找领导给他换个岗位。爸爸是石炭井一矿纪检委书记,办这事儿易如反掌。可是爸爸语重心长地说:“我和你妈当初从宁夏煤校毕业在井下做机电工,瓦斯爆炸、冒顶、透水,弄不好会有生命危险。要说不怕那是假的。可我们专业对口,都安心工作,想的更多的是为国家多出煤,出好煤。由于我们的努力工作才有了今天,你妈也当了矿上机电科科长。孩子,无论什么岗位总得有人干,只要好好干,行行出状元。你想一想,作为纪检书记,我能去徇私情吗?再说,电厂投产才两年,正是需要人的时候,你的专业也对口,争气,好好干吧!干出个人样儿来!”

爸爸妈妈的确是这样,他们从浙江来到宁夏支援建设,为了干好工作,把哥哥妹妹送回老家让爷爷奶奶看管;下班回来,一身煤灰一身汗从无半句怨言;井下的各种危险没有使他们退缩半步……那么,自己能退缩么?那就安下心来好好干吧。

在电力学校学的电力锅炉专业理论知识,怎样运用到实践中去呢?学徒期间,有人只管拎着包为师傅递工具,而翁亚伟却留心看师傅怎样检查设备,怎样维修,把一举一动记在心里,并且琢磨着为啥这样干。琢磨不透的,随时请教师傅……当师傅干的什么活儿自己已经记住了操作要领,就说:“让我试试。”试着干的过程中,把技术要领巩固在心。下次遇有同样的活儿,不等师傅干,抢先开了口:“让我干吧!”事事留心皆学问。师傅见他嘴勤、手勤、腿勤,干活像那么回事儿,满心欢喜,觉得哪一样活儿他会干,就主动让他干。有了更多干活的机会,那可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的大好机会。翁亚伟抓住这些机会踏踏实实地干着,学着……

工友们都说翁亚伟聪明。在别人还跟在师傅身后拎着包为师傅递工具的时候,翁亚伟已经能独当一面了。不久,便成了大伙儿公认的技术骨干。

勇挑重担

翁亚伟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着。大武口电厂及锅炉车间的领导异常兴奋,5年后,提拔翁亚伟为本体班专业组组长。这是个好苗子,要给他压担子,让他快快成长。

翁亚伟理解他们的用心,当了一名电厂最小的“官儿”。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他渐渐认识到锅炉本体的重要,他说:“我们管理的设备一旦出问题,一台10万千瓦/小时的发电机组停止运转3天,少发多少度电,给厂里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全厂员工的工资奖金都会受到影响。对外,还影响着全区的供电。我们的锅炉本体,是全厂的心脏。责任太大了,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翁亚伟也深深地理解了爸爸当初的教诲:“只要好好干,行行出状元。”

他首先从自身干起,重活累活干在先,脏活苦活干在前。锅炉本体高45米,他像一只强劲的大蜘蛛,带头爬上爬下,检测、维修设备。在锅炉膛内更换管道,为了让新旧钢管的长度适合进出,他带领大家把炉膛内20根长长的旧钢管一一拆下来,切割成3至4米一段,然后一段一段扛了出去。再把外面长长的一堆钢管切割成了3至4米一段,一段一段扛进炉膛……气喘吁吁,汗水淋漓,磨破了肩头磨破了手,狠狠心咬咬牙坚持着,决不能落在别人后面。下班回家的时候,像气球泄了气,硬邦邦的水泥路,双脚踩上去像软绵绵的海绵……

员工们对他投来赞赏敬佩的目光,翁亚伟组长派的活儿,他们乐意干,说的话,他们喜欢听,而翁亚伟自己,锅炉本体的很多问题,都能自行解决。3年后,他从组长提升为本体班副班长,成为管理4个组的二把手。

顽强拼搏

这么快又登上一级台阶,翁亚伟觉得这是上级对他更高一层次的肯定,他也应该干出更高一层次的样儿来,他激昂、振奋,渴望化作雄鹰,去搏击长空,让生命大放光彩。

大武口电厂走过10年,锅炉本体各种设备,由于高温、热气、煤烟、煤粉等的侵蚀磨损,已经陈旧老化,本体受热面漏泄不断的问题,迫不及待地摆在厂领导的议事日程,摆在锅炉本体班班长、副班长面前。厂领导决定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宁夏电力局支持他们,拿出了方案。可是很粗略,一无图纸,二无数据。本体班把任务交给副班长翁亚伟负责。按规定,炉内温度535度合格。可是,大武口电厂炉内温度达540度。一次次的检查得知:由于旧的喷燃器老化,火焰中心的高度超标引起温度的超高,导致管材遭受侵蚀磨损,管壁变薄爆裂而漏泄。

翁亚伟拿出了技改方案:更换喷燃器,降低火焰中心高度。厂技术科支持并规定工期为30天。然而,还是一无图纸,二无具体数据,况且,大家从没干过喷燃器的安装!难!难!难!翁亚伟急得满嘴燎泡,寝食难安。但继而又想:这不是厂技术科信任自己么?难道自己就不自信?只要敢闯敢拼,路是人走出来的。

在厂技术科的积极协助下,翁亚伟带领员工们忙活起来了。30天时间里,早上8点上班,晚上十一二点回家,他们边干边琢磨。糟糕的是由于吃不准,新的喷燃器安装好了,用尺子一量,不行,拆了重装。返工、返工、再返工……翁亚伟心里仿佛堵进一块石头,堵得喘不过气来。厂资料室,他不知去了多少趟,借阅有关书籍,查阅其他电厂和本厂当年喷燃器安装图纸,比照其安装方案,查找失败原因……

翁亚伟他们成功了。当炉内温度降至535度时,翁亚伟嗅到了空气中槐树花的芬芳,那么甜,那么香……

勇往直前(www.chuimin.cn)

4年后的1999年,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翁亚伟走上了锅炉本体班长的岗位。这么快又登上了一级台阶,而立之年的翁亚伟感觉肩头的责任就像大山一样巍峨,一样沉重,心里有潮水一股股涌起,哗哗作响。走起路来,腰板是那样挺拔,步伐是那样有力。

以往的工作中,翁亚伟打倒了一个又一个“拦路虎”,也渐渐悟出一个道理:干事业就得不怕困难,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四平八稳闹不成事。因此,在往后的工作中,他不断创造着电厂史上和自己创业路上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浸透着苦辣,也散发着甘甜。

1999年9月,在1号炉大修中期,4号炉的汽包加药管座又发生漏泄。生活仿佛在捉弄翁亚伟他们。1号炉已停,如果4号炉也停火搞检修,损失显而易见。加药管座的漏泄又直接影响着药物对减少水垢的形成,减少超温度,减少炉内设备的磨损漏泄所产生的作用。厂里决定不停4号炉进行检修。

这就需要打开一个小孔,人钻进汽包罩壳内。罩壳内高温蒸汽达七八十度,而且缺少氧气,还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对身体的危害明很大。如此操作,对于翁亚伟和他的本体班是第一次。翁亚伟是班长,再难也应该冲在前。他冲进去了,察看了漏泄的情况和位置。出来后,工友们见他满脸被蒸汽熏得像是热水烫了一般通红,人被药味呛得总要打喷嚏,却打不出来,弯腰呕吐起来……大家劝他歇一歇,可是,时间紧迫,他顾不上休息,擦一把被刺鼻的药味呛出来的一脸泪水,三步并作两步,赶到分场领导那里汇报情况。分场主任确定了下一步堵漏方案。还需要再次进入量一下汽包管座的具体尺寸以便加工堵漏工具。主任心疼翁亚伟,让换个人进去。他却说:“里面危险,我已经进去了一次,对里面的环境比较熟悉。还是我去吧。没有休息片刻,半小时之内他第二次钻进了汽包罩壳……分场主任感动得眼睛发亮:有这样的好工人,电厂大有希望!

接着,要在管座上不停炉堵漏。这又是第一次!尽管一心想着一次就成功,可是,由于制作的模具不合适,当晚堵漏失败!翁亚伟感觉自己脸上仿佛抹上了一层黑煤灰,连头顶的灯光都在嘲笑自己。他下定决心不堵住漏点决不回家见妻儿!四天四夜啊,他没离开现场半步,饿了,吃点儿工作餐;困了,和衣躺下在冰凉的水泥地上迷糊一会儿……白天忙1号炉的大修,晚上忙4号炉加药管座的堵漏……翁亚伟和他的员工,不但成功地堵住了4号炉加药管座的漏泄,还一次次完成了对锅炉省煤器联箱的安装焊口漏泄的检修,避免了多次非计划性停炉的检修。分场领导惊喜地算过一笔账,翁亚伟带领本体班员工争分夺秒搞抢修,保证了锅炉的正常运行,为厂部赢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心里向可亲可爱的劳动者致敬。

开创“第一次”

1999至2001年,大武口电厂为了节约能源,决定用锅炉排出的蒸汽向大武口市区供暖。利厂、利民、利社会。这项技术改革需要提高锅炉效力和容量,增加锅炉管道和受热面积。这还是第一次。

当翁亚伟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搞定了这两个“提高”两个“增加”,大武口市区千家万户用上了电厂送来的阵阵暖气,阵阵暖气也在翁亚伟心里飘荡。

2002年,3号炉大修,需要自己制作管瓶130个,每个6米长由12根管子组成,然后把它们一一安装。本体班接到任务,这也是第一次。通常情况下,这种管瓶是从厂家购买。翁亚伟理解厂里是为了建设节约型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他翻阅书籍、思考方案、制定措施、记笔记……笔记本写完了,去找去买怕耽误时间,干脆就地蹲下在落满煤粉尘的地上画图样。此时此刻,那满地的煤粉尘简直就是一张巨大的美丽的纸!检修工晚上下班走了,腾出了好大一片工作间,头顶的灯光像翁亚伟的眼睛一样闪亮,他苦苦地研究着,分析着……终于找到最佳方案!他笑了,满天的星星也笑了!这次技改的成功,为3号炉的大修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宁夏发电企业检修队伍自行制作管瓶,自行安装管瓶填补了技术空白,在宁夏发电企业检修队中开创了第一次。到2003年,电厂锅炉受热面漏泄次数降低了50%,全年180天无漏泄。这又是电厂史上的第一次。

2004年,分场领导作出防磨损治理的部署,要从根本上解决锅炉本体设备漏泄问题,提出实现一年之中零漏泄的指标。这还是电厂史上的第一次。翁亚伟心里既沉重又轻松,沉重的是实现这一指标得花大力气,轻松的是倘若这指标实现,电厂的经济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将是多么可观!多年的实践打拼,勤于思考,使他越发聪慧。要紧的是摸规律,摸着了规律,就能从根本上防磨治理。他翻卷了自己一本本检修笔记,找出了原始安装及以前工作遗留隐患造成三管漏泄的规律,找出了以往后悬吊水冷壁频繁磨损漏泄的规律,等等。他与员工针对这些规律,校正了高温、低温过热器、省煤器管排,减少了烟气对管材的冲刷;去掉了后悬吊水冷壁前低温过热器弯头上的防磨护套、防磨护裙,分别改装防磨护瓦和防磨护瓦上覆盖的一层耐火水泥……降低了烟气在弯头加速的机率,延长了护瓦的烧损时间……

2004年,锅炉本体设备无漏泄。2005、2006年,各漏一次。2007年至今年上半年,无漏泄。其中,2003年3月至2005年1月,创造了连续23个月无漏泄的大武口电厂纪录,为全国电力系统发电企业开创了第一。比起1999年前,每年至少漏泄五六次,现在的进步真是跨越式的!翁亚伟眉毛鼻子都是喜色,自己的生命是这样光彩,这样亮丽!

刚柔相济

问起翁亚伟:“你这样干是为了什么?”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为了全厂的效益,为了全厂员工,为了保证全宁夏的供电。”

是啊,为了这一切,为了在工期内抢修完毕,他带领16名员工在10天内更换水冷壁管309根。当2003年起分场领导建立了锅炉主设备长周期运行奖励机制后,要实现锅炉主体设备少漏泄、无漏泄的指标,他与员工签订了奖励合同,从厂里领来各年度6000元不等的奖金,根据员工贡献大小进行奖励,少则100元,多则六七百元,使员工检修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他管理起来细了又细,在检修过程中,组织、协调、指挥、腿勤、嘴勤、手勤,每到一处,特别留意各检修项目是否合格,看了再看,量了再量,掏出笔记本打开对照,做出详细记录,不放过任何可疑点。安全、工期、质量,方方面面考虑到、指挥到、走得到、检查到……

为了这一切,他严厉得像包公,手下人谁要是迟到一次,依照厂里的规章制度罚他40元钱,毫不留情,斩钉截铁;他温柔得似兄长,谁要搬家,谁要装修房子,甚至因本人出外干活家中上下水管坏了,等等,只要让他知道,立即派人去帮忙……

为这一切,他曾披星戴月一连几十天在厂里忙活,几天甚至十几天才能见到妻子孩子一面,说上几句话……

一次大修锅炉主体设备期间,7岁的女儿患大叶性肺炎住院30多天。他恨不得像孙悟空那样变出许多个自己,既不耽误工作又能守候在女儿病床前。遗憾的是他没有那个本事,甚至无法张口请一天假。晚上十一二点下班后去了,医院已经过了探视时间。只能在中午休息时,去了五六次,换下妻子,让她歇一歇,问问女儿的病情,递药喂水照顾一会儿,弥补弥补内心的歉疚。家中大量琐事要靠妻子一人打理,她也有一摊子工作要做,但从来没有埋怨过他。他于心不忍又别无他法,只要能按时下班或到了休息日,拿起拖把拖一拖地,提起炒瓢炒几盘菜……妻子不想让他如此辛苦,2005年38岁时,就提前内退做了全职主妇……

为了这一切,尽管他那么喜爱吉他,多么渴望登台演出,也只能在闲暇时间弹一弹,弹给妻子、女儿和自己欣赏。他也喜欢唱歌,但工作太忙、太累,只能偶尔在锅炉本体无大小修时,晚上与朋友去歌厅唱一唱,潇洒走一回。

生活是公正的,大武口电厂的员工、领导,宁夏电力公司,石嘴山市、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国务院肯定并感谢他所做的一切,分别给予他电厂创一流先进个人、十佳技术革新能手、功臣个人,宁夏电力公司锅炉气温改造科技成果二等奖,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表彰奖励。

此文收笔当晚,夜空群星闪烁。我不由得想到翁亚伟,他多像一颗闪亮的小星星。正是这无数颗小星星,用它们美丽的星光把夜空打扮得如此璀璨美丽;也正是这无数个像翁亚伟一样普通而伟大的劳动者的努力付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