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关系与双方经贸合作——在中阿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人民日报社刘水明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双方经贸往来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年来,中阿经贸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至此,中国同阿盟22个成员国全部建立了外交关系。中阿之间良好的政治关系有力地推动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双方贸易额逐年增加。今年5月13日~14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中国天津召开。......
2024-08-07
中阿合作与宁夏新能源发展战略
一、宁夏的新能源发展战略
2009年5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于此项科学决策,自治区主席王正伟指出:新能源是新机遇、新产业、新战略,我们要抢抓机遇、制定规划、做大规模,用超前的胆识、科学的精神、大气魄的思路强力推进。
同年9月14日,《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在北京通过评审。专家组认为,宁夏新能源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基础,风电及风机制造、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发电及光伏产品生产等方面具备一定规模,新能源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规划》对宁夏新能源资源量及土地、电力系统等发展条件的调查较为深入,发展目标设计符合宁夏实际,有利于产业依托优势发挥集中效益。
从以上两个文件不难看出,宁夏已经将本地区能源发展方向定位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宁夏新能源资源与发展目标
宁夏在风力、太阳能、水资源三个方面拥有较大优势。
(一)风力资源
宁夏处于甘肃-内蒙-辽宁大风带,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风能资源蕴藏量约为2253万kW,适宜风电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达1214万kW。到目前为止,宁夏已开工建设了贺兰山、青铜峡、宁东、长山头、红寺堡、太阳山等六大风电场,建成总规模为39.08万kW。
(二)太阳能资源
宁夏光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能辐射的高能区之一。太阳辐射量年均为4950MJ/m2~6100MJ/m2,年日照时数为2250~3100小时,日照率为50%~69%。目前,宁夏光伏产业已经从硅材料——电池板——光伏电站实现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三)水能资源
宁夏主要河流有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145.8万kW,截至2008年年底,已建成水电站装机容量42.85万kW。
鉴于上述条件,自治区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若干意见》中,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以下目标:
1.到2010年,全区风电总装机达到100万kW,建成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10万kW,煤层气发电项目达到2万kW;新能源发电占全区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7%。全区风机制造能力达到100万kW/年,单晶硅产能达到2000吨/年,多晶硅产能达到6000吨/年。
2.到2015年,全区风电总装机达到300万kW,建成太阳能光伏并网项目60万kW,建设1~2个秸秆和城市垃圾发电示范项目。新能源发电占全区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14%(含水电15%)。多晶硅产能达到1.4万吨/年,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风机制造能力、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区内新增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的需求。
3.到2020年,全区风电总装机达到500万kW以上,建成200万kW太阳能光伏并网项目,争取在五个地级市都建设垃圾发电项目。新能源发电占全区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18%(含水电22%)。风机设备零配件本地化率达到80%,新能源装备材料制造能力在全国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上述目标一旦实现,宁夏的新能源产业必定成为促进宁夏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增长点。2009年6月宁夏拉开了“新能源”项目建设的序幕。20日,100MW光伏并网发电项目首期10MW工程在宁夏石嘴山市开工建设;26日,宁夏大型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在红寺堡开发区集中开工建设。
三、宁夏新能源发展战略与中国的能源发展规划
2007年12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开诚布公地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其主要内涵是: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
“节约优先”就是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节能技术研发,普及节能产品,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不断提高能源效率。
“立足国内”就是主要依靠国内增加能源供给,通过稳步提高国内安全供给能力,不断满足能源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多元发展”就是通过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鼓励开发煤层气,大力发展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科学发展替代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多能互补,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
“依靠科技”就是充分依靠能源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突破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制造水平,开创能源开发利用新途径,增强发展后劲。
“保护环境”就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积极促进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在发展中实现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就是在平等互惠和互利双赢的基础上,以坦诚务实的态度,与国际社会加强能源合作,共同维护国际能源安全与稳定。
上述“多元发展”实际上就是要大力发展除石油、天然气以外的各种能源,确保国内能源的稳定供应和经济安全。
为了确保上述目标的顺利实现,在2010年上半年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江冰表示,中国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将出台,并更名为“新兴能源1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期从2011年到2020年,10年投资5万亿元。出台这一规划与我国目前的能源资源形势密切相关。从石油资源来看,中国的能源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0%,人均资源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煤炭剩余储量保证度不足100年,石油不足15年,天然气不足30年。而世界煤炭剩余储量保证度为230年,石油45年,天然气是61年。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发展新兴能源无疑是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对于以上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具体内涵,国家发改委的有关领导曾多次予以重申,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再次强调,要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落实中央倡导的“建立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模式”的号召。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放利用以及节能减排等工作一直非常重视,而宁夏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特点制定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既与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完全和谐合拍,也使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在地方上落到了实处。
四、阿拉伯国家的新能源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位于西亚北非阿拉伯国家大都盛产石油、天然气,但是大家对这些国家同样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都忽视了,而这些国家本身,过去因为油气资源丰富,也未予以重视。但现在不同了,越来越多的阿拉伯产油国开始意识到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并且已经付诸行动。近年来,太阳能利用项目或计划已经在像阿联酋那样的阿拉伯产油国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和实施。因此,仅知道这些国家盛产并大量出口油气是不够的,这些国家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迅速发展成为太阳能利用的出口大国。
阿拉伯石油研究中心(APRC)负责人萨尔吉斯曾在《阿拉伯石油和天然气》月刊上发表文章说:“近年来太阳能利用发展迅速,已成为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国家重点发展的能源项目,不管这些国家是不是石油天然气的出口国。”他认为,那些石油资源匮乏的阿拉伯国家发展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弥补他们缺乏油气资源的问题;而对于那些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国家,关注太阳能发展也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二是为“后石油时代”做充分的准备。
(一)阿联酋
在阿拉伯国家中,阿联酋捷足先登,步子最快。从2006年4月起,就启动了一项旨在发展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源泉”计划。该计划准备用时10年,斥资200多亿美元,建造一系列太阳能设施,全面推进替代能源的商业化开发。该计划大都为跨国合作的大型项目,例如,与德国合作的20亿美元太阳能电池板加工厂项目;和西班牙合作,资12亿美元的光电发电厂项目;塞舍尔岛的风力发电项目,和英国合作在伦敦修建风力发电场等,未来能源公司的太阳能发电站项目,预计2010年正式运营。
目前阿联酋已经完成的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项目有:
——一个装机容量为1万千瓦的光电太阳能发电厂(小规模),该发电厂目前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已并入阿联酋国家电网。
——为33个位于偏远岛屿的车站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
——迪拜航空公司为迪拜机场安装太阳能导航灯。
阿联酋计划实施或正在落实的项目有:
——2009年阿布扎比的“零排放城市”项目,该项目计划用时8年,耗资220亿美元,是阿联酋“源泉”计划——被誉为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发展计划的一部分。
——2010年1月下旬,阿联酋阿布扎比的未来能源公司决定斥资5亿美元,在扎伊德城建设一座装机容量为50万kW的太阳能发电站。该计划也是“源泉计划”的一部分。
——“太阳岛”工程计划。阿联酋计划在沿海地区建造一个特殊的太阳能发电站,取名“太阳岛”,直径长100米,周身镶嵌高性能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跟随太阳移动,自动调节照射角度。太阳能蓄电池收集的电能,可24小时全天候供电,年发电量高达2200万kW。阿联酋终年日照充沛,甚至超过撒哈拉大沙漠,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条件得天独厚。
——迪拜风力发电工程计划,投资10亿美元。
(二)沙特阿拉伯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主要有:
——2009年6月沙特与日本签署了建立太阳能发电试点工厂的协议,计划于2011年建成一个装机容量1万kW的太阳能发电厂。
——在阿卜杜拉国王大学建立一个装机容量达2万kW的太阳能发电厂。
——计划投资300亿美元用于新能源开发,兴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发电站,将现有发电能力从2350万kW提高到4350万kW。
——“索雷拉”的太阳能开发计划,这是与美国能源部的合作项目,主要研究和解决太阳能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双方各出资5000万美元作为开发和研究经费。
——在吉达等地修建4~6个垃圾发电厂。
(三)阿曼
阿曼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现已达到235kW,其他太阳能发电项目还有:装备太阳能照明装置的阿曼太阳能发电系统、阿曼的微波通信系统、电视转播系统甚至公用电话亭也应用了太阳能发电。
(四)摩洛哥
摩洛哥属于石油紧缺的国家,因此更需发展新能源。摩洛哥于2009年11月公布了一个投资90亿美元修建可再生能源发电厂的计划,期望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全国发电总量的比例上升至14%以上。
(五)埃及
埃及计划到2020年使全国电力供应的20%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其中主要为太阳能发电。
2010年1月,埃及宣布将利用高新科技兴建一家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中心(其中包括太阳能利用)。该制造中心建成后,到2020年埃及的清洁能源发电量就能占到全国发电总量的20%。届时,埃及将成为中东北非地区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和出口的大本营,产品将出口叙利亚、利比亚、也门和阿尔及利亚等国。(www.chuimin.cn)
(六)突尼斯
突尼斯的太阳能发展计划是,在2010至2016年开发40多个与太阳能利用项目。其中29个项目为私营公司项目,其余为国家项目。突尼斯计划为这些项目投入20亿美元的资金,以期获得每年66万吨石油当量的能源,减少传统的油气消耗。突尼斯的新能源发展目标是,到2016年使22%能源供应为可再生能源。
(七)地中海联盟
地中海联盟计划(MSP)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太阳能发电厂装机总量达到2000万kW,其中一部分电力用于缓解地中海联盟国家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另外一部分电力通过海底电缆则出口到欧洲国家。MSP的总投资约38亿~46亿欧元。对此计划,世界银行宣布为阿尔及利亚、埃及、约旦、摩洛哥和突尼斯5个地中海国家的11个太阳能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其中仅一个太阳能发电厂项目,计划投资近55亿美元。这11个项目建成后,到2020年新建发电厂装机总量将达到900万kW。此外,还有一些非金融机构为这些项目提供资金48.5亿美元。
(八)卡塔尔、巴林
卡塔尔、巴林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新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厂装机总量450万kW,其中卡塔尔350万kW,巴林100万kW。
目前卡塔尔有3个太阳能和风能在建项目,其中太阳能发电项目功率达10万kW以上。
巴林有2个在建项目,一是巴林世贸中心的风力发电机组项目,它由3台风力涡轮发电机组成,可以提供660kW的电力;二是巴林阿尔巴医疗中心的太阳能加热系统项目。
(九)科威特、伊拉克
最近,这两个国家也宣布了将在近期发展太阳能利用的计划。
以上实例说明,阿拉伯国家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已经起步,有的甚至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五、中阿合作的可行性探讨
(一)阿拉伯方面的新能源利用现状
1.太阳能利用占首位,风能排第二位,然后是核能等其他能源。
太阳能利用项目在阿拉伯各国比较普遍,或大或小,几乎都有实施,至少已有计划。
2.风能利用居次,仅少数几个阿拉伯国家有项目上马,其他还都在进行可行性研究。
3.核能利用更少,有想法,其中更多的是出于战略性考虑。在阿拉伯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发展中,埃及是最早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小规模的核技术研究,并在70年代尝试利用核反应堆发电。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漏后,埃及停止了一切有关核能开发的活动。2006年9月,穆巴拉克宣布正式恢复核能开发,决定加大民用核项目的科研力度,以和平利用核能这一清洁能源。埃及的核能利用举措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沙特、摩洛哥、阿尔及利亚、阿联酋、约旦、突尼斯和也门等国都对核能利用表现出强烈的愿望,予以积极回应。在2006年12月举行的第27届海合会峰会上,海湾国家达成协议,决定制定一个联合开发核能的计划,共同和平利用核能,并称“获得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是本地区国家的一项权利,而联合开发是共同获得新技术的最好途径”。2007年1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宣布准备发展民用核设施,半年后进一步敦促政府加快实施核能计划。同年9月,也门政府也正式宣布,决定兴建第一座核电站。对于阿拉伯国家的核能利用计划,以色列和西方媒体认为:“伊朗的核欲望促使阿拉伯领导人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核生产。”但阿拉伯媒体认为,阿拉伯国家开发核能主要还是出于拓展能源来源渠道、提高本国科技水平的考虑。对此,阿拉伯国家均承诺,核设施建设将严格依照相关国际法律和标准执行,保持项目的透明、公开,遵守《核不扩散条约》的规定,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和指导。目前,阿拉伯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主要合作伙伴和技术支持提供者是俄罗斯、法国以及美国的一些公司。
4.水能利用极少,仅埃及等少数阿拉伯国家因条件许可,有所利用。
(二)阿拉伯国家目前正在落实两项工作
一是力求在2011年年初正式达成一项阿拉伯新能源利用的协议;二是共同创造统一的新能源愿景,加强地区合作。
(三)技术需求
在太阳能利用方面,阿拉伯国家缺乏先进技术。目前,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技术支持的合作伙伴主要是德国、西班牙等西方国家,但从现实情况看,西方国家尚未占领阿拉伯市场。因为,阿拉伯人希望得到这方面的中国技术。阿拉伯国家不缺资金缺技术,希望与中国合作。
(四)中阿交流平台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能源领域有一个对话机制(能源合作大会),2008年1月在三亚,2010年1月底在苏丹喀土穆。从前两届的情况看:排在第一位的议题是中阿油气合作,第二是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第三是和平利用核能。以后的交流也将聚焦于这些议题。
六、宁夏新能源发展与对外合作的条件
包括六个方面:政策、背景、基础、天时、地利、人和。
(一)政策层面上
1.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制订的新能源发展规划符合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中多元发展的基本要求。
2.由中共十三大提出的要开辟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以及以后又增加的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金”的发展方针作指导。
3.“走出去”“请进来”或“引进来”已成为我国对外合作的基本模式,积有丰富的成功经验。
4.中央政府开发西部地区的决心和对地区发展的大力支持。
5.自治区政府的超前视野与灵活性。
(二)经济背景
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依托中国经济之大背景,有利于促进自治区与阿拉伯国家的全面合作,其中包括新能源利用方面的合作。
(三)合作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与阿拉伯国家的联系以及经济层面的合作交流日益增多,已经拥有进一步开展合作交流的基础。
(四)天时
自治区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与阿拉伯国家的新能源发展进程不期而遇,不谋而合,这是历史性的机遇。互有需求有利于双方的合作发展,互利共赢,和谐共存。
(五)地利
较之中国东部地区,与阿拉伯国家相对较近。
(六)人和
与阿拉伯国家和人民保持着传统友谊,具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和文化亲和力。
七、建言
(一)自身建设方面
1.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要进一步做好资源详查工作。
2.发挥自身优势,充分注意产业链的建立同国家新兴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和布局的衔接。
3.重视太阳能热利用(不同于太阳能发电利用)。
4.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要密切注意可再生能源最新动向和技术发展趋势。
5.重视能源专业人才和合作交流(外语)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6.办好中阿经贸论坛,推行中阿合作新机制,为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二)对阿合作方面
1.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或“引进来”的两条腿走路方针,其中特别要重视对“阿企”和“阿资”的引进,促进自治区发展。
2.国内已有不少单位在与阿拉伯国家的能源合作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因此应加强横向联系,积极取经,这样既可以增多信息,也可以少走弯路。
3.目前阿拉伯国家主要是同西方国家搞合作,他们从西方国家获得的技术,往往是我国受西方国家限制、不容易得到的技术,因此在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交流中,既要注意汲取西方技术,为我所用,也要积极提高、创新,创立自己的技术品牌,获取自己的知识产权。
4.阿拉伯国家是一个世界各国技术汇聚荟萃的大市场,因此应鼓励技术成熟的企业“走出去”搞合作,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也可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修养,以利今后的发展。
5.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传统能源的发展也不应偏废,如清洁环保能源——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况且在这一领域存在着与阿拉伯国家更大的合作空间。
6.构建对阿合作的绿色平台,促进宁夏与阿拉伯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以点带面,全方位开展包括新能源利用在内的经济合作。
有关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的文章
中阿关系与双方经贸合作——在中阿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人民日报社刘水明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双方经贸往来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年来,中阿经贸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至此,中国同阿盟22个成员国全部建立了外交关系。中阿之间良好的政治关系有力地推动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双方贸易额逐年增加。今年5月13日~14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中国天津召开。......
2024-08-07
宁夏加强对阿经贸合作的几点建议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有勇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位于“丝绸之路”古道,在开展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宁夏对阿经贸合作,现提出以下六点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2024-08-07
宁夏在中阿经贸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刘振堂(上)宁夏长期探索同阿拉伯世界交流合作的途径,终于由宁夏主办中阿经贸论坛,为宁夏打造一个新的国际经贸合作平台,令人欣慰。(下)宁夏是我国同阿拉伯国家合作关系中,地位独特、优势凸显的省份。为此建议宁夏在中阿经贸合作中应:1.经贸主导,因国而异,各有侧重。......
2024-08-07
“义乌模式”的文化视角——宁夏中阿经贸合作先行区之探究上海外国语大学严庭国义乌被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认定为全球第一大小商品市场之后,“义乌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商业人士尤其是阿拉伯商人所接受。截至2008年年底,长期居住在义乌的阿拉伯商人已经超过了5000人,登记在册的阿拉伯国家的外贸机构有577家。本文以历史、商业、宗教文化的视角阐述“义乌模式”的特征,并试图为计划筹建中的宁夏中阿经贸合作先行区提供借鉴。......
2024-08-07
论宁夏发展中阿经贸合作的回族与文化因素宁夏社会科学院金贵对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来说,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发展提供支持,追求与实现全面发展始终是宁夏较长一段时期内的主旋律。笔者以为很有必要思考中阿经贸合作中的回族因素。对于宁夏回族来说,他们能为中阿经贸合作作出各种贡献。宁夏要想很好地发展中阿经贸合作,就要很好地解决语言问题,而回族能够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所作为。......
2024-08-08
经过宁夏人的不懈努力,2010年5月,国务院同意从当年起在宁夏举办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并将宁夏银川确定为永久会址。举办中阿经贸论坛,这是党中央充分考虑了民族、政治、经济、外交等综合因素后作出的重大决策。参加2010年首届中阿经贸论坛的外国友人宁夏成功举办了一次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的盛会。继第一届论坛之后,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于2011年9月21日至25日胜利召开。......
2024-10-03
相关推荐