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晚期,倭患不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各省,还蓄谋已久,窥视朝鲜,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万历十一年进士,历任工部主事,福州太守,重庆太守,因单骑招抚杨应龙,升任四川按察副使等职,于明万历二十六年任山东参政时,与总兵刘綎率兵二万,随经略邢介赴朝鲜抗倭,任监军。又击败其援兵,斩其头目石曼子,毁倭船数百艘。大败侵略朝鲜的倭军船队,取得明代中国军队抗倭援朝的重大胜利。三是国家战略因素。......
2023-07-18
守望绿色——记全国劳模、治沙英雄王有德
李东梅
王有德很少说起从前的苦。
二十多年里,那些朴实无华的坚实脚印,那些被沙尘浸染的沧桑容颜,都幻化成棵棵绿树汇入茫茫沙海。
从风华正茂到年过半百,在王有德的治沙事业里,苦难和幸福一直伴随着他。
一
2007年,王有德记忆犹新,在前后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他被胡锦涛和温家宝两位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王有德的办公室是一个陈列馆。几个造型各异的雕塑之间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他和中央、自治区领导的合影,背后的书架里,摆满了各种防沙治沙的书籍。王有德说:“一进门就能看见这些关注治沙的领导,咱干工作的劲头能不足吗?”
在这一年3月26日至27日召开的全国防沙治沙大会上,王有德作为宁夏唯一的全国治沙模范,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
刚过了半个月,4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专程来到白芨滩林场大泉治沙实验区,同王有德亲切交谈,并在茫茫沙山上亲自种下了两株沙柳。
1996年和2001年,王有德两次被授予“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称号,2005年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2007年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治沙英雄”荣誉称号,成为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治沙人。王有德多次重复一句话:“我很平凡,20年来无外乎做了两件事,让沙丘绿起来,让林场职工富起来。”
二
1954年,王有德出生在毛乌素沙漠中的一个叫马家墙框子的村庄里。
马家墙框子村四周黄沙漫漫,当地人以放羊为主,也种一点粮食。孩子们很小就得砍柴、放羊、种地,以此来培养吃苦耐劳的习惯,将来更好地适应沙漠艰难的生存环境。
“沙漠里缺水,出产少,家家日子都是紧巴巴的,所以砍花棒、挖甘草、抓发菜这些当时被看作是勤劳而现在看来是破坏植被的事,大家都没少干。”王有德回忆,“风把沙漠变成了魔鬼,无风时沙漠里便有无穷的乐趣。”
沉浸在回忆中的王有德一脸笑意,沉寂片刻后,他突然话题一转:“1984年,当我搭乘朋友的越野车来到马家墙框子村王家窑子队时,已然是满眼黄沙,仅剩的几户人家也是沙子埋到了墙根下。”说完,王有德深叹了一口气。
“家乡,我的家乡呢?”看到埋没在沙海中间的绿树和村庄,王有德横下一条心,“穷尽一生为治沙!”
三
1985年,王有德担任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副场长。此时的白芨滩林场已陷入了困境:职工一年中有7个月无事可做,年均收入不足千元,生活条件艰苦,三分之二的人要求调走,防沙事业停滞不前。
面对挑战怎么办?生性倔强的王有德带领全场职工开始了苦干。
为了打开局面,王有德决定在北沙窝流动沙丘开发500亩果园。白天,他和职工在烈日下推沙、平田、砌渠;晚上,点着油灯研究治沙方案,部署第二天的工作。生鸡蛋埋在沙子里一会儿就能烤熟的季节,五六十摄氏度的高温,他们一个个被烤得皮开肉绽。而王有德的家距离工地只有五六里路,但他一连50多天顾不上回家,和职工奋战在工地上。
“王有德打水泥板的故事简直有些传奇色彩。”老职工吴占忠说,“治沙需砌渠,砌渠要打水泥板。水泥板的标准是100厘米长、60厘米宽、6厘米厚。最苦的差事是把打好、晒好的水泥板背到渠边。王有德把职工们分成7个组,要求每组每天打、背210块水泥板。他自己亲率一个组。他人要强,干活不惜力,我们背一块,他背两块。你想啊,太阳底下,身上背的那哪儿是水泥板,简直就是火炭!他所带的那个组一天竟打、背了580块水泥板。”
在沙漠深处干活就更苦了。一是施工机械不容易进去,全靠人力,劳动强度大;二是生活条件差,缺水少菜,干粮成为主要的营养来源。买不起帐篷,就挖个沙坑,住“地窝子”。由于常年风餐露宿,以至于现在胃病、关节炎、风湿成了包括王有德在内的许多老职工的通病。
“在沙海中劳作,比驴苦,比牛累。”这是职工们的玩笑话,也是实话。与沙漠抗衡是持久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胜的。“今天把风沙击退了,明天又卷土重来;春天刚栽的树苗,结果夏天就死了。”王有德说,“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体力,更需要毅力。所以,与沙魔战斗,不能退缩,不能屈服!”在与风沙战斗的20多年里,王有德始终与职工一起顶烈日、睡沙窝、啃干馍、喝冷水……“不是一年两年这么干,而是20年,我们都是这么苦干过来的。”老职工吴占忠动情地说。
王有德随身带着安定片。被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折磨的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吃一把药。随着年龄的增长,54岁的王有德劳动时明显感觉力不从心。二十多年的关节炎让他的步履看起来有点怪异,坐骨神经痛发作时王有德晚上睡觉只好跪在沙发上。
下到基层时,王有德随身带了一幅左边没有镜片的近视镜,他的左眼已经接近失明,他说:“左眼已经提前下岗了,看什么都是一片片的,模糊不清,现在基本不用这只眼睛看东西。”
这些曾经亲身经历的苦楚,王有德讳莫如深,却如同碑文深深镌刻在林场每一个职工的心里。
四
王有德能吃苦,会吃苦,还不白吃苦。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多年的实践,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一名治沙专家,巧妙地解决了一个个治沙难题,使白芨滩林场少走了很多弯路。
由于气候原因,能在毛乌素沙漠生长的主要是杨树、柠条等落叶乔木和灌木,秋冬落叶之后,光秃秃的树干防风效果很差,而落叶之后又恰恰是一年中风最大的时候,风沙肆虐,常常将治沙成果毁掉。对此,王有德不甘心,他跑遍全国,寻找到并引进了100多种合适树种。
樟子松,是王有德第一个成功引到沙漠中安家的风景树种。它树冠大,四季常青,防风效果好,弥补了杨柳等落叶树种的缺点,被他亲切地唤作“沙漠美人”。春日的白芨滩林场,新栽的樟子松树苗的根部都裹着一层塑料纸,下面喇叭状张开。职工告诉记者:“这叫给树苗穿裙子,这是王局长发明的土办法,塑料纸既能保住树苗根部的水分,又能阻挡金龟子爬上树吃芽尖。别看这招数简单,有点可笑,但相当有效。”(www.chuimin.cn)
类似的土办法,王有德想了许多,招招见效。
22年下来,艰苦奋斗与土办法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到2007年,白芨滩林场扩大到6个分场,防风固沙林带由早期的13万亩扩展至36万亩,人工扎草方格3万亩,控制流沙面积40万亩,他们在毛乌素沙漠中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2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绿色屏障,守住了美丽富饶的宁夏平原。
多少辈人梦寐以求的人进沙退成为现实。如今的白芨滩林场,植被茂密,瓜果飘香。一排排新居错落其间,房前屋后溪流淙淙,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堪称世界治沙的奇迹。
国家林业局对此给予充分肯定:王有德带领白芨滩林场职工积极探索防沙治沙的科学方法,组织建成了我国面积达4万亩的柠条、花棒等沙生植物采种基地,组织实施了中日合作的沙漠化地区农用林业实验模式研究项目等,总结推广了“宽林带、多网格、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干旱固沙林、骨干固沙林、经济林带三位一体”“林农牧副多业并举”等多种防沙治沙模式,使项目区植被覆盖率达到85.6%,风速降低12%,水分蒸发量降低26%,大气相对湿度提高9.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99%,为我国沙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国际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治沙专家前来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参观学习,并对王有德多种科学治沙方法给予了高度赞扬。
五
从经济学角度看,治沙是个高投入、低回报的事业。由于耗资巨大,资金问题往往会令许多林场难以为继,甚至半途而废。白芨滩这样一个普通的防沙治沙林场,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并保持快速持续发展,就是因为有王有德这个经营管理的高手。他不但使职工的收入翻了几十倍,而且使林场能够自己挣钱治沙,具备了自我“造血”的功能。
站在草方格固定的沙山顶上,王有德带领林场职工用心血换来的36万亩绿阴远远就能望见。在毛乌素沙漠上,这是一抹十分动人的景致。对于多少年窘守荒芜和干旱的人们来说,这片绿阴所凝结的精神价值,更有超越一般的特殊意义。
驱车临近时,林场工人几十米远外看到王有德就下车跟他打招呼。王有德叫着工人们的绰号向记者介绍:这个是张八万,那个叫李首富,还有那个是马三四。张八万原名张学勇,承包了28亩果园,去年一年收入了八万。马三四家里有三十四万元的存款,李首富家里买了轿车,存款已经超过五十万。这些用数字命名的绰号在林场工人间逐渐叫响。
“八万,又快改名字了吧?”王有德问。
“看今年这形势,恐怕要改口叫张十万了。”身边的工人笑着说。
2006年,白芨滩林场职工人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工人们靠治沙,不仅保护了一方生态,也让自己的钱袋子一天天鼓了起来,工人们说:“没有好的领导,咱们这也富不起来。”
王有德接手林场之初,白芨滩林场还是吃大锅饭的旧体制。资金缺乏,人浮于事等弊端制约着林场的发展。这不是仅靠吃苦就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王有德颇为踌躇。
经过反复思考,王有德出了两招:先改革体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解决人的问题;再搞多种经营,解决钱的问题。
1985年下半年,林场出台了3项改革措施:一是精简后勤管理人员,将原来的28人减少到16人,当年减少人头费2万元;二是取消一线职工工资级别,实行工效工资;三是将林场生产任务分解承包到职工手中,让职工“干自己的活,挣自己的钱”,激活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改革后,职工的治沙积极性提高了,愿意跟着王有德进沙窝苦干了。于是王有德开始带领职工们一边治沙,一边搞多种经营挣钱。
当时林场唯一的资源就是林木。每次林场树木平茬后都会剪下大量的柳条。1985年,王有德就地取材,成立了一个十几人的柳编厂,他亲自到附近矿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找销路。一个月后,王有德回到林场,职工们不知道他吃了多少苦,只看到他更瘦了,只知道他带回了一批柳筐和柳笆的订单,淘到了白芨滩林场多种经营的第一桶金。
职工们信心大增,一个小小的柳编厂激活了白芨滩林场的发展。此后王有德提出“跳出林业干林业”的思路,事业越干越大:1990年林场建设了年产1000万块砖的机砖厂,当年赢利4万元;1994年成立绿化工程公司,14年创收2000多万元;1998年成立灵武市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当年就实现利润分红,职工分红最高的8000元。
随着林场450亩的花卉培育中心和3000亩沙地果园相继建成,白芨滩林场完全加入到国家现代化建设行列中来,各种订单接连不断地飞进林场。
于是,林场的固定资产由1985年的40多万元增至1600多万元,林场没有一分钱外债,林木总价值达4200多万元,2007年工农业总值达1200多万元。全场职工都搬进了新居,很多家庭年收入达到了七八万元,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成为全国林业系统率先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样板。
对此,王有德的体会是:“从沙漠身上赚钱确实不容易,搞不好治沙就成了不断投入而没有产出的无底洞。关键是制定好制度,激励职工多治沙、多创收,充分珍惜和利用好沙漠的每一寸资源。”
“从沙漠里赚钱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治沙。”进入新千年后,王有德提出了“围绕沙漠干林业”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专业治沙林场的优势,开发挖掘沙漠里的可利用资源,加速林业产业化进程,治沙绿化品牌已经叫响全区和周边省区。“尽管治沙的投入是巨大的,我们把它治好了,用好了,沙漠就成了个聚宝盆。”王有德说。
六
2007年的金秋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进入人生金秋的王有德作为宁夏代表团的30名代表之一,见证了这个新的历史起点。
在北京接受人民日报社的记者采访时他说,我要把十七大精神带到治沙造林中,号召林场职工每年每人挖1万个坑,栽1万株树,扎1万个草方格,治沙面积每年人均100亩,从中收入1万元。让沙漠尽快绿起来,让职工尽快富起来,让林场尽快活起来。
2008年1月,由宁夏各族群众自愿投票海选的“感动宁夏十大人物”揭晓,王有德光荣当选。
2008年5月,广受关注的“首届宁夏十大环保人物”评选尘埃落定,王有德荣居榜首。
2008年6月中旬,王有德又被选为宁夏600多名奥运火炬手之一。他告诉记者,他正在为即将在宁夏传递的火炬接力做准备,他说:“最近一直在跑步,锻炼锻炼身体,在火炬接力时好好展示宁夏形象。”
7月1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火炬“祥云”终于“飘临”塞上古城银川。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的王有德,这位历经20多年带领职工完成治沙造林32万亩,控制流沙36万亩的环保楷模,心情激动,用颤抖的双手点燃了圣火盆。面对新华社记者的采访,王有德说:“奥林匹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作为老林业工作者,我将积极发扬奥运精神,让治沙造林的速度更快,质量更高,势头更强。”
守望绿色,这是他的终生所系。
有关平凡与卓越的文章
明朝晚期,倭患不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各省,还蓄谋已久,窥视朝鲜,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万历十一年进士,历任工部主事,福州太守,重庆太守,因单骑招抚杨应龙,升任四川按察副使等职,于明万历二十六年任山东参政时,与总兵刘綎率兵二万,随经略邢介赴朝鲜抗倭,任监军。又击败其援兵,斩其头目石曼子,毁倭船数百艘。大败侵略朝鲜的倭军船队,取得明代中国军队抗倭援朝的重大胜利。三是国家战略因素。......
2023-07-18
“西瓜王”的连锁效应——记全国劳模、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农民马兴王亮2008年春天,充满着羡慕与自豪的高闸镇村民奔走相告:马兴又放了一颗卫星,被选拔为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宁夏传递的火炬手啦!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58年6月,马兴出生在高闸镇的马家湖村。高闸镇对马家湖村马兴等农民自发种植西瓜的现象进行认真分析,认为这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突破口。为此,马兴申请注册了“马兴”牌西瓜商标。......
2024-08-08
“牛司令”闯市场——记全国劳模、永宁县杨和镇红星村农民王祥李建新世人都说有着悠久经商传统的回族同胞是天生的商人,在王祥的身上,这一点尤为明显。穷则思变1964年,王祥出生于宁夏永宁县杨和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2024-08-08
时学校令开除李培文、王树声学籍,王幼安挺身而出,发动学生罢课,迫使学校取消开除李、王学籍决定。中共麻城县委成立,王幼安任委员。王幼安任教育局长期间,正值“黄麻起义”前夜,极需武器。王幼安凭借上层关系,从国民党军中购买一批枪支弹药,由农民自卫队员以卖柴为名,由北门出城,致农民自卫军得以顺利获取。1927年12月8日,王幼安复于宋埠国民党驻军中购买一批枪支弹药,为保安全,将军火装入棺材搬运。......
2023-11-26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
2023-08-20
城乡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2015年,新鸿社区推出了“邻里守望,大爱新鸿”的社区整治模式,利用守望员机制,扩大居民参与的规模,使居民的参与更加常态化,促进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增强楼栋居民的归属感。......
2023-10-26
“状元”现象的“一枝独秀”“艳压群芳”,满足了社会上芸芸众生求新求异不甘平庸的心态,更加凸现了社会对人才观念的误解。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们容易把学历等同于人才也是不乏道理的。放眼世界,发达国家对人才标准的界定主要强调能力导向和业绩导向。学历只能是人才能力中的很小一部分,最多表现一个人的潜能。从人才学的角度看,凡人都有才,是人都有才,只是看是什么才。......
2023-08-15
毕竟,职场不是以年龄、资历论英雄的地方。多支持上司的工作很多员工自认为在公司工作得久,对公司以及工作比较熟悉,或者是自己年纪大,便倚老卖老,随便应付上司布置的任务,或者干脆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其实,这并不是明智的办法,新上司可能很想与下属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以便日后开展工作,因此,尽量多与上司沟通,寻找共同话题,缩小双方之间的隔膜。......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