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平凡农民工成全国劳模

平凡农民工成全国劳模

【摘要】:从农民工到知名专家——记全国劳模、神华宁煤集团灵新矿职工张奋晋娃鲁延宏“现在流行崇拜这个偶像,那个偶像,要让我们选择偶像的话,张奋就是我们心中的偶像。”在整个神华宁煤集团,张奋的名声如雷贯耳。在全国煤炭行业,张奋也是出类拔萃。1996年,神华宁煤集团首套机械化综采设备在灵新煤矿落户,张奋被选拔到综采队担任维修班班长。灵新煤矿将其命名为“张奋阻滑器”。灵新矿将这套装置命名为“张奋旋转拖揽装置”。

农民工到知名专家——记全国劳模、神华宁煤集团灵新矿职工张奋

晋 娃 鲁延宏

“现在流行崇拜这个偶像,那个偶像,要让我们选择偶像的话,张奋就是我们心中的偶像。”这是神华宁煤集团灵新煤矿年轻工人发自肺腑的话。

在整个神华宁煤集团,张奋的名声如雷贯耳。在全国煤炭行业,张奋也是出类拔萃。他从一名出门打工的挖煤汉,到一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连接这个距离的,是一路拼搏,一路洒满的心血。

参加工作18年来,他为企业先后攻克技术难题68项,提合理化建议80余项被采纳75项,对设备进行了120多项革新,精修电气设备万余台无一返修,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过千万元。

他是中国550万矿工的优秀代表,也是中国当代工人艰苦创业、科技创新、无私奉献的缩影。

1965年9月,张奋出生在宁夏盐池县南端最贫困的山村青山乡火庄村,过着苦日子长大。怎么苦?说简单些吧,粮食种下去,有雨才有收成;当地只有苦水,下面条用苦水,你说吃着啥滋味?喝的水要到十几里外去拉,为了能多喝两天,拉回来掺上点苦水喝。高中才上了一年多,家里穷念不起了就回家了。然后,按照当地习惯,二十刚出头就结婚成家,生儿育女。

终于有机会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了。1990年,刚开建不久的宁煤集团灵新煤矿招收农民轮换工,25岁的张奋抱着打工挣钱摆脱贫困的想法,背起行李离开家乡来到灵新矿,在采煤一队当了一名井下挖煤工。

矿山火热的建设场面激发了张奋久违了的理想:人活着不能仅满足于当个简单劳力挣钱糊口,要做一名有知识、懂技术的工人,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活得才有价值。

他重新捧起书本。白天挖煤,晚上当工友们享受工余快乐生活的时候,他或者钻进书堆,或者向懂技术的师傅虚心求教。当时,灵新煤矿正在筹建阶段,没有正式投产,各种技能人才、技术工人十分紧缺,煤矿电工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常常因为电器上的小故障影响煤矿的整个生产。有心的张奋苦学一年后觉得有了点底气,就缠着队领导要改行做电器维修工,队领导觉得这个年轻人爱钻研,又肯吃苦,答应让他试一试。

虽然每月工资比采煤时少了100多元,但是张奋喜欢这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名堂。为了及早掌握电器维修方面的知识,张奋随时随刻虚心地向老师傅请教,同时,通过各种关系找来有关电工专业书籍、资料,利用业余时间自学。

当时,只有银川市的新华书店才有煤矿方面的电工书,为了能省下钱攒路费从灵武矿区坐车到银川的新华书店看书,他有时饿着肚子。那时,张奋每月工资只有200元,为了省钱购买书籍,他在自己的吃饭上动脑筋。矿上给每个当班的职工免费提供一顿饼子,张奋一次吃三四个,一天就这样挺了过去。书价太贵买不起,他只好抄书,来银川一趟不容易,一抄书就是几个小时,时间长了书店的服务员都认识了他。

1992年至1995年的3年间,银川、吴忠和青铜峡市的书店里都留下过张奋抄书的足迹,他如饥似渴地蹲坐在冰凉的地上摘抄了10大本,约30万字的笔记,常常不吃不喝一抄就是数小时,令书店人员动容。一天,张奋再次来到银川市一家书店抄书,工作人员主动搬来椅子,请他坐着抄,张奋感动得热泪盈眶。

职工宿舍人多嘈杂,为了能安静地学习,张奋独自搬到煤矿附近一间年久失修已被废弃的土房里。冬天,凛冽的寒风回旋在小屋中,常冻得手写不成字;夏天,小屋像蒸笼,满脸的汗水往下淌。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张奋从没有间断过学习。常常,当矿区的万家灯火熄灭时,张奋依然在陋室挑灯夜读。

初学电工的前三年,张奋没有看过一次电影,同时把自己的所有爱好都取掉了,只是如饥似渴地读书、学知识、练技能。在张奋住的小屋中,除了吃饭的用具和睡觉的一张床外,剩下的就是一大堆的专业书籍、报刊、杂志。就是在这样微薄工资的情况下,张奋竟然省吃俭用先后购买了价值3000余元的各类机电维修专业书籍,在没有任何老师的辅导下,自学了大学电子电路、电气维修等课程,先后共做了1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

集腋成裘,厚积薄发。1992年和1994年,灵武矿务局两次在全局千余名电器维修工人中进行“电工比武大赛”,张奋一鸣惊人,两次比赛均拔得头筹。这两次比赛,让张奋成为矿区300名农民轮换工中的名人,也成为连续被破格提拔的唯一农民工:破格从轮换工身份改为集团公司聘用合同制工人,破格参加了专业技能职业鉴定,破格晋升为采区电钳技师。

学海无涯苦作舟,张奋终于渡到了知识的彼岸。有了金刚钻,也敢揽瓷器活。

现代化采煤设备的电器出现故障,整个设备都将“趴窝”,设备每停工一天,就意味着少出7000吨煤,意味着近10万元的损失。每一次领受任务,张奋都把它当作一次挑战,全身心迎战。无论这些电器设备多么“难缠”,多么桀骜不驯,一经张奋之手,便会百病除去如同被驯服的绵羊。多年来,经张奋检修的万余台电器设备无一返修。而且,企业将他研制的多项技术革新装置以他的名字命名。

1992年,灵新煤矿引进了一套高档普采设备,设备投入使用不久,刮板机常闹“情绪”运转不正常。张奋大胆提出取掉一台电机的措施,成功解决了难题,每年为矿上节约电费及材料费近30万元。

1996年,神华宁煤集团首套机械化综采设备在灵新煤矿落户,张奋被选拔到综采队担任维修班班长。试生产过程中,设备似乎有意出难题,电缆因下滑时常被采煤机割断。张奋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制作出了一个电缆保护装置。这一革新成果每年可为煤矿节约各种费用25.15万元。灵新煤矿将其命名为“张奋阻滑器”。

2001年,灵新矿1号井5区段工作面开采期间,价值3万余元的采煤机的负荷电缆使用不到一周便需更换。为了根治这一顽症,张奋每天在井下一蹲就是一天,仔细观察操作过程和机器运行的全过程,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妙招——将采煤机托揽由单链牵引改成双链牵引。这一革新创造,使设备工效提高6倍,一年可为企业节约人工工资和材料费用30余万元。灵新矿将这套装置命名为“张奋旋转拖揽装置”。这套装置还填补了黑龙江鸡西煤矿机械厂MEIX375采煤机旋转拖缆的空白。

张奋还精心设计制作了一年可节约人工工资19.8万元、工效能提高3倍的自动托移装置,灵新矿不仅在所有综采工作面推广使用,还将其命名为“张奋自动托移装置”。

目前像这样的技术革新成果被企业以个人名字命名,在神华宁煤集团尚无第二人。(www.chuimin.cn)

2002年,灵新矿3号井2采区进行回采,张奋经过精细测算,大胆提出将采煤机作业单向改为双向割煤,开创了我区煤炭开采先河,煤炭回采速度由15个月缩短为10个月,工效提高5倍,一年累计多出原煤39万吨,节约人工工资和材料费用近260万元。

2003年,为了加快井下材料回收进度,张奋提出了一套改进回收工艺的办法,将扇形4.0米的板梁支护改为2.2米的“∏”型钢梁对接的合理化建议,使工作面的回收工期缩短了15天。仅此一项,节约人工工资和回收费用近60万元,工效提高了3倍。

采煤工作面的扩音电话故障率较高,张奋又发明了“故障诊断仪”,大大提高了开机率,井下工人再也不用为“顺风耳”不“顺风”烦恼了。2006年4月,张奋在原有基础上,对灵新煤矿机修厂井下电缆高压检修台进行了优化设计,使检修台的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为工人生命安全设了双保险。

就这样,张奋依靠知识的力量,为企业先后攻克了68项技术难关,对设备进行了120多项革新,所提出的80余项合理化建议有75项被企业采纳,累计为企业创造直接和间接效益1千余万元。

质朴的张奋认为,自己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是单位培养的结果,所以他一心一意回报企业。检修中,为了保证矿区正常生产,张奋在井下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怕生产中断。在井下呆的时间长了,张奋患上了关节炎,常痛得他行走困难,但仍坚守工作岗位。他的精神感化了身边的工友,连许多快退休的老同志也钻研学习技能,向张奋请教。

张奋想,现代化的矿区,需要大批高水平的电气人才,一个人的能力再高也终归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限的。如果自己能把有限的知识传授给尽可能多的人,就等于把一个人的能力放大成一个团队的能力。1998年,张奋用平时小改小革和提合理化建议得来的4500元奖金,购买了专业书和教学用品,办起了综采维修电工业余培训班,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全队的电气维修人员。

每天晚上8点至10点,张奋利用休息时间为大伙讲课。对工友们最头痛看电气图,张奋总结出“元件符号要记清,对号入座看清楚,线圈通电触头动,电源出发追回路”四句话。对于安全操作,张奋总结出“一停、二看、三想、四动手”的口诀。他总结的带徒技巧四步骤更是一绝:选徒、育徒、爱徒、激徒。选徒善其事、尽其才;育徒勤学习、多实践;爱徒严传教、细管理;激徒压担子、善总结。这四步骤至今仍在灵新煤矿被广泛应用。

2003年,张奋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经常遇到的上千种故障及排除方法,编写成10万字的《综采电工技术问答500例》和8万余字的《综采电气设备故障排除技巧200例》。这些书籍已成为宁夏煤业集团综采维修电工的专业实用型教材。

他自己省吃俭用共出资8000元为工友购买学习用品、学习资料和专业书籍,十几年来,他培育出了一大批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其中50多人成为“岗位技术能手”“技术标兵”“技术状元”,有的还成为享誉矿区的技术新星。

2005年初,张奋将获得“中华技能大奖”,他将得到的1万元奖金全部捐献了出来,加上灵新矿拨的1万元资金,建立了“张奋传帮带技能基金会”,这是以一名普通矿工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在宁夏煤炭系统是第一人,在全国煤炭系统也是第一人。基金会的口号是“只有不成才的个人,没有不成才的岗位”,“只有不会教的师傅,没有学不会的徒弟”。

三年来,“张奋传帮技能基金会”已为职工购买专业书籍800余册,购买笔记本1500余本,受益者达3000多人。内蒙古、青海等地的兄弟煤矿企业也派人向他学习。除此之外,张奋还先后为宁夏煤校和宁夏工业学院培训学生达3000人。

2006年底,张奋调任灵新煤矿机修厂副厂长,具体负责机械化采煤设备电器部分的检修工作。电气设备是机械化采煤设备的神经源,只要一个电缆接头出了问题,整个设备都要趴窝。为了培养出更多的检修技术高手,张奋手把手教工人技术,机修厂的电气检修效率进一步提高,电气设备返修率大大降低。

工作中张奋始终充满热情和活力,而生活中的张奋疾病缠身。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和先前为了省钱买书不好好吃饭,张奋患上了严重的胃肠病和骨质增生。现在他最怕出门,因为经常为找不到厕所而发愁,有时外出讲课时,他就少吃东西或干脆不吃东西。矿里生产任务紧时,他经常在井下一呆就是二十几个小时,没地方“方便”他干脆只吃几口稀饭。

张奋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他说,十几年来最为伤心的事是,没有好好地在老人跟前尽一份儿子应尽的孝心,没有在妻子身边尽一个丈夫的责任,没有在孩子身边做一个欢乐可亲的爸爸。

张奋最感激的是他的妻子。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有着高洁的情怀,一直咬紧牙根独撑家庭的重担,默默支持着丈夫。张奋从家乡出来时,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父亲家和自己家一直很贫穷,家人都将脱贫的希望寄托在张奋打工上。可张奋进灵新矿的前十年,几乎没有给家里寄过钱,这让他常常在背地里落泪。不是他不关心自己的父母,不想呵护自己的妻儿,而是他太渴求知识,渴望自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农民变成掌握专业知识的现代产业工人。

1992年8月,张奋急需购买一套售价200元的《煤矿电工手册》,东拼西凑也没能凑够书款,只好返回近百公里外的家里求援。妻子知道,丈夫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家里的支持,是不会在工作期间回来的。张奋惭愧地对妻子说:“桂琴,真是对不住你们啊,我又回来跟你们要钱买书了。”贤惠善良的妻子二话没说,拉上家里的一只羊,到集上买了60元钱交给张奋,并说:“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你只要把自己的正事干好就行了。”

1997年7月,一场大雨冲漏了家里的房子。矿上生产任务紧,张奋总放不下工作。等不来丈夫,妻子只好自己修房子,不小心从房上摔下来,摔断了左腿。接到电报后张奋心急如焚,但还是坚持把活干完才连夜赶回家。面对父母的责骂,妻子的埋怨以及孩子的不满,他无言以对。妻子左腿骨折后,因家里不宽裕,打完石膏后,没打针,没吃药,面对丈夫没有喊一声痛,只是默默地在老家土炕上躺了近3个月。这一切让张奋至今想起来都非常心酸。

2004年12月20日,张奋捧着中国产业工人技能比赛最高奖——“中华技能大奖”兴冲冲地走进家门,从不喝酒的妻子刘桂琴,端起酒杯哽咽着说:“孩子他爸,你十来年的努力、心血没有白费,企业承认你,国家也承认你了,你还得好好干,不要愧对企业和国家给的荣誉。”

背靠着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妻子,同样平凡而伟大的张奋,辛苦着,奉献着,也收获着,幸福着。

200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07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张奋入选“感动中国十大杰出矿工”。这项活动,有全国各基层煤炭企业报选的500余人参选,经组委会认真评选,100名入围,最后选出10名。张奋获此殊荣,不仅为灵新矿、神华宁煤集团争了光,也为宁夏人争了光。

2008年,张奋又迎来一个灿烂的“五一”,宁夏有29名专家成为2008年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其中高技能人2人,张奋位列其一。

在平凡的岗位上,张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感动了所有人,他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人们由衷的钦佩,他酸、甜、苦、辣的人生,折射出所获荣耀的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